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友谊地久天长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友谊地久天长。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友谊地久天长,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 型:歌曲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与他人一起演唱,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能够根据歌曲风格编排并表演舞蹈,用舞蹈表达歌曲情感。


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风格的音乐。


3、能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并从中感受到合作的愉悦,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唱会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苏格兰音乐的特点并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表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出示画面一:苏格兰民俗风情及音乐)


上课礼仪:上课!(师生问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声音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情景导入:(大屏幕播放画面二电影《魂断蓝桥》)


1、师:刚才我请同学们欣赏了经典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片段,里面我们听到了一首闻名世界的插曲,大家能告诉我这首歌是什么吗?(一组同学说,三组同学说,六组同学说,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大家听的都很仔细!这首歌曲就是--《友谊地久天长》。


三、新课教授


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友谊地久天长》


2、(出示画面三,播放歌曲范唱。)请同学们先随音乐小声的模唱一遍歌曲。


大家模唱的真不错,看来大家对这首歌是非常熟悉的。


3、(出示画面四歌曲的曲谱)下面请同学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再演唱一遍。


4、(出示画面四歌曲的曲谱)纠正不当之处: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歌曲高潮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演唱):友谊万岁!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请同学们再跟老师的琴唱一遍这一句。


5、(分析处理歌曲)歌曲的旋律同学们唱得都很好了!那么大家说,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这位同学说一下,那位同学你再说一下,这两位同学说的都不错!歌曲表现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我们应该满含深情地去演唱。


6、好!请同学们用你深情地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四、创编


1、同学们,这首歌是一首苏格兰民歌。(出示画面五:苏格兰的地理位置、风俗人情、节日场景等)苏格兰属于英国,这个民族能歌善舞,美丽多情。格子花纹、风笛是他们的特色,每当他们的节日到来,人们就会穿上格子裙,吹起优美的风笛,一起庆祝。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为歌曲编排一段舞蹈,动作可以非常简单,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


2、(展示表演):好!请每个小组上台表演。(鼓励表扬学生)


3、写下来请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向着你的朋友唱出这首《友谊地久天长》。(出示画面六:电影《魂断蓝桥》片段及插曲)


五、拓展


同学们,这首歌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演唱呢?对!它适合在节日庆典的尾声部分演唱,合唱、重唱、独唱都可以。从年初到岁末,我们要过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适合演唱的歌曲,请听赏下面的歌,说出它们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能说出歌曲的名字。


第一首歌是--《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适合在--国庆节演唱。


第二首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适合在--教师节演唱。


第三首歌是--《烛光里的妈妈》,适合在--母亲节演唱。


第四首歌是--《夕阳红》,适合在--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演唱。


第五首歌是--《装扮蓝色的地球》,适合在--国际环境保护日演唱。


大家听得很认真,辨别的也很正确。


六、课末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在同学们的歌声里,歌曲更加深情;在同学们的舞蹈下,友谊更加长久!


让我们珍惜拥有,珍惜友谊吧!愿你们青春岁月里的每一份值得记忆的友谊都能天长地久!


同学们,下课!(播放画面一,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fwr816.cOM展读推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村庄


儋州市第五中学 许俊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运用有关音乐要素来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歌曲处理,培养收集、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作、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歌唱等活动,体验欧洲意大利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欧洲音乐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来用欢快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音像资料等。(根据学校现有设备选择教具)


教学过程 :


一、语言导入:(1分钟)意大利作为交响乐、歌剧、芭蕾和美声唱法的发源地,风景如画的欧洲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犹如美丽的紫罗兰盛开在人们的心田。


1、探究学习:(2分钟)选择并播放几个国家的歌曲或乐曲片段,请全班同学听辨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歌。(如加拿大《红河谷》、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2、师生互动:(2分钟)(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本环节意图培养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展音乐学习时空,培养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就探究方法、途径和内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活动实践(二十分钟)


1、播放录音:(2分钟)听赏《美丽的村庄》,感受歌曲。(自然圆润的声音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条件,是贯彻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声音的要求,借助歌曲欣赏来体验美妙、和谐的音响。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技术操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2、教唱歌曲:(10分钟)(1)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2)学习歌谱:唱歌谱(注意节奏、弱起小节等)。(3)学唱歌词:分组四组对比、个人独唱、小组唱,结合课本插图理解歌词大意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处理歌曲:(5分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该用什么速度演唱?(2)根据节奏特点,全曲分几个部分?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边解答、边处理、边试唱)


