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这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教科书p16的例题,p16—18“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能形象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的含义,能用这些词来描述生活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的量来猜测另一个量的大小。 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些智慧星,他们会把这些智慧星奖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那大家想不想成为客人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呀?(想)那你们这节课一定要好好表现哦! 二、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1、学“多一些”、“少一些” 师:有三个小动物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都想来跟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瞧,他们来了!(贴出小猪、小兔和小鸭的头像) 师:他们三个可不是空手而来的,它们把自己在动物学校奖到的智慧星也带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贴出他们各自得的星) 你们想知道他们各自得了多少星吗?(想) 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小猪得了24颗星,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兔得了多少颗呢? (学生交流看法) 师:刚才小兔偷偷地告诉了老师,她得了28颗智慧星。 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为什么不猜小兔得了四十几、五十几颗呢?而猜它得了二十几、三十几颗呢?(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小兔得的比小猪得的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猪得的比小兔得的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小鸭得了多少颗呢? (学生交流看法) 师:其实呀,小鸭一共得了80颗智慧星,小鸭棒不棒呀?(棒)那你们要不要向小鸭学习呀?(要)希望你们都能像小鸭一

查看全文>>>

这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是要有感情的》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上课内容为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材下册《长方形、正方形、圆》,上课班级是小班,二十多名学生,活跃得很,执教者是李小娟老师,三十刚出头,温文尔雅,特受学生喜爱。 预备铃响起。听课教师和上课学生已早早地坐在教室,他们在窃窃私语。学生偷偷地回头,他们感到今天坐着这么多“新面孔”,有些陌生感,没了往日课前的嬉闹,只是偷偷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使眼色、动嘴巴;听课教师对教室环境颇感兴趣,前墙上方镶着一面国旗,后墙上方挂着一只圆钟,黑板报是“车轮滚滚迎奥运”的评比栏,旁边的橱柜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墙砖上张贴着学生的书画作品,一番儿童乐园的景象。 李老师轻轻地飘了进来,教室里一阵骚动,师生眼前一亮,身板子不由地挺了起来,目光聚集于李老师胸前。 “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起来:“李老师,你真漂亮!” 但见李老师的衣服上贴着各种五颜六色的粘纸,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和圆形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景线。 学生相互猜测着老师此举何意,没等老师解释,有聪明的学生代言:“老师,那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对呀。” “那为什么不是红五星了呢?”学生嘀咕着,感到新鲜。 “对呀,那为什么呢?”李老师趁机反问。 “这肯定与我们的学习有关系。”又有了聪明的学生,他们毕竟也算是久经“学”场了,有了些捉摸老师行为的经验了。 正式铃响起。李老师只能打住本来还可往下顺势而谈的话题,换了一个话题:“小朋友们,李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 “是。”学生异口同声。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李——小——娟。”回答声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些顾虑。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 学生转头又回头。 “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交朋友呢?” “想。”又是异口同声。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长什么样子。”另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住在什么地方。”又有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好不好。”有一名学生补充。 …… “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衣服上的这些图形交朋友啊?”李老师昂首挺胸。 “啊!”学生惊呼,原来是和它们交朋友。 “不想?”李老师追问。 “想。”学生回过神来。 “那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李老师试探。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1.2.3及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具、学具】

课件(百羊图、百球图)。数数用的小棒和花生。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四人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 1根 10根 100根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查看全文>>>

课标内容:感知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a+b=b+a”这一规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现“a+b=b+a”这一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初步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哪儿有数学吗?那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这不,笑笑和淘气来到停车场,也发现了数学问题,请看:(挂图出示主题图) 他们俩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从笑笑和淘气列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1、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两个要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同时求知欲增强。 操作验证 深入体验  活动一、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生猜)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也可前后两位同学合作交流解决。(边摆边算边写) 全班交流后,总结得到”a+b=b+a“这一规律”。 活动三、玩一玩。(练一练第1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根据我的手势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对又多。 同桌玩这个游戏 活动四、试一试,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吗?(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敢于猜想、验证。 巩固应用 --拓展体验  1、算一算,看谁做得既快又对(练一练2题): 做完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组题,你认为怎样想会更快? 2、比一比。(用手势演示出答案) 3、排排队游戏(25页4题) 4、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学生先看,再填,再说想法) 1、学生发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2、体会从多角度思考的乐趣。 评价反思--再现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查看全文>>>

一、活动导入:

谈话:考一考大家四根同样长短的小棒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数学平面图形?三根小棒呢?如果两根小棒呢?(学生准备)你能拼出不同形状的角吗?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认识这样的角?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今天我们先认识直角(板书:认识直角)

二、教学新课

1、认一认: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直角,瞧:这是手帕和一本数学书,你能在它们的面上找出直角吗?请学生指一指

提问: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也藏着直角?

(注意引导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问:三角板上有直角。请学生比画出来

小结: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一个标准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这样的直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只能凭感觉,不一定是个标准的直角?有更好的办法吗?)

提问:三角板上一共有三个角,为什么用这个角来画直角呢

谈话: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方法?

讲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纸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确定一个顶点,

然后沿着尺画出两条边。

提问:转动三角板可以画不同方向的直角吗?请学生说一说:准备怎样画?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1题画一个直角 。

小结:瞧老师选了几个小朋友画的,他们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为了和其他角区分开,人们还给了直角一个特殊的符号?教师示范,我们把他叫作“直角符号”。

学生动手给自己画的直角标上符号。

2、折一折

谈话:我们开动脑筋画了一个直角,现在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折两折创造一个直角吗?

动手试一试。

提问:交流怎样折呢?讨论一下。

请同学上台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问:同桌两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过两次比较,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发现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3、辨一辩

(1)小朋友真厉害,那想问问大家如果给你一些角(挂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这三个角形状特别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但有一些角形状比较接近用眼睛判断可不行了怎么办?)

小结:如果要正确的验证直角可以用一个工具:三角板。现在我们跟着电脑博士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说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齐,看另一

条边,重合是直角。

学生说一说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教师贴出方法)

(2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

查看全文>>>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

查看全文>>>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这部分教材在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我们在教学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我比,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金鱼78、花金鱼15和黑金鱼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地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已有的知识上,由图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接下来,我都是在具体的情 查看全文>>>

连加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74页的第5至8题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 “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