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 > 导航 >

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2024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范本

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早期“学堂乐歌”创始人李叔同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让学生从近代音乐史的角度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2、通过欣赏学习欧洲巴罗克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与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力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1、欣赏李叔同,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音乐家的艺术作品 2、欣赏亨德尔和巴赫,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作品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学唱20世纪初中国音乐作品,了解前辈为振兴中华摆脱贫困落后进行的奋斗 2、难点:通过欣赏了解巴罗克时代的音乐风格 3、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材分析: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浙江平湖人,出身于清朝进士、盐商的家庭。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极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员。创作歌曲有《春游》、《早秋》等,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现代音乐教育家。 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0年回国后,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萧友梅的作品主要写于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年出版的歌曲集《今乐初集》和次年出版的《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3、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

查看全文>>>

八音之乐 (一)以图: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十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重奖她改名为《怀阴平楚》。但这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年,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以取得生动状况。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

查看全文>>>

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接触熟悉亚洲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初步了解亚洲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进而体会亚洲各地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3、了解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间音乐 2、欣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日本,朝鲜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安排: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学唱亚洲民歌,并产生喜爱之情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和黄麻加工中心)、孟买(印度纺织业中心)。国花为荷花,蓝孔雀是国鸟,货币是印度卢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 印度音乐按照体裁可分为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大众音乐4种。印度传统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始终伴随着曲调的持续音,富于变化的鼓点以及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所有这一切正是构成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因素。1、 “拉格”(raga)一词是梵语,意为色彩、情绪,它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出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每种拉格都有相应的、由5~9个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阶,它们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欧洲大小调音阶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几种音阶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个。 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奏体系相当复杂,总共有100多种,常用的约有15~20种。作为节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长的达128拍,而较长的周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较短的节拍单位构成的,一个周期中每个节拍单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称谓,并以拍手或摇动右手来标明。在每个长的周期中无论中间的节拍变化多么纷繁,最终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循环到开头的拍上。这一点是即兴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查看全文>>>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青春舞曲》。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3、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式、表演式、创造式。

教学用具:

钢琴、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设计:

1、歌唱知识

(1)歌唱的发声状态

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2)发声练习板书。

2、导入新课

在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背景音乐下,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3、歌曲学唱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着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4、表演

(1)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2)请同学们为歌曲《青春舞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舞。

5、创造

(1)将课本《青春舞曲》乐谱打击声部的配器补足。

(2)教师总结板书。

(3)给部分同学发放打击乐器,有钢琴特长的同学弹钢琴,其他同学击掌为《青春舞曲》做伴奏。

6、合作

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小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要象歌中所唱的那样珍惜青春大好时光。

查看全文>>>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 型:歌曲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与他人一起演唱,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能够根据歌曲风格编排并表演舞蹈,用舞蹈表达歌曲情感。

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风格的音乐。

3、能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并从中感受到合作的愉悦,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唱会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苏格兰音乐的特点并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表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出示画面一:苏格兰民俗风情及音乐)

上课礼仪:上课!(师生问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声音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情景导入:(大屏幕播放画面二电影《魂断蓝桥》)

1、师:刚才我请同学们欣赏了经典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片段,里面我们听到了一首闻名世界的插曲,大家能告诉我这首歌是什么吗?(一组同学说,三组同学说,六组同学说,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大家听的都很仔细!这首歌曲就是--《友谊地久天长》。

三、新课教授

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友谊地久天长》

2、(出示画面三,播放歌曲范唱。)请同学们先随音乐小声的模唱一遍歌曲。

大家模唱的真不错,看来大家对这首歌是非常熟悉的。

3、(出示画面四歌曲的曲谱)下面请同学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再演唱一遍。

4、(出示画面四歌曲的曲谱)纠正不当之处: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歌曲高潮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演唱):友谊万岁!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请同学们再跟老师的琴唱一遍这一句。

5、(分析处理歌曲)歌曲的旋律同学们唱得都很好了!那么大家说,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这位同学说一下,那位同学你再说一下,这两位同学说的都不错!歌曲表现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我们应该满含深情地去演唱。

6、好!请同学们用你深情地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四、创编

1、同学们,这首歌是一首苏格兰民歌。(出示画面五:苏

查看全文>>>

儋州市第五中学 许俊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运用有关音乐要素来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歌曲处理,培养收集、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作、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歌唱等活动,体验欧洲意大利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欧洲音乐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来用欢快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音像资料等。(根据学校现有设备选择教具)

教学过程 :

一、语言导入:(1分钟)意大利作为交响乐、歌剧、芭蕾和美声唱法的发源地,风景如画的欧洲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犹如美丽的紫罗兰盛开在人们的心田。

1、探究学习:(2分钟)选择并播放几个国家的歌曲或乐曲片段,请全班同学听辨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歌。(如加拿大《红河谷》、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2、师生互动:(2分钟)(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本环节意图培养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展音乐学习时空,培养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就探究方法、途径和内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活动实践(二十分钟)

1、播放录音:(2分钟)听赏《美丽的村庄》,感受歌曲。(自然圆润的声音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条件,是贯彻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声音的要求,借助歌曲欣赏来体验美妙、和谐的音响。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技术操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2、教唱歌曲:(10分钟)(1)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2)学习歌谱:唱歌谱(注意节奏、弱起小节等)。(3)学唱歌词:分组四组对比、个人独唱、小组唱,结合课本插图理解歌词大意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处理歌曲:(5分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该用什么速度演唱?(2)根据节奏特点,全曲分几个部分?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边解答、边处理、边试唱)

4、演唱歌曲:(3分钟)师生共同有表情、完整地表演唱。(本环节是重点所在,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从歌曲内容和音乐要素两方面寻

查看全文>>>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设计:本单元以非洲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

查看全文>>>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那么八年级的教师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班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中共十八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农村中小学缺乏专职音乐教师,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严重问题,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教师和学校及时交流,教师努力结合新课理念提炼出适合农村中学切实可行的一套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涉及到声乐、乐理、器乐演奏、乐曲欣赏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结合农村中小学特点,因地置宜地展开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但针对本校学生特点,进行实践的声势教学和乐理教学相辅助的趣味乐理教学。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词,然后教师教唱直到正确为止。在教

查看全文>>>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

查看全文>>>

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栏目给大家带来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2024八年级音乐课上册教案大全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