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水浒传读后感 > 导航 > 水浒传读后感1800字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18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水浒传读后感1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当然,小说中描述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确与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艺术虚构,能够说,除了宋江这个人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外,它与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系。

这部小说的基础,主要是市井文艺说话,它在流行过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阶层趣味的制约。而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杭州生活,他们的加工,并未改变水浒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质。

所以,梁山英雄的成分,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地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这些基本特点,是首先就应注意到的。

用封建统治者的眼光来衡量,梁山上的人们当然只能算是盗贼流寇之流。小说要公开歌颂这样的盗贼流寇,并为社会所理解乃至喜爱,首先务必为他们的行为提出一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合乎社会传统观念的解释(哪怕这种解释不可能圆满和充分),赋予这些英雄好汉以一种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品格,在这种总的前提之下,来描绘他们的反抗斗争。梁山泊一杆杏黄旗上写着的替天行道的口号,和梁山议事大厅的匾额所标榜的忠义这一准则,就是作者为梁山事业所设立的道德前提。

在通常状况下,天这一居于人间权力之上的最高意志,总是被解释为佑护朝廷的;道作为合理的政治原则与道德原则的抽象总和,也是为统治阶级所专有。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向来也承认:当一个时代的政治情形发生严重问题时,政权本身的行为也可能是违天逆道的。

在这种状况下,由另一种力量出来替天行道,至少在表面的理论上能够说得通。而《水浒传》正是透过超多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甚至梁山义军的武装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释为忠的表现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其实,梁山上不主张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风李逵便动辄大喊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只是这一种力量始终处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终把梁山大军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条既是作者无法跨越的界限,却也是这部小说在封建时代能够成立和流传的保障。

替天行道和忠义的前提,为《水浒传》蒙上一层社会所能够理解的道德正义色彩。在这种前提下,确实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相一致的东西,不仅仅是对朝廷对皇帝的忠,诸如对清明政治的要求,以及对奸夫淫妇的仇恨,也莫不如此。但《水浒传》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

它的前提其实是相当浮廓的、有时真有时假的,在这些前提下,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完全不一致的东西。小说不仅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反映了民间、尤其是市井社会生气勃勃的人生理想。

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所揭露的社会黑暗现象,实际在封建专制时代具有普遍好处。小说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这个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市井无赖,居然不到半年就升到殿帅府太尉的高位,从此连同他的衙内倚势逞强,无恶不作。

在全书正文的开端,这样写寓有乱自上作的意味。不仅仅如此,作为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

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作者热烈地肯定和赞美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和复仇行为。梁山好汉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主持正义的目的而替天行道的,他们大多本身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武松欲为兄伸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雪仇,继而在受张都监陷害后,血溅鸳鸯楼。

林冲遇祸一再忍让,被遇到绝境,最后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宝为了索回一只他们射杀的老虎,被恶霸毛太公送进死牢,而引发了顾大嫂众人劫狱反出登州李逵虽然不断被他的宋江哥哥所斥责,但作者毕竟还是让他再三发出彻底推翻朝廷的吼声。能够说,人民的反抗与复仇权力,从未像在《水浒传》中那样得到有力的伸张。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水浒传读后感1800字2024


我这是长这么大,最认真的一次把《水浒》看完。读完水浒,我觉得,我这辈子对的起自己哪个初中毕业证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都喜欢,每一个人我都喜欢,我更喜欢施耐庵。《水浒》是一部农民革命史,也是一部长篇小说,有文采,有诗词,有故事。最关键,《水浒》是一个梦,一个挣扎在底层生活的人的超现实的梦。108个人,从出生到上了社会,步步艰难,处处不顺,时时刻刻与命运抗挣,最后都被现实生活困死上了梁山。上了梁山就是这108个人死去重新开始的又一种生活,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这个生活也是我现在所期望的,我也想衣食无忧,出去办事一帆风顺,交警不罚单,城管不欺负,流氓无赖都怕我,靠工作能升迁,靠知识能养家,靠人才能守住爱情。

