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 导航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范本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跨步测量两地间的距离,初步接触测量。 2、初步学习记录。 3、激发幼儿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玩偶动物6个、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查看全文>>>

活动名称:猜拳跨步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2、教会幼儿跨大步的传统玩法,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50米场地起跑线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场地。

二、讲解游戏玩法,认识起跑线、终点线。

三、教师与幼儿做示范

1、两个幼儿猜拳分胜负,胜者同伴向前跨越(步数提前讲好)

2、哪组幼儿提前到终点为获胜方。

3、以后依次进行,直到幼儿全部跨越完毕。

四、幼儿游戏、教师随场指导。

五、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生成的新玩法活动名称:趣味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进行各种跳跃游戏比赛的练习。

2、通过各种跳跃活动,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及协调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

活动准备:蛇形跑、模仿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成一队行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

(一)、袋鼠跳重点:双脚用力蹬地跃起,双手抓紧布袋,双脚轻巧落地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二)、小青蛙运球

重点:双腿用力夹球向前跃起。

难点:球不掉,动作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三)、渡河重点:双脚连续跳跃

难点:动作连续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成纵队面对面分别站在两端平行线后。先由一端各队第一个幼儿开始跳,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里,跳到对岸与第一人拍手,则对岸第一人跳回,如此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渡过河的队为胜。

活动名称:跨越障碍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建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中体验自主练习和成功的快乐。

2.练习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教师用三把椅子和两根皮筋搭成两个障碍,一个高一些,另一个低一些;师幼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如短的粗绳、积木、塑料板、易拉罐、可乐瓶、油桶、大沙包、纸盒等。

活动过程:

1.做准备活动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在活动场地上做伸展、下蹲、腹背、绕膝、绕脚腕、跳跃等动作。

2.引入主题

(1)、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搭好的两个障碍处,(教案出自::教案网)请幼儿排好队,依次练习从障碍上跳过去的动作。

(2)、提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供练习用的胶片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章内容。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查看全文>>>

活动名称:猜拳跨步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2、教会幼儿跨大步的传统玩法,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50米场地 起跑线 终点线活动过程:一、带幼儿入场地。 二、讲解游戏玩法,认识起跑线、终点线。 三、教师与幼儿做示范1、两个幼儿猜拳分胜负,胜者同伴向前跨越(步数提前讲好)2、哪组幼儿提前到终点为获胜方。 3、以后依次进行,直到幼儿全部跨越完毕。 四、幼儿游戏、教师随场指导。 五、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生成的新玩法活动名称:趣味运动会活动目标:1、 进行各种跳跃游戏比赛的练习。 2、 通过各种跳跃活动,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及协调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 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 活动准备: 蛇形跑 、 模仿跳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成一队行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一)、袋鼠跳重点:双脚用力蹬地跃起,双手抓紧布袋,双脚轻巧落地难点:动作协调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二)、小青蛙运球重点:双腿用力夹球向前跃起。 难点:球不掉,动作连贯把游戏者分成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站在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边,向前跳出,往返接力,最先跳完组胜利,先练习再比赛。 (三)、渡河重点:双脚连续跳跃难点:动作连续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成纵队面对面分别站在两端平行线后。先由一端各队第一个幼儿开始跳,从一个圈跳 到另一个圈里,跳到对岸与第一人拍手,则对岸第一人跳回,如此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渡过河的队为胜。 活动名称:跨越障碍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建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中体验自主练习和成功的快乐。 2.练习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教师用三把椅子和两根皮筋搭成两个障碍,一个高一些,另一个低一些;师幼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如短的粗绳、积木、塑料板、易拉罐、可乐瓶、油桶、大沙包、纸盒等。 活动过程 1.做准备活动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在活动场地上做伸展、下蹲、腹背、绕膝、绕脚腕、跳跃等动作。 2.引入主题(1)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搭好的两个障碍处,请幼儿排好队,依次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中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标要求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4、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 5、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 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镶嵌不对称 生物膜 结构特点 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被和糖脂 主要成分 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重难热点归纳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 科学实验 假说 19世纪末 欧文顿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25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 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1970年 弗雷和埃迪登 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有多种,较为流行的如“流动镶嵌模型” 2、生物膜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2)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在膜中可作多种形式的移动。膜整体结构也具有流动性。流动性的重要生理意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 (3)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 (4)蛋白质极性:多肽链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脂双层内部。故蛋白质分子既和水溶性也和脂溶性分子具有亲和性。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结构特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其中磷脂分子 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 (2)蛋白质分子:在膜表面,或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少量):细胞膜外表 功能特性: (3)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4)膜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膜的流动性)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 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

查看全文>>>
篇一:物质的量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初学时会将“物质的量”与“物质量”混为一谈,在教学中可以类比学生学过的一些物理量,如质量、时间、长度、温度、电流强度等,这样学生就可真正体会“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设计实验:如何用普通天平测量一粒大米的质量?也可以安排在课前完成。然后进一步假设,如果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粒的大米能满足全球 60 亿人吃多久?学生通过计算可以深刻体会到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 在进行物质的量教学时,我是按以下程序进行教学的: (1)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给出物质的量的符号 (2)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 介绍摩尔的基准,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4) 讨论使用摩尔的注意点 (5) 讨论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6) 例题分析 (7) 习题巩固 (8)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在进行摩尔质量的教学时,先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知道一个氧原子的质量和一个碳原子质量比为 16:12 ,然后同时扩大 na 倍,比值还保持不变,而 1 摩尔碳原子质量为 12 克,所以 1 摩尔氧原子质量为 16 克,可以进行推广, 1 摩尔任何原子的质量当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这样摩尔质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在进行物质的量计算教学时,以两个关系式为抓手: n=n · na 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带单位运算,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篇二: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摩尔虽然和千克、米一样也是一个单位,但学生却感到无法建立起它和“物质的量”的联系。有的学生反映物质的量不就是物质的质量或者数量吗?质量和数量不都 查看全文>>>

夜晚探讨如何搞对象,真的觉得我的爱情观很畸形,人家都说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是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相互之间要平衡,可是我总是觉得,我对你好一定要有前提,一定让我觉得很踏实我才会对你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单身的原因吧。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不适合单纯的感情,适合物质和爱情一起的。不是我太小不适合搞对象,而是...这个阶段单纯的爱情不适合我这种人。想哭...