4、演唱歌曲:(3分钟)师生共同有表情、完整地表演唱。(本环节是重点所在,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从歌曲内容和音乐要素两方面寻求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依据和手段,理解处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一步感受艺术再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和愉悦体验。)


三、表演创造:(12分钟)学生自主地、即兴地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学生代表:边歌边舞、全班节奏创作:个别抽查等)。(即兴的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够灵活自由地释放和表达情感,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作为本课结束前的一个环节,如能在课堂气氛和师生情绪上达到高潮,将对后续音乐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四、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共同完成:主题思想是歌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未来。同学们的欧洲音乐之旅真是太精彩了!大家一定意犹未尽吧,还在想象着意大利美丽的村庄。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演!


五、板书设计:(依据三维目标来设计的。)


音乐要素: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乐段分析:A乐段:1-24小节欢快、抒情(节奏舒缓起伏),B乐段:25-最后小节激昂、振奋(节奏疏密相间)——渗透教育:赞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唱歌课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唱该歌曲的兴趣,然后再教唱歌曲。而在教唱歌曲环节,老师要积极找出该歌曲的难点,对于难点的解决教师要由易到难,将难点转化为突破点。在这首歌曲中,难点是它的节奏,其中涉及到小附点、切分音(长切分、短切分)、弱起小节,怎样能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打2/4的节奏来解决切分音的长短,还有小附点,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弱起小节的学唱要注意强弱的把握,牢记2/4的强弱规律是关键。在攻克这些难点以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整首歌曲,包括歌曲的音乐情绪(第一段欢快,第二段激昂、振奋)、呼吸气位置等,有了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得踏实,而不是一遍一遍的枯燥的教唱。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名家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早期“学堂乐歌”创始人李叔同等四位音乐家的作品,让学生从近代音乐史的角度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2、通过欣赏学习欧洲巴罗克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与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力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1、欣赏李叔同,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音乐家的艺术作品
2、欣赏亨德尔和巴赫,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作品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学唱20世纪初中国音乐作品,了解前辈为振兴中华摆脱贫困落后进行的奋斗
2、难点:通过欣赏了解巴罗克时代的音乐风格
3、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材分析: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浙江平湖人,出身于清朝进士、盐商的家庭。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极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员。创作歌曲有《春游》、《早秋》等,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现代音乐教育家。
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0年回国后,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萧友梅的作品主要写于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年出版的歌曲集《今乐初集》和次年出版的《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3、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赵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器乐小品六首,总计一直32首作品。
刘半农,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1924年写成《四声实验录》,第一次给四声以科学说明。1925年初完成《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史》两篇论文,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1925年度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4、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他在我国音乐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养了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5、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亨德尔一生勤奋创作,写有歌剧46部,清唱剧32部,大合唱100部,以及篇卷浩繁的其他声乐、器乐作品。他的代表作是选用宗教题材写作的清唱剧。如:《弥赛亚》、《参孙》、《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等。器乐作品中的大协奏曲,以及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充满了动人的世俗生活气息。
亨德尔死后荣誉更高。 1784年为纪念他百岁诞辰,全欧洲都举行纪念会。1791年,在伦敦举行的又一次纪念会上。海顿面对千人,含泪说道:“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
6、巴赫(1685—1750),德国的古典作曲家。巴赫在创作中除未涉足歌剧外,几乎包罗了音乐中的所有体裁。他写有二百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多部宗教的《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集》、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首《乐队组曲》和大量的管风琴曲。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民构思严谨,感情内在,并在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基础上,广泛汲取尼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音乐素养,使其创作对欧洲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创作包括各类音乐体裁。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共创作交响曲一百零八部,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海顿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管弦乐队的编制原则,为后来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常尊海顿为“交响曲之父”。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动人,富有民间气息而获人们喜爱。
8、莫扎特(1756 ——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即跟父亲学习钢琴(羽管键琴),轰动了欧洲乐坛,被誉为“神童”。八岁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部歌剧。1773年任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因不敢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而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此后,在贫困处境中陆续写出了大量作品。它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起创作汲取奥地利名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丰富了交响曲与室内乐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唐璜》、《魔笛》等三十余部,交响曲约五十部,协奏曲五十余部,室内乐二十三部,以及大量的歌曲和宗教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李叔同作词的《送别》,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讨论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二、欣赏吹奏《春游》
