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张大嘴巴打哈欠教案反思 > 导航 >

张大嘴巴打哈欠教案反思,2024张大嘴巴打哈欠教案反思

张大嘴巴打哈欠教案反思

不对。、应该是这样。一串串声音从书房传来。我们在看知识问答书的第二本大嘴巴怪物。即使像这种类别书我已经看过一次,但这次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好看,那么入迷。爸爸妈妈也积极回答书中的问题,同样这次也有一个让我感到非常好的故事。起到了教育作用,又不失知识风采。这个故事就是《小野马睡觉》。

故事主要讲了小野马一直不听妈妈的话,妈妈让它站着睡觉,这样可以在遇到敌人的时候快速逃跑,可它还是不听,依旧躺着睡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草原上来了一群野狼,在一个夜晚,放哨的野马发出了警报,饿狼扑过来了,别的野马都已经逃了。小野马因为躺在地上,起身的动作慢而掉队了。野马妈妈本来已经跑出去了,可是看到小野马掉队又反回来照顾它,它对狼群左挡右踢,掩护小野马脱了险,自己却被狼群吃了。小野马跟上了马群,却失去了妈妈,从此它便站着睡觉了,这个习惯一直被马儿保持着,连人喂养的家马也是这样睡呢。这则故事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家长的话。家长靠着过来人的经验,来把这些要点来告诉你。所以呢,我们更要体贴家长,别让家长操心,多多孝顺父母。

文章后面又是一个小问题家马和野马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我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到,只好求助于爸爸妈妈。可爸爸也挠挠头皮,摇了摇头,说:抱歉,我也想不到。最后还是学问渊博的妈妈说:野马颈部的鬃毛短而直,不会向两边拖下来,额头也不长毛,而家马正好相反。我和爸爸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异口同声的说:原来是这样!

这个小故事让我的知识储备又多了一点。另外还有其他小故事等着你去探索,还有另外的知识等着你去发现,建议暑假同学们多看看这种类别的书哦!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愉快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述,学习句型(小动物)(叫声),我爱吃。

活动准备: 《大嘴巴》大图书一本、小图书每人一本、小书架2个

活动过程: 一、翻阅大图书,理解《大嘴巴》书的内容。 1、看封面,知道书名,讲解阅读要求。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张嘴巴和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样呀?(大)对了,这是一张大嘴巴。(点字)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大嘴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书内容,学习句型。 第一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打开封面,翻到第一页。 提问:看,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听,再来一遍。 提问:那小青蛙爱吃什么呀?(你来说说看、你说、你说)提醒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谁爱吃虫子?我们来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什么?(翻开)原来是虫子。小青蛙吃饱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 提问: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儿集体学唱)小青蛙唱歌真响亮,再来一遍。 第二页 师:我们轻轻地翻一页。 提问:这是谁?(小鸭子)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师:小鸭子,嘎嘎嘎。(慢) 提问:小鸭子爱吃什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小鸭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翻)是什么?(小虾)小鸭子吃到了小虾,高兴地唱起了歌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虾。 提问: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集体说) 第三页 提问:猜猜书里还有谁?(幼儿自由说23个) 师:严老师轻轻翻过这一页。 提问:谁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爱吃什么呀?(骨头)真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呦,真的是骨头。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小花狗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学说)唱得真好听,谁也来学一学?声音要再响亮些。(拍手,说得真响亮,真棒) 第四页 师:谁愿意帮助严老师把这页轻轻地翻过去,看看还有谁?提醒:翻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 提问:(翻幼儿)是谁呀?(小猫)声音响亮些告诉其他小朋友是小花猫。 提问:小花猫爱吃什么?看看小花猫吃到了什么?(翻)(小鱼) 提问:小花猫吃到小鱼心里怎

