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李清照感受 > 导航 >

李清照感受-2024李清照感受精选

以下内容“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是小编从网络收集整理的,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工作中必不可少涉及到文档的撰写和修改,如果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可以去借鉴一些范文。一份优秀范文,可以更好的帮我们总结和分析。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1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记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面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2

这就是你,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女子,而令我着迷的,也正是你这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美。时光追溯到900多年前,正值豆蔻年华的你来到溪亭玩耍至黄昏,明明是大家闺秀的你却喝得酩酊大醉,找不到归家的路,小船竟行进了荷花丛中。微风拂过你微烫的脸颊,荷叶随着你的绿罗裙左右摆动,两种绿色浑然一体。你微蹙的眉头随着水波荡漾开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调皮贪玩时的你,是一种青涩的美。时光继续推移。昔日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上透出深秋的凉意。但是这微凉怎比得上你心中的冰冷呢?在那白云舒展的远方,谁会把锦书寄给你?

你想起了乌江之畔的西楚霸王,用自己的娇柔无力之手写出了豪气干云之句。身为弱女子的你竟敢于批判自己的国家与丈夫,为国为夫感到耻辱。有谁能想到身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你,遭受了当时多少人的侧目。拥有着豪情壮志的你,是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美!你的美,不似黛玉那般多愁善感,不似西施那般国色天香,不似妲己那般妖娆魅惑,你的美是“

查看全文>>>

电子化办公时代,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文档,通过网络会搜集大量的范文。通过借鉴范文的写法能激发我们创新思维空间,我们通常写范文是怎么开始的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篇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题记

不曾,与你相遇,也许,你比我想象中的更为淡雅清馨;不曾,与你相遇,也许,你比我想象中的更为多愁善感,愁伤满地。但,初遇你的诗词,我就确定——你无法不使我铭记!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儿时的我读到你的第一首诗,天真的以为你是一名男子。一名女子麾下的文字如此雄浑、震撼人心是我始料未及的。轻轻合上古书,思绪的弦音余音绕梁,闭上眼睛,让自己回到那个写满项羽壮志豪情的乌江。你提笔江畔,回首望国。为项羽赞,赞其自刎乌江,不寄人篱下;因丈夫愤,愤其不能有担当,挺身救国;为自己悲,悲己不是男儿身,兵戎马革上战场……你的豪情壮志无法不使我铭记。

渐渐的,才发现,你也是一个闲情逸致十足,活泼可爱的女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早期的你,是如此的活泼可爱,与身边的婢女笑谈昨夜雨疏风骤,未消残酒就沉沉入睡时错过的雨打花落景观;你醉酒舟上,随流而泛,惊起白鹭一阵的随性活泼都无法不使我铭记。

比起早期你的活泼,过渡期的豪情,我更爱你那后期的多愁善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倚在窗边,缄默不语。托手沉思,让自己回到青瓦、飞花的情愫。此时的你,经过了生离死别、岁月的磨砺,不再一如既往那般活泼开朗,对世事多一丝怜悯,会由星点小雨、雁过而飞产生千丝万缕愁伤,这便是我最爱你的地方。

你,是怎样一个女子啊,竟能将那无形的愁绪幻化的如此真切,如此沁入人的骨髓,让每一颗遇到你的心,片片碎落。

“词苑千载,盛开一朵女儿花。”流沙从你指尖缓缓逝去,掩盖着凋零的怨花。曾几何时,花有亘古不变的璀璨?然而今日却是低落的殉葬,只有你清香依旧,仍是阆花仙葩。

一朵花,一粒沙,一首曲,一阕词,一个女子……

你值得我铭记——李清照。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篇2】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隐约间,远处传来一声凄凉的吟诵声。我循声望去,秋风吹起满地的落叶,在篱笆围成的小院里,一个淡淡的身影正拿起一个酒壶,一仰头,清澈的液体顺着脸颊流下,沾湿了那白色的长裙。

“清

查看全文>>>
“酒”看李清照

读李清照的词,让你念念不忘的就是一个酒字。

少女时代,李清照生活优裕,经常约上三五两个玩伴,优哉游哉。

词赋[由整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四五岁的少女,结伴游玩,边划船边喝酒,醉了,连回家的路都不曾记得,大家争先恐后地要摆渡,却误闯莲花深处,惊起了一群飞鸟。这是最开心最无拘无束地喝酒。青春啊青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