太多的人物和故事,无法表达出来,有的在看完合上书之后,就又都忘记了。故事里的人物也都是我们熟悉的宋江,武松,鲁智深,燕青,林冲,杨志,等一共108条好汉,还有其他配角。

我最喜欢的是武松这个人。我觉得作者也喜欢武松,要不然不会把武松写那么好,而且最后《水浒》里只有武松一个人,善始善终,颐养天年。那么就来说说武松吧。

从武松打虎,开始正式认识武松,一直到他后来武松杀嫂狮子楼杀西门庆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二龙山落草。小说里用了十回来写武松,有武松的地方就有精彩,写武松的地方全是名段。可见,作者非常喜欢武松这个人,最后,武松出家善终。这是水浒里最完美的人。

为啥完美?

第一,武松的气义。

武松是真正的英雄,敢赤手空拳一个人打老虎,真是胆子大的没了边了,这虎不是一般的虎,曾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折了七八个猎户。武松比老虎厉害凶猛。

第二,武松的亲义。

武松有个哥哥,就是武大郎,是个五保户兼贫困户。娶了个媳妇,坏了祖宗风水不说,实在丢人,在清河县住不下去了,搬来阳谷县。于是遇到了武松。武松待兄长如父母,有亲有性。当然他也尊敬嫂嫂,可是,出来个不怕死的西门庆,不怕死,就真的死了。连王婆也死了,都死了,武松杀的快意恩仇,人人叫好。我们今天也需要这样一位能主持正义的英雄,而不是每天去法院起诉离婚的男女,法院应该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不是管破鞋的破店。

第三,武松的:侠义。

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就是武松的豪侠仗义。施恩开快活林,意在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不期今被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这个去处!武松这个人,能处,不是小剑所害怕的那种小人。

第四、忠义

不喜欢招安,但也服从了宋江的分配。作为步军头领第一,武松一直冲杀在最前面,忠心于宋江,忠心于替天行道。

第五、智勇双全

武松为了给哥哥报仇,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去找了何九叔,又找了郓哥,又聚集了左邻右舍,证人,证词都收集在手,然后报了官,官府不管,徇私枉法,后来武松才自己动手杀人。而且杀人的过程是这样的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脸,看他忒凶,又不敢劝,只得随顺他。宋朝时,杀人罪分为谋杀、故杀、斗杀等几种类型,其中前两种要偿命,但特别规定斗杀不用偿命。斗杀也就是打架斗殴时失手杀人。武松复仇时撕扯对方,又让邻居记录在案,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斗殴现场。这样一来,官府也有法律依据来给武松保护,于是后来官府判决说武松本来是去祭奠武大郎的,可是潘金莲不让,两人发生争吵,西门庆因为与潘金莲通奸,上来帮忙,发生了斗殴。武松失手斗杀两人。一个斗杀,使得背负两条人命的武松最后只受到发配的处罚,比起死刑好太多。显然,熟知法律的武松巧妙利用法律规定,既报了仇又保全了自己。至于通奸杀夫事件的另一个始作俑者王婆,虽然当时没有被杀死,后来按照宋朝法律,王婆被判了凌迟之刑,比死在武松手里惨多了。

第六、武松最厉害的还有两招有玉环步和鸳鸯脚,应该是成龙醉拳和洪熙官无影脚的鼻祖,书中没有说武松的师父是谁,似乎一出场就能打虎,就能举鼎,而且,就会这鸳鸯脚,玉环步。能够自创武功的人,都是大师,像霍元甲和迷踪拳,叶问和咏春拳。

所以说,《水浒》里,武松是第一好汉,是施耐庵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间英雄,世上好男儿。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读《水浒传》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读《水浒传》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著《水浒传》,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古典文学内含深厚,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更是名声中外,该书于10世纪初的《水浒传》被誉为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这本《水浒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有很多很多英雄好汉,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因为都是杀了人,犯了罪,就都去投靠梁山了泊,里面还有很多朝廷的人,但也都投靠了梁山泊,最后梁山好汉越来越多,一共有108大将,最大的头领是人称及时雨的宋江。

