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 > 导航 >

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2024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

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

导读: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一、教材内容分析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到处都有影子。但是影子又是飘忽不定的,是一种光影现象,影子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奇而又难懂的现象。因此,在活动中,我试图以看看、说说、玩玩来引导幼儿了解影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了解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难点是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制造影子。 二、幼儿情况分析 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及幼儿情况的分析,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产生。 2、尝试利用操作材料、身体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发对影子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在幼儿知识经验、教学具以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做如下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看到或观察过周围生活的影子现象。曾有看皮影戏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为体现教、学具是幼儿活动的参考书,在教具上准备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戏,一个关于影子的主题课件,一块长布与一束光线。 在学具上准备:如小棒、纸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见操作物供幼儿制造影子时运用。 3、心理环境准备:一个安静又可封闭的活动场地,为配合幼儿自由创作,是在有太阳的日子。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以新《纲要》精神为引领,借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影子,制造影子。从感知到体验到创作,充分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快乐颂

特色活动:快乐颂(音乐欣赏)

活动目的: 1.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了解摇滚乐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烈、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及歌手的呼应,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话筒架,话筒各一只,观察有关摇滚乐的图片或者录相。 2.录音机,有关音乐。

教学流程: 1.播放摇滚乐,幼儿自由表现后师问:你们快乐吗? 2.欣赏歌曲录音。 (1)欣赏歌曲,教师提问:他们在快乐的时候说了些什么?(他们数数,从1数到8;他们互相问,回答: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2)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并知道歌词反复出现的特点。他样总是唱;只要大家一起唱,就很快乐;快乐没什么道理,快乐就是这么容易。 (3)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3.欣赏有关录相,并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1)欣赏音乐录相,问:摇滚乐乐队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们的快乐的?(有的弹吉他,有的打鼓,有的弹电子琴) (2)请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3)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4)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将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 4.教师扮演摇滚乐手,进行现场表演,幼儿扮演观众,与歌手进行呼应,(幼儿与老师交换角色) 5.小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30%): 1.能够看图,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初步学唱歌曲《大母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老师启发下,较有意识地观察并选择图片和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10%): 1、ppt一份 2、大母鸡和鸡蛋手饰各十三份 3、大母鸡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50%): 一、学习节奏,有节奏的念诵大母鸡的叫声 1.请出大母鸡,学念大母鸡的叫声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客人,这位客人叫做大母鸡(出示大母鸡ppt)。 师:那你们知道大母鸡会干什么吗? 师:大母鸡呀会下很多蛋,而且大母鸡在生蛋的时候会唱好听的歌 2.教师指图谱,念节奏: 咯咯咯咯 哒 咯咯咯咯 哒咯 哒 咯 哒 咯 咯 哒咯 哒 咯 哒 咯 咯 哒 3.分析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学念节奏。 (1)教师指图,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一遍。(解释图谱) (2)教师带领幼儿念一遍。 (3)教师和幼儿跟着钢伴念一遍 (4)幼儿单独念一遍 二、初步感知歌曲,并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教师范唱师: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带来了一首叫做《大母鸡》的歌,请小朋友听老师把《大母鸡》的歌完整的唱一遍。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哦! 师:你们最喜欢这首歌的哪一句啊?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一一出示ppt) 2.出示ppt幼儿学念歌词3.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 三、幼儿学唱歌曲师:小朋友现在我们试着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吧 1.教师边做动作边表演唱一遍。 2.请幼儿上来戴着手饰演唱3.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下看图谱演唱一遍。 四、启发幼儿选择图片和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老师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请幼儿唱歌师:今天学的歌,你们都会唱了吗?等下老师把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歌唱完,我们来试试吧。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小朋友真厉害,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活动延伸(5%): 幼儿听伴奏,与老师一起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吧,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会吧。

