范文 > 读后感 > 李世民传读后感 > 导航 >

李世民传读后感,2024李世民传读后感范文,李世民传读后感大全

1.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随着起义队伍的发展壮大,朱红灯先后结识了茌平、平原等地的义和拳运动首领本明和尚、于清水、王立言等人。义和拳首领商议决定,彼此声援,互相帮助,争取把灭掉洋教。1899年夏季,朱红灯决定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并公开和洋教展开斗争。与此同时,清水周边的县乡也将义和团发展了起来,在朱红灯的组织下,他们形成了以杠子李庄为中心的反抗洋教的斗争。

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贞观时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近日研读《贞观政要·贪鄙》,掩卷深思,感慨万千。贞观时期,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李世民作为皇帝率先垂范,时时警示官员,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3.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 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12.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

查看全文>>>

开卷有益,读完《朱元璋传》,感触良多,故集所思于一文。几点看法,甚为浅陋。

都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朱元璋的一生尤为如此。幼年时期生活困苦,后来遭遇旱灾与蝗灾,亲人几乎全部归西,无依无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寺院中混口饭吃,后来又无奈离去。真是祸不单行,可说是命运多舛。可是他却成为了几乎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驾齐驱的天子,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其个人魅力和雄才大略。我认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暴秦无道而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高祖刘邦起事而后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布衣皇帝,而至少他在起事时还是一个小亭长,而朱元璋不仅仅是父母双亡,而且是穷的叮当响,甚至连饭都吃不起,几乎饿死,在这种情况之下崛起于阡陌之中,数年之后而有天下,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如果说还有人能与之比肩的话,那只能是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陈胜,然而陈胜在起义中失败被杀,未能推翻无道之暴秦。关于朱元璋从起事到统一天下过程中的成功,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领导者朱元璋的敢于决断,从谏如流。朱元璋从小就有领导者的气质,敢于决断,有担当,放牛时杀掉并吃掉小牛就是一例。而到了他成为虎据一方的割据者的时候,这份决绝便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比如当面对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的不利局面的时候,他敢于决断,不拖泥带水,根据张,陈二人的性格特点确定了应战的布局,从而有效地保卫了发展之中的自己的根据地。还有就是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书读的少,他就很能听取文人儒士的意见,并加以采纳,从而最有利于自己的事业,例如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从而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为在争夺天下的战斗中胜利奠定基础,他听从他人建议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作为一个好的君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固然重要,但他人的话语同样重要。】

他对将领实现了有效的控制。他把将领的家属全部接到他的统治中心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不但使在外为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放心,开心,安心,而且让他们为自己死心塌地的只为自己出生入死,因为那些家属还有另一种身份-------朱元璋驭下的筹码。将领若能一心一意为朱元璋卖命的话,那就大家都好;然而一旦将领心生异念,图谋不轨,那么其家属必然身首异处,无一幸免。这就是最有效的驭下之道。

他在自己的势力向全国范围内扩张之时,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去除京师的屏障,先山东后河南,然后攻取京师

查看全文>>>

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他一直以来的志愿。后来周恩来决定回国,为祖国出一份力,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示威游行。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唤起国民的爱国心。这年10月,日本领事致使歹徒打死、打伤天津警察和学生,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他们在狱中也并未屈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道。他为了自己的祖国虔心向别人请教,伟大的精神让人钦佩。

周恩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甚至在病中,他也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如何,一心想着战士们。他所说的最后一句: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他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挂念,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唱起了《国际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周恩来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

虽然一代伟人周恩来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时时刻刻牵动我们中国人的心。

中国的英雄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争不是周恩来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全国军民的努力,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功劳。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让我们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查看全文>>>

说起《西厢记》,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崔莺莺与张生在莺莺塔发生的爱情故事。我虽未曾拜读过《西厢记》,但在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我亦结识了一个徘徊于封建礼教与自己幸福追求之间的崔莺莺,以及那个曾经与她定立山盟海誓,但最终却将她抛弃,甚至粗口相加的张生。

