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

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六课时: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并会正确读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有序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 4、初步向学生渗透统计的有关知识。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8和9的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海绵制作的数字0、6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 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3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高矮》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高 矮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 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

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21世纪新教材》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下面我想就小学数学第一册《空间与图形》这一课详细的说明。 《空间与图形》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 揭示课题

1、 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 《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 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 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 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 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

查看全文>>>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 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我会拼图》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3、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能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游戏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玩“万花筒”摸彩游戏,

请学生上前从万花筒里摸东西,摸出来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讲得出来的同学东西就归他。

(通过游戏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练习说话的兴趣。)

小结:看来,不少同学中彩了,恭喜他们,请刚才摸到不同形状纸片的同学举起来,同学们想用这样的纸片来拼图吗?

二、揭示课题,“应聘”游戏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板书(指读课题)。?请大家一起用自信的语气告诉大家你会什么——

生:(齐声地)我——会——拼——图。

2.出示课件。

(1) 今天呀,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拼图高手,这个小男孩叫——jacky,你看,他都拼了些什么? (小白兔、大熊猫、小猪。)

(2)谁能观察到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拼的? (用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拼出来的。)

(3)同学们, jacky可真能干,他不但是拼图高手还开了一间拼图超市,jacky可会卖广告了,你们想听他是怎样卖广告的吗?(演示课件, “小白兔白又白,我是先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再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然后用一个长长的小半圆做它的长耳朵,用两个半圆做它的腿脚,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圆纸片,做它的小尾巴,这样,小白兔就拼好了。快来把可爱的小兔带回家吧!”)

(4)拼图超市的总经理jacky是怎样卖广告的?

教师提示:jacky很会卖广告,他推销的拼图真可爱,我听了,也禁不住把拼图买了回来给大家欣赏。

(4)jacky的拼图超市需要请一些售货员,同学们想做吗?jacky说要大家过三个难关后才选出售货员,你们敢挑战吗?

(5)现在过第一关就是要求给小猪和大熊猫拼图卖广告。(小组讨论后,个别汇报)

(6)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谁讲得好,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广告真不错,你们想听听jacky是怎样给小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