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李清照读后感1500字 > 导航 > 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读后感1500字

李清照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读后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李清照读后感(一)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一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一爱一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一爱一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一爱一,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一爱一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一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一妇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读后感(二)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一爱一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一爱一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一爱一。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金字塔夕照读后感


金字塔夕照读后感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一陽一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首先,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在反映风土人情的同时,叙议结合、情景交一融,通过较多的穿插议论与抒情,从而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和心理的共鸣。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己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埃及人用奇异的灯光,制造种种幻景而当这些声光沉寂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消失了,只有金字塔依然在黑暗中矗一立。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重游历史文化遗产金字塔,领略着那里的风情和韵味,聆听着历史的足音与回响。

其次,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意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一性一的、局部一性一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在金色的夕一陽一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的。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诉诸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一融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再者,本文角度新颖,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极具现实意义。在金字塔夕照中,作者一方面运用浓重笔墨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抨击了对古文明的掠夺,思考世界文化的多面现实。比如他在文中写到:我曾经到过西方一些著名的城市,在他们的广场上像一把朝天的宝剑一样,耸立着古埃及的尖碑,博物馆里陈列着中国的青铜器和瓷器。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并不能给他们增加光彩,相反,恰恰是他们的罪恶掠夺的见证。在这篇散文中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感情是深沉的,鲜明的。对西方列强对金字塔的掠夺埃及人民沦为奴隶充满了强烈的愤怒和谴责。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又回归现实,深化了主题,赋予其现实的时代意义。作者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对生活的某种独特、深切的体验和感动,夕一陽一的余晖逐渐消退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苍白地悬挂在金字塔的上空。它们就在离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在一片沙漠中追求着别开生面的梦境。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表达了金字塔自身及其周围的一种既现实又迷惘的状况,同时将自己的同情和祝福融入了其中,避免了内容的空洞乏味。既抒发了对金字塔夕一陽一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现状的忧虑。令读者们也情不自禁与作者一起,更加期待是彩霞满天。期待着金字塔的黎明,期待着埃及的明天。

《李清照集校注》读后感3000字


生于书香之家,长于灵秀之地,你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隋侯之珠、和氏之璧,漱玉清词直欲压倒须眉;国破家亡、夫死物散,寥寥数语道尽半世辛酸。你既有小女子的温婉俏丽,又不乏大丈夫的慷慨激昂,你的清芬无人不爱,你的寂寞鲜为人知。我不敢以知己高攀词宗,更不忍以秽语唐突佳人,惟愿趁着良宵淡月,觑觑那风流疏影,嗅嗅那盈袖暗香,略微慰藉平生诗词情结。

年少不知好文章,初读《李清照集校注》,免不了牛嚼牡丹,做些寻章摘句的煞风景事。然览遍全书,方知:若为女子,当如易安。于是你便成为了我至今无法释怀的情结

年少不知春愁为何物,只爱你绿肥红瘦一语的新奇别致,错把那一缕朦胧的伤春气息轻易放过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以前我对诗词中频频出现的春恨秋悲颇有微词,私底下疑惑诗人词人放着魏晋名士不学,偏要作小女儿态。其实虽有微词,却实乃羡煞不已。如今明白有些情绪是逃不开的宿命,情郁于中,势必发之于外,人生不可太过压抑。姹紫嫣红都付与断井颓垣,如花美眷不敌他似水流年,倘若杜丽娘静守闺中、老死牖下,想必终其一生也发不出这般感慨,因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知春色如许怎会枨触闲愁?茜纱窗外寒梅一朵,香脸半开娇旖旎,犹如玉人浴出新妆洗。空对如斯美景,可惜没个人携手游遍芳丛。你好似赌气一般,对他说: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是啊,梨花欲谢恐难禁,荏苒时光不待人,俱是无可奈何之事,他若真心怜香惜玉,必定如约翩翩而来,共赏金尊沉绿蚁,花前醉倒谁能恨,更何况,花面交相映,说不尽无穷好。

江梅已过柳生绵,这句词隐约含有摽梅已过、桃夭无期的惆怅,你似乎开始考虑终身大事了。他虽然长在绮罗丛,却并无半点纨绔习气,反而醉心于金石书画研究,着实当得起才貌仙郎四个字。芳龄十八,你成了他的新嫁娘,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幸福与才情都满溢,于是你写词论,将北宋词坛巨擘指摘殆尽,又作桂花词自况: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样讥诮别家、锋芒毕露,只惹得那些须眉浊物群起而攻: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好一群道貌岸然的文人,或以狎玩之态作香艳之词,或以男子之心度女子之思,唯独不许你直抒胸臆,不许你说寂寞深闺。

