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竖式教学反思 > 导航 >

竖式教学反思

小编为您准备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桃李芬芳,师恩难忘,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一般都会为自己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篇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意义本课的设计

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心理上驱动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能力本课的通过教学“摆草莓”、“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教师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活动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有趣游戏中拓展学生思维课的开始

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最后,依然用“猜一猜”的游戏结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老师课前游戏猜得准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即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篇2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

查看全文>>>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即使是老教师,在课前也需要教案的辅助。 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你知道写教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动笔吗?根据您的需求范文资讯网编辑帮您找到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篇1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学生

查看全文>>>

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准备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要求。教案是教师维系教材与学生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有余数除法竖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有余数除法竖式教学反思(篇1)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创设小精灵聪聪获奖分10支铅笔为契机,既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应与伙伴同享又通过具体操作如何分10支铅笔(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人分3根,可以分3人,还多1根。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作为拓展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生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这里数字取了比较小的数,如10÷3、11÷3、12÷3等,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对教材作了一些的处理。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如从复习旧知引入,而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从动手操作再到口算,让学生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须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反复撰写的教学设计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

1、导入从复习旧知入手。学生很快能做出来,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2、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

查看全文>>>

《竖弯钩》

作者: 一程山水一年华

《竖弯钩》这一节书法公开课,是我专门为软笔书法初学者设计的课堂教学,作为书法练习指导课堂使用,这节课下来我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优势方面,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把握较好,目标清晰,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较好。

不足如下:

一、课件音乐插播的问题。

为了普及书法练习指导课,我专门查看了很多资料,干巴巴的讲授,学生不一定能够形象的理解竖弯钩这个笔画,于是我就自己亲自设计课件,包括每个图片的插播,每个路径的设置,每张动画的设计图案,我都精心安排了一下,但是我设计的音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课堂上没有能够顺利播放,这个问题我需要下来以后找专业人士帮我解决一下技术问题。

二、两个竖弯钩对比的问题。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竖弯钩帮助同学们理解,为了帮助大家形象理解这个竖弯钩,我在课件上插了一个关于大白鹅的图片,两只不同的大白鹅在水中游动的形态不一样,一个属于竖短弯长,一个属于竖长弯短。以此来体现两种竖弯钩的不同形态。

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是处理好竖弯和竖弯钩的圆转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练习,学生倒是很快掌握了写法。在例字的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之处。特别是"巴"字的写法,要求上边紧,下边松,也就是竖弯钩要舒展些。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上边比较宽大,下边的竖弯钩也不够舒展,造成大大的、呆呆的感觉。再者,"西"字学生很容易就把钩又带上了。这些难点之处,我也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请其自己说说缺点,说说容易,写写难,学生在练习时还会出现错误,我还是强调,谁能将"巴"的竖弯钩写舒展,就多给他两个星,来调动学生写好的信心。

五年级 冯会元

2018年3月22日

查看全文>>>
篇一:式与方程 《式与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有两点,一是用字母表示数,二是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目标有三点:一是经历回顾和整理式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二是会用解决简单问题;三是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教学中为避免学生的这种厌烦情绪,我对这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2、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3、用字母表示数时应该注意点什么?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有哪些?这些纯粹是概念性的叙述,让学生在课前整理罗列并做简单的记忆,目的在于防止课堂上出现学习障碍。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结合课前预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比赛形式,通过一些填空及判断、选择题的练习,复习检测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性广,积极性高,而且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错。 重点我放在了“方程”上,在复习“方程”时,除了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在解方程时突出检验的重要性,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突出书写格式和检验方法,并结合教材提供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般哪些实际问题适合列方程解答。并且补充了很多较实用的配套练习,不过由于习题量有点多,课上时间没有完成,这是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点,练习不但要形式多样,而且要精炼。 篇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边练习边巩固,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把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安排到一起复习,有助于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并不多,而每一个问题都包含许多知识。如“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这样把学生带入了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先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忆一下用字母能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然后学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学生汇报,并举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本知识网络图,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通过做题来巩固。复习简易方程时先让学生区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来练习,在练习中发现 对于解方程的复习,首先是进行讨论比较:3.4x+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  

查看全文>>>

二项式定理(一)

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生基础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由于是新老师,学生不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开头几分钟,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课堂氛围不断进入高潮。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我稍加点拨,都能立即化解。特别是最后一道天津高考题,具有挑战性,需要较高的逆向思维水平,但一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它的结构特点,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使学生和听课老师眼睛一亮。加上我及时总结的“数感、式感和图感”又让学生耳目一新,增添了课堂色彩。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孙主任点评中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贵和丰满的学科气质”,我认为对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课堂中,提到的数学的两重性“直觉与逻辑”,牛顿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反例c62就不是偶数等等,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真诚、深刻、丰富”是课堂永恒的追求。