1、介绍李叔同,突出其引进外国歌曲予以填词作为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2、欣赏乐曲,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划拍子,感受复拍子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第一声部,注意力度变化及变音。
4、将乐曲低音部分稍微加以改编,用牧童笛演奏,引导学生感受三声部的效果。
三、欣赏演唱《问》
1、欣赏乐曲,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时代背景。
2、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中叹息、含蓄、激动、沉吟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三连音的唱法,与前八后十六对比,练习好节奏,把歌曲中三连音的部分唱好。
四、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
1、唱唱歌曲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依据,介绍其源于戏曲中的一个曲牌,体现了作品的民族特点。
2、看着歌词欣赏作品。
3、介绍作曲家赵元任。
五、欣赏《光明行》
1、初听,引导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漫谈感受。
2、视唱第一第二主题,注意32分音符。
3、了解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4、再听全曲。感受音乐中军鼓的敲击声、进军的号角声和进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从刘天华所处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追求光年、吗的进取精神。
5、介绍二胡的形状、音色和特点。
六、欣赏学唱《快乐的铁匠》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朴素明朗的旋律,体会18世纪初德国古老乡村的生活气息。
2、跟随录音听唱歌曲,注意变化音和16分音符
3、处理力度记号,随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七、欣赏〈哈里路亚〉
1、欣赏合唱曲,介绍混声合唱的声部结构,体验合唱的合声效果
2、要求学生记下第一乐句,并把它唱出来,体会歌曲纯洁虔诚的情绪
3、介绍声乐套曲的定义
八、欣赏小提琴独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1、介绍巴赫,突出巴赫将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到高峰
2、欣赏乐曲,分析速度和节奏及结构
3、欣赏鲍比麦克菲林在24小时巴赫音乐会上演唱的此曲,体会乐曲甜美朴实的旋律和温柔情感的表现
九、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拍子的变化,节奏的变化,旋律的改变等,理解变奏曲这一题材
2、学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记住
3、分段欣赏全曲,听辨主题的各次变奏
4、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现不同的变奏
5、介绍海顿,重点介绍海顿在交响乐创作和规范交响乐方面的功绩,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原因
6、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变奏创作
十、欣赏歌曲〈不要再去做情郎〉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欣赏提示”,了解歌剧的故事梗概
2、要学生知道这是一首世界的经典歌曲,是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之一,从这首歌曲中可了解莫扎特创作的音乐风格
3、哼唱歌曲的主题
4、欣赏歌曲,体会主人公费加罗勇敢豪放的性格,引导学生进入莫扎特的音乐天地
5、观看〈费加罗婚礼〉的主要片段,整体了解这部歌剧
6、学唱歌曲并背唱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旋律线条有何不同
十一、教师小结:在音乐这片浩瀚的大海中,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家和巴罗克时期的欧洲音乐家的作品是最闪亮的明珠,希望大家在课后拓宽自己的欣赏视野,多欣赏这些经典的作品。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观潮
探究目标:
〖知识方面〗
1、记重点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方面〗
1、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探究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探究难点:
策略与方法: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
学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点拨:
本文在不长的篇幅里,用了简练的笔触,却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观潮长卷,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风情。
这幅长卷极有层次。首先描绘钱塘江涨潮的宏大气魄,接着叙述水军演练的各种阵势,再次记述吴中健儿的高超水技,最后又把观潮的盛况展现给读者。就这样,由远处到眼前,由涨潮到观潮,层层写来,历历在目,真是一次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
这幅长卷又刻画得极为形象生动。写潮水,大笔挥洒;写人物,工笔细绘。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叙述,随处可见的对比、衬托,丰富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印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中国,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探究过程:
一、 预习--导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一)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草窗、萍洲,又号四水潜夫,南宋词人、笔记大家。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相继谢世后,“历下周密”却以他的清丽词作尽洗靡音,成为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周密祖籍济南历城。靖康之难后,举家迁往江南,流寓湖州。1232年,他出生于父亲周晋任县令的富春县署斋中。周家是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香。周晋工词,常与名流酬唱答对。周密幼年耳濡目染,饱受陶冶。青年时就参加父辈师友们的唱和,虽年少而笔力不弱,渐渐“才情诣力,色夕绝人。”能诗,善工词,书学欧柳,善画梅竹兰石。周密的词词句精巧,清新秀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周密虽生于南方,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并常以“历下周密”,“齐人”,“华不注人”署名。入元以后,他弃官归隐,更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悲伤,常以诗词来表现自己的离愁别恨。周密在隐居期间,曾以保存宋代史料为己任,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归事》等笔记,还保存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物资料。他所选的《绝妙好词》辑132家的作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词人作品,靠这个选本流传下来。
 2、注音:
雷霆(tíng) 书斋(zhāi) 艨(méng) 艟(chōng)
履历(lǚ) 倏(shū) 焚(fén) 舸(gě)
泅渡(qiú) 僦(jiù) 仞(rèn) 罗绮(qǐ)穹(qióng) 溯(sù)
3、解词: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发、起)
既而渐近(不久)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乘骑弄旗(舞动)
标枪舞刀(举、树立)
如履平地(踩)
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微、一点)
一舸无迹(船)
随波而逝(去)
溯迎而上(逆流)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时现时隐)
虽席地不容闲(即使)
4、词类活用:
皆披发文身(动词,刺花纹
乘骑弄旗(名词,马) 
(二)、我的疑问


