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画蛇添足的歇后语 > 导航 > 经典关于画蛇添足的歇后语是什么

画蛇添足的歇后语

经典关于画蛇添足的歇后语是什么。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或许你需要"经典关于画蛇添足的歇后语是什么"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意思: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FwR816.COm小编推荐

马的歇后语


1、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2、马群里的骆驼——突出 
3、马屎表面光——里面一包糠 
4、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5、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6、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7、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8、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9、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10、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11、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12、马过竹桥——难拐弯 
13、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14、刀马旦不会刀枪——徒有虚名 
15、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16、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17、野马脱了缰——横冲直撞 
1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19、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2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21、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22、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 
23、马蹄长瘤子——无关痛痒;不痛不痒 
2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2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瞎子骑瞎马——乱撞 
28、马桶上插花——只图表面好看 
29、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30、马列主义装在电筒里——光照别人不照自己 
31、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32、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33、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34、属马蜂的——不好惹 
35、马蜂的**——碰不得;摸不得 
36、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37、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38、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39、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40、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41、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42、马脸比母猪头——一个比一个难看 
43、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44、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4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46、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47、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48、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49、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0、马勺掏耳朵——不深入;深不下去 
51、马王爷——不管驴事 
52、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53、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54、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55、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56、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7、马勺当锣打——穷得叮当响 
58、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59、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60、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61、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62、马车滚进泥水沟——拉不转 
63、临时上轿马撒尿——手忙脚乱 
64、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 
6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66、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6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68、马蜂窝——捅不得 
69、马鞭打牛——忘本 
70、马路上跑火车——不合辙 
71、马**上挂蒲扇——拍马屁 
72、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73、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74、马儿伸腿——出题 
75、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76、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77、马拉车牛驾辕——不合套 
78、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79、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80、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81、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82、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 
83、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84、马尾拴鸡蛋——难缠 
85、马路上的传单——白给  
86、马车过沼泽地——此路不通 
87、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88、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8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关于马的搞笑歇后语

1、马后炮--弄的迟了

2、马儿伸腿--出题。

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5、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6、瞎子骑瞎马--乱撞

7、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8、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9、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1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1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12、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13、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4、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1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16、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7、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1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9、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20、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2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2、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3、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4、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2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28、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29、盲人骑瞎马--乱闯

30、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31、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3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3、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34、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3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36、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37、马过竹桥--难拐弯。

38、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39、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4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42、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43、马撩后腿--逞强

44、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5、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46、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7、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48、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49、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5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51、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5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3、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54、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55、马打架--看题(蹄)

5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57、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5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0、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61、胸口上放马达--动了心

62、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63、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64、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65、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66、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67、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68、属马蜂的--不好惹

69、马蜂过河--带(歹)毒

70、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71、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72、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73、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74、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75、黄狗当马骑--乱来

76、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77、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78、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79、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80、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81、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82、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83、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84、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85、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86、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87、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88、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89、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90、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91、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92、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93、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94、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95、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96、野马脱了缰--横冲直撞

97、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98、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99、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100、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101、临时上轿马撒尿--手忙脚乱

102、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103、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104、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105、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106、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107、炸了窝的马蜂--乱哄哄

108、马蜂窝--捅不得

109、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110、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111、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112、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113、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114、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115、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116、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117、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118、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119、马上耍杂技--艺高。

120、风马牛--不相及

121、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122、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带故事的歇后语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说到歇后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我们可以把歇后语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特别有趣。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那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带故事的歇后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一)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回。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齐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明白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样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阿。”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阿”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这句歇后语比喻事情已错,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二)

歇后语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东海人。传说是炎帝之后,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因纣王荒淫无度而含愤归隐。乡间至今流传着他“贩猪羊贵;贩羊猪贵;猪羊一齐贩,皇上打国醮(全民吃素)”,之后卖调料又被风刮没等故事形容他时运不佳。。他生活穷困潦倒——吃了上餐缺下餐,尽管到这部田地,他还是悠哉悠哉,一个人去静静的渭水河畔垂钓,别人钓鱼图的钓大鱼;多钓鱼。而他既不用饵,又是无钩直钓,这样咋能钓住鱼那?显然,姜太公垂钓——不是为钓鱼,是为磨练毅力和耐心。而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不图功名利禄的坦荡胸怀,认为“直钓”根本钓不住鱼,除非鱼自愿送死,久而久之,便演转成一句歇后语。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透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技水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带故事的歇后语(篇四)

铁公鸡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一毛不拔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铁公鸡”来源难以考证,但明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先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此刻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来源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说到歇后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我们可以把歇后语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特别有趣。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那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篇一】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拯,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包拯的亲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后,行为不检点,丝毫没有包拯的半点作风,他贪赃枉法,本以为能够逍遥法外,但是作恶多端,人神共愤,最终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案件的处理上几经周转,就应差阳错的到了包拯手上。

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为难。包拯从小失去父亲,他的童年都是和包勉的一家一起度过的,包勉的妈妈对待包拯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包拯从来不叫嫂子,而是叫嫂娘,嫂娘从小对包拯恩重如山,而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的选择间,包拯随后选择了贯彻自己的执法风格,他选择大义灭亲,就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向自己的嫂娘赔罪道歉。