我阅读了这本《水浒传》后的感受是108位绰号响亮的人物,108个鲜活独特个性,令人叹为观止。品味水浒英雄,咀嚼侠义故事,阅读的快感忧然而生,如纯酒一般,越品越厚重。

阅读了《水浒传》后,我最喜欢梁山泊上的梁山泊智破祝家庄这一篇了。在该篇中讲述的是孙立一行去投靠梁山泊,还帮宋江想出了一个巧破祝家庄的计策,计策是孙立先把自已扮成登州调来郓州的官军,假装经过祝家庄,顺路探望栾廷玉。栾廷玉必定出来迎接,他们便可趁机进入祝家庄,来一个里应外合,必定巧破祝家庄。宋江听后,直呼孙立想出来的办法是妙计,和孙立一同来投靠梁山泊的有解珍、解宝、邹渊、邹润、孙新、顾大嫂、乐和也一起参拜了宋江。最后,他们按此计策智破了祝家庄。

阅读了《水浒传》后,我要向及时雨宋江学习,因为他热情好客;还要向武松学习,因为他专门打抱不平,还要向鲁智深学习,因为他拔刀相助

阅读了《水浒传》后,我还有很多很多感受,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也要来看一看。

读《水浒传》有感1800字


《水浒传》也许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经典小说。王朔骂金庸可以抄袭一百单八条好汉的性格特点,来塑造他书中的人物,也不完全是冤枉。《水浒传》的作者描述了一个文字的《清明上河图》,使今人能够理解当时的绿林好汉和农民起义。至于它的思想性,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前文讲到宋江历史上确有其人。其实《水浒传》中有很多历史名人。《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提到好多人,的确是历史上确有其人。

比如说高球的发迹,先是由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推荐给小苏学士,后又由小苏学士推荐给小王都太尉,再由小王都太尉处遇到后来的徽宗赵佶,以致发迹。这里提到的人物历史上都有记载。这里作者用了几个小字,可见对这些人的鄙视和厌恶。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从这篇记载来看,高俅实为苏东坡的书童,而且书法很好。苏东坡被贬中山,把他送给了曾布,曾布以家里的书童太多了为由没要高俅。苏东坡又把他送给了王晋卿,即驸马王诜。苏东坡对这位小书童挺负责,可见东坡很喜欢他,也说明高俅为人很乖巧。

这里提到的小苏学士有的人说是苏东坡;另有一小苏学士,可能是苏东坡的儿子苏过。苏过的词和字都很好,有小坡之称。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都自称是苏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据说苏东坡被贬时送出去的小老婆都怀有身孕。好像是《三言》里的一个故事,说苏东坡曾经用小老婆换个一匹好马,小老婆就自杀了,临死前写了首诗有一句来生莫做妇人身;还有一个故事是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上一个妓女,但妓女要从良,不接客了,老苏派了个船夫,在这个妓女去会情郎的渡船上,把她奸污了,她也吟了一首诗,老苏以这首诗为要挟,终于如愿以偿了。

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历史,这些故事我都不喜欢。林语堂《苏东坡传》里都没有提这些事,可能只是传说。

小王都太尉,即驸马王诜。《宋史》里记载这位驸马爷比较拽。王诜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应该比徽宗赵佶的长一辈,王诜是赵佶的姑父。王诜有才华,长得应该不差,可惜人品太差。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老婆。他的小老婆们很大胆,竟然给公主脸色看,还骂骂咧咧的。他的大舅子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姘 do this。就是这么个东西,但却是赵佶的哥们。两个人一起搞破鞋,一起逛窑子,一起写词画画。

最有名的是徽宗赵佶,有人说是唐后主转世。这小子书画是一绝,瘦金书写得很好,毛主席的字其实也有瘦金书的影子,东郭的字也有点像瘦金书,不过总是被朋友叫做受精书,讨厌讨厌!!

