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和尚念经歇后语 > 导航 >

小和尚念经歇后语

小和尚念经歇后语

一禅小和尚哲理故事感悟人生(篇一)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谚语谁都知道,可我要给你讲个竹篮打水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称为”两个水桶的故事“,保证你没听过。

有个人爱喝酒、爱赌钱,一心想发大财,可最后穷得裤子都没得穿,就去找他老舅借钱。他老舅说:“借钱没得,我可以教你一个发财的窍门。不过你要先帮我做好两件事才行。”他老舅给他一大一小两个木桶,要他做第一件事:用小桶从井里打水,把大桶装满。他外甥想着这事简单,可一看,却傻眼了:大桶没有底。他费力气从井里打起一小桶水,倒到大桶里,可都漏到地面上。他打了三桶就不干了:你老舅不是故意耍我嘛,这样的桶哪能装得满!第二天一大早,他老舅就把外甥叫起来干第二件事:今天两只水桶调个头,你拿那只无底桶打水,倒进小桶里。倒满了,你就可以知道发财的窍门了。外甥想:娘舅这时发浑了,光叫我干着荒唐事,古话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差不多。不过,看在发财诀窍的事情上,他还是去打。拎起大水桶放到井下,提上来一看,桶里的水漏光了,滴滴搭搭只有几滴水沿着桶壁滚进小底桶里。不过,十几桶水打下来,小桶倒也积下了铜板厚的那么一层水。外甥一看,心里实在了。干脆*光了膀子,更加卖力打水。太阳当头,桶里积起了三寸水。

日影西斜,小桶竟有八成满了。到近黄昏时,娘舅又来了,看到满满一桶水竟打好了。高兴得把外甥着实称赞了一番,就叫外甥用那桶水,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外甥见娘舅还不提发财的事,实在熬不住了,急着向娘舅讨窍门。他老舅笑笑说:“其实,我已经把发财的窍门全告诉你啦。”他外甥摸不着头脑:“老舅,你一句话也没对我讲啊!”娘舅知道他一时转不过来,这才实话实说:“窍门么,很简单,就是勤俭二字。你要吃喝享受,那才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桶;你要节俭,聚沙可以成塔,滴水不是可以成流吗?”外甥这才明白,原来发财也不必靠运气,我腰圆臂粗,有的是力气,以后日子长呢!挣份家当还不困难,他决心争这口气。

从此,他勤奋耕作,戒了酒与赌。不上几年,就添了地,修了屋,发了家,娶了妻,生了儿子。他自然没忘记娘舅的教育,自己亲手做了两只水桶,一只无底的,一只有底的,像宝贝一样藏了起来,准备将来儿子长大后,拿出来教诫后代。

【人生哲理感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才得瓜,种豆才得豆,天道酬勤,不欺世人。一个人能否发大财,是靠运气。但一个人若能勤俭,则成一个小康之家,是不成问题的。

一禅小和尚哲理故 查看全文>>>

小编相信小时候大家都会因为不认真做功课而被老师和家长教训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来表达学习不专心之义。触类旁通吧,朋友,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和尚的歇后语吗?小编在此特为大家总结以方便学习哦!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一、释义

形容读书是三心二意,或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二、有关和尚的歇后语: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和尚打架 - 抓不住辫子

和尚到了姑子庵 - 不妙(庙)

和尚看花轿 - 一场空欢喜

和尚的木鱼 - 合不拢嘴

和尚的儿子 - 拣的

和尚的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庙里的老鼠 - 听的经卷多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 - 没事也得有事

和尚训道土 - 音得宽

和敞拜丈人 - 没有这回享

和尚养儿子 - 岂有此理

和尚拜堂 - 全是外行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 - 差着十万八千里

和尚的脑壳 - 设法(发)

和尚照镜子 - 无计(害)可施(梳)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打伴 - 无法无天

和尚的脑壳 - 设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庙里借梳子 - 摸错门了

和尚跟着月亮走 - 借光了

和尚娶媳妇 - 今生休想

和沿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比喻非常明显)