二、 学习--探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 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2. 学习第二段,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明确: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 5)、《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 巩固--拓展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一)知识在身边
1、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在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分明。

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
答案:1、① 仅如银线
②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④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①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②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④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⑤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3、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 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
   4、“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二)牛刀小试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① 艨艟( )  ② 倏尔( 
③ 则一舸无迹( ) ④ 僦赁看幕( )
⑤ 溯迎而上( ) ⑥ 珠翠罗绮溢目( )
⑦ 吴儿善泅者数百( ) ⑧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2、请告诉我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加油啊!)
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② 方其远出海门( )
③ 海涌银为郭( )    ④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⑤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⑥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⑦ 天下之伟观也( )  ⑧ 刚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参考答案】

一、① méng chōng ② shū ③ ɡě ④ jiù lìn ⑤ sù
 ⑥ qǐ  ⑦ qiú  ⑧ qióng
二、① 农历每月十六 ② 当……时 ③ 外城 ④ 做动词,穷尽 
⑤ 鲸鱼出没之波,指巨浪 ⑥ 水边 ⑦ 景象 ⑧ 连接着天
(三)决胜中考
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四、 智者之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的阅读体会:

3.我对母爱的认识:


五、识海泛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钱王射潮的传说
钱塘江的潮水从来就是很大的,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因此钱塘江两岸的堤坝,总是这边才修好,那边又被冲坍了。真是“黄河日修一斗金,钱江日修一斗银”呵!那时候,潮水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从这句话里也就可以想见了。
到唐末五代辰光,有个吴越王,名叫钱缪,勇猛无比,当时一般人都称他为“钱王”。
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寒而栗容易办,就是这道钱塘江的海堤修不好,潮水一下子冲击过来,又把海堤冲坍了;潮水一天一夜两次,叫人简直没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筑起来,可是钱王又催着要修。钱王手下的人很着急,都怕修不好,钱王发脾气,可要修好它,难哩!大家一商量,没法子,只好老老实实地报告钱王道:
“大王,这海堤还是不修吧,总不会修好的。因为钱塘江里面有个潮神在跟我们作对,一等到我们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兴风作浪,鼓起潮头,把我们的海堤给冲坍啦。”
钱王听了满肚火,气得胡子一根根直竖起来,眼睛瞪得象铜铃,厉声喝道:“吠!你们这批没用场的家伙!为什么不把那个潮神拖上来给宰了?”
手下人慌忙说道:“这不能够,这不能够,他是个潮神,在海水里面,跟龙王住在一起的哩!我们没法去找他。何况他来的时候,是随着潮水翻滚,都在潮头的海水里面;我们凡人,既看不到,更没法子捉拿他。人们就是趁着铁打的船去寻找,只要一碰到潮头,也会给吞没了的。”
钱王听了,两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难道就让这个小小的潮神来胡作非为吗?不行!”手下人没一个敢吭声。钱王朝他们望望,知道这低头弯腰的臣人,没能为了。想了一想,说道:“好,让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上一万名纠正箭手箭手到江边,我倒要去见见这个潮神!”
你道钱王为什么一定选八月十八这一天呢?原来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这一天潮头,水势更是排山倒海凶猛无比,而且潮神会在这一天,骑着白马跑在潮头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钱塘江边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钱王一早就到台上观看动静,等待潮神到来。可是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一万名精锐的弓箭手,却陆陆续续地一下到不齐,钱王见了嫌慢,就喝令他们心须立郎聚齐到江边,排列好阵势。
这时有个将官,走上前来跪下禀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边来时,要经过一座宝石山,这个地方山路狭窄。只能容一人走过,何况过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来得慢了。
钱王听了,喝道:“呀呸,这样岂不要耽误了除灭潮神的大事么!”
