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2024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 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 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 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 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 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 “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 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单位“角”。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 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 生3:5角+5角=10角 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生:1元=10角 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 三、 认识分 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 找出以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

查看全文>>>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查看全文>>>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 0.50元 5角 墨水 3.00元 35元 书包 35.00元 7元8角 尺子 1.20元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 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 认一认

(1) 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 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p##e#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5) 小组内把刚才不认识的人民币再认一认。

2、 练一练

小朋友,学得到底怎样呢!电脑老师来考考你,把书翻到6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校对订正)

3、 取一取

(1) 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习本 5角

(2) 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查看全文>>>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由教材主题图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熟悉的场景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教案 查看全文>>>

篇一:认识人民币 在教学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学生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突破1元=10角时,我选择送红包的方式问学生“你想要哪个红包?”学生听到送红包,个个兴趣盎然,将我本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习气氛推向了至高点。 在教学中,我增强了一名后进生自信心,碍于自己是后进,课堂上面想说,却不知怎样开口,我在耐心引导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希望,最后,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证明了自己也是可以的。 不足之处:在认钱环节中,由于我的疏忽,忽略了同桌认钱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未能体验到同桌互助的喜悦;指生利用展示台进行认钱时,只请了两名同学进行展示,未能给其他孩子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说认钱方法过多,显得哆嗦。 改进方向: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多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二: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因此我在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认识元、角、分这一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任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但是,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2024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