查看全文>>>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 2、借助敲鼓和锣两种乐器的动作,提示记忆歌词,体验鼓和锣对话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锣和鼓各一只,歌曲图谱一份,钢琴伴奏以及小企鹅和小老鼠打喷嚏的音乐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师:寒冷的冬天来了,小企鹅们都要出来活动啦!(师幼跟琴练声:小企鹅,鹅鹅鹅,摇摇摆摆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师:哎呀,活动一下真舒服。让我们轻轻回座位休息一下吧!小企鹅唱得真好听,这么好听的歌把谁引来了,瞧!(教师直接出示鼓)师:小鼓也想唱歌的,你听!(教师敲:咚咚) 2、熟悉鼓的节奏师: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哦,我敲小鼓咚咚(教师随机出示图谱1)我们一起看图说,(师幼看图说)加上动作来试试。 师:我们的小鼓除了会这样咚咚的唱歌,还会唱更好听的歌呢!小耳朵听好了(教师敲)小鼓是怎么唱的?(指名说)师:小鼓究竟是怎么唱歌的,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敲小鼓)师:小耳朵真灵!原来小鼓是这样唱的(随机出示图谱2)让我们看图说一说。(师幼看图说)师:把你们的小鼓敲起来!(加动作敲) 3、熟悉锣的节奏师:这么热闹的鼓声把谁给引来啦。(教师出示锣)小锣也想唱歌呢,听好了,(教师敲锣)小锣怎么唱歌的?(指名说)师:哦,我敲小锣锵锵。(直接边说边出示图谱3)看图试试,(看图说)拿起你的锣来敲一敲,(加动作敲)师:小锣还想唱歌的,你们看!(教师直接出示图谱4)谁会唱?(指名两个幼儿)真能干!我们一起看图试试。(师幼看图说)小锣拎起来试试(加动作敲、教师手指图谱) 4、鼓和锣合奏师:把前面的鼓也请过来一起试试。(看图说)小鼓手敲的真好听!(教师直接出示相同节奏谱5)让我们一起把鼓和锣敲起来吧!(敲一遍)师:真热闹,我们的鼓和锣还会这样唱呢!(教师边敲边说)|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它们是怎样唱的?(指三名幼儿,教师接幼儿的话后面说)师:让我们一起看图说一说(师幼看图说两遍)谁来试一试(指名两个幼儿)师:让我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试试。(加动作试) 5、学唱歌曲师:老师还能把它们唱出来,你们信不信?听好了!(教师清唱一遍)好听吗?(好听)来点掌声啊(幼儿鼓掌)教师边教边唱一遍)师:让我们看着一起来试一试。(师幼看图唱两遍)好、让我们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弹琴,教师用点头、嘴形暗示,手

查看全文>>>

活动名称:小画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拟人化儿歌的语言特点和念儿歌的乐趣. 2、认读字词画笔、桌子、衣、。 3、教育幼儿不乱涂乱画,正确掌握画笔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1: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画笔,我想跟你们做朋友。你们的桌子,衣服真漂亮,我想在你们的桌子、衣服上跳舞可以吗? 2、请问为什么不可以?(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事?出示课件2 2、桌子怎么了?衣服怎么了?是谁把桌子衣服弄脏的?小画笔淘气嘛?(小画笔真淘气,弄脏桌子,弄脏衣)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画笔吗?见到这样的画笔你们会怎样做?(小画笔没人理,人人见了都远离) 4、没人喜欢小画笔,他会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小画笔知道错,再也不会乱涂抹。) 5、出示儿歌名字,带领幼儿用各种方法学习朗读儿歌。 6、儿歌学得真快,可是有几个比小画笔还淘气的字宝宝不见了,你们看谁跑掉了?出示课件3 7、幼儿依次猜出字宝宝认读,这次字宝宝要和我们做个传卡片的游戏。播放音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小画笔真的会自己在桌子和衣服上跳舞吗?小画笔真的很委屈,是谁干的呢?对了就是不会用笔的小朋友?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出示课件4(要正确使用画笔,不乱涂乱画才能让我们的桌子、衣服更漂亮、更干净)。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鸡出壳

活动内容: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律动:学走路

教师: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按不同的音乐旋律学做解放军、老人、小姑娘的走路方式。 2、学会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肢体语言作相应的动作。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解放军、老爷爷、小姑娘的头饰和图片