释义:像包公断案一样公正严明,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徇私枉法。

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篇二】

庵秋婶打女婢——刚刚好就好

故事: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务必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之后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释义:形容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过度。

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篇三】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故事:

梁武帝萧衍是汉朝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秉承先人的遗风,学识广博。到溉聪明好学,为人公正,性格直爽,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由于梁武帝的赏识,到荩被提升为丹阳尹丞。同时到溉还是梁武帝的棋友之一。

有一天,梁武帝与当时的名手朱异对局,到溉在一旁观战。眼看就要终局,朱异一不留意,把棋盘上的棋子弄乱掉了。梁武帝十分不高兴,朱异吓得不敢吱声,跪地领罪。到溉不急不慢,在一旁劝道:"不要紧,刚才的棋局我已经全部记下来了,此刻能够立即复盘。大家之后下棋。"说罢,一下子就将刚才的棋局照原样摆出,竟然一个棋子都不差。梁武帝和在场的大臣们都大为惊诧,同时佩服他过目不忘的本事。此后,梁武帝时常约到溉去御苑对弈(yì)下棋。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到荩,十分聪明,从小就能写诗作文。梁武帝十分喜欢他,常常带他出去游玩。有时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到荩的诗文越写越好,在梁武帝看来已经超过了到溉。

有一次,梁武帝看过到荩写的诗很是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地说:"难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就大笑起来,还提笔为到溉题了这样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写书信。这时就像飞蛾赴火一样,全力以赴,忘记自身可能毁灭。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了,为何不让你的孙子到荩来代你写文章呢

经典搞笑的歇后语故事【篇四】

铁公鸡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一毛不拔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铁公鸡”来源难以考证,但明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先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此刻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来源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读书的歇后语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哑子教书难讲

杨二郎说书神聊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鸿雁传书空来往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盲人读书瞎摸( )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经典歇后语小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大家都对歇后语很是熟悉吧。歇后语是由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比如: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那么,你一定是在找歇后语的故事吧?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歇后语小故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经典歇后语小故事(篇一)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故事: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小动物们有的在大扫除,有的在贴对联,还有的在买烟花。黄鼠狼却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发呆,狐狸在窗户外对黄鼠狼说:“春节到了,大家都很高兴,你怎么坐在家里发愁呀?”“因为我想吃一只小鸡,家里的冰箱却空无一物。”黄鼠狼哀声叹气地说。狐狸听了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悄悄的对他说:“我有个办法,我刚才路过鸡家门口,看见鸡妈妈刚好不在家,你现在可以把小鸡给吃了,把骨头吐在乌龟家门口,嫁祸给乌龟,这样你不仅吃到鸡肉,还可以一身清白。好了,我不多说了,拜拜。”

黄鼠狼听了,马上穿上西服,带上一盒巧克力,向鸡家出发。到了小鸡家,说给小鸡们拜年,把巧克力分给小鸡吃,小鸡们很快就把巧克力给吃光了。黄鼠狼说:“小鸡们,我家还有很多巧克力,你们可以到我家去吃吧。”小鸡们很兴奋,黄鼠狼却在暗笑,把小鸡带回家,狼吞虎咽的生吃了这些可怜的小鸡。然后把骨头吐在了乌龟家门口,美美的睡上了一觉。

第二天早晨,鸡妈妈发现小鸡全都不见了,急急忙忙的报了警,过了一会儿,狗警长来了,还带了鼎鼎大名的虎尔摩斯大侦探来判案。最后,虎尔摩斯先生发现了乌龟家门口的一堆骨头,鸡妈妈跑过去一把抓住乌龟爸爸的衣领,哭喊着:“是不是你吃了我的孩子们?”虎尔摩斯先生连忙向鸡妈妈解释说:“不,不是他,乌龟是不会吃鸡肉的。”说完,他们急忙返回到鸡家找线索。突然,虎尔摩斯先生发现地上有个盒子,于是就偷偷用手绢盖在盒子上藏进行

衣服口袋里,同时他又发现了黄鼠狼,就连忙把他带到警察局进行审问。“黄鼠狼,你右边的第三根胡子的暗色液体是怎么回事?闻起来有股血腥味,是不是你吃了小鸡?”虎尔摩斯问道。黄鼠狼说:“哦……这……这是我……昨天画画留……留下来的颜料。”虎尔摩斯取出盒子,指着手上的证据说:“这盒子上有你的指纹,而且你的这个盒子刚好在鸡家,这点你怎么解释?”黄鼠狼没想到巧克力盒还放在鸡家,他无话可说。

释义:指伪装善良,实则包藏祸心,贬义词。

经典歇后语小故事(篇二)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故事: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两块豆腐配饭。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珍惜地赶紧捡起来,先是用口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料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发出感慨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释义:形容事情到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地步,也形容人难伺候。

经典歇后语小故事(篇三)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样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样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留意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释义: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经典歇后语小故事(篇四)

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望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望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先,台上正站着一位秀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之后,少女又对大家说道:“此刻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这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望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是否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释义: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