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 导航 > 钢琴教学反思

钢琴教学反思。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钢琴教学反思,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钢琴

看了许多场的小沙龙,每一场,我无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土里扎根,长出嫩芽,尽管这些嫩芽纤细娇弱,却都千姿百态,模样迥异。这说明尽管七八岁的琴童,技艺还很稚嫩,却已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博一的高贵沉稳,颇有大家之风;启文的火辣与细腻,又像极了贝多芬;家翔的天真与睿智,俨然一个小莫扎特;瑶瑶的娴熟与急躁,体现出了炫技派的风范。

当然,表演之后的总结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孩子们普遍的表现,总结出如下理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给学生逐步的渗透。

一、乐句歌唱性的表达。许多孩子弹琴歌唱性差,甚至有的没有乐句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用手腕“呼吸”的方式表现乐句,用嘴来唱乐句。其次,掌握非常出色的连音弹奏技巧,即是加入手腕与手臂等大部位的“助力”,不论上行下行,都要变换重心,重心带动手指“推动”着走,即是拉赫玛尼诺夫“圆滑奏”,在抒情乐句中更应该注意。最后,建立自我表达音乐的主观意图,不应是“被动的音符背出来”,而是“我要表达!我要诉说!”优美、欢快、激昂或是悲伤等等,方可赋予音乐“灵魂”。

二、其次我想谈谈关于手指速度的问题。不仅我的学生,我想好多的初学者包括中高级学习者在演奏时,都会表现出音乐“走不动”“迈不开腿”的现象。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1哈农的练习

前十六,后十六,低抬指触键,变换速度练习。

我们知道手指技巧就像小孩学走路,先走,后跑,而前后十六,恰巧像介于二者之间的“小跑”是对快速演奏能力的一种过渡。

2练习曲与乐曲的练习

1)力量贯通与方向感。上行时要通过大臂、肘、小臂“拉着”手腕引导手指运动,反过来,就要“推着”下行。

2)呼吸的调整。弹奏乐句要一气呵成,多唱句子。

3 )找到放松的支点,不要每个音都弹得很深,而是要找到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作为“中转站”力度放下。

由此看来,能弹出色的完成连音乐句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殊途同归。

先说这些普遍的问题,剩下的各有各的问题,正应了一句话“弹得好的人都是一样的,弹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好(改编自托尔斯泰)”,总之,祝愿我的学生,也祝愿我们学校所有的孩子们能真正的插上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钢琴教学心得体会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钢琴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我从事钢琴教学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自己在教学过程和学习中积累了一些钢琴教学的心得,下面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尝试。

因为钢琴的演奏是在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呢?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

,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听音乐会也是一样的,在听的同时可以使孩子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也是陶冶自己情操的一个好的机会。

有了较好的乐感,接下来要注意的就是练习方法了:

1、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矗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2、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

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3、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手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和技巧。

4、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5、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

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6、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7、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掌握弹奏技术、技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充分认识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才能把钢琴教学搞得更好,进而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

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

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 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

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

,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

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7、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

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钢琴教学并不困难,但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的,我坚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以后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钢琴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 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7、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钢琴教学并不困难,但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的,我坚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以后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收藏)


钢琴教育一般在4-6岁是最佳的学习年龄,音乐的启蒙教育越早越好。那么你知道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谈钢琴,学谈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的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面对如此多的孩子和家长,如何教孩子们正确的演奏钢琴是很重要。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查到,通过弹奏的训练,能够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使孩子可以通过学习钢琴受益一生.我以自己教学的经历,以及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出青少年钢琴当前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第二个方面是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第三个方面是要根据儿童的区别来进行不同的钢琴上课方式。

首先来谈在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一、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堵也曾有所闻。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幼儿多具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儿童钢琴考级比赛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许多考生在演奏技艺方面尚不错,但音乐感、节奏感极差,使乐曲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一丝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律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另外也可通过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以音乐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总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少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少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比如有的男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孩子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其次来谈幼儿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儿童学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手指弹奏进行正确、严格、系统的要求,把一些弹琴的“常见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打好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同样重要。下面仅就儿童初学钢琴常常出现的弹奏错误,谈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一、瘪指: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折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学琴的儿童都可能出现的毛病。瘪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而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影响发音与音质。

