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感谢您的参阅。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重点:
能熟练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

活动难点:
会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出不等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好大嘴巴鱼和小虾的家、大嘴巴鱼图片。
3、不等式、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叫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2)指导幼儿分组游戏。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观看课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大小。
(3)用身体动作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
(4)看卡片上的数,判断大小。
(5)观看课件,引导发现。
(6)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游戏:“找朋友”,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fwR816.cOM品读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沙(数学)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量沙(数学)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 统计运沙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筷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盘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2.幼儿第一次粮沙并进行统计记录。
(1)怎样让别人知道这堆沙有多少呢?(记录)
(2)出示统计表格并观察:这是一张统计表,横排的格子里画上你使用的工具,竖排的格子里记录你使用这个工具量沙的次数。
(3)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儿操作
(5)引导观察数据,表扬会想办法记录的小朋友。
3.幼儿第二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来量沙,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沙到教室试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小比较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小比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林子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
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狗的身体谁更小呢?
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
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
老师带大家到农场(区域)去收水果和蔬菜,然后把它们送回家。
(要求幼儿一边送一边讲。)
例:大萝卜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5、活动评价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大嘴巴鱼吃虾》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你们玩个大嘴巴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①个人一组,选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都当虾子。
②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虾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示意图见活动材料,方框的大小视本班幼儿人数而定,尽量画大一些,以免幼儿在圈内互相拥挤而发生其他状况。)
③规则:音乐响起,虾子们边游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二、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①打开练习册,数一数,上面一排,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②看下面一排,再来数一数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①3只虾子比2只虾子多,也就是3比2多(大);5只虾子比8只虾子少,也就是5比8少(小)。那我们怎么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呢?(启发幼儿思考。)
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教师板书:>、<),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开口方向不同。)
③教师小结:开口向左边的叫大于号,开口向右边的叫小于号。口子喜欢对着数字大的一边,所以哪边数大它的开口就朝哪。
④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3大于2;下面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5小于8。(请幼儿跟读两遍。)
3、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
①请幼儿填写黑板上的不等式。
教师可在黑板上提供不等式,如:
4O6、7O5、2O8、9O6、10O9、8O7、3O1、0O1
②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③请另一批幼儿批改黑板上的题目,做对的打;做错的请在旁边改正。
④教师公布答案,并带领幼儿一一读出每个不等式。
三、游戏:抢答案,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1、交代抢答规则。
①分为人数相等的3组,每组派一个固定的代表抢答,组内其他幼儿为智囊团,代表答不出来,可以请智囊团帮助。
②老师出示题卡后,喊开始,才可以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
③最后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
2、教师一一出示不等式的题卡,请幼儿抢答。
3、比赛结束,比一比哪组答对的题目最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
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
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2.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二、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1.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2.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三、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
1.教师: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2.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3.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
(学习词汇:垂、翘)
四、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五、教师出示三种水果
1.教师: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
2.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
(学习词语:不轻不重)
六、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卡片,每种动物卡片需要5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1
1、谈话引导: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每种小动物拿出一张卡片)。
(1)将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
(2)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其中的哪只动物呢?
(3)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称,如:一只猫;一只小狗。
(4)教师依次举起小动物卡片,幼儿一一说出动物名称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说出:它们都是一只。
二、感知许多
1、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1)把动物卡片依次排开,把一只小动物的贴在一边,把剩下的动物卡片全部粘到一边。
(2)教师:小动物们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看!它们来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2、区别1和许多教师举起一张动物卡片强调说出一只猫,指着黑板上全部的小猫卡片说许多猫。重复几次,并带领孩子说出。
三、听觉分辨1和许多
1、情节引导:小猫很高兴认识你们,它想给小朋友唱一首歌。你们仔细听,她在唱什么?
2、教师拿起小猫的卡片,模仿小猫叫一声,听!小猫叫了一声,喵教师模仿小猫叫许多声,听!小猫叫了很多声,喵喵喵
3、请小朋友分别模仿小鸡、小狗、小鸭叫一声,叫许多声。
四、实际操作感知1和许多教师先把若干1个和许多个物品或图形卡片放到一个盒子里,请小朋友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有一个还是许多个。幼儿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小比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这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小比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林子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
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狗的身体谁更小呢?
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

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

老师带大家到农场(区域)去水果和蔬菜,然后把它们送回家。
(要求幼儿一边送一边讲。)
例:大萝卜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5、活动评价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嘴巴鱼(量的比较)”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大嘴巴鱼(量的比较)”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