物质和爱情的说说

一、其实爱情很简单,就是俩个人在一起,物质和爱情其实并没有矛盾,只要一起努力。未来很累,但是庆幸有你陪伴。

二、今天晚上刚跟男朋友看完,才下场回家。剧情不错,有笑点,有泪点。看完想到很多,当物质和爱情发生冲突时,两个人站在中间的那种无助感!但是还好,爱情才是最重要的!!喜欢郭京飞郭老师的表演,热巴也很出色了!!

三、二十岁是一个男生最穷的年纪也是一个女生最好看的年纪物质和爱情总是不能共存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遗憾总和遗憾绑在一起。

四、脑子是个好东西。不被任何人和事物迷惑,不被物质和爱情冲昏头脑。有一双能够分辨是非的眼睛,一切以爱男人为前提的女人都是蠢,你连自己都不爱,男人凭什么来爱你

五、听闻爱情,十有九悲。物质和爱情本身就不是能分开的,两者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但是光有物质,没有爱情,就像是美食缺少了调味品,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光环。

六、那么多小女生在追求着物质和爱情,却从来没有想过当一切都满足后我该做什么这件事。

七、一个充满起起落落却又好像是平淡的故事,因为借此窥见了很多人生活的影子,关于追求,关于物质和爱情,关于亲情,关于选择。

八、物质和爱情不是绝对对立的。有些人先有爱情,一起奋斗再有金钱,也是可能的。但更多冲着钱去的,最后有爱情和幸福的可能性却更低。虐恋小说看多了,很多姑娘大概连家暴都觉得是真爱了吧,同理,段子看多了,以为只要有钱就幸福得一塌糊涂是吧,呵呵。自己赚来的可能,依附于别人的,可能性不大。

九、在这个物质和爱情可以兼得的时代,自己可以选择的路成千上万条,如果你自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不去努力的追求想要的生活,那么最后的结果,又能怪谁?出现问题,首先得想想自己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在想问题出在哪里?自我安慰,感觉良好,最后终将苦了自己。生活,不能缺少奋斗的目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何况现在的我们正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呢。

十、物质和爱情谁说不能兼得,说女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习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习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习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

查看全文>>>

本文题目:高一化学第二单元教案:常见物质的检验 第2单元 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 试剂 现象 实验1 nh4+ 实验2 cl 实验3 so42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 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

查看全文>>>

海洋总是不经意地带给我震慑人心的力量。每年穿行在太平洋上,俯视日本海,仿佛一片蔚蓝的墓志铭,祭奠和歌颂着大海覆盖的一个个灵魂。我也常去海边远眺,但似乎从未见着垂钓者的身影,也许是日本人对大海的敬畏吧。

在余秋雨的《垂钓》中,我却真真实实地领教了两位有趣的姜太公。

胖老人,显而易见的,他是位乐观主义者,所谓鱼不在大,量多就行是也。他不在乎鱼的大小,而失去这一条标准可以带给他高产量低质量的鱼。他不在乎,只要鱼桶满满的,他依然自得其乐,体宽者心宽,也就练就了这副好身材。

至于瘦老人,他的心中有层层标准,而他钓鱼所谓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钓大鱼,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每天带着空空的鱼桶,又空着手回去,日复一日长此以往。虽说是一无所获,但也依然乐在其中,同时鄙视着胖老人沉重的鱼桶。

这两位可爱又可敬的姜太公,日日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同时对对方报以不屑。在瘦老人眼里,胖老人毫无取舍标准,只知一味拉钩放线,破坏了垂钓本应有的意义;而在胖老人看来,瘦老人不过是个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罢了,而愿意上钩的鱼儿,全世界怕都难找。于是,两位老人彼此嘲笑彼此不屑,彼此较量的同时也构成了海参崴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我不生活在海边,可是我总能看到这样两位固执的垂钓者的身影。许多人像胖老人一样,追求物质上丰满而琐碎的享受。他们着眼于平凡小事,一个个小的成功,认为它们堆砌在一起依然胜过宏伟但遥远的梦想。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但同时,许多瘦老人一样的人,他们对于小名小利小的成功不屑一顾,而一心一意着眼于遥远的理想,不断地探索未来,使精神追求丰裕。就好比瘦老人,一心只愿钓大鱼,哪怕空着手回去也决不后悔。他们坚信一切事在人为。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己也许就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充分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而对于对方来说,也许彼此都是失败者,因为对方所满足的东西无法让他们自己心安理得。他们各有各的追求,物质的,精神的,无法判断彼此的对错,而这样的鄙视和较量也就构成了神秘庄严的海参崴――人类历史的洪流。

历史的价值与成就,在于相辅相成。物质的需要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包囊也做不到空虚;瘦老人的悲剧美固然可敬,而胖老人的喜剧美也不可或缺。他们彼此排斥,又无法分离,因为失去任何一个对方,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人类历史的洪流广勃而阔大,各种成就比比皆是。在这其中,无论是钓上一桶鱼还是钓上一条大鱼,都算不上价值。但他们知足常乐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互

查看全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