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fwR816.CoM阅读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所见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在学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 抽背学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作者袁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 袁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 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 检测生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 练读第一句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 练读第二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 指导朗读整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

2 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 在这课中有三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 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推敲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

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学习名言: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罗索(英国哲学家)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写话练习: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 “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 说:

乌鸦说:

蝉 说:

五、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六、出示《伊索寓言》其中的故事,编写寓意。(出示文章或者视频)

七、交流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收获。

八、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制定读书计划。(一个月内完成)

2、做读书笔记:摘抄《伊索寓言》故事中点名寓意的句子。

板书设计: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狐狸:阴险狡诈、爱说奉承话、假惺惺、口是心非、心怀鬼胎、口蜜腹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 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展示月之图。

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今夜也将是一个月圆之夜,而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

2、同学们,中秋佳节,你们家准备怎么过这个节?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3、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是啊,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嫦娥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板书)

二、欣赏奔月之美

1、说到“嫦娥奔月”, 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生边答边出示):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第六自然段)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从那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三、感受人物内心

1、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

2、过渡:好的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 )的嫦娥)

3、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

(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

(1)善良的嫦娥。(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a、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b、逢蒙是什么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

(2)机智勇敢的嫦娥。(说理解,读句子)

a、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这里用了一个词“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b、(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

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是因为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灵美。

(3)深情的嫦娥。(生汇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力大无穷,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给他——长生不老药。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从课文那些细节感受出来?(生读)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分开了,你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七段吗?(配乐,男女生分读)

5、嫦娥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人间,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深爱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意味着她美好的家庭将——意味着乡亲们再也——,现在谁来再读读这段话(第六节),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读这句话吧!(配乐)

2、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

3、其实,神话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情节出现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对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在中秋之夜讲给家里人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一文,希望“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寻隐者不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