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 导航 >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着花了跟;洋相百出;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们也知道其中有刘姥姥一号人物的存在,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因为她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后代把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称为刘姥姥。并且因她衍生出一条人尽皆知的歇后语哦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着花了跟;看花了眼;洋相百出;眼花缭乱;看得出神了;长长见识;少见多怪;大开眼界

【释】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一、关于《红楼梦》人物刘姥姥

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着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凭着她的智慧、幽默,本色演出,在贾府里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究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原文附录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话说宝玉听了,忙进来看时,只见琥珀站在屏风跟前说:快去吧,立等你说话呢。 宝玉来至上房,只见贾母正和王夫人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宝玉因说道: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 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 贾母听了,说很是,忙命传与厨房:明日就拣我们爱吃的东西作了,按着人数,再装了盒子来。早饭也摆在园里吃,商议之间早又掌灯,一夕无话。

次日清早起来, 可喜这日天气清朗。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只见丰儿带了刘姥姥板儿进来,说大奶奶倒忙的紧。 李纨笑道:我说你昨儿去不成,只忙着要去。刘姥姥笑道:老太太留下我,叫我也热闹一天去。 丰儿拿了几把大小钥匙,说道:我们奶

查看全文>>>

1、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2、马群里的骆驼——突出  3、马屎表面光——里面一包糠  4、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5、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6、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7、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8、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9、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10、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11、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12、马过竹桥——难拐弯  13、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14、刀马旦不会刀枪——徒有虚名  15、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16、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17、野马脱了缰——横冲直撞  1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19、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2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21、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22、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  23、马蹄长瘤子——无关痛痒;不痛不痒  2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2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瞎子骑瞎马——乱撞  28、马桶上插花——只图表面好看  29、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30、马列主义装在电筒里——光照别人不照自己  31、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32、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33、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34、属马蜂的——不好惹  35、马蜂的**——碰不得;摸不得  36、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37、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38、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39、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40、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41、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42、马脸比母猪头——一个比一个难看  43、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44、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4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46、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47、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48、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49、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0、马勺掏耳朵——不深入;深不下去  51、马王爷——不管驴事  52、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53、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54、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55、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56、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7、马勺当锣打——穷得叮当响  58、马拉独轮车——

查看全文>>>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说到歇后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我们可以把歇后语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特别有趣。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那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带故事的歇后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一)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回。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齐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明白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样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阿。”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阿”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这句歇后语比喻事情已错,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二)

歇后语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东海人。传说是炎帝之后,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因纣王荒淫无度而含愤归隐。乡间至今流传着他“贩猪羊贵;贩羊猪贵;猪羊一齐贩,皇上打国醮(全民吃素)”,之后卖调料又被风刮没等故事形容他时运不佳。。他生活穷困潦倒——吃了上餐缺下餐,尽管到这部田地,他还是悠哉悠哉,一个人去静静的渭

查看全文>>>
歇后语的由来

学习总结一: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这天所看到的歇后语。[由整理]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这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学习总结二:企业文化标语大全

《歇后语的来历》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

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这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这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学习总结三:目送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

查看全文>>>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哑子教书难讲

杨二郎说书神聊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鸿雁传书空来往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盲人读书瞎摸( )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查看全文>>>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囫囵吞枣不知味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秃子演戏大家观光

狗进厕所闻(文)进闻(文)出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

演员教学徒幕后指点

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

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半路上接姑娘从头学起( )

头枕茅厕板闻(文 )粪(风)人家

姐姐做鞋妹妹有样

歪嘴巴和尚吹牛角斜叫(邪教)

班门弄斧忘了师傅

脑壳上顶娃娃举人

查看全文>>>

小编相信小时候大家都会因为不认真做功课而被老师和家长教训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来表达学习不专心之义。触类旁通吧,朋友,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和尚的歇后语吗?小编在此特为大家总结以方便学习哦!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一、释义

形容读书是三心二意,或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二、有关和尚的歇后语: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和尚打架 - 抓不住辫子

和尚到了姑子庵 - 不妙(庙)

和尚看花轿 - 一场空欢喜

和尚的木鱼 - 合不拢嘴

和尚的儿子 - 拣的

和尚的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庙里的老鼠 - 听的经卷多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 - 没事也得有事