和尚头上盘辫子 - 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和尚看花轿 - 空欢喜

和尚打架扯辫子 - 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和尚敲钟 - 响当当

和尚化缘 - 到处求人

和尚下山 - 出事(寺)了

和尚出山 - 走下坡路

和尚回庙 - 走老路

和尚念经 - 自念自听

和尚的住处 - 妙(庙)

和尚的念珠 - 串通好的

和尚庙前讲假话 - 惹是(寺)生非

和尚的住处妙(庙)

尼姑庵里藏和尚 不是好事

和尚碰见秃子 大家光光的

两个和尚打架 抓不到辫子;没抓没挠;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谁也抓不住谁的辫子;谁也别想抓辫子;谁也抓不到辫子;抓不住辫;都抓不到辫子

和尚望丈母 不熟这一门

香伙赶出和尚 喧宾夺主;颠倒

济公和尚 疯疯癫癫

看见和尚喊姨父 乱认亲

和尚不吃肉 在鼓上出气

老和尚放焰口 满足饿鬼欲望

邋遢和尚 没好道场做

和尚脑袋上涂油 滑头

闷头儿和尚 念真经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 现学现唱

老和尚吹灯 散谈;散坛

和尚庙里去卖木梳 走错门路;走错门道

和尚戴红花 美妙;美庙

歪嘴巴和尚吹喇叭 一股斜气;一股邪气

查看全文>>>

撞钟是寺院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职位,简单的工作让新来的小和尚觉得无聊,日子一晃在无聊中过去了半年。有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小和尚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不解,住持告诉他:虽然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乏、疲软,撞钟半年却没有真正理解撞钟的意义。

钟声不仅仅是寺里时间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挡撞钟之责?其实在职场上何尝不是如此,陷入职场平庸困境的人,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职位过于平凡,而鲜有反思其自身职业化进境程度如何。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太子李承乾早日成熟辅政,拜张玄素为东宫太傅。第一次授业,按照惯例,太子问老师从哪本书讲起,张玄素说不需要。张玄素从前朝和本朝的案例入手,以案说理,剖析而解当前遇到的问题,太子进境日深。以案说理,其理虽深却易解,余世维先生以其广博的职场阅历和深厚的职场修为,辅之以生动的案例,为不甘平庸者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职业化修炼路径。

一个人的职业化进境注定其职场生涯平庸还是卓越,一个企业团队的职业化进境决定其兴衰。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认为企业与企业间的差距是人的差距,而人与人的差距是职业化程度的差距。中资背景与外资背景企业之间的差距是团队职业化差距。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一个团队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受社会尊敬的企业。因为团队职业化差距,有的企业迈向卓越,有的企业徘徊在集体化平庸中消亡。

职业化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能达到什么水平。对于个人而言,职业化水平决定了我们在职场上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能不能把个人水平发挥出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一个人去一个新公司上班,他或者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也可能是一个部门经理,或者是副总,或者是厂长,一般来说,周围的同事、领导、下属对他服气不服气、配合不配合、认可不认可,关键看两个方面,第一是他的领导力水平如何,第二是他的专业水平如何。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人的支撑,所以很多企业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而从从业者的角度而言,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表示要真正的成为企业的必需人才,就必须能够达到三业,即专业、敬业与职业!李绘芳老师总结了职业化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1.确认人生的方向

查看全文>>>
歇后语的由来

学习总结一: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这天所看到的歇后语。[由整理]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这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学习总结二:企业文化标语大全

《歇后语的来历》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

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这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这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学习总结三:目送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

查看全文>>>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哑子教书难讲

杨二郎说书神聊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鸿雁传书空来往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盲人读书瞎摸( )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查看全文>>>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囫囵吞枣不知味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秃子演戏大家观光

狗进厕所闻(文)进闻(文)出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照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做