钱王立刻跳上千里驹,飞也似地来到了宝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连忙跑到山巅上面向四面了望一下,只见这山的南半边有条裂缝。于是他坐了下来,把两只脚踩在山的裂缝处,用力一蹬,哈!这山竟然给他一下蹬了开来,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那些将士见了,人人喝彩,个个欢呼!没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过这条大路,到江边聚齐了。从此,这儿就坝叫做“蹬开岭”。那钱王一双硕大无比的大脚印子,直到今天,还深深地陷在石墙上面哩。
钱王又飞快地骑着马到处巡视了一番,等他再到江边大王台上的时候,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了阵势,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江沿岸的百姓,受尽了潮水灾害,修堤治水,哪个不欢喜,谁人不尽力!如今听说钱王射潮神,都争着来观战助威,真是家家闭户,人人出动,几十里路长的江岸上,黑压压地挤满了人。钱王见了这般声势,更力加胆壮起来,忙叫人拿来了纸笔,写了两句诗道:
“为报潮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与钱城。”
马上把诗丢进江水里去,大声叱道:“喂,潮神听了!如果你答应了,就不许把潮水涌来!假如你潮水仍然要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啦!”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听到,都欢呼起来,那声音象雷吼一样;大家脚蹬起来,地下都摇摇晃晃地震动了,每一个人神色紧张地对着江水,观看动静。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王的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疾滚来,愈来愈快,愈来愈猛,等到近旁时,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腾翻卷,直向大王台冲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话音一落,他抢先就“唆”的一箭射了出去。
这时,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唆唆唆”,霎时射出了三方支箭,竟逼得那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钱王又下令:“追射!”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旁边就快没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去,象个“之”字,后来人们又叫这个地方为“之江”。
从这个时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王堤”。也有因为钱王打败潮神,才建起了塘,就把这堤叫做“钱塘”的。
 2.钱江涌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
(一)以图: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十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重奖她改名为《怀阴平楚》。但这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年,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以取得生动状况。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余其柔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后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课后记: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接触熟悉亚洲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初步了解亚洲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进而体会亚洲各地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3、了解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间音乐
2、欣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日本,朝鲜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安排: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学唱亚洲民歌,并产生喜爱之情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和黄麻加工中心)、孟买(印度纺织业中心)。国花为荷花,蓝孔雀是国鸟,货币是印度卢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
印度音乐按照体裁可分为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大众音乐4种。印度传统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始终伴随着曲调的持续音,富于变化的鼓点以及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所有这一切正是构成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因素。1、
“拉格”(Raga)一词是梵语,意为色彩、情绪,它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出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每种拉格都有相应的、由5~9个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阶,它们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欧洲大小调音阶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几种音阶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个。