解决方法:①多加强断奏练习,即每弹奏一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的。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②触键时手指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思想准备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瘪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任其“自然”地触键,就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二、拇指夹指:有些初学钢琴的儿童拇指紧紧地往里夹,拇指尖使劲向外翘,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压腕子来弹奏。造成拇指夹指的原因,是“虎口”处紧张地抽紧,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键上,形成用拇指关节或整个拇指外侧笨重地往下“压”奏的错误弹法。这种弹奏势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紧张,出现不均匀的重音现象。同时,外翘的拇指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刮”着邻近的琴键,造成发音不干净。拇指夹指使整个手掌开度不够,难于弹奏音程距离远、跨度大的音与和弦。

解决方法:①纠正手型。“虎口”放松拉开,拇指掌关节(第二关节)作支点,第一、第二关节凸起,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②用拇指尖的外侧点状触键,正确地站立弹奏,而不应该用拇指关节甚至整个拇指侧面大面积地躺倒弹奏。③有意识地训练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预备动作,使拇指能够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弹奏,有效地解决十指音色统一、音量均衡的问题。

三、无名指不独立:无名指(4指)灵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4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它独立地高抬指,势必造成它的紧张,并连带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紧张连锁反应,使4指与相邻音衔接时,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瘸腿”现象。

解决方法:①在保持正确手型的基础上,训练无名指抬指时,可以允许相邻的手指自然地随着运动,让无名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弹下中指,抬起无名指时,小指可随其自由抬起;弹下小指,抬起无名指时,食指、中指可随其自由抬起。②在钢琴或是桌子、腿上多做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与无名指的连奏练习。通过反复、大量的训练,使相牵连的肌肉逐渐自由独立,从而增强无名指的控制力。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更重要的是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从事了7、8年的钢琴教育事业,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发现钢琴培训在武汉乃至中国仿佛已经不是一个兴趣班,它的重要性和热门度已经不亚于必修技能课了·······(这样说毫不夸张)这种火热程度的造就离不开家长的口口相传和不遗余力地培养。前段时间一杭州的同学说孩子小学班主任问:你有什么特长?答:钢琴。老师有点为难地说:除了钢琴以外呢?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会弹钢琴,所以······(钢琴已经不能算是特长勒········)钢琴的业余教育如此兴盛,不免会给某些家长和琴童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我也越来越频繁地被问到:我的小孩能学好钢琴吗?她怎样才能学好钢琴呢?由此,我也常常反思,作为业余钢琴教师,我能为学生指一条正确、阳光的道路吗?我能为他们做多少?

首先,家长不能盲从。孩子小,大人不小吧!孩子没有判断、选择的能力,大人有吧!所以,选择学习钢琴需要慎重,如果您真爱音乐,您的孩子不会不爱,您的孩子真爱音乐,您就要相信孩子会有学习钢琴的兴趣,然后善加培养兴趣,就一定能学好。这就说到学琴的目的了。我接触的很多家长目的非常明确而正确: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做到很不容易。其一,因为孩子的关注点多而散,兴趣有不代表长期有,所以很多三分钟热度过后就会觉得钢琴实在枯燥而难练。其二,钢琴是乐器之王,相对其他乐器入门时间较长,基础练习较多。很多家长为了想让孩子快速地提高水平,热衷考级的现象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导致孩子对练琴和考级有恐惧、逆反心理,这样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兴趣也渐渐被消磨殆尽。即使后来明白家长的苦心,也绕了不少弯路,同时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孩子尝到学琴的乐趣和成就,能够听懂音乐的美妙和奥秘,才是真正在培养兴趣和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不是让他们机械地练习然后去炫耀似地考级、比赛。

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朋友,这点孩子也许不能理解,但是“朋友”就要朝夕相伴,这点孩子还是有概念的。因此,第二点就是要让孩子和音乐做好朋友。我看过一个成功的琴童家长的经验分享,觉得可以推荐大家试一试,他说:我在家中卫生间装了一套音响设备,并且安上了感应开关,人一进去就会自动播放。南方天气炎热,几乎每天都要洗澡,所以女儿每天听碟时间都不少于20分钟,2年多过后,她就轻松地听完了200多张经典光碟,既不影响休息,又不占用做作业时间,收获却是巨大的。老师说她乐感好多了,理解、记忆曲子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学琴进度大幅提高。当然这种做法有点夸张,但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捷径。不在乎孩子是否能听懂,但有个外界对大脑的刺激输入,也必定会有内在的积累,量变促成质变,久而久之就会有外在的效果了。这也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效应。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多带孩子听音乐会、参加音乐典礼或音乐相关的活动。

