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一、意图:
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由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到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l娄山关》。
思路:1、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三的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预见上、音乐与相关文化;2、材料选择紧扣课题中心——锦绣山川;3、体裁形式包括歌曲、和唱、角祥和长;4、风格特点有青藏高原藏族、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等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峻峭美、悲壮美等不同审美类型。
二、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重点:背唱着两首歌曲,并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特点。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后者要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重点: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体结构。
难点:(1)对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3、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娄山关》。
重点:体会音乐、诗歌、绘画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难点:理解这两部作品在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或CD机(投影仪)。
2、展示锦绣山川的图片或幻灯片。如: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大兴安岭、沂蒙山、峨眉山、娄山关等。
3、与教材第34页下半部、37页下半部相同的表格挂图。
4、交学CD或录音带(VCD或录像带):《青藏高原》《太行颂》《黄图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沂蒙山小调》《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
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2、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或者由教师范唱歌曲《青藏高原》,或播放该歌曲的录音(录像,或CD\VCD)。
(2)分三个部分跟录音哼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份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有”到“无”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C、由“哦,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
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的“高”字拖腔。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银子的二段体。
3、分析歌曲《太行颂》
(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
(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
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
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
4、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

课后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启发学生对《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不同音乐风格(审美类型)的体验。
教学过程:
1、通过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继续体验音乐重的“锦绣山川”——山东的沂蒙山,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娄山关。
2、唱歌《沂蒙山小调》。
(1)结合观赏沂蒙山风光的图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录音(音响或CD、VCD)。
(2)跟录音哼唱。先学会安旋律、节奏要求准确地歌唱。接着,模仿录音重的风格来演唱。
(3)启发学生对“鱼咬尾”的旋法和第一、三句,第二、四句之间的旋律移位关系的分析。
3、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
(1)边欣赏《古蜀栈道》图片,边朗诵李白诗《蜀道难》
(2)欣赏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再现部;启发学生对作品表现意境的体验。
4、听乐、吟诗、赏画《忆秦娥娄山关》。
(1)边观赏全山石《娄山关》油画,边朗诵*词《忆秦娥娄山关》。
(2)欣赏田丰作曲的合唱《忆秦娥娄山关》,启发学生对引子、A段、B段音乐内容的体验。
5、小结:综合比较《蜀道难》与《忆秦娥娄山关》在音乐风格(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差别。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第37面下半页的比较表。
课后记:学生基本能把握《沂蒙山小调》的风格。

fwr816.cOM展读推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村庄


儋州市第五中学 许俊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运用有关音乐要素来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歌曲处理,培养收集、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作、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歌唱等活动,体验欧洲意大利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欧洲音乐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来用欢快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音像资料等。(根据学校现有设备选择教具)


教学过程 :


一、语言导入:(1分钟)意大利作为交响乐、歌剧、芭蕾和美声唱法的发源地,风景如画的欧洲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犹如美丽的紫罗兰盛开在人们的心田。


1、探究学习:(2分钟)选择并播放几个国家的歌曲或乐曲片段,请全班同学听辨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歌。(如加拿大《红河谷》、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2、师生互动:(2分钟)(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本环节意图培养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展音乐学习时空,培养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就探究方法、途径和内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活动实践(二十分钟)


1、播放录音:(2分钟)听赏《美丽的村庄》,感受歌曲。(自然圆润的声音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条件,是贯彻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声音的要求,借助歌曲欣赏来体验美妙、和谐的音响。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技术操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2、教唱歌曲:(10分钟)(1)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2)学习歌谱:唱歌谱(注意节奏、弱起小节等)。(3)学唱歌词:分组四组对比、个人独唱、小组唱,结合课本插图理解歌词大意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处理歌曲:(5分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该用什么速度演唱?(2)根据节奏特点,全曲分几个部分?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边解答、边处理、边试唱)


4、演唱歌曲:(3分钟)师生共同有表情、完整地表演唱。(本环节是重点所在,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从歌曲内容和音乐要素两方面寻求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依据和手段,理解处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一步感受艺术再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和愉悦体验。)


三、表演创造:(12分钟)学生自主地、即兴地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学生代表:边歌边舞、全班节奏创作:个别抽查等)。(即兴的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够灵活自由地释放和表达情感,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作为本课结束前的一个环节,如能在课堂气氛和师生情绪上达到高潮,将对后续音乐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四、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共同完成:主题思想是歌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未来。同学们的欧洲音乐之旅真是太精彩了!大家一定意犹未尽吧,还在想象着意大利美丽的村庄。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演!


五、板书设计:(依据三维目标来设计的。)