和尚训道土 - 音得宽

和敞拜丈人 - 没有这回享

和尚养儿子 - 岂有此理

和尚拜堂 - 全是外行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 - 差着十万八千里

和尚的脑壳 - 设法(发)

和尚照镜子 - 无计(害)可施(梳)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打伴 - 无法无天

和尚的脑壳 - 设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庙里借梳子 - 摸错门了

和尚跟着月亮走 - 借光了

和尚娶媳妇 - 今生休想

和沿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比喻非常明显)

和尚头上盘辫子 - 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和尚看花轿 - 空欢喜

和尚打架扯辫子 - 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和尚敲钟 - 响当当

和尚化缘 - 到处求人

和尚下山 - 出事(寺)了

和尚出山 - 走下坡路

和尚回庙 - 走老路

和尚念经 - 自念自听

和尚的住处 - 妙(庙)

和尚的念珠 - 串通好的

和尚庙前讲假话 - 惹是(寺)生非

和尚的住处妙(庙)

尼姑庵里藏和尚 不是好事

和尚碰见秃子 大家光光的

两个和尚打架 抓不到辫子;没抓没挠;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谁也抓不住谁的辫子;谁也别想抓辫子;谁也抓不到辫子;抓不住辫;都抓不到辫子

和尚望丈母 不熟这一门

香伙赶出和尚 喧宾夺主;颠倒

济公和尚 疯疯癫癫

看见和尚喊姨父 乱认亲

和尚不吃肉 在鼓上出气

老和尚放焰口 满足饿鬼欲望

邋遢和尚 没好道场做

和尚脑袋上涂油 滑头

闷头儿和尚 念真经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 现学现唱

老和尚吹灯 散谈;散坛

和尚庙里去卖木梳 走错门路;走错门道

和尚戴红花 美妙;美庙

歪嘴巴和尚吹喇叭 一股斜气;一股邪气

查看全文>>>

小编相信一提起老虎,很多人都会谈虎色变;但一说到佛珠之类物,大家又会联想到慈悲。但假若这两种事物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我们一起来看歇后语的答案吧:

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老虎挂佛珠假充善人

【解释】

假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关于老虎歇后语】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查看全文>>>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1、马后炮--弄的迟了

2、马儿伸腿--出题。

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5、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6、瞎子骑瞎马--乱撞

7、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8、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9、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1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1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12、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13、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4、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1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16、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7、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1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9、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20、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2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2、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3、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4、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2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28、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29、盲人骑瞎马--乱闯

30、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31、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3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3、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34、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3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36、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37、马过竹桥--难拐弯。

38、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39、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4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42、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43、马撩后腿--逞强

44、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5、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46、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7、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48、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49、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5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51、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5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3、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54、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55、马打架--看题(蹄)

5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57、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5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0、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61、胸口上

查看全文>>>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学习归纳一: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诸葛亮哭周瑜下半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由整理]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个性签名女生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佛洛依德名言

诸葛亮哭周瑜典故:

当年,周瑜给诸葛亮气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时气咽,歇个三天两天就会缓过气来的。诸葛亮神掐妙算,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情愿周瑜缓过气来继续跟他作对。他要想办法治死周瑜。这才去给周瑜吊孝。

诸葛亮来到周瑜家里,人家见是仇人来了,都不理他,也不让他进灵堂。诸葛亮就在灵堂外边爬下哭起来,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一哭就是一天;他边哭边说如何对不起周瑜,只是说了几句气话,没想到把人气塌了,周瑜的婆姨一看,心软了,想亲兄弟也吵架拌嘴呢,何况二姓旁人呢,就原谅了诸葛亮,请他进灵堂去祭奠。

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来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还但是来了。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

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

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虽然看起来诸葛亮哭周瑜好像是作假,但孔明内心却是真正地对失去盖世英豪表示痛心。

学习归纳二: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

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虽然看起来诸葛亮哭周瑜好像是作假,但孔明内心却是真正地对失去盖世英豪表示痛心

虚情假意

另外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孔明哭周瑜----假戏真做

孔明哭周瑜----虚情假意

孔明哭周瑜----假慈悲

孔明哭周瑜----假仁假义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