第三点就是要选好老师:选择钢琴老师一定要慎重。随便选老师就像病人随便选医生一样,很可能久治不愈、本没病整出新病,花钱更多,还很难受。家长可以多找几张适合你孩子程度的名师主讲教学光盘,看看名师是怎样上课的,你心中就会有找好老师的标准了。否则会像“盲人摸象”,没有全面直观的感性认识,就难正确判断。有些家长完全通过孩子的好恶来判断老师的好坏,孩子学得开心,这只能反映老师教学效果的一小方面,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上善若水,好的钢琴老师会善于等待、改变。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有所变化,而很多青年老师很着急,恨铁不成钢,甚至还很凶,这样的老师耐心就不好。若上课时教师过于严肃,往往会使孩子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弹,甚至从心理上生弹钢琴的紧张感、厌恶感,这样老师也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性格和才能。著名钢琴教育家鲍蕙荞给出的好老师标准是:专业过硬、心热脑冷、耳聪目明、敬业爱业、视学生为亲人。

第四点,需要家长的坚持与配合。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教师,无论学习、生活,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力都是最大的。所以,每个琴童的身后一定都有一个有耐力、有耐心的家长。有的是爸爸、妈妈,有的则是爷爷或奶奶。在此,我向这些孜孜不倦的琴童家长表达一下我的敬意。在他们身上,我总能看见自己父母的身影,时时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选择钢琴,是相对昂贵的乐器,相应付出的精力也比其他乐器多一些,因此,家长在选择时,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这个也须让孩子有一定的认识。也许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不介意这些,但从孩子的教育上看,这点不容省略,做任何一件事情,需有始有终,不是热度,不是儿戏,更不是玩票、炫耀,是坚持、专注力的培养。配合是指与教师的配合,家长每次上课最好旁听,做做笔记,孩子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忘记,这些都可以通过做笔记来弥补,在家里,家长就取代了老师的角色。我有位澳大利亚籍的学生,因为她的父母常年都在国外,从第一次课开始就是奶奶带来上课。每次奶奶都拿着本子和笔在一边旁听,从不间断,三年多下来记了厚厚的三四本吧!有次,我无意间看到里面的内容,发现这位奶奶真是认真,大到每次布置的作业和我讲的要点,小到我指出的错误和告诉的练琴方法、要求,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简直就像录音笔!说到录音笔,我的另外一个学生妈妈,也常常用她的iphone把我说的话和我的示范录下来。所以,好的家长是不愁没有好的方法的!就在上周,还有一个小琴童的奶奶,在我批评了她的孙子后,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在琴房外让他唱谱,纵使他千般不愿意,万般哭闹,仍然唱到他会为止,我出去检查后才离开琴行。需要申明的是,这种方法我不常用,专治那些调皮、糊弄我的学生。相信,今后这个小家伙上课一定会打起12分精神的。

最后,我祝我的学生和家长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且能从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看了许多场的小沙龙,每一场,我无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土里扎根,长出嫩芽,尽管这些嫩芽纤细娇弱,却都千姿百态,模样迥异。这说明尽管七八岁的琴童,技艺还很稚嫩,却已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博一的高贵沉稳,颇有大家之风;启文的火辣与细腻,又像极了贝多芬;家翔的天真与睿智,俨然一个小莫扎特;瑶瑶的娴熟与急躁,体现出了炫技派的风范。

当然,表演之后的总结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孩子们普遍的表现,总结出如下理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给学生逐步的渗透。

一、乐句歌唱性的表达。许多孩子弹琴歌唱性差,甚至有的没有乐句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用手腕“呼吸”的方式表现乐句,用嘴来唱乐句。其次,掌握非常出色的连音弹奏技巧,即是加入手腕与手臂等大部位的“助力”,不论上行下行,都要变换重心,重心带动手指“推动”着走,即是拉赫玛尼诺夫“圆滑奏”,在抒情乐句中更应该注意。最后,建立自我表达音乐的主观意图,不应是“被动的音符背出来”,而是“我要表达!我要诉说!”优美、欢快、激昂或是悲伤等等,方可赋予音乐“灵魂”。

二、其次我想谈谈关于手指速度的问题。不仅我的学生,我想好多的初学者包括中高级学习者在演奏时,都会表现出音乐“走不动”“迈不开腿”的现象。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1哈农的练习

前十六,后十六,低抬指触键,变换速度练习。

我们知道手指技巧就像小孩学走路,先走,后跑,而前后十六,恰巧像介于二者之间的“小跑”是对快速演奏能力的一种过渡。

2练习曲与乐曲的练习

1)力量贯通与方向感。上行时要通过大臂、肘、小臂“拉着”手腕引导手指运动,反过来,就要“推着”下行。

2)呼吸的调整。弹奏乐句要一气呵成,多唱句子。

3)找到放松的支点,不要每个音都弹得很深,而是要找到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作为“中转站”力度放下。