昨日晚上喝了太多的酒,睡了一夜,酒劲儿还没过去。日上三竿,丫鬟来卷帘子,她却继续昏昏沉沉,朦胧中问丫鬟:后花园的海棠花怎样样了?丫鬟道:没什么变化呀!然她却深感绿肥红瘦,绿的叶子固然肥了,润了,红的花瓣呢?定是被雨打风吹去了!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感叹青春易逝,年华易老。

这是少女时代健康活泼的李清照,个性独立自主,情感敏锐而丰富。张小娴语录

婚后,李清照一如既往地爱酒,幸运的是,她找到一个和她情投意合,同样爱酒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是古代的收藏家,两人一个收藏家,一个文学家,如胶似漆,分居两地时,思念心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快到重阳这一天,思念丈夫,昼夜难眠。盼到重阳,把酒赏菊,却百无聊赖坐到黄昏。淡淡的花香渗满衣袖,酒意渐浓风渐起,思念成为了一种病,怎不黯然消魂?人比黄花瘦?这酒,是用情弥坚,用情至深的酒。

晚年,国破家亡,赵明诚病逝,而欺骗过她的张汝舟也最后离开她。孤独、冷清的氛围终日伴着她。这时候,酒成了李清照唯一的知己,唯一的朋友。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哀,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张汝舟为了李清照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去追求她,李清照又为了能有一个男人帮忙她守护她和赵明诚收藏大半辈子的文物,做了惊天之举和张结婚。然而在婚后,他发现被欺骗,于是毅然决然离婚,婚倒是离了,在宋代,却犯了讼夫罪,被投入大狱。在她弟弟的营救下,李清照在入狱九天后被放了出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

查看全文>>>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4、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5、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6、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7、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8、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9、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4、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5、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6、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8、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查看全文>>>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查看全文>>>

李清照读后感(一)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一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一爱一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一爱一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

查看全文>>>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一)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一性一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一浪一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一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

查看全文>>>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历史上古今第一才女和宋代第一女词人,似乎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与相思。

当妻子在收到丈夫寄来思念的书信时,就会马上想起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我们在思念家人亲人而憔悴的时候,也会马上想到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由整理]

但是也有非常刚毅旷达豪健飘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那是还是弱女子的哀愁吗?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章丘(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今天的教育部长级别,他的文章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也是系出名门。因家风的熏陶,所以她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就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关爱留守儿童标语

据史载李格非就是大帅哥,母亲学问也高。根据先天遗传学的优生优育,李清照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儿

儿也毋庸置疑了。随着父亲的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父亲也从小就带着李清照接触这些文人雅士。这些名流都是审美高手,如果李清照长得貌似恐龙形似鳄鱼那样的对不住观众,想必她父亲也不会带着她出席应酬。

这位美女也是资深的酒精考验的作家,在少年时就不是娇滴滴弱不禁风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她活泼而灵动,曾经就有豪放醉得找不着北的经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十几岁时的诗词歌赋在士大夫中就有很高的知名度,深深吸引太学生赵明诚。他虽是丞相赵挺之之子,但身上没有一点儿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9岁就开始收藏古董字画金石文物。另外,他所就读的太学是直接培养京官的培训班,在政治上很有前途。这样的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组合也非常如愿的结合在一起了。写景美文

生活这时对李清照还是非常幸运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8岁的李清照按父母之命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连理,因为两家都是高官,可以说这门婚姻也是门当户对。婚后,两人志趣相投如胶似漆,相知相惜互敬互爱,互相切磋诗词歌赋。赵明诚爱收藏是特费钱的消耗,因此,小两口经常为了收藏爱好

查看全文>>>

欣赏她的才华,由此记住了她;沉醉于她的爱情,所以靠近了她;倾慕于她的人格,才最终爱上她。人们叫她清照,我偏爱称她易安,幻想着每喊一次易安,都能减少她前世那未安的苦痛。于是,又想着若有来世,只愿她平淡度日,清浅、安然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邂逅这首小令,正是少年时。多少桩少年事,也由这首如梦令忆起。

少年事最是难忘,纵使千年,依旧相通邀两三个好友,荡舟、饮酒、赏蓬。忆及这一幕,易安肯定忍不住笑了。静谧与喧闹,清雅与浓丽,宛如水墨风景。泛舟流连忘返、酒醉迷路的易安,用寥寥几笔定格了这幅日暮晚归画。

