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要知道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也能更理解课堂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 日

课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课型

单元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教学

反思

Fwr816.COm小编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分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两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两分法给多种果实分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伟大和艰辛,培养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在这美丽的九月里,我们要把最深切的祝福送给谁?(教师)(课件)

3、同学们,在你几年学校生活中,哪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美教师的诗歌《老师,您好!》

5、齐读课题。

二、自学指导

1、打开书第六页: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学生自学。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生字、词语、句子

3、齐读全文。

4、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教师的事业是怎样的呢?

(课件)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美好)

为什么这么说?

三、学习第一段

1、(出示课件)

同学们看,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谁呢?为什么?

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3、理解“浸透”、“蕴含”。

4、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改成陈述句)。

5、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谈理解。

因为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教育……

6、看图,向学生介绍名人和她的老师

(海伦: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她用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著作。而她顽强成长,离不开她的老师沙利文。

伟大毛主席始终都尊敬自己的老师柳亚子先生。

这一幅幅令人惊叹不已的画作出自于我国画家徐悲鸿之手,而他的出色成就离不开法国老师达仰先生的精心指导。

被誉为“飞人”的田径运动员刘翔的成长更离不开他的恩师孙海平老师。)

而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

教师的事业就是这样:在昨天与今天之间……

7、齐读句子。

8、教师的事业不仅是崇高的,而且是——美好的,想知道吗?下节课学习

四、小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伟大和艰辛,培养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在这美丽的九月里,我们要把最深切的祝福送给谁?(教师)(课件)

3、同学们,在你几年学校生活中,哪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美教师的诗歌《老师,您好!》

5、齐读课题。

二、自学指导

1、打开书第六页: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学生自学。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生字、词语、句子

3、齐读全文。

4、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教师的事业是怎样的呢?

(课件)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美好)

为什么这么说?

三、学习第一段

1、(出示课件)

同学们看,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谁呢?为什么?

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3、理解“浸透”、“蕴含”。

4、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改成陈述句)。

5、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谈理解。

因为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教育……

6、看图,向学生介绍名人和她的老师

(海伦: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她用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著作。而她顽强成长,离不开她的老师沙利文。

伟大毛主席始终都尊敬自己的老师柳亚子先生。

这一幅幅令人惊叹不已的画作出自于我国画家徐悲鸿之手,而他的出色成就离不开法国老师达仰先生的精心指导。

被誉为“飞人”的田径运动员刘翔的成长更离不开他的恩师孙海平老师。)

而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

教师的事业就是这样:在昨天与今天之间……

7、齐读句子。

8、教师的事业不仅是崇高的,而且是——美好的,想知道吗?下节课学习

四、小结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一文,希望“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