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2024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好汉字。

2、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

3、照样子,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4、背熟四条成语和诗歌《秋天到》。

5、动手做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

教学重点:

1、看清笔顺,要求学生做到笔顺正确、不倒笔画。

2、学用字词句:要求学生在读句子、拍手读字母歌的过程中,学会拼音字母歌。

教学难点:

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小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汉语拼音字母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清笔顺。

1、学生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2、按顺序说出每个字的笔顺。

3、认读偏旁。(先说出名称,再说笔顺)

4、描红。(学生自己选或教师指定几个字)

二、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请学生读题目。(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的要求。

(3)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学生各自试读题目内容。

3、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对话内容。(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内容。)

对话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了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目的和意义。

(1)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让学生熟记字母名称与顺序。

(2)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

4、练习。

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练读,熟记。(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1)按《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背诵,抽背,比较。(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2)复习汉语拼音字母歌。

5、反馈。

(1)让学生试背《汉语拼音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各方面进行评议。

(2)表扬记得牢的学生。(请学生试背字母表。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好的同学。)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师生共同讨论本题的学习要求。

(2)各自默读题目内容。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烟、陆、铁”3个字。

(2)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烟”字。

出示“烟”。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把“火”写窄一些,“因”写宽一些。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烟”字。按上面的方法与步骤,指导学生书写“陆、铁”。

3、练习。

让学生认真按要求描写描写和临写,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思想、专心写字。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把学生写得好的字拿出来展示,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对存在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四、作业设计:

1、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大家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么?常熟是我的家乡,你们去过常熟么?电视上见过么?那儿可是个水乡小镇,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们想不想去刘老师的家乡看看?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二.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

查看全文>>>

识字6 综合课 1.认读“海——领”十四个汉字;掌握“沙——苗”六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2.朗读课文,读流利优美,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在朗读中体会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组合作 识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合作交流,展示预习内容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还选了自己喜爱的一句话画成一幅画。现在请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精彩作品拿出来,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师参与交流,选四幅图贴于黑板。 图中画有哪些景物?能用数量词说说吗? 二、情境导入课文学习 1.从第一幅图引入:海滩的风景真美啊!谁可以当导游,带我们去海边玩一玩? 2.指名介绍第一幅图。 3.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相应的一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4.课件展示生词: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5.开火车读,同桌互相考读。 6.课件隐去熟字,留生字:海、鸥、滩、军、舰 7.自读,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8.总结学生识字方法: “鸥”,是“鸟”字旁,是鸟的一种;“海鸥”是在海上飞的鸟。谁能画一只在海上飞的海鸥? “滩”,是“ 氵”,跟水、沙土有关。谁能画一片沙滩? “舰”是“舟”字旁,跟船有关;“军舰”是军事上所用的一种船。谁有军舰的图片,请贴在黑板上。 “帆”是“巾”字旁,跟布有关。帆船是怎样的一种船,谁能用图表示出来? 猜谜识字: 每天都有水(海)。小区里飞来一只鸟(鸥)。水爬沙滩,太难太难(滩)。把车盖住(军)。看见一只小船(舰)。 三、引导学生小组自学其余三句 1.小组户主学习。 下面再看另三幅图,小组商量一下,看你们最喜爱哪一幅,讲出图意,再找到相应的一句自学,要求读优美,圈出要学的字,想办法把字认准记牢。哪组学得好,我们请他们上来做小老师教大家学。 生自学,师临场指导。 2.自学展示: 请学习良好的四人小组上台,一人做导游,指图讲解,带大家“游览”。一人带同学们读相应的一句,另二人(可用生字卡片)教大家学本句中的生字。台下同学可自由提问,台上四位“小老师”作答。 如:一条大布巾,风儿一吹就前进(帆)。两个好朋友,都有禾字旁,春天绿又绿,秋天黄又黄(秧、稻)。周围有土,中间养鱼(塘)。虽说叫小溪,却把大字踩脚底(溪)。有的长长有的弯,大口一吹它就响(铜号)。干字戴顶竹叶帽(竿)。 四、复习巩固 认清字形: (1) 引导发现偏

