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设计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学设计心得领会

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领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学设计心得领会”,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篇一: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篇二: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篇三: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领会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篇一: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篇二: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篇三: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领会


篇一:教学设计的感想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在学习了《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这一课之后,我就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即使引导者也是学习者。也要不短的学习,增加知识的视野。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设计,必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作为指导。需要教师多带动学生的思维,不再限制于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创造。通过情景再现、综合探索,并设计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方法和材料,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时间缺乏等缺陷。目前,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都是被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当前主导的活动形式。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首先是对教学组织的反思。尽管我已经竭尽了全力,仍然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无法掌握,导致课堂局面出现混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是给了我一个警告,教师上课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掌握全局,迅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些是无法通过理论直接获得的,必须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加强。

其次,是对教学态度的反思。新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就难免血气方刚,对学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正确面对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而不被他们的棱角刺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即对平常的上课的反思。教师始终是要站到讲台上去的,课上的好坏与否是检验教师的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就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通过本次培训我体会很深,学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想通过我的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二: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篇三:教学设计感想

在前几两个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盛立群老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的网络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起初是抱着提高教学效果的心态来的。通过12个课时的认真学习和笔记后,我获得了超越提高教学效果的东西。现在总结如下:

首先从备课方面说起,备课对于上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备课备好才能上课,上课上好才能评课,评课评好才能说课,所有备课是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基础。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以前备课的目的是把教学的内容能更顺利更容易理解的讲出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了这门课后提醒了我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目标、精心的设计、匹配一致、聚焦问题、统筹任务。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也是比较重要的,很多学生没兴趣的一个关键点是根本不知道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还有在备课的时候如何使课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生不想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教学过程能推动学生心理过程的发生,要能促进学生思考、想象、记忆和心理体验等。

接着说一下上课,通过学习教学理论与设计后我才发现,其实作为教师你光能讲课,把该教的都教了,那是比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教学方式。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综合;帮助学生评价,使学生能真正的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让学生学会该学的,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1.激活旧知识、凸显结构;2.呈现新知,展示过程;3.尝试练习,交流反思;4.课后运用,融汇贯通。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意要善用媒体、环境友好、协同生成、持续激励,这就联系到盛立群老师讲到的掌握学习和合作学习,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比较好、比较高质量的课堂。所以根据这些原理我对我以后的上课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决定以后课堂中要尝试合作学习,以小组教学的方式,评分以小组来评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还设计了一个章节名为食谱编制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首先上课说明这个章节的重要性,然后说明教学目标,接着通过一些案例来引起同学的注意力。随后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编制食谱,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手把手带着学生制作最简单的一餐的食谱,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天的食谱(原理相同,难度加大),有问题我进行一一指导,最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去制作一周的食谱(难度最大),看学生能不能自己做。通过这个方式把同一类别的知识重复至少三遍让学生真正的内化并掌握食谱编制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理论与设计这门课真的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他给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指明了上课的方向,明确了什么是上课,什么是课堂,怎么上课,真的是雪中送炭。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还会继续去买相关书籍,看相关资料,继续深入的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争取在教学中做的更好,不辜负学生,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谢谢盛老师您的课。

康复与护理学院

蒋贵林

教学设计模板心得领会范文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范文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

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

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篇二: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篇三: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范文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小学教学设计学习心得领会及感受


小学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识,分为识记概念和理解概念。

(1)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比如技能,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比如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学设计。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做好前期分析,并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全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总结及小结)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好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以上三点后,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八个步骤,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优化

1、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此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在教师设计好的范围内有目的地查找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成的真实可靠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4、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应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当然这个范例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应该达到的制作水平进行设计的,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6、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7、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如不具备,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以及其他必要文档的准备,等等。

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综上所述,做好三点八步,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领会


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之下的教学设计一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篇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篇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之下的教学设计一课,我觉得收获大大超过了我以前所学的,我对于教学设计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姑且抛开信息化环境这个大背景不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教学设计,在没有学习这一课时,教学设计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一个老师写下自己在个课时之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备课方案(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虎门销烟》为例):首先教学目标,让学生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勾画、感悟、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的种子。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科学,这样的备课老师而言,它的实用性是多么的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课伊始,通过视频观看,便借助录象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环节就是要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达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说点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为学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此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录象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视觉上直观地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使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由此将课文的情境继续延伸,并将课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后的积累。

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一位优秀的学习者,是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理论的。教学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想象中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合起来的,如:学习需要分析,我们在教学之前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就会对安排的内容有取有舍,学习目标的阐明,作为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化的,现在的新老师们往往会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学习目标写得过于笼统,用一些大而空的词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强的词,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能清除有效的判断自己是否学懂了。所以我觉得蒋老师介绍的两个方法十分有效一个是A,B,C,D编写法,清楚易懂,一个是内外结合的编写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实习或者从教之中必定会带了巨大的帮助。

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