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和小棒数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丛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4、 能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5、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语言描述11——20个数。

6、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 知道一个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2——63页例1——例3,课堂活动1——3,练习八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认识感悟10个一是10

4、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5、 会读11——20各数

6、 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一是0

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你看到了什麽?

初步认识11-20

二、新授

1、 学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个十

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10个一

2、 教学例1

(1) 学生数12、13根小棒

(2) 捆小棒

怎样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操作

(3) 写12

(4) 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这个珠子表示多少?

还有几跟没有捆?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操作

个位的2表示什麽?合起来是多少?

读12

根据小棒写算是10+2=12

(5) 同理教13

3、 教学例3

(1) 学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 在计数器上画

(3) 问: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麽?

(4) 写15、18

(5) 填算式

(6) 观察计数器图,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老师: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各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

4、 教学例3

(1) 学生拿1捆和一根小棒,问: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学生填算式

观察11,你发现了什麽?十位的1表示什麽。各位呢?

(2) 学生独立填16、17、19的算式

(3) 出示20根小棒

学生数,有多少根?有几个十?

在计数器上拨20,问:十位的2表示什麽/

写算式10+10=20

5、 齐读11——20 的组成

三、课堂活动

1、 66页1

2、 67页2、3

练习八1

课后记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这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 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 (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 ?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 还有谁能说说! (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 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 (20)

(4) 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问两次)13、15、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 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 (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 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4)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数字娃娃是咱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娃娃?

这是一张“过路图”,调皮的数字娃娃躲起来了,你能找出来吗?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数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 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 (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 ?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 还有谁能说说! (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 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 (20)

(4) 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问两次)13、15、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 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 (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 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4)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数字娃娃是咱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娃娃?

这是一张“过路图”,调皮的数字娃娃躲起来了,你能找出来吗?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数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单元计划
 NO:1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做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11~20各数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指导思想: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与理论依据:

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穿插使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既发展个性,又培养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是在学生能正确教出11—20各数并会读数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数小棒,使学生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重点突出。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

数字个位与十位的组成、分析与理解。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巩固延伸

四、全课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数器、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⑦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五、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12、13、14、15、16、17、18、19、20、

十几1个十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

 几个一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11~20》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3.学生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11~20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和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单根20根、橡皮筋1根、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出示小熊和文具店背景)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今天它特别高兴,因为小熊的文具店开业了。(点击课件出示小熊和柜台上若干铅笔,其中整捆2捆,另有一个大笔筒里面单枝铅笔若干。)

师:瞧,店里有好多漂亮的铅笔呢。小动物们都来了。看,小松鼠!

(课件:小松鼠说:“小熊,我要买一枝铅笔。”)

(师演示操作从笔筒中取出一枝):小熊拿给它1枝,小松鼠满意地走了。

(课件:小兔也来了:“小熊,我要买5枝铅笔。”)

师:我们来和小熊一起数,1、2、3、4、5。(课件演示:从笔筒中数出5枝)

二、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提供探索机会

师:小兔刚走,大象伯伯走了过来。他想考考小熊,(课件播放:“小熊,我想买10枝铅笔。”)小熊有点为难了,他该怎么拿呢?谁愿意来帮帮小熊?

指名回答,估计有两种情况

①从笔筒中一枝一枝地数出10枝铅笔。

②直接拿一捆铅笔。

(无论学生先出现哪一种,师: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2.比较中体会新知

(课件上只留下一捆铅笔和10枝单根铅笔):刚才,咱们有的小朋友是从笔筒中数出10枝,还有的小朋友是直接拿一捆。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呢?(多指名几人说一说)

师:大家都喜欢直接拿一捆,那一捆是不是10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上去掉单根,演示一捆铅笔展开数的过程,学生一起数)

师:果然是10枝,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这样拿起来很方便。

3.抽象建立新知

师:小朋友,你会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吗?(生动手捆)边捆边想,这一捆里有几根?

师:捆好了举起来。把小棒放在桌上坐直,(手拿一捆)谁来说说这一捆里有几个一根?(10个一根)板书:10个一

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1个十。几个十呀?(板书:1个十)

(任意拿学生的1捆)师:他的这一捆是几个十?(另外一捆)这一捆呢?

每个人说说你的一捆是几个十?

(出示一捆教具)看,老师的这个也表示1捆小棒,这一捆也是几个十呀?里面有多少个一呢?

对,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完善板书)齐读。

追问:那反过来,1个十里面就有几个一呀?

小结: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捆小棒,不用一根根地数,就知道一捆有10根,就是1个十。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认识“十几”

(1)实践操作,初步体会

师:小熊照小朋友们的方法拿了一捆给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表扬了他。接下来的顾客是谁呢?

(课件出示:小鹿老师走来了:“小熊,我要买12枝铅笔。”)

师:这次谁愿意帮小熊拿呢?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那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在你的桌上摆出来,不过小鹿老师有个要求,比比谁摆的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摆好的小朋友就举手。

投影展示

①单根和一捆带两根的情况

②只出现一捆带两根

师:他摆得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有12根的?(一捆是10根,再添上2根就是12。)为什么不一根一根地摆呢?

比较:这是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摆法,你觉得哪一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小结:哦,象这样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2)摆摆说说,深化认知

①师摆生说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好办法来试试看。老师摆小棒,小朋友们说是多少根。不用举手,抢答!比比谁快!

(师摆11)生答。

师:这么快,怎么看出来的呀?(板书:11)

再摆13、16,分别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生摆生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你想不想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一个十几呢?老师说一个数,比比谁摆得快。

14 17 15

每次要求学生摆好的就举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左边摆一捆,右边摆几根,合起来是十几。

③同桌活动

师:下面要请小朋友来做小老师,听好要求,左边的小朋友先说一个十几让右边的小朋友摆,然后右边的小朋友再说一个十几让左边的小朋友摆,同桌两人都摆好了就坐直,比比哪桌的小朋友合作得。

汇报:指名一桌汇报。

现在咱们反过来,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其他的小朋友来猜你摆的是多少?

(3)提炼升华

师:你发现了吗,刚才咱们摆的十几,都是怎么摆的呀?

小结:对了,一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

2.认识“2个十是20”

师:现在把小棒推向前方。看黑板,刚才摆了16根小棒,现在继续抢答,再添1根是多少根?(17)再添上一根呢?……(20根)

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把10根再捆成一捆)

师(2捆):为什么就是20了?(一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

师:对,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齐读。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想想做做第2、3题。

(1)找找,哪里有我们学过的数啊?(直尺)

拿出你的直尺,按顺序读一读上面的数。(从0~20)(指名读)

(2)小马虎做了一把尺,我们来看看。咦,他怎么少些了一些数啊?看看,都少了那些数?(11、12、13、14、19、20)

你能找到这些数的位置吗?谁来帮小马虎?

11在哪个数的后面?10后面的数与10前面的数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从7数到17吗?

同桌合作从11数到20.

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

2.想想做做第4题。

(1)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

估计后数一数。追问:你估计的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2)估计“雨伞图”。

3.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我们来翻书比赛,看谁动作快?

(1)把书翻到第10页,14页,18页,15页。是往后翻还是往前翻啊?

(2)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揭示课题)

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图形


这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图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猜一猜。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蓝猫的右面是小兔 米奇在蓝猫的上面

孙悟空在蓝猫的左面晓熊在米奇的左面

哈利在米奇的右面

师生共同活动。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老师表现得怎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文,希望“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