《宋史》里记载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不是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向太后还是不答应,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 向太后喜欢端王赵佶。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徽宗。章惇的人品不咋地,但是他对端王赵佶确实非常正确的。向太后为啥喜欢赵佶,可能是老太婆也喜欢帅哥。赵佶也挺会来事儿的,把老太太侍候得挺好,老太太把他看为自己的亲生儿子。

王进要投奔的老种经略相公应该是种世衡的儿子种谔,而小种经略相公是种谔的儿子。我忘了是初中还是高中,读过种世衡开清涧筑城的故事。祖孙三代皆为宋之名将。

《水浒传》里把王进和高球做了个对比,王进是个忠臣孝子;而高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被他爸爸告了忤逆,发配边州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朝廷招安,再到打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下,仍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在当今的社会,做到忠已经很难了。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古往今来有多少好汉,舍生取义。难道他们不怕死吗?这是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经被麻木所吞噬了。

我清楚的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他却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义字渗透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有多少烈士,用他们的鲜血,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是中华历史上抹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 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水浒传》:读后感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

水浒传读后感


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无序世界:昏庸无能的皇上;无恶不作、祸国殃民的高官,如高俅、蔡京;贪婪残暴、徇私舞弊的地方官;阳奉阴违、luangao手脚的小吏;胡作非为、欺压善良的地方恶霸;还有手起刀落,既杀贪官污吏,也屡杀无辜百姓的所谓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合上《水浒传》,我觉得封面书名的三个红字竟是一堆散发着浓烈血腥味的血。

《水浒传》中贪官污吏的种种暴行似乎已经众所周知,而这些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也干着许多无法无天伤天害理的事。

黑旋风李逵乃梁山伯第一号sharen狂徒,因为打死人才流落他乡。为了替宋江和戴宗劫法场,李逵不问军官百姓,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通判黄文炳告发宋江题谋反诗句并予以加害,于是梁山好汉把黄文炳一门内外连同丫头小孩四五十口,尽皆杀了,这种《水浒传》里比比皆是斩草除根的杀法,就算在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有其社会根源,那么李逵拿着尖刀活吃黄文炳,直吃到片肉无留,这总是太无人xing吧!

滥杀无辜好吃人肉不仅是李逵的嗜好,也是梁山好汉的习气,连最令人同情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也身不由己。为了留住霹雳火秦明,断了他的归路,好汉们将数百无辜百姓人家烧做白地,杀了不计其数的男女。

再看梁山脚下的黑店,旱地忽律朱贵、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专干谋财害命的勾当。在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脚的人肉作坊里,张青曾对武松说: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杀。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戴宗、鲁智深、武松等都差一点险被剥皮作肉馅。血淋淋地草菅人命让我觉得梁山上杏黄旗上写着的替天行道一如婊子的牌坊。

打家劫舍更是梁山好汉们维持生计的生活方式。官家的生辰纲要劫,客商的金银财物要劫,一般小民口袋里的小钱也要劫。原先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就专在僻静处以渡船为幌子进行敲诈勒索。

除了sharen,众好汉还嗜赌成xing,如李逵、阮氏三兄弟、张横张顺两兄弟等,有一次阮小五硬要了母亲头上的钗儿去赌。许多好汉原先在衙门里当小吏,也是拿着官家的俸禄,干着出卖官家的事,如朱仝私放sharen犯宋江。有些好汉毫无气节,如一丈青扈三娘原为梁山俘虏,一转身就为有杀夫杀父杀兄之仇的梁山泊卖命种种恶劣行径不一而足。

这些好汉们的理想不过是论秤分银两,论套换衣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有一次梁山头领晁盖洋洋得意地说: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真是一付小人嘴脸。宋江的仗义疏财也不过是些小恩小惠。我不明白,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仅仅以暴抗暴而已,为什么竟被尊为英雄好汉?!在现在讲人权、讲法制、讲人文关怀的社会,如果这些好汉还被尊为好汉,我认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