查看全文>>>

识字6 综合课 1.认读“海——领”十四个汉字;掌握“沙——苗”六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2.朗读课文,读流利优美,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在朗读中体会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组合作 识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合作交流,展示预习内容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还选了自己喜爱的一句话画成一幅画。现在请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精彩作品拿出来,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师参与交流,选四幅图贴于黑板。 图中画有哪些景物?能用数量词说说吗? 二、情境导入课文学习 1.从第一幅图引入:海滩的风景真美啊!谁可以当导游,带我们去海边玩一玩? 2.指名介绍第一幅图。 3.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相应的一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4.课件展示生词: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5.开火车读,同桌互相考读。 6.课件隐去熟字,留生字:海、鸥、滩、军、舰 7.自读,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8.总结学生识字方法: “鸥”,是“鸟”字旁,是鸟的一种;“海鸥”是在海上飞的鸟。谁能画一只在海上飞的海鸥? “滩”,是“ 氵”,跟水、沙土有关。谁能画一片沙滩? “舰”是“舟”字旁,跟船有关;“军舰”是军事上所用的一种船。谁有军舰的图片,请贴在黑板上。 “帆”是“巾”字旁,跟布有关。帆船是怎样的一种船,谁能用图表示出来? 猜谜识字: 每天都有水(海)。小区里飞来一只鸟(鸥)。水爬沙滩,太难太难(滩)。把车盖住(军)。看见一只小船(舰)。 三、引导学生小组自学其余三句 1.小组户主学习。 下面再看另三幅图,小组商量一下,看你们最喜爱哪一幅,讲出图意,再找到相应的一句自学,要求读优美,圈出要学的字,想办法把字认准记牢。哪组学得好,我们请他们上来做小老师教大家学。 生自学,师临场指导。 2.自学展示: 请学习良好的四人小组上台,一人做导游,指图讲解,带大家“游览”。一人带同学们读相应的一句,另二人(可用生字卡片)教大家学本句中的生字。台下同学可自由提问,台上四位“小老师”作答。 如:一条大布巾,风儿一吹就前进(帆)。两个好朋友,都有禾字旁,春天绿又绿,秋天黄又黄(秧、稻)。周围有土,中间养鱼(塘)。虽说叫小溪,却把大字踩脚底(溪)。有的长长有的弯,大口一吹它就响(铜号)。干字戴顶竹叶帽(竿)。 四、复习巩固 认清字形: (1) 引导发现偏

查看全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针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建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优化学校语文氛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 教研现状分析:本教研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凭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中研,研中教,边研边学,互帮互促中,探索适合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特色之路。 二、教研目标 1、以校本教研机制为抓手,强化本组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2、以精致型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流程管理。指导教学环节的细则落实,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以学科文化建设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各月研究主题,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中,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三、主要策略 (一) 走“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之路,加强本教研组教师的队伍建设 1、理论学习制度建设: 结合学校每月主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凝聚集体智慧,开拓教师思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作业改革 a.严格控制作业量,减少机械重复,做到量少质高。 b.重视学生作业质量,批改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 c.严格控制教辅材料,实行“双休寻宝”作业布置的四个性。 多样性:改变单一书面作业,增加口头作业,长期、短期作业。 选择性:按照学生能力,分层布置,或强调能完成多少就多少。 趣味性:改变练习专用词,给予童趣化名字命名。 拓展性:多布置小报、剪报等创造性作业。四、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主讲2周校本教研方案制订 伊主任4周 赵瑞雪6 周 尚景丽8 周课程标准学习张艳10 周课例研究王观戎12 周观看评优课录象马懿14 周作业改革 孙丽菊16 周期末复习计划制定韩芳 查看全文>>>
一、指导思想:周全贯彻《基本教导课程改革纲领》精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针对黉舍教授教化实际问题,建立以教室为主阵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的校本教研轨制,赓续晋升教授教化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优化黉舍语文氛围,切实进步教授教化质量。二、 教研近况分析:本教研组共有7蜜语文教师,凭着“联结、协作”的团队精力,在教中研,研中教,边研边学,互帮互促中,摸索合适我们学生语文进修的特点之路。 二、教研目标 1、以校本教研机制为抓手,强化本组骨干教师的辐射感化,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2、以精细型教授教化治理为抓手,规范教授教化流程治理。指导教授教化环节的细则落实,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稳步进步教授教化质量。 3、以学科文化扶植为抓手,有目标有筹划地实施各月研究主题,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中,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立异才能和实践精力。 三、重要策略 (一) 走“错误合作”校本教研之路,加强本教研组教师的部队扶植 1、理论进修轨制扶植: 结合黉舍每月主题,按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评论辩论,教授教化论坛,经验交换等,凝集合体聪明,开辟教师思路,晋升教师教授教化才能。 2功课改革 a.严格控制造业量,削减机械反复,做到量少质高。 b.看重学生功课质量,批改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 c.严格控制教辅材料,实施“双休寻宝”功课安排的四个性。 多样性:改变单一书面功课,增长口头功课,经久、短期功课。 选择性:按照学生才能,分层安排,或强调能完成若干就若干。 趣味性:改变演习专用词,赐与童趣化名字定名。 拓展性:多安排小报、剪报等创造性功课。四、具体安排 时光 内容 主讲2周校本教研筹划制订 伊主任4周 赵瑞雪6 周 尚景丽8 周课程标准进修张艳10 周课例研究王不雅戎12 周不雅看评优课录象马懿14 周功课改革 孙丽菊16 周期末复习筹划制订韩芳 查看全文>>>