他们写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天经地义的,你写柔肠一寸愁千缕就是离经叛道的。突然很难过,你和那个目下无尘的潇湘妃子都是不讨众人喜欢的,稍微学一点蘅芜君的玲珑手段,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饱读诗书的你未尝不懂明哲保身的道理,之所以不为,非不能也,是不屑也。你作词咏白菊,不用荒淫的杨妃醉脸和媚惑的孙寿愁眉比拟,只说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追慕前贤的心迹一目了然。陶渊明著有《归去来兮辞》,于是你把青州故居唤作归来堂;陶渊明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于是你自号易安居士。你主张词别是一家,故此词风与诗风迥然不同,前者大多婉约如红藕香残玉簟秋,后者大多雄健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在诗中评论安史之乱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使得理学大家朱熹惊呼: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分明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完美得无可挑剔,命运似乎对你钟爱有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你和他聚少离多。

你天生对春来春去很敏感,若他不在身边,闲愁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某一年春天,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你不像王昌龄笔下那个不知愁的少妇,她有心情凝妆上翠楼,直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才会悔教夫婿觅封侯。你更像诗经里那个用情至深的少妇,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只为悦己者容,大概是情到深处的一种表现吧。他不在家,你就二年三度负东君;他一回来,你就着意过今春。真是情痴啊,由他左右着你的喜怒哀乐。也难怪你对他一往情深,你在《金石录后序》中说,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青州十年堪比燕尔新婚,但是政治格局一变动,他即刻重返仕途,出任莱州知府,任你独坐一室,只有寒窗败几做伴,他却在别处依红偎翠,对你无半点温存。秋扇见捐倒在其次,毕竟他蓄养侍妾和歌妓是当时社会风气使然,何况他以为你无力生育子嗣;更为可叹的是你们在生死关头的人格操守大相径庭。他身为江宁知府时,理应全力保一方黎民平安,却在部下起兵作乱之际借夜色掩护弃城而逃,丢下你和文物不管。你一向激赏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的悲壮,岂料枕边人竟是个千夫所指的逃兵,不难想象你心中无法言说的羞耻与悲凉。恕我不恭,他已经逐渐蜕变为你有苦难言的选择,当年莱州《感怀》尾联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是否早已透露了你的心迹?不管怎么说吧,少年夫妻老来伴,况且他还勉强算半个知己。他撒手人寰之后,你更觉得拭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常常不卸妆就和衣而卧,午夜梦回方觉微寒,此时只有鬓上梅花残、烛底凤钗明。昔年归来堂上赌书泼茶,建康城中踏雪寻诗,而今你已不敢轻易叩开回忆门扉,怕往事又催下千行泪。你常年颠沛流离,萧萧两鬓生华,身体很难调养得好,竟至于病到牛蚁不分、灰丁已具的地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这一句给了我些许安慰你还是在勉强照顾自己的,因为茶里是放了姜和盐的。

你自号易安,实却难安。命运的捉弄使你的词风陡然一变,少了些儿女情长,多了些家国忧思: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少女时期的你绝不会作此哀音,那时候你生活优裕,红稀香少的暮秋之景在你眼里都是与人亲昵的,而同样的景色在失意者柳永笔下是满目败红衰翠。无他,一切景语皆情语耳。鲜花着锦的安逸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辗转避难的恐慌。

坎坷的身世使你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每一秒都惧怕下一秒会有噩运降临,真如惊弓之鸟一般。当年在汴京那个富贵温柔乡里,你有大把时间摆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等闺阁爱物,喜欢盛装之后与其他闺秀争奇斗艳。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真是沉痛至极。今日境遇并非不堪忍受,只是当年记忆太过美好,相形之下自然有黍离之悲。你晚年想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一个颇有灵气的孙姓小女孩,不想她却给了你无情一击:才藻非女子事也。在寒彻骨髓的寂寞中,你终于沉默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幸好还有窗外那一枝木樨花终日蕴藉。这一幕多么像冯小青与她那一潭碧波,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你生前遭受白眼冷遇,死后漫赢得嘉赏美誉。

掩书探向窗外,虽已春残,但偶有暗香浮动,其实阳光还是很好。我只愿说你不是有林下之风的谢道韫,亦不是枕于花间柳下的柳三变,你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李清照词全集》之读后感1500字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