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奏体系相当复杂,总共有100多种,常用的约有15~20种。作为节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长的达128拍,而较长的周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较短的节拍单位构成的,一个周期中每个节拍单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称谓,并以拍手或摇动右手来标明。在每个长的周期中无论中间的节拍变化多么纷繁,最终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循环到开头的拍上。这一点是即兴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乌尔都语意为“清真之国”。首都伊斯兰堡,主要城市拉瓦尔品第、卡拉奇、拉合尔,国花素馨花,货币巴基斯坦卢比,面积796095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全国有4个大民族,旁遮普族占总人口的63%,其次为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还有10多个少数民族。96%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印度教等。语言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巴基斯坦是南亚西北部国家。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3/5。北部为高山区,西部和西南部是高原区,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和塔尔沙漠。印度河是境内第一大河,与其支流组成全国的流域,在入海口形成约8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山地冬寒夏凉,平原冬温夏热,年降水量一般为100~500毫米。
巴基斯坦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3、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首都达卡(Dhaka),国花:睡莲,货币塔卡(Taka):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民族以孟加拉族为主,占98%,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6.6%,其他的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孟加拉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4、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国名释义:源于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别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首都:雅加达 ,主要城市: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货币:印度尼西亚盾,茉莉花是国花。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以爪哇族为主,占47%,其他主要有巽他族、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居民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 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位于中南半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国土由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甘美兰是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印尼各地使用范围很广 。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是爪哇语,它既指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同时也指演奏这种音乐的乐队。这种乐队组合形式不仅存在于印尼,而且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由于在这些国家的传统乐队中锣的数量很多,而且在合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者们称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现象为锣群文化
5、德彪西在自己创作中形成一种被人们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作品在音乐上部份受到俄罗斯音乐影响,同时又受到文学上、绘画上的象征派、印象派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力求在音响中刻画出瞬间的感觉、暂短的印象、情绪上的细微差别、景象的轮廓等。德彪西开创了音乐表现上的新的境地。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舞剧《玩具盒子》,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交响素描《大海》,音画《伊贝利亚》,钢琴曲《版画》、《快乐岛》、《前奏曲》、《意象集》等。
尽管德彪西音乐具有现代新音乐的特点,但是“他是一位法国的作曲家,象库培兰和拉莫一样的法国的作曲家;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音乐中的法国精神的实质,他且以此自豪。他认识到了他自己的民族的天才,他充分觉悟到自己肩负着解放艺术事业的重任,他的确是足以担当得起这个任务的,因为他是在这世纪交替时期的的伟大而绝对具有独创性的作曲家”。
6、在东南亚诸国中菲律宾的音乐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因为在该国90%以上居民中流行的音乐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间,菲律宾很长一段时期又是受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总督府所统辖,因此发端于欧洲,而后又在美洲得到发展的多种音乐形式、体裁、乐器与乐队都曾大量地传入菲律宾,并在人口密集的中部平原地区取代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只有在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伊斯兰居民区中仍较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昆迪曼”音乐,它长于表现感伤哀怨的情调,是一种慢3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多为小调式,进行中时有简单的转调。一些专业作曲家常将它加以改编搬上音乐会舞台,从而成为艺术歌曲性质的曲目。源于西班牙,之后已本土化了的弹拨乐队“朗达亚”在这一地区也十分流行,它由多把音区与音域不同的曼多林和吉他类乐器以及用来拨奏的大提琴组成,并经常加上木琴、铃鼓、定音鼓和三角铁等敲击乐器。它既可演奏圆舞曲、波尔卡等欧洲音乐体裁的曲目。也可以演奏当地的民间舞曲,例如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竹竿舞就是由朗达亚乐队伴奏的。传统竹竿舞是模仿长脚鸟在田间跳跃的动作,它以一对或数对长竹竿相击,舞者利用竹竿分开的瞬间插足跳跃,乐队以轻盈活泼的音乐为表演烘托热烈的气氛。