● 教学目标:

1. 图形对照,认识16个常用汉字。

2.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 教学重点难点:

记住16个汉字的读音。

●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 实物投影仪。

2、 汉字卡片。

● 主要板书计划:

16个汉字卡片

●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熟读16个汉字。

课外:

一、 审题

1、教师读题。

2、 说明本课要求:看图认识汉字。对16个汉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形。

二、 指导

1、看上排左起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范读,指名读:“人”。

3、齐读,指名读:“人”。

4、 按上面步骤学习其余15个汉字,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初步认清字形。

三、 练习

1、出示卡片,个别集体练读。

2、集体、指名认读这里边16个汉字。

四、 反馈

评价学生的认读情况,正确的予以肯定和表扬,不正确的及时校正。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认一认1二、教学要求:1.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3.引导学生发现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挂图。2.学生准备: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认识了不少汉字。今天我想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认的字多。不识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2.出示本课第一部分的8个汉字,指名会读的学生大声读。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二)识字指导1.教学“人”字。(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rén。(可以多请几人。)(2)教师板书“人”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其象形之处。(教师提示:这就是一个人直立着,手轻轻举向前方。是侧面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古、今文字,发现汉字的象形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3)引导观察书上的图:图上画了几个人?是什么样的人?(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生字。启发:你家有几口人?分别是哪些人?(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老人、军人、人口、人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字不离词,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同时丰富词汇,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2.教学“口”字。(1)引导观察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嘴巴和“口”字的相似之处。(3)指名读kǒu,要求把三声读到位。(4)齐读。(5)指导用“口”组词,加深对“口”的理解。(口腔、口是心非、目瞪口呆、口若悬河……)3.教学“手”字。(1)指导观察图。引导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2)教师在挂图边板书“手”的甲骨文,(教师提示: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用最简单的几笔线条就画出了手的样子。)(3),引导学生了解“手”字的演变过程,发现“手”字的相形之处。(4)指导读shǒu,注意翘舌音,把三声读到位。(5)指导用“手”组词,加深对“手”的理解。(手指、双手、情同手足、手足情深……)4.教学“足”字。(1)出示“足”字,请会读的学生领读、齐读,提示学生zú的声母是平舌音。(2)引导学生对照图说一说“足”指的是哪个部分。(3)指导用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裹着,《迟到》中爸爸那温暖的眼神,《秋天的怀念》中妈妈那声嘶力竭的呼喊,《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那一沓沓的家信,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今天,让我们随着这秋日的落叶一起梦回唐朝,与唐朝诗人张籍一同吟诵一首古诗——《秋思》

1、板书课题。

2、一首诗的诗题就像是诗的眼睛,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所以咱们在读诗之前一定的好好读读题目!

3、指名读。并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4、师:是啊,这是张籍在秋风乍起,落叶纷飞时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诗。在宋代王安石眼中思念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思念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思念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品味一下吧!。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读诗。正音:见重

3、全班齐读。

4、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5、师:同学们,古诗的朗读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同学们,你们也能这样有节奏的读这首诗吗?自己在小组里面试试吧!

6、小组练读。指名小组读,齐读。

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咱们要想读好诗,还要做什么准备啊?对,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自学方式,自由研读古诗吧!弄懂诗意。

7、指名交流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3、交流。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

查看全文>>>

天窗

教材说明 〔解题〕 《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1921年加入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发展革命文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贡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协(作协前身)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表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结构的,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略介绍天窗的来历及结构。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语意理解〕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这3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1、2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源了。第3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局部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2024小学语文1~6年级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