这个女子是自由的。

她健康、开朗、欢乐,充满了对自然的沉醉,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宛如现代女子。但在那个年代,同龄的女子多囿于思想被禁锢的牢笼里,学着琴棋书画,念着三从四德,想着相夫教子;易安却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训抛在脑后,划着船、荡着桨、饮着酒,对于世俗的眼光,她不在乎。

易安的才情和骨子里的自由,可能是由于开明家庭和官宦门第的浸濡,诗词典籍和文学活动的熏陶。这是易安之幸,也是诗词之幸。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爱情来了,不要问是劫是缘。

李家有女初长成,正是人生中的花季。不知道多少少年为之倾心,但历史选来选去,最后把绣球抛给了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公元1101年,他给了她一场最盛大,最庄重的婚礼。二十一岁的新郎胸佩红花,风华正茂;十八岁的新娘凤冠霞帔,笑靥如花。拜了天地订了终生,此后便是二十八年的厮守。

婚后不久,易安于明诚一起出门,在街头恰好遇到买花人。只见担上的花朵娇艳美丽,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易安看得心中欢喜,挑了一枝拿在手中。抬头看见在旁边微笑的丈夫,心中忽有不安:自己的容貌会不会被这花比下去?易安略一思量,干脆把花斜簪在发鬓中,含笑问道:你瞧,是这花美,还是我美?明诚是怎样回答的,我们不得而知。词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我们想象,话到这里便好,词到这里便好。

赵明诚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都不重要,易安的反应才是全词的亮点:女为悦己者容。这与现代爱情宗旨也是相通的。

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甚至别的风景,这样的爱情霸道但不蛮横,暖而不硬,甚至让人内心涌起被充实的圆满快乐。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

查看全文>>>

生于书香之家,长于灵秀之地,你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隋侯之珠、和氏之璧,漱玉清词直欲压倒须眉;国破家亡、夫死物散,寥寥数语道尽半世辛酸。你既有小女子的温婉俏丽,又不乏大丈夫的慷慨激昂,你的清芬无人不爱,你的寂寞鲜为人知。我不敢以知己高攀词宗,更不忍以秽语唐突佳人,惟愿趁着良宵淡月,觑觑那风流疏影,嗅嗅那盈袖暗香,略微慰藉平生诗词情结。

年少不知好文章,初读《李清照集校注》,免不了牛嚼牡丹,做些寻章摘句的煞风景事。然览遍全书,方知:若为女子,当如易安。于是你便成为了我至今无法释怀的情结

年少不知春愁为何物,只爱你绿肥红瘦一语的新奇别致,错把那一缕朦胧的伤春气息轻易放过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以前我对诗词中频频出现的春恨秋悲颇有微词,私底下疑惑诗人词人放着魏晋名士不学,偏要作小女儿态。其实虽有微词,却实乃羡煞不已。如今明白有些情绪是逃不开的宿命,情郁于中,势必发之于外,人生不可太过压抑。姹紫嫣红都付与断井颓垣,如花美眷不敌他似水流年,倘若杜丽娘静守闺中、老死牖下,想必终其一生也发不出这般感慨,因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知春色如许怎会枨触闲愁?茜纱窗外寒梅一朵,香脸半开娇旖旎,犹如玉人浴出新妆洗。空对如斯美景,可惜没个人携手游遍芳丛。你好似赌气一般,对他说: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是啊,梨花欲谢恐难禁,荏苒时光不待人,俱是无可奈何之事,他若真心怜香惜玉,必定如约翩翩而来,共赏金尊沉绿蚁,花前醉倒谁能恨,更何况,花面交相映,说不尽无穷好。

江梅已过柳生绵,这句词隐约含有摽梅已过、桃夭无期的惆怅,你似乎开始考虑终身大事了。他虽然长在绮罗丛,却并无半点纨绔习气,反而醉心于金石书画研究,着实当得起才貌仙郎四个字。芳龄十八,你成了他的新嫁娘,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幸福与才情都满溢,于是你写词论,将北宋词坛巨擘指摘殆尽,又作桂花词自况: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样讥诮别家、锋芒毕露,只惹得那些须眉浊物群起而攻: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好一群道貌岸然的文人,或以狎玩之态作香艳之词,或以男子之心度女子之思,唯独不许你直抒胸臆,不许你说寂寞深闺。

他们写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天经地义的,你写柔肠一寸愁千缕就是离经叛道的。突然很难过,你和那个目下无尘的潇湘妃子都是不讨众人喜欢的,稍微学一点蘅芜君的玲珑手段,也不至于成为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