7、日本的传统音乐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其中影响范围较大代表性的是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它是一种包含了两个小2度(半音)音程5声音阶(mi fa la si do' mi'),这种特殊的5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宫廷雅乐:雅乐风格典雅庄重、内容玄奥深邃,被视为国宝,宫廷常以它来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它是现存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它包括日本原来固有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
民谣: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民谣按照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劳动歌曲、祭典歌、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5大类。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如《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日本民谣多采用独唱方式,有的则一唱众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岛上还有对唱的表演方式。许多民谣原来是无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使用乐器伴奏,三味线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北方的一些民谣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类的鼓、铜钹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谣表演时奏场面音乐。
日本音乐的性格特点:
1)日本音乐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以及和谐美。
从内容上看,其音乐多与大自然相关联。在民谣中,其主要部分大都关于农事的内容:如田歌,即与农耕劳动相关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浇水歌、插秧歌、捣米歌等。田歌的数量众多,可以说在历农耕劳动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另外还有山樵歌、海歌、作业歌和路歌等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日本音乐对单音音乐很是偏爱,在日本音乐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和声乐器笙经常作为单音旋律演奏。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声与对位,而是采用“复律动”(两个声部往往在节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断”(伴奏停下来突出声乐演唱)的方式进行。
日本音乐注重对“余韵”的追求,一方面是在延音的各种处理上表现出自然状态(不夸张);另一方面,在乐曲、乐句的结束上也表现出自然的弱收状态,如雅乐结束时的递减乐器渐收法。
另外,日本人对苍劲、古朴甚至粗犷、原始声音有着特别的爱好。如对三味线乐器的偏爱。他们还在此乐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沙瓦利”的装置来获得一种苍老、古朴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他们喜爱暗哑、枯淡的音色,为了获得沙哑的声音,他们不惜练习到嗓子充血,义太夫节的演唱中,甚至女生降低八度或男生提高八度进行演唱。
2)哀婉之情
日本音乐中的哀婉之情表现为一种悲凉的氛围,那种沧桑、暗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琵琶、筝、三味线等弦乐器,横笛、草案、星等管乐器中,甚至连打击乐器也不例外。胡弓的那类似人声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说是这种悲凉音色的代表;筝的押弦,三味线的滑奏等余韵的演奏法,歌唱上特殊的发声法,日本都节音阶都使得日本音乐那种悲凉、伤感的色彩被进一步强化。
8、朝鲜传统音乐以没有半音的5声音阶为基础。按照其主音及音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调式音阶。一种叫作平调,在以汉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和以平壤为中心的西道地区的民间音乐常用,它相当于中国徵调式音阶,当曲调下行时偶尔插入#fa音以增加音乐的变化。具有大调的性质,其旋律色彩比较明朗。另一种叫界面调,它为南方的民间音乐常用,相当于羽调式音阶,小调特点鲜明。其旋律进行较多起伏,情绪略带感伤,在一些说唱和器乐曲中,si作为色彩音也常用于旋律下行中。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角调式的民谣。
朝鲜音乐一个带普遍性的鲜明特点是旋律中常常出现4度和2度音程的接续进行。在朝鲜丰富多彩的音乐中还有各种不同的音程结合样式,例如以8度、9度大跳表现昂扬豪迈的情绪,以3度、4度、5度的连续上行推进表现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或者环绕调式主音或骨干音作螺旋式的上下移动,使音乐更加委婉曲折。
朝鲜音乐中以“长短”这个词来表达节奏的意思,音符的长短来源于朝鲜语中音节的长短。朝鲜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3拍子的倾向,即使是6/8、12/8、6/4这些复拍子也是按3拍子的原则来处理的。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强弱位置的不同安排,使音乐节奏变得更加富于变化。
朝鲜音乐多使用行板速度,而一些民谣在结束时往往转为快板,慢板的乐曲极为少见。
朝鲜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又名正乐)和民间音乐(又称民俗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又包括用于祭祀和宴会的唐乐(从中国传入)、乡乐(朝鲜固有的)和军乐。民间音乐分为农谣、抒情谣、风俗谣、歌乐、说唱、和散调。民间音乐中声乐占多数,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广泛传唱的民歌,少数是在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声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印度歌舞,引导学生体会印度现代音乐的明快和具有生活气息
二、欣赏学唱印度音乐
1、介绍印度地理及种姓制度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印度最底层的人民的痛苦生活
2、介绍印度电影《流浪者》,欣赏其中拉兹之歌的录象,引导学生体会歌中笑中带泪的情感
3、欣赏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分析其与拉兹之歌的异同,体会乐曲在描绘流浪生活时的痛苦及乐观的精神
4、学唱乐曲歌谱,注意装饰音和变音,体会音乐独特的风格
5、欣赏〈印度国风光〉,感受拉格的特点,教师讲解拉格与塔拉
6、欣赏录象介绍印度的民间乐器“西塔尔”和“塔不拉”,聆听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吉他进行比较