张生因为救崔家于兵乱之中而结识了莺莺。起初,二人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莺莺托自己的婢女红娘给张生传书,但在封建大户人家长大的崔莺莺怎能跳出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的圈子,去大胆的追求一个路过蒲州,借住于普救寺的书生张生呢?于是当张生照着书中的旨意出现在莺莺面前时,得到的只是徘徊于礼教与爱情之间的莺莺的严厉数落,说他是非礼之动。这当然使张生遭受了无比巨大的打击,陷入了对爱情的绝望。

可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推动着莺莺来到了张生的帐前,不堪屈服于礼教,对爱情大胆追求的莺莺开始了与张生的深夜幽会,她敢于反抗,她有对自己的爱情的执著追求,她冲出了封建礼教中的条条框框,但她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她想要的幸福,她所追求的自由浪漫的爱情。

崔莺莺是值得同情的,她有过对自由的追求,但换回的却是爱人对她的遗弃,她虽然向着冲出封建枷锁的道路前进着,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依然被禁锢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中,对张生的离开,她只好选择无耐的忍受,而对于后来家庭包办她的婚事,她也只能默默的接受。她内心的种种反抗,斗争,终究不能跳出那个时代,不能跳出她应有的命运。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崔莺莺,也写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张生,他在封建主义的理想中,为了追求长安城里的物质生活,抛弃了曾经追求过的伴侣,他同样是受害者,但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行,他甚至对崔莺莺恶语相加,全然不顾以往二人的爱情,叫人憎恶反感,同时又增添了一份对崔莺莺的同情,怜悯之心。

在这个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故事里,封建教化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个无法走出愚昧思想的女性,一个在那个社会里失去了道义的书生,带给了我们对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更多思考,那时的女性更值得我们去同情,

那个枷锁更应当被我们打破。

查看全文>>>

nba中厉害的球员有很多,比如迈克尔乔丹。科比等。但我最喜欢的球星就是库里啦。因为他是现役队员,我还可以看观看他的比赛。

《库里传》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位超级球星。史蒂芬库里1988年3月14日出生于美国,篮球运动员,控球后卫,效力于金州勇士队。他所在的金州勇士队在2014到2015、2016到2017、2017到2018曾三次获得总冠军,两次荣膺常规赛mvp,六次入选最佳阵容。三分球他投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更是勇士队的当家球星,多次借助个人能力帮球队取胜,而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是怎么有的呢?

书里给我的答案就是坚持、努力、刻苦与热爱。库里热爱篮球永不放弃。他每天都要在操场上练习投篮姿势,常常一个投篮姿势,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腰酸背痛腿抽筋,手也僵硬无比。这让我十分敬佩,感受到了他的刻苦坚持。

今年寒假开始,在我的要求下。妈妈也给我报了一个篮球班,我一上就进觉得很有趣,非常喜欢打篮球,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在练习场上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的脑海中浮现着库里努力的景象,鼓励着我。

库里的爸爸是nba前球员,他尊重库里的选择,当一个篮球运动员的决定,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决定放弃乒乓球打篮球时,他们尊重我的决定。虽然爸爸还想让我打乒乓球,但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同意了。我一定要坚持我的爱好,保持我的热情,锻炼身体,好好体会篮球带给我的快乐。

查看全文>>>
李世民简介

学习总结(一):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用心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最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之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学习总结(二):[由整理]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方法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

,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幸福签名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用心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之后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俞敏洪爱情语录

学习总结(三):

李世

查看全文>>>

《林肯传》读后感

文/郑纪伟

读了《林肯传》,我渐渐了解林肯的一生,无论从他早年的生活、事业、爱情乃至婚姻,甚至到别人所知道的美国总统的权势地位和那场以林肯或者说整个北方胜利结束的南方战争,还是即使在我们所认为的他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时刻,他可以说,都是不幸的,或者至少,他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快乐。