由此看来,能弹出色的完成连音乐句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殊途同归。

先说这些普遍的问题,剩下的各有各的问题,正应了一句话“弹得好的人都是一样的,弹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好(改编自托尔斯泰)”,总之,祝愿我的学生,也祝愿我们学校所有的孩子们能真正的插上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

幼儿钢琴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本学期由于学院增设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的缘故,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4——16岁一批少儿学琴的学生。在这几个月的教学中,同时结合以前上一对一小课的教学情况,提出下列关于教学模式、理念、活动及效果四个方面的反思。

在教学模式上,幼儿钢琴教学采用“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由于幼儿的年龄都相对偏小,因此在学习的独立性与自觉性上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中采用较轻松的教材,其具有图画色彩丰富,音符印刷较清晰篇幅较大等特点。幼儿学习起来相对较轻松,教材的难度设置较低,在给幼儿讲解的同时,带上些儿童间稚嫩的语言加轻松的内容,慢慢引导从音符的简单认识,到节奏的简单拍打,再过渡到手指在钢琴上的运用。特别是在琴键的练习,因为对位置的不熟悉,因此音域的范围由一度慢慢扩大到八度,再由左右手构造的不同过渡到同向和反向的练习。

在教学理念方面,重视以兴趣带动学习。钢琴的启蒙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的兴趣之下才能有一定的学习动力。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这方面除了自身的兴趣以外,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得以坚持。这个过程时间比较漫长,特别是如果想在这个方面取的一定成绩就需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去练习。学习的过程由于比较长,因此在给幼儿一定要求的基础上,由老师一定周期的上课完以后,由家长在家里陪同练习。在学习的初期,并不是每个家庭里都具备钢琴,因此可以多带幼儿唱唱乐谱,多识记乐谱的音高位置,多拍拍手读读节奏,在桌子上模拟像“小山坡”或者“小蘑菇”的手型。教材中有部分儿歌可以参考,基本为同手弹奏或者双手的交替弹奏,来训练幼儿的协调性。比如简易汤普森教材中的《玛丽有只小羔羊》,在前两首认识与弹奏DO、RE的基础上,学会MI这个音,而歌曲中DO、RE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因此可以巩固和强化这个音的学习与记忆。

在教学活动中,在制定了大致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配套以后,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又取决于回家练习的程度,还有小朋友自己的理解程度。每周定期的上课以外,上课时间消化的内容,需要家长回家配合的复习、巩固,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回给老师,大致能流畅的用手弹出来,同时可以唱谱,有一定整齐的节奏即可。手型的部分可以不需要那么苛刻,有大致的形状就可以了,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手腕的松弛,还有就是肩膀与肘部的放松,不能抬的太高或者太低,应自然的保持弹奏。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例如自身的条件:听觉的伶俐、手指的长短与柔韧性、大脑的聪明等等,这些都

1是学习中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当然在这些条件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结合后天的练习也是可以解决的。其次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幼儿的年龄大概在4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儿童大致处于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中,也是他们最初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非常之重要。同时老师也非常的重要,在讲授最基本的方法的同时,教师的正确示范非常的重要。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大致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因此老师的正确示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老师的语言应用比较幼儿话和他们沟通教学。选用形象的语言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当然儿童在练琴的过程中,几种注意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本人发现学习和练习钢琴可以体现幼儿的性格,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顽强进取的品质。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一些枯燥节奏的练习曲,更换成有形象感的节奏,变换一些奏法来达到学习的趣味性。

在钢琴的学习中,音乐感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其培养需要多视听、多表演、多交流。另外也不要局限于钢琴曲,也可以是其他的乐器、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等等都是可以来视听的。因为视听的多了,小朋友就会把所听到的、看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这就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了。同时视唱练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启蒙学习中,一定让孩子做到同时做几件事情,第一就是唱谱,第二是看谱,第三才是弹奏。这三个动作相结合对于小朋友而言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在最开始的教学中就要求小朋友去尽力做到。当然这些动作同时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太多,慢慢来过渡的学习。

教学效果方面,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慢慢由简单渗透到复杂,建立一定的音乐乐感与节奏分配思维,这样能更好的学难度更大的内容。当然,如果能达到看简单的钢琴乐谱能分手分别弹奏出,并且有一定稳定的音乐节奏感,大致能达到这样的弹奏水平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效果。其次如果可以上下两行的左右手谱能同时弹奏就更好了。大脑可以双向思维。分手弹奏的目的是要能够掌握单一的旋律线条,双手配合的弹奏则是锻炼大脑的双向思维,眼和手的统一训练,教学效果就是非常好了。个别课中能很好的自己独立性的去掌握学习内容及时的感受性学习就能达到老师所设想的教学效果了。