音乐要素: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乐段分析:A乐段:1-24小节欢快、抒情(节奏舒缓起伏),B乐段:25-最后小节激昂、振奋(节奏疏密相间)——渗透教育:赞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唱歌课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唱该歌曲的兴趣,然后再教唱歌曲。而在教唱歌曲环节,老师要积极找出该歌曲的难点,对于难点的解决教师要由易到难,将难点转化为突破点。在这首歌曲中,难点是它的节奏,其中涉及到小附点、切分音(长切分、短切分)、弱起小节,怎样能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打2/4的节奏来解决切分音的长短,还有小附点,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弱起小节的学唱要注意强弱的把握,牢记2/4的强弱规律是关键。在攻克这些难点以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整首歌曲,包括歌曲的音乐情绪(第一段欢快,第二段激昂、振奋)、呼吸气位置等,有了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得踏实,而不是一遍一遍的枯燥的教唱。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设计:本单元以非洲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键盘乐器“冬哥”音乐、鼓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非洲键盘乐器“冬哥”音乐。
2、化妆
3、鼓语。
4、多声部鼓乐。
5、舞蹈。
教学过程:
1、欣赏键盘乐器“冬哥”与歌唱音乐,了解“冬哥”的音色、形制,人声与乐器的配合等。
(1)第一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队中“冬哥”的声音。
(2)第二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出示“冬哥”乐器图,介绍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极其名称和演奏方式。
2、第三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请学生们聆听音乐中除了“冬哥”的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主要有人声演唱。再次观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键盘乐器“冬哥”及演唱音乐。
(1)再次聆听或观赏上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聆听“鼓乐”或“鼓语”录音带,启发学生发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说明鼓再非洲音乐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伴奏,一种是作为独奏表演的乐器。
3、教师介绍鼓与其他打击乐器合作,共同形成多声部节奏的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按照所给的节奏进行多声部节奏合奏。(展示谱例)
4、再次聆听鼓乐,加深对鼓乐的认识。
(1)第二次聆听鼓乐,请学生展开想象“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
(2)教师介绍鼓乐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节奏主题,音色变奏等。
(3)启发学生尝试用鼓来表现情绪。
(4)设计一段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领奏)猎象时,不要刺它的屁股,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把长矛投向耳朵后的软处。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勇敢地刺向它,
(合奏)刺向它,刺向它,刺向它……”
5、“狩猎”为剧情,将模仿非洲黑人舞蹈、演唱非洲民歌、敲击鼓语等环节包括再内。
(1)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
(2)演奏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与象战斗的舞蹈场面。
(4)狩猎归来,唱《当太阳降落》,用多声合唱、打击乐合奏伴奏。
(5)结束。
课后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第六单元 电子空间站
一、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大约在70年代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创作。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今天,我们所接触的音响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由人声或传统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演唱或演奏的音乐,电子音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本单元选用了一些教科书很少涉及的材料,力图让学生通过欣赏用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以及用电子手段制作的音响片段,加深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达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队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新,教师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准备:
1、音响、CD、唱片、VCD(DVD)影碟(内容与本课相关);电子琴、竖笛、打2、2、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1、与本课相关的照片,如西班牙斗牛图、沙漠驼铃、电子乐器(队)照片、奥运会开幕式、热带雨林、西班牙斗牛民俗、丝绸之路、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字材料。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2、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和实物,认识电子乐器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听一些特别的乐器声音,你们能够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乐器吗?
2、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形式电子音乐片段。
3、检查学生了解的情况。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4、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5、师: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教科书中的架子鼓不是电声乐器,但是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一般不用于常规乐器组合。
(二)欣赏
1、《西班牙斗牛舞曲》
(1)先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的转换,借助图片及有关西班牙斗牛的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2、《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1)清学生说说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分组讨论用音乐手段表现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小设计等。
(2)听录音,感受乐曲的表达的情感。注意乐曲带再现的三部结构。
(3)说说电子合成器在表现音乐方面的特点。
3、《命运变奏曲》
(1)通过听录音,感受电声乐队与钢琴等真声乐器的组合特点。说说其他有关这种组合的例子。
(2)比较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可以对笔听赏《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巴赫的《拖卡塔》等古典作品),说说两种演出版本的区别,以及听后的感触。
(3)背唱教科书中所选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谱例片段。
4、《橄榄树》
(1)听录音,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2)说说电声乐队在演奏《橄榄树》时的乐器组合以及乐曲的处理方式,。
(3)再次聆听录音,并随录音填词跟唱。
(4)回答问题:乐曲中的反复及好起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这首作品演奏的顺序吗?
(三)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提前准备的材料
1、将自己收集道德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带到教室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尝试翻译英文歌词。提醒学生注意在英文歌曲中有时为了法音的需要而常常会发生“合成词”的现象。寻找有关奥运会的图文材料。
3、准备小合奏《新年好》的合奏方案。
4、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课外分小组完成“音乐工作站”中的录制工作。
课后记:学生对电子音乐比较感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教学——《圣火》《雨林》。
2、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声音乐的了解范围,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场所的电声音乐基本状况。
2、能够了解电声音乐用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的常规形式。
3、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乐器编排集体演出节目。
4、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设备制作有主题的音响片段。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检查学生准备的情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声音乐的基本常识,以及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相关的内容。清同学门将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
2、欣赏《圣火》
(1)讨论解决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2)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
3、欣赏《雨林》。
(1)先听录音,请学生说说所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雷雨、鸟鸣、刘水等)。
(2)说说这样的音响是否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给这些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
4、交流同学们收集的电声音乐。
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说说这些音乐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1、根据教科书中《新年好》的旋律编配电子琴伴奏。可以让教师帮助标出和弦,学生自己选择伴奏音型、确定速度。
2、根据电子琴谱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声部。并进行分工排练。
3、按照教科书的提示进行合奏排练。
4、请女同学编排舞蹈动作。
5、全班合作表演,请教师(或同学帮助照相)。
(三)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根据教师上节课的布置,请学生将录制好的音响进行演示播放,并加以讨论。
2、请各小组将本组的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独特的设计思想想全班做简短汇报。
课后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成果。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x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
(一)以图: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十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重奖她改名为《怀阴平楚》。但这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年,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以取得生动状况。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余其柔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后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课后记: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一文,希望“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