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 导航 > 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诸葛亮借箭的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相关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死到临头

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从容不迫

诸葛亮当军师名符其实

诸葛亮的羽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娶亲重才轻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FWr816.cOm小编推荐

带故事的歇后语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说到歇后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我们可以把歇后语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特别有趣。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那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带故事的歇后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一)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回。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齐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明白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样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阿。”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阿”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这句歇后语比喻事情已错,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二)

歇后语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东海人。传说是炎帝之后,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因纣王荒淫无度而含愤归隐。乡间至今流传着他“贩猪羊贵;贩羊猪贵;猪羊一齐贩,皇上打国醮(全民吃素)”,之后卖调料又被风刮没等故事形容他时运不佳。。他生活穷困潦倒——吃了上餐缺下餐,尽管到这部田地,他还是悠哉悠哉,一个人去静静的渭水河畔垂钓,别人钓鱼图的钓大鱼;多钓鱼。而他既不用饵,又是无钩直钓,这样咋能钓住鱼那?显然,姜太公垂钓——不是为钓鱼,是为磨练毅力和耐心。而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不图功名利禄的坦荡胸怀,认为“直钓”根本钓不住鱼,除非鱼自愿送死,久而久之,便演转成一句歇后语。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透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技水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四)

铁公鸡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一毛不拔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铁公鸡”来源难以考证,但明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先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此刻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来源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读书的歇后语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哑子教书难讲

杨二郎说书神聊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鸿雁传书空来往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盲人读书瞎摸( )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关于学习的歇后语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囫囵吞枣不知味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秃子演戏大家观光

狗进厕所闻(文)进闻(文)出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

演员教学徒幕后指点

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

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半路上接姑娘从头学起( )

头枕茅厕板闻(文 )粪(风)人家

姐姐做鞋妹妹有样

歪嘴巴和尚吹牛角斜叫(邪教)

班门弄斧忘了师傅

脑壳上顶娃娃举人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1、马后炮--弄的迟了

2、马儿伸腿--出题。

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5、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6、瞎子骑瞎马--乱撞

7、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8、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9、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1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1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12、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13、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4、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1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16、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7、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1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9、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20、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2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2、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3、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4、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2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28、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29、盲人骑瞎马--乱闯

30、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31、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3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3、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34、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3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36、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37、马过竹桥--难拐弯。

38、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39、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4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42、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43、马撩后腿--逞强

44、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5、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46、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7、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48、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49、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5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51、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5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3、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54、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55、马打架--看题(蹄)

5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57、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5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0、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61、胸口上放马达--动了心

62、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63、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64、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65、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66、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67、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68、属马蜂的--不好惹

69、马蜂过河--带(歹)毒

70、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71、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72、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73、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74、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75、黄狗当马骑--乱来

76、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77、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78、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79、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80、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81、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82、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83、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84、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85、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86、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87、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88、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89、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90、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91、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92、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93、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94、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95、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96、野马脱了缰--横冲直撞

97、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98、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99、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100、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101、临时上轿马撒尿--手忙脚乱

102、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103、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104、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105、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106、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107、炸了窝的马蜂--乱哄哄

108、马蜂窝--捅不得

109、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110、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111、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112、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113、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114、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115、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116、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117、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118、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119、马上耍杂技--艺高。

120、风马牛--不相及

121、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122、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诸葛亮名言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8、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4、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