演员教学徒幕后指点

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

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半路上接姑娘从头学起( )

头枕茅厕板闻(文 )粪(风)人家

姐姐做鞋妹妹有样

歪嘴巴和尚吹牛角斜叫(邪教)

班门弄斧忘了师傅

脑壳上顶娃娃举人

查看全文>>>

小编相信一提起老虎,很多人都会谈虎色变;但一说到佛珠之类物,大家又会联想到慈悲。但假若这两种事物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我们一起来看歇后语的答案吧:

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老虎挂佛珠假充善人

【解释】

假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关于老虎歇后语】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查看全文>>>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1、马后炮--弄的迟了

2、马儿伸腿--出题。

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5、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6、瞎子骑瞎马--乱撞

7、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8、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9、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1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1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12、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13、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4、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1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16、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7、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1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9、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20、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2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2、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3、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4、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2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28、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29、盲人骑瞎马--乱闯

30、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31、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3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3、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34、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3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36、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37、马过竹桥--难拐弯。

38、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39、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4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42、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43、马撩后腿--逞强

44、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5、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46、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7、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48、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49、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5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51、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5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3、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54、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55、马打架--看题(蹄)

5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57、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5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0、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61、胸口上

查看全文>>>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学习归纳一: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诸葛亮哭周瑜下半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由整理]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个性签名女生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佛洛依德名言

诸葛亮哭周瑜典故:

当年,周瑜给诸葛亮气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时气咽,歇个三天两天就会缓过气来的。诸葛亮神掐妙算,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情愿周瑜缓过气来继续跟他作对。他要想办法治死周瑜。这才去给周瑜吊孝。

诸葛亮来到周瑜家里,人家见是仇人来了,都不理他,也不让他进灵堂。诸葛亮就在灵堂外边爬下哭起来,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一哭就是一天;他边哭边说如何对不起周瑜,只是说了几句气话,没想到把人气塌了,周瑜的婆姨一看,心软了,想亲兄弟也吵架拌嘴呢,何况二姓旁人呢,就原谅了诸葛亮,请他进灵堂去祭奠。

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来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还但是来了。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

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

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虽然看起来诸葛亮哭周瑜好像是作假,但孔明内心却是真正地对失去盖世英豪表示痛心。

学习归纳二: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

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虽然看起来诸葛亮哭周瑜好像是作假,但孔明内心却是真正地对失去盖世英豪表示痛心

虚情假意

另外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孔明哭周瑜----假戏真做

孔明哭周瑜----虚情假意

孔明哭周瑜----假慈悲

孔明哭周瑜----假仁假义

孔明哭周瑜是真心吊孝,并非是虚情假意,从此孔明失去了争锋相对的对手,同时,孔明也是周瑜的知己。

如果你看过三国,就知道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

查看全文>>>

1、马**上的苍蝇——瞎嗡嗡  2、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3、马蜂叮**——痛不可言  4、怀里揣马勺——盛(成)心    5、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6、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7、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8、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9、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10、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11、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12、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13、马跳水浪——奔波  14、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15、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16、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17、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18、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19、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20、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21、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22、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23、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24、马路新闻——道听途说  25、马后炮——弄的迟了  2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27、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28、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29、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30、风马牛——不相及  31、马尾巴提豆腐——提不起来  32、马打架——看题(蹄)  33、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34、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  35、盲人骑瞎马——乱闯  36、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37、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38、马蜂过河——带(歹)毒  39、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40、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  41、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42、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43、炸了窝的马蜂——乱哄哄  44、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5、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46、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47、马打架——看题(蹄)    48、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49、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50、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51、马蹬子钉掌——空前绝后  52、马蜂过河——带(歹)毒  53、马抓痒——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54、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55、马驹子拉磨——不顺手  56、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57、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58、马蜂过河——歹(带)毒  59、马上耍杂技——艺高   60、冰凌上跑马—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