钢琴的学习之路漫长而艰难,但在幼儿时期的学习又是尤为的重要。因此在幼儿钢琴的学习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去把握和掌握好学习者的心理与练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热爱钢琴、热爱音乐,能够自己自主的去享受音乐带给小朋友的快乐,以及对以后成长的帮助。从基础抓起,循循善诱,最终提高小朋友的学习,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教学反思


篇一:excel

(一)微机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认为这是放松是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体现了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代沟。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同学的各科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和单科最高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三)同学们在熟练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MAX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此时就再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将成绩表按总分递减排序?要求学生自主观看课件学习,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难在如何选择排序的数据,有的同学把最高分选择在内,有的同学只选择总分,这时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只选择总分进行排序?并指出排序应注意的问题。

篇二:excel教学反思

《认识新帮手——excel》是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本教材是2009年新出版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Excel是微软办公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能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能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的功能。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3的操作,对Excel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Excel的电子表格世界。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Excel与word2003同属office办公系统软件,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设置悬念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促“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利用word与excel的对比,来学习excel,这是整节课的主线,在完成启动Excel后,介绍主界面。教师机广播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说出此窗口和学过的word窗口的相同部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找出不同部分(名称框、全选按钮、列标、行标、工作表区),认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边认识边学习。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针对新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自己上课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趣味性教学。

从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能否开发出这种动力,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在本节课中,始终让“趣味”作为领路人。

2.注重合作性。

学会合作是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使之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问题,但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法,让他们的思维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适时作出评价。

肯定学生是对学生最好的认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就是对全体学生都作出了评价,每节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随时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

篇三:excel教学反思

电子表格一课,是八年级计算机课程下册的内容。虽然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但表格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表格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价格表,课程表,学生成绩表等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用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学生成绩表作为本节课的引入部分。

当我在电脑上打开期末考试成绩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课堂顿时变得非常活跃,都睁大眼睛看着全班的成绩。这一效果和我预先想的正好符合。因此开始介绍电子表格的概念和平时使用的范围和作用。通过介绍电子表格,从而引入EXCEL软件是处理电子表格的常用软件。通过前面的介绍,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如何启动EXCEL,建立新的工作薄,保存工作薄,以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在本节课中,我布置的任务是,设计本班这学期的课程表)。

在学习如何启动EXCEL中,主要讲解EXCEL图标和其它软件图标的不同之处,以及图标的由来,加深同学们对EXCEL的印象,同时,利用WORD与EXCEL的界面比较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在这一部分,我重点讲解了在EXCEL中,单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标记,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对于建立和保存新工作簿,方法也和WORD相同,因此,我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恢复学生对WORD操作的记忆,来举一反三,融合使用。当然,对于一些新的概念,还是必须要讲的,比如,工作薄由工作表组成,一个工作薄可以包含255个工作表等。学生也对这些新鲜的知识乐此不疲。在讲解最后一个内容——设计电子表格时,我通过演示如何在EXCEL中输入课程表来讲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为接下来的上机实践奠定基础。

随后,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因为看了我的演示,因此完成的情况非常好,而且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对WORD的操作记忆,尝试了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格式处理。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个别同学因为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在完成的时候就显得困难了。我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请教已经完成的同学,通过观看他们完成的作品及讲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这一堂课中,总的来说,课堂是活跃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令人满意。但同时,我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发现不认真的学生,而且,在时间把握上,还稍有不足(最后上机实践的时候只有15分钟左右)。

教学反思: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任何工作都需要不断反思,老师更是这样。请看本文!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对的“反思”
——20年的一点遗憾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反思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数停留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不多,没有经常写教学笔记,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没有使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教育生命的常态,而是在一种反思的不确定中工作生活了若干年。因此,教育教学虽时有进步,但进步幅度不是很大,成型的东西出来的还是太少,想法有千万,付诸实践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如能时时反思,就能时时进步,那进步就可能不是用年计算,而是用天计算了。倘能如此,那进步会有多大?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曾经有过教育的灿烂,可惜的是,因为缺乏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因而很多美丽成了天上飘渺的浮云,很多精彩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的资料,遗落了之后,就好像散失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埋在土壤里沙尘中,终不见天日了,这岂非教育者的遗憾?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

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