3、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可能没有很好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探求过程,而简单的应用则次之。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引导发现定理上花的时间较多,证明过程多媒体详细展示,但最后没有点到“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一个疏忽。同时对将(p-q)7展开这种问题没有书写示范,以致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或弄错,板演的学生就有好几处错误,我也没有详细板书订正。我想,好在还有第二节课的加强,先让学生对此内容有点兴趣,再去强化运算的正确性也不迟。

4、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位专家评课中提到数学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2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值得深入研究。

5、数学教

查看全文>>>
篇一:跨越式跳高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的基本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它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跳的自然动作,其动作结构可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截然分开。它的具体动作就通过助跑,起跳使身体向空中腾起,并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竿。 从技术上分析,助跑与起跳是关键,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起跳的教学尤为重要。另外,过竿的姿势也重要,在各种过竿姿势中,跨越是最基本的一种。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跨越式跳高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助跑,起跳的技术及正确方法。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相互合作精神。 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设计本节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起跳 起跳时要求起跳腿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拔腰。 2、本课的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起,特别是初学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三、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普遍较高,又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好胜心强。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比较容易掌握,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难调动。 四、不利因素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广泛,自制力差,其心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这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变换练习方式及要求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五、教法:本节课采用示范讲解法、分组练习法 1、利用示范讲解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带领练习和指导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模仿的学习方法。 3、通过要点的讲解,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 六、存在不足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个别人出现错误动作时,没有及 查看全文>>>
篇一:三段式 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重点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韩立福博士指出,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已经成型,课堂教学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师角色从过去的传授者、讲解者转型为引领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素养大大提高,走向了专业化发展,很多教师将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其二,开发出了具有先进理念的学生学习工具《学与导》,高中课程教学实现了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科学,为学生有效学习搭建科学而规范、灵活而多元的发展平台; 其三,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不会学习走向学会学习,能够全情投入,忘我境界,达到“狼性学习”状态; 其四,小组合作学习有质量,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落实了“小组学习承包化、合作学习同伴化、个体学习责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学习有效果,小组讨论规范,能够展开有效讨论; 其六,展示学习积极踊跃,人人表达流畅、逻辑、自如,学生展示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七,教师指导科学,由权威性指导走向多元化指导,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导艺术,能“进”能“退”,能“放”能“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化、艺术性指导,使教学重点问题得到高质量解决,不仅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 其八,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所有教师能够做到以目标为底线、目标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在目标—知识—问题—能力的转化中,充分借助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课课完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如安排“拓展延伸”环节,拓展视野,提升意义。 其九,教学氛围很好,创建阳光课堂,创设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谐、张扬、“不怕”、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活动、流动不受传统课堂纪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成长,人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体验学习、分享成功。 第十,落实回归评价,保障学习成就实现可持续提高,落实五级评价学习,坚持“3-7-15回归评价学习”,撰写学习反思,采用多元评价学习,保障了学习质量的高成就。通过三天的交流学习 查看全文>>>

安全标语竖幅

1、继天下之大任,防灾患于未然

2、事故后果紧系心,安全素质不断升

3、安全警钟日日鸣平安大道天天行

4、安全意识在我心中,安全生产在我手中

5、有防则安无防则危

6、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7、安全知识要知道,劳保用品要戴好;上班工作多留神,平平安安最开心。

8、没有主人翁精神,可悲;没有安全意识,可恨

9、安全警钟时常鸣,防范打锣经常敲

10、分分秒秒珍惜生命,时时刻刻重视安全

11、安全生产做得好,企业效益才有保;安全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12、客户是上帝,质量是生命,地球是市场,安全是保障

13、安全在身,家人放心。安全疏忽,苦难缠身

14、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安全我有责

15、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

16、安全是朵幸福花,大家浇灌美如画

17、只有紧绷安全意识的弦,才能弹出平安快乐的调

18、上班多留神,慎防意外生

19、感情深,一口闷,酒后上班头发昏;上班之前不喝酒,互相提醒够朋友

20、安全意识得过且过;危险隐患得寸进尺

21、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22、筑安全长城,兴钻井经济

23、人以安为乐厂以安为兴

24、齐努力,共谋划,生产安全靠大家

25、安全万事兴,麻痹人财空

26、安全一松,全线告终;坚持不懈,万事成功

27、生产*安全保驾生命*安全护航

28、生产安全不管企业效益玩完!

29、你重视,我参与,安全生产一起抓;

30、危火、危电、危操作,无危不在;细心、小心、责任心,齐心以待

31、安全管理扣扣相连,生产效益节节攀高

32、居安思危年年乐,警钟长鸣岁岁欢

33、安得万人在,全心为生产

34、生命最可贵,安全第一位。

35、安全生产创效益违规操作酿祸端

36、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它的强度安全最危险的一面决定你的生命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