查看全文>>>

这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大嘴巴》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愉快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述,学习句型“×××(小动物)×××(叫声),我爱吃××。 活动准备: 《大嘴巴》大图书一本、小图书每人一本、小书架2个 活动过程: 一、翻阅大图书,理解《大嘴巴》书的内容。 1、看封面,知道书名,讲解阅读要求。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张嘴巴和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样呀?(大)对了,这是一张大嘴巴。(点字)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大嘴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书内容,学习句型。 第一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打开封面,翻到第一页。 提问:看,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听,再来一遍。 提问:那小青蛙爱吃什么呀?(你来说说看、你说、你说)提醒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谁爱吃虫子?”我们来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什么?(翻开)原来是虫子。小青蛙吃饱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 提问: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儿集体学唱)小青蛙唱歌真响亮,再来一遍。 第二页 师:我们轻轻地翻一页。 提问:这是谁?(小鸭子)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师:小鸭子,嘎嘎嘎。(慢) 提问:小鸭子爱吃什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小鸭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翻)是什么?(小虾)小鸭子吃到了小虾,高兴地唱起了歌“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虾。” 提问: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幼儿集体说) 第三页 提问:猜猜书里还有谁?(幼儿自由说2—3个) 师:严老师轻轻翻过这一页。 提问:谁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爱吃什么呀?(骨头)真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呦,真的是骨头。“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小花狗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学说)唱得真好听,谁也来学一学?声音要再响亮些。(拍手,说得真响亮,真棒) 第四页 师:谁愿意帮助严老师把这页轻轻地翻过去,看看还有谁?提醒:翻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 提问:(翻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你们玩个大嘴巴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①个人一组,选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都当虾子。 ②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虾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示意图见活动材料,方框的大小视本班幼儿人数而定,尽量画大一些,以免幼儿在圈内互相拥挤而发生其他状况。) ③规则:音乐响起,虾子们边游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二、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①打开练习册,数一数,上面一排,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②看下面一排,再来数一数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①3只虾子比2只虾子多,也就是3比2多(大);5只虾子比8只虾子少,也就是5比8少(小)。那我们怎么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呢?(启发幼儿思考。) 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教师板书:>、<),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开口方向不同。) ③教师小结:开口向左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思考对折剪出对称物体的方法,在学折纸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探索五官粘帖的方向及位置。

2、观察了解精灵脸部的不同特征,并运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小精灵。

3、在大胆创意中,体验制作大嘴巴精灵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注意观察出剪贴添加不同特征变成动物的方法。

2、难点:思考对折剪出对称物体的方法以及注意耳朵和嘴巴的对应位置,添加出形态各异的精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会折东南西北

2、物质准备:

(1)ppt课件(2)已经折好的大嘴巴精灵(两个)(3)彩色正方形纸(若干)(4)各种彩色碎纸(5)剪刀(人手一把)(6)双面胶(若干)(7)胶棒(若干)(8)彩色水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情境导入,调动幼儿兴趣,创设游戏情境。

1、师:绿绿的草地上,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出示大嘴巴螃蟹精灵,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精灵的特征)

2、教师用螃蟹精灵和小朋友打招呼、介绍自己身体特征、做游戏、说话等。

师:小朋友好,我是螃蟹精灵,瞧,我的嘴巴多大呀,大家都喊我大嘴螃蟹。把你们的大嘴巴张开和我比一比,谁的大,啊,恩,你的大,你们真是一群大嘴巴小朋友。

3、师:我一个人在草地上玩真没劲,朋友们你们快来陪陪我吧,看看谁来了?(从而引出课件中的各种精灵)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师:谁来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小猫咪,喵喵的尖耳朵长长得胡须。)

2、师:你们看,我还有好多的好朋友呢,你们喜欢谁,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发现各个小精灵的特点:如,呱呱的大眼睛、喵喵的尖耳朵长长得胡须。注意观察出剪贴添加不同特征变成动物地方:眼睛、耳朵、胡须、卷舌和帽子等)(你的眼睛真能干、真亮、观察的真仔细,如果幼儿有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我喜欢)

教师总结:

真些小精灵们的眼睛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半睁着的,有的眼睛贴脸的边上,有的眼睛贴在中间一点。(.教案出自:.教.案.网)他们的耳朵有一样长长的(问像什么小动物),也有尖尖的,还有的圆圆的。他们的嘴巴里面有的有长长卷卷的舌头,有的有尖尖的牙齿。还有的精灵长了长长的胡须。每个小精灵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一看到这些特征就知道他是什么小精灵。

(二)探索大嘴巴精灵的制作方法

3、师:这些小精灵是怎么制作的呢?(出示步骤图)幼:东南西北师:我们来看看东南西北是怎么折的?(请幼儿示范)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嘴巴比多少

活动内容:大嘴巴比多少(数学数量)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查看全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那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尖嘴巴和扁嘴巴教案反思(系列11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尖嘴巴和扁嘴巴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鹈鹕、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食蚁兽等)嘴巴图片若干。

2.视频:《救救苹果树》、《鸬鹚捉鱼》、《蜜蜂采蜜》。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对动物嘴巴的谈论兴趣。

1.出示啄木鸟捉树虫的视频,讲述故事。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嘴巴的神奇用途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1.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原来小动物的嘴巴有真么多的用处,你能完整的说说他们嘴巴的用处吗?

2.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学习用词汇描述)3.教师:我们还能来模仿小动物的嘴巴呢。(请幼儿用动作模仿动物的嘴巴)(四)欣赏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嘴巴比多少(10以内数)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查看全文>>>

活动名称:《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重点: 能熟练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

活动难点: 会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出不等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好大嘴巴鱼和小虾的家、大嘴巴鱼图片。 3、不等式、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叫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2)指导幼儿分组游戏。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观看课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大小。 (3)用身体动作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 (4)看卡片上的数,判断大小。 (5)观看课件,引导发现。 (6)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游戏:找朋友,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