活动重难点:1.2点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教室。 二、新授律动《学走路》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一一出示图片) 教师出示解放军的图片:是谁呀?解放军叔叔平时是怎么走路的呢?(有精神的,抬头挺胸的,威武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客人是谁呢?(出示老爷爷的图片)是谁啊?那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呢?(慢吞吞的,住着拐杖一步一步的走) 最后一位客人是谁呢?(出示小姑娘的图片)那小姑娘是怎么走路的啊?(快乐的、蹦蹦跳跳的、活泼的) 请幼儿说并作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三段不同的音乐想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是哪个人走路的音乐。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像上面哪个人走路的音乐啊,为什么?那你能跟着音乐来学一下解放军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第二段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像是谁在走路呢?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为什么会像是老爷爷在走路啊?那你能学老爷爷来走一下吗? (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第三段音乐:听了最后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会像是谁在走路呢?为什么你觉得是像小姑娘在走路啊?那你能上来学一下小姑娘走路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每一段音乐能分集体---小组表演--教师并纠正。 3、集体学做律动学走路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解放军叔叔、老爷爷、小姑娘走路,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好不好?老师看看有没有都学会。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学解放军、老爷爷、小姑娘走路。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已经学会了,那么我们给自己鼓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解放军、老爷爷、小姑娘走路,那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模仿那些人走路啊?请幼儿回答并模仿。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两首歌曲的不同性质(高兴的、悲伤的)。 2.通过表情、语言、动作及粘贴颜色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乐曲《蝴蝶找花》、《二泉映月》及《小鸟飞》的磁带。 2.笑和哭的花宝宝各一个。 3.高兴的、忧伤的娃娃头若干。 4.冷色、暖色纸片若干及浆糊。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听小鸟飞的音乐进活动室。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件礼物,这两件礼物很特别,要我们小朋友的小耳朵来收,先请小朋友收第一件礼物 2.欣赏乐曲《蝴蝶找花》第一遍,然后出示笑的花宝宝。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礼物是什么呀?(一段音乐)小朋友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听音乐的时候想干什么?(很高兴、想笑、想拍手、想跳舞)这个花宝宝也和我们一起听了这段音乐,看看,这个花宝宝听了音乐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很高兴,高兴的笑了)。 3.欣赏乐曲《蝴蝶找花》第二遍,说说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请小朋友再欣赏一遍这段音乐,我们边拍手边欣赏,听听这段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小朋友欣赏了一遍这段高兴的音乐,你们感觉它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快、欢快)这段高兴的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呢?(铃鼓) 4.欣赏《二泉映月》的乐曲,出示哭的花宝宝。 下面请小朋友收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第二件礼物,小朋友再听。 第二件礼物是什么?(也是一段音乐)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很难过,很悲伤,很凄惨,还想哭)花宝宝听了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也很难过,难过的哭了)。 5.欣赏乐曲《二泉映月》第二遍,并随教师一起模仿拉二胡。小朋友再欣赏一遍这段乐曲,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段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二胡)这段乐曲的节奏是快呢还是慢?(慢) 6.请小朋友边拍手边对比欣赏这两段乐曲,感受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一样?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这两段音乐,感受一下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听了之后感觉这两段乐曲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第一段乐曲节奏欢快,它有许多乐器演奏,很热闹;听起来让人感觉很高兴、很欢乐,听了就想笑、想拍手而且还想跳舞;第二段乐曲节奏缓慢,它只有一种乐器演奏,听起来给人一种很难过、很悲伤、很想哭的感觉。 7.请幼儿对比欣赏两段音乐并自由选择娃娃头表现音乐。分别出示高兴的和忧伤的娃娃头:看,这是什么呀?(娃娃头)下面我们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可爱的脚印

一、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用节奏谱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继续培养幼儿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的能力,发展灵活性。 3、体验去农村郊游的快乐。

二、重点与准点: 重点:在节奏谱上摆放、创编二拍子节奏型。 难点:把创编的节奏放进歌表演中,并用脚踩出节奏。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小鼓20只,大鼓1只。 2、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3、红、紫、兰、绿、黑节奏步法.有小节线纸条若干。 4、底色画面一张,节奏谱两张。

四、设计思路: 我班是音乐特色班,发展到中班后期,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看似枯燥的音符有了兴趣,原意主动地去摆弄。这个教材是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改编的,很受孩子的喜爱。特别是结合活动,让孩子在农村田野里跺脚印更让他们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到了尝试运用我园的幼儿创造力培养课堂电化教学模式来设计这个活动流程,力图把编音符节奏的活动设计得活泼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发展厂能力,更能获得审美(节奏美等)与创造的快乐。

五、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尝试联想应用推广展现交流 (一)提出问题: 1、复习节奏鼓:《欢乐的鼓》 进教室,找只小鼓做朋友吧。你们身体上的小鼓在哪儿呢? 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 能听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表演。 (2)请两名幼儿做小老师编节奏。你们的小鼓真听话。 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有表情地。 (3)送小鼓休息去。小鼓在找动作最快的朋友。 2、复习歌曲、歌表演:《脚印》 上星期我们去农村郊游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 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看看。 (1)看录相片,最后特写:脚印。 (2)瞧我们玩的多多带颈,我们的小脚丫在田野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就像一朵朵小花。让我们来用歌声唱唱自己的脚印。 a、要求从歌声中听出你的笑,你的快乐。 集体复习歌曲《脚印》。 b、第二遍唱:最后留下的脚印,在泥土里踩,好象是有弹型的(bajiba)。 (二)观察尝试: 复习歌表演: 现在,我们就要出发了,看看我们今天踩什么节奏去? 从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节奏谱,底色加好。 先踩出,再完整表

查看全文>>>

儿歌部分动作 建议1-2小节:双手手指相对,合成圆圈形状,并且随着儿歌歌词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 3-4小节:模仿小猫走过来。 5-6小节:模仿小老鼠害怕团团转的样子。 8-9小节:小老鼠四散躲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活动过程】 1、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l)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l)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l-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变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一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

查看全文>>>

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

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关于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和中班律动说课稿范文1800字大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