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 > 导航 >

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2024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

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

学习目标: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多种游戏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参与学生游戏。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继续体验向右转走的队列要求。 3、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大渔网”游戏。 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正确的快速跑动作。 教师活动:1、提出黄河长江游戏要求,组织学生游戏。 2、组织学生“人球赛跑”游戏。 学生活动:1、分成二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游戏黄河长江,体验快速的起动和灵敏的反应。 2、分成六组,体验“人球赛跑”的乐趣,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组 织:分组游戏

**************** *****************

三、延伸拓展、展示才能 教师活动: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安全要求,鼓励和观察学生自主创编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展示小结。 学生活动:1、小组商榷,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尝试新的游戏。 2、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游戏的方法规则。 3、相互交流展示创编的游戏。 组 织:按指定地点分散: 场地器材:操场、足球六只、(自主游戏器材由学生自定)

查看全文>>>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发展耐力素质。

学习内容:跳长绳、耐久跑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活跃身心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游戏:贴烧饼

3、提出要求,组织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围成一个圈进行贴烧饼游戏,注意安全充分活动。

4、学生自己进行柔韧练习,能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练习。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跳长绳,感受练习的持久性

教师活动:1、讲解分组练习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轮流指导

2、分组展示,比一比哪一组集体参与的人多。

学生活动:1、按老师要求分成三组,体验不断增加人数同时跳长绳,每个学生都要体验不同的进入顺序和配合时的节奏控制。

2、一组一组展示,用自己觉得的方式展示,展示一小组最多的时候能进入共同跳绳的人数。每个小组三次机会。

3、和老师一起参与评价。

组 织:分三小组

三、听音乐耐久跑,体验有氧练习

教师活动:1、讲解耐久跑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

2、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跑。

学生活动:1、知道耐久跑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听音乐进行耐久跑,自己控制速度。

3、放松慢走

组 织:分组自主活动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每人一绳

查看全文>>>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跳绳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跳短绳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活跃身心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游戏:贴烧饼

3、组织学生模仿律动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围成一个圈进行贴烧饼游戏,注意安全充分活动。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花样跳绳、体验合作

教师活动:1、讲解练习要求和间歇要求,用音乐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组织学生合作学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作评价。

学生活动:1、按老师要求进行不同姿势的跳绳练习:向前跳短绳、向后跳短绳、交叉跳短绳、两人带跳短绳、两人一组一摇一跳练习、两人一组双摇跳短绳等。每一次的跳绳时间约为1分至2分钟,每次间歇自然小组完成一个组合图案:树、鱼、船、房子、创意图等。

组 织:自主分散,小组集中

三、自主游戏,体验快乐

教师活动:1、提出场地布置的要求:一定的距离,用绳布置三个树桩、一条小河、一面小旗、一个小山坡,小旗在终点。

2、组织学生布置场地。

3、组织学生游戏,体验在自己布置的场地上游戏的快乐。

4、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理解合作?

学生活动:1、认真听清场地布置要求,小组商量讨论如何来分配合作布置场地。

2、每个小组按商量的要求布置好场地。

3、积极地参与游戏:绕树桩、越小河、跳小山绕红旗。

4、每个小组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并回收器材。

组 织:分组游戏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每人一绳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诗中的意象  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思想;

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

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

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

姓名 曾用名或绰号 照片

性别 年龄

籍贯 现住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着

语言特征

性格行为特征

职业及工作单位

最后露面时的情况

时间

地点

事由

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

见证人

推测下落

联系人姓名地址

档案填写人

年月日

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

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答案:(1)大概,(2)大都。这里应是“大都”,课文注释不准确。

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答案:不是,因为本

查看全文>>>

识字5 综合课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在读后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说出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小组合作 讨论 课件 字词卡片、写有谜底的大苹果、小黑板、几张谜语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㈡、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 ⑵、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⑴、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⑵、谁读“一个人”?谁读 “两个人”?“一人在前两人跟”该谁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又该谁读?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⑴、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⑵、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⑶、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⑷、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小黑板出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㈢、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⑴、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⑵、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⑶、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⑷、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奖励大苹果。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㈣、学第三个谜语 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用小黑板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

查看全文>>>

路径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写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了建筑设计中的难题的记叙文。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景观建筑学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解决过无数个建筑学中的难题,留下了70多处精美的杰作。他堪称当代伟大的建筑大师。本文记叙他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了难题,即设计不出理想的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方案,但他思路开阔,极富创造思维特质,从一位老太太销售葡萄的做法中获得灵感,终于解决了难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必总按旧的思路去做,如果能从事物自然规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常常是的选择。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路径”作标题。“佳”,好或美。“”就是的意思。“径”,狭小的路。“路径”,既指设计出了的路径,又指设计师解决路径设计难题时的思路是的。 〔结构分析〕 本文是采取纵式结构记叙的,共8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即将竣工时,各景点间的道路设计方案还没最后敲定。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受一位老太太销售葡萄的启发,终于设计出迪斯尼乐园景点间道路的方案。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得十分详细。先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接到催促路径设计方案的电话后,去地中海边清理思路;再写在途中,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无人售葡萄做法中获得灵感,确定了尊重游人自主选择的路径设计方案;最后写方案实施后的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景点间路径的思路给人的启发。 〔语意理解〕 “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竣工了,然而连通各景点之间路径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敲定。” “建筑”,指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大师”,在学问、艺术、体育等许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有辉煌成就,为人们所尊敬的人。这句话先说格罗培斯堪称建筑学领域的“大师”。又说迪斯尼乐园是大师精心设计,又精心施工的。这是在说迪斯尼乐园一定是精品。“然而”,文章笔锋一转,指出了景点间路径设计方案还没最后敲定。一个精品乐园,却没有理想的景点间的路径,岂不遗憾?这句话是文章的开篇句,用转折复句形式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景点间理想的路径设计问题。 “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项目———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建筑学”,研究设计与建造建筑物的一门科学。“

查看全文>>>

争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查看全文>>>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相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查看全文>>>

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

范文资讯网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2024有关5年级体育教案下册人教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