但是伟人就是伟人,他从头到尾,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用坚忍不拔的信心对真正伟人的胸怀应该是什么样的做了最好的诠释:上帝在世不过如此,林肯是苏格拉底第二。林肯隐忍有术,我惊叹如此自成美好的人格的壮举。

他似乎习惯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次遭人耻笑的经历。他似乎也不忘自己应该持续对莎士比亚的激情和充满风趣却不失度的幽默笑话,更有他那可以称之为天生般的演讲口才和优美的遣词造句的手法。当小贩,他可以多收了别人五美分而走几十里路去还钱;当律师,他可以无偿地无私地为正义的一方服务,可以抛弃能够为他带来丰厚收入的某些不正义的人辩解的业务。无论他做什么,从不忘职业道德和凌驾于权力和金钱之上的真理。

走仕途,艰辛无比。从社会的最底层,直至权利的巅峰。在每一次升级的攀登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顺利与他无缘,失利与他结缘。

幸运的,是无论过程如何,他最终还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美利坚呵众国的总统。但是,他在特殊情况下成来总统,注定就要为这个职业付出更多的代价。中国古语有云:在其位,谋其政。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辉和智慧,证明了自己就会是一个国家的伟大总统,一个最受人崇敬的总统。

他悲天悯人。他不忍于见到南方奴隶地狱般的生活,他难以接受几百上千年来的奴隶制度,他更不可接受,一个合众国在他的眼皮下分崩离析。战争中,他自责,他伤心欲绝于民众士兵的生灵涂炭为了统一,他忍下了阁员对他的侮辱,他忍下了麦克莱伦之类无理的要求,他忍下了民众时不时对他的恶语相加,他忍下了面对战场万古枯的悲凉心境,甚至他以更博大的胸怀认为,南方人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他常常换位思考,他从不随便呵斥某个人。因为他博爱地认为:如果我是他,我也会那么做。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敌意,要把善心施予众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直至牺牲。

除了非常牛的忍受力,他也有着自信的决断力和难以撼动的魄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战争的非常时期,频繁的走马换将将搅得他心神不宁,可在用人的关键时期,他坚持己见,在旁人的反对声中坚持启用自己认为优秀

查看全文>>>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创造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天才的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是一位了解、欣赏和尊敬贝多芬的作家,他将贝多芬的苦闷、不安、急躁、失望、不屈的情绪抒写的淋漓尽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罗曼.罗兰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贝多芬1770年12月6日出生于德国波昂,他家境贫寒,父亲从事音乐工作,从小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赋,用暴力逼着他学习各种乐器,繁重的功课把他累得死去活来,几乎让他恨死了音乐。在一个没有温暖、没有爱的家庭中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青年时的贝多芬有一颗爱国情怀,他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生活时,曾写了两首爱国之歌,《科里奥兰序曲》就是在这中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此后他开始焕发他天才的力量,1796年,他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震惊欧洲的音乐界。

中年时的贝多芬走入爱情的折磨,他将《月光奏鸣曲》献给热恋着的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可惜这段感情最终失败了。1806年,他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幸福就在眼前他写了《第四交响曲》,但是最后还是解除了婚约,爱情就这样一次次破灭。

晚年时的贝多芬受疾病打击严重,健康一天不如一天,重伤风、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陆续光顾他。可怕的是在1816年,他指挥完《第九交响曲》后,他全然没听见全场欢腾的喝彩声,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高傲又孤僻的贝多芬永远的聋了,他与世隔绝,只有在大自然中寻觅些许安慰。(星辰ww)

贝多芬患了肝病,在病情日渐严重的日子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贝多芬解脱了,结束了长期悲惨、苦难的生活。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他的精神,他的坚持,他为音乐奋斗终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细细品味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他幼年生活的可怜和无奈,成年生活的磨难,老年生活的孤独,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贝多芬,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他的爱国、坚持、不屈是值得我们传颂和学习的。我也从中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是要付出和坚持的,特别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就退缩,因为枯燥就放弃,有句名话是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要有坚强的毅志,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查看全文>>>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二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读完《托尔斯泰传》让我明白: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