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 导航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一)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一、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所写两点,只是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一部分内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设计:寻隐者不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查看全文>>>
篇一: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是一首意境高雅、朗朗上口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绪比较难。因此,在新授之前,我做了一些铺垫工作,比如: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欣赏冬天的雪景,用梅与雪照相辉映的美丽场景唤起学生对冬天的喜爱。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在新授过程中,在朗读歌词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后两个声部合作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为后面的学唱做好了铺垫。学唱过程,我用极富感染力的歌声进行对比范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鉴赏力选择合适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在处理歌曲力度变化时,我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分辨乐句表达的音乐情感,使学生的歌声更加动听、美妙。有些地方我还用语言和范唱让学生体会。在教学二声部的演唱时,我先给学生讲解了合唱的概念,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并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学会演唱。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能够比较好的演唱《踏雪寻梅》的两个声部。 拓展环节,我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首歌曲的感受,学生很活跃,有的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合唱;还有的说我学了这首歌曲,我的心情特别好,原来歌曲能给人带来美妙的享受。我很惊奇,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感受,而且还说得这么好。最后,和学生一起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去寻找外面的美。这部分也是我课堂中的又一大亮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整节课完成的比较流畅,亮点突出,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二:踏雪寻梅教学反思 《踏雪寻梅》是一首老歌了,这首歌曲意境优美,旋律动听,是深受孩子喜欢的一首歌。在歌曲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1、断音的练习 歌曲中的断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来表现驴儿的铃铛声,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先出示加了连线的歌谱,要求学生唱得连贯,熟练后再出示加了断音记号的歌谱,练习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再请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能表现驴儿的铃铛声,通过两种唱法的比较,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2、歌词的理解歌词很优美,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来介绍歌词,然后出示课件,用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歌词的内容,并配上驴儿的铃铛声,让学生形 查看全文>>>

1、准拟骑鲸,不然射虎,一吐胸中郁。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4、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5、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8、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9、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0、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11、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12、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15、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6、留家留不得,出门叶欲秋。

17、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叹。

18、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9、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0、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3、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24、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25、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2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7、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

28、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2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31、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32、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33、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34、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

35、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3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查看全文>>>

1、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白居易《放鱼》

2、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黄庭坚《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

6、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刘长卿《谪仙怨》

7、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日齐山登高》

9、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粱甫吟》

10、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1、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12、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

13、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叹。刘克庄《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14、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18、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19、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

20、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21、把吴钧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22、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其二》

23、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陆游《自嘲》

24、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晏几道《蝶恋花》

25、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26、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别严士元》

27、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张九龄《感遇》

28、准拟骑鲸,不然射虎,一吐胸中郁。陈维崧《念奴娇》

29、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

3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1、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苏轼《沁园春》

32、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陆游《长相思》

33、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

3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36、

查看全文>>>

1、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

2、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苏轼《鹤叹》

3、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郭震《蛩》

4、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古诗桔柚垂华实》

6、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苏轼《沁园春》

7、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

8、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黄庭坚《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9、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别严士元》

10、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11、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14、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1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16、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陆游《自嘲》

17、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

1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1、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22、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23、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李白《古风其十五》

24、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25、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陆游《长相思》

26、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7、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

28、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

2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0、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项斯《黄州暮愁》

31、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2、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3、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粱甫吟》

34、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5、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

36、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

查看全文>>>

教师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格局,教师的上课流程一般是从写教案开始的。备课的表现形式是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如何编写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呢?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敬请参阅本文!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日歌》、《好妈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放《生日歌》,师生合唱。

一、由生日歌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生日指哪一天,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在过生日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平常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有听说过借生日的吗?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借生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质疑。

2、生日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用“我读懂了……

在全班进行交流。

2、观察图画(一)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4、观察图画(二)体会小云对妈妈的孝敬。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教育学生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6、播放《好妈妈》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课文。

7、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四、拓展训练、活跃思维

续编故事。

五、作业设计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送给父母。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妈妈小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生字

1、读生字(课件):

⑴开火车拼读。(借助拼音、正音)

⑵去掉拼音指读。

⑶交换生字位置,男生、女生赛读。

⑷认识新偏旁“饣”、“牛”。

⑸交流识记方法:

(顺口溜、儿歌、谜语、加一加、减一减。)

2、生字扩词:

⑴同桌扩词,看谁说得多。

⑵请生扩词。(选词说话)

⑶课件出示老师准备的词语。

⑷小老师领读。

⑸抽读。

⑹全班齐读。

⑺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赛读、齐读。

⑻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3、写字:

出示“雨、两”两个字。(带田字格)

⑴学生观察。

⑵全班交流观察所得。(我发现

查看全文>>>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古老的黛瓦上积了一层毛茸茸的雪,几束红梅从深墙大院里探出。不时溢出几缕淡淡的梅香。绒绒的雪与暗香共舞着,随着风飘荡着的一缕暗香,飞扬着,不知是否沁透这些棱角分明的冰晶?孰又能想到,这沁人心脾的暗香是由孤傲的梅散发出来的呢?爱诗之人大多都钟爱梅花,梅花的格调,意境,还有骨气,值得我们一生去修炼。

世间有多少种诱惑,诗词里便在多少种追求,诗人们坎坷的经历,悠远的意境,不惑的人生诗词不仅是词藻美句的堆砌,更是诗人对情感的浓缩。不管是青风细雨,还是大漠黄沙,这些都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另种生命的存在,这些藏在诗调中的甘苦与酸只有用心品味的人才能感悟出其中的滋味。是喜悦与忧愁,寂寞与思念的滋味。而诗词大会节目中,走出来的陈更,更带来了自己对诗词独特的感悟。

几生修得到梅花,或许不必几生,此生只需要需要静静的,翻阅古典诗词,让自己变得淡雅,缓慢一些,便更接近于美好的自己。

诗词已深入生活中,越来越难忘。陈更说。平时看到青山,他会想起,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看见夕阳落日,也会想起,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人的一生总有那么几许思念的情怀,思念故人,总会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每当垂帘听雨时,总会想起,秋阴不敢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么,不过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本书的作者,是否也能出口成诗,亦或是早已在心中埋下诗词种子,红尘喧闹、烟火气息满满的世俗生活。不只是苟且,抬头即可望见诗意的远方。只要想起一生中所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想起梅花,会有所沉吟,有所触动,也就与陈更相遇,与诗意相遇。

几生修得到梅花,或许不必几生,此生只需要在生活中发现诗意,让自己变得通透,淡泊一些,便更接近于美好的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散发着诗意,不仅是在于红尘喧嚣,深山老林的无人之境更有诗意的存在。此处或许有落魄时期的陶渊明,悠哉的望着南山,赏着菊花,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闲适。

数尊初含雪,交换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溯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虽有孤傲清高的神韵,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画中。我欲踏雪寻梅,并不能穷于画中,开于刺骨寒冬的梅,便不畏寒霜,有着铮铮傲骨。

我欲踏雪寻梅,便与诗意相伴。

指导教师:谢伟

查看全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栏目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2024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等内容,希望丰富的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