7、欣赏印度舞蹈片段,学习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三)欣赏巴基斯坦民歌〈美丽的国土〉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与印度音乐的相同之处
2、轻声唱谱,引导学生体会巴基斯坦民歌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四)演奏孟加拉歌曲〈道路〉
1、欣赏歌曲,体会其与印度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
2、将曲谱移至F大调,用牧童笛吹奏
3、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五)欣赏学唱〈星星索〉
1、欣赏乐曲,同时了解什么是克隆钟音乐,它是葡萄牙民歌和印尼民族音乐结合的产物
2、学唱伴奏声部,跟随录音演唱伴奏,体会歌曲旋律一松一紧的节奏音型,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六)欣赏学唱〈梭罗河〉
1、欣赏乐曲并进行讨论,比较一些以河流命名的歌曲(如〈长江之歌〉)与〈梭罗河〉在音乐和意境上的异同
2、跟随伴奏哼唱歌曲
(七)欣赏钢琴曲〈塔〉,引导学生了解在这首作品里音乐家借鉴和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让传统的音乐成为别具一格的带有现代色彩的音乐
(八)学唱〈竹舞〉
1、教会学生菲律宾音乐的基本节奏,注意每一句的第一拍的休止符
2、打着拍子学唱乐谱,再加入歌词
3、欣赏我国海南岛黎族的竹舞录象,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欢快活泼的风格
(九)欣赏日本音乐
1、欣赏喜多郎的音乐〈KOKORO〉,引导学生体会日本现代音乐风格
2、欣赏歌曲〈樱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3、观看日本歌舞录象,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4、学唱〈樱花〉,引导学生把曲中各个音重低到高排列,告诉学生这是日本民歌的调式,称为“都节调式”
5、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的强弱和音色及力度
6、欣赏日本传统器乐曲〈五木摇篮曲〉,主要听辨“都节调式”在乐曲中的风格
7、聆听用日语演唱的〈荒城之月〉,感受日本传统器乐曲经加工提炼成为现代歌曲后的不同风格
8、学唱〈荒城之月〉,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a’ba’)和〈樱花〉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民歌的不同
(十)学习欣赏朝鲜歌曲
1、学唱朝鲜歌曲〈阿里郎〉,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分析歌曲的结构
2、欣赏女声独唱〈阿里郎〉,体会歌曲内涵,学习与朝鲜相关的文化知识
3、有感情的唱好〈阿里郎〉,体会朝鲜音乐中三拍子的特点
4、欣赏录象,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5、欣赏电影〈卖花姑娘〉的片段,了解电影中人物的命运,体会其痛苦的心情
6、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卖花姑娘〉,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十一)教师小结:亚洲各国都具有其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他们与我国一衣带水,了解他们的音乐,为我们带来具亚洲风格的音乐艺术享受。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设计:本单元以非洲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键盘乐器“冬哥”音乐、鼓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非洲键盘乐器“冬哥”音乐。
2、化妆
3、鼓语。
4、多声部鼓乐。
5、舞蹈。
教学过程:
1、欣赏键盘乐器“冬哥”与歌唱音乐,了解“冬哥”的音色、形制,人声与乐器的配合等。
(1)第一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队中“冬哥”的声音。
(2)第二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出示“冬哥”乐器图,介绍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极其名称和演奏方式。
2、第三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请学生们聆听音乐中除了“冬哥”的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主要有人声演唱。再次观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键盘乐器“冬哥”及演唱音乐。
(1)再次聆听或观赏上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聆听“鼓乐”或“鼓语”录音带,启发学生发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说明鼓再非洲音乐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伴奏,一种是作为独奏表演的乐器。
3、教师介绍鼓与其他打击乐器合作,共同形成多声部节奏的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按照所给的节奏进行多声部节奏合奏。(展示谱例)
4、再次聆听鼓乐,加深对鼓乐的认识。
(1)第二次聆听鼓乐,请学生展开想象“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
(2)教师介绍鼓乐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节奏主题,音色变奏等。
(3)启发学生尝试用鼓来表现情绪。
(4)设计一段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领奏)猎象时,不要刺它的屁股,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把长矛投向耳朵后的软处。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勇敢地刺向它,
(合奏)刺向它,刺向它,刺向它……”
5、“狩猎”为剧情,将模仿非洲黑人舞蹈、演唱非洲民歌、敲击鼓语等环节包括再内。
(1)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
(2)演奏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与象战斗的舞蹈场面。
(4)狩猎归来,唱《当太阳降落》,用多声合唱、打击乐合奏伴奏。
(5)结束。
课后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友谊地久天长”一文,希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友谊地久天长”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