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 导航 >

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轻时扎根于基层,“年纪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呆时间最长”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一)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近平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近平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

查看全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感悟

翻读这部书,在回望历史中,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了。在对接现实中,清楚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事关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明朗、可信可学。这是一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这是一部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

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励志教材,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同时指明了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理想、坚定信念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对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会立足本职,踏实作为,为更好地在决胜全面小康、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展现风采。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应切实从打牢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思想政治基础,从推进团干部转变作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实现“两个持久”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全省广大青年和共青团组织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培养坚定执着的信仰追求。要把练就过硬本领作为立身之本,培养务实担当的实践品格。要把把勇于创新创造作为不竭动力,培养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要把矢志艰苦奋斗作为价值追求,培养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要把锤炼高尚品德作为人生底色,培养以身许国的浩然正气。

查看全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怎么样国家就怎么样。1919年,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人民饱经屈辱之时,是青年人走上街头,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呼喊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将青春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1921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际,是青年人汇聚一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责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烦恼与忧愁。当前,我们这代青年人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处于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征程中实现自己个人梦想的重要机遇期,这无疑是我们的幸运与机遇;但同时,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中找到个人价值的定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榜样,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也是我们的烦恼与困惑。纵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或许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展现了知青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期的选择与担当,为当代青年人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出了生动诠释,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知青习近平在1969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6岁,是全国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又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曾有同期知青回忆说,1969年1月,当我们乘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而是努力克服了跳

查看全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

近日,记录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式出版发行,一时间也是在社会上引起了抢购的热潮,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而在我们的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入职培训时,市委组织部的余部长特意要求工作人员为我们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们每人购置了一本。据余部长说,目前在武汉这本书在书店都被抢光了,是很难买到的,所以在此我也要首先感谢组织、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基层的村官们的重视,让我们也能对这本书先睹为快。

党的xx大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得远、干的实。既能在外交舞台上诠释中国形象,奠定大国地位,也能够解决国内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却解决不掉的问题,推动了一批过去想推进却推进不动的事情,而总书记之说以能够有今日之高度、今日之核心作用,与七年知青岁月这个总书记的人生起点是分不开的。因而读好、读懂这本书也对正处在系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我来说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而读到目前为止,这本书里最令我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有个乞丐自称是老红军、为习仲勋当过警卫员,而当时还在陕北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总书记听到这个消息便主动找到了那位老红军,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粮票、甚至是外套都脱给了那位老红军,这件事深深地表明了总书记尽管那时候仍是出在青年时期、仍是一个需要整天面朝黄土的知青,但他仍然是对人民,尤其是对那些为我们的党、国家、民族付出过的人民抱有崇高的敬意和至深的感情。这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实际展现,也是同时处在青年时期、同在基层的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价值观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物欲和舆论冲击的时代,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自己每一次进行抉择时都去严格叩问自己、规范自己,通过一言一行来树立起一个真正的隽永的价值观、一个真正是能够在历史和时间打磨中伫立不动的价值观,而这也是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而言,最有启迪和指导性意义的方面,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动力―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总书记的这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的范本,如果说领袖的智慧和情怀、思想和人格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的话,那么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在系第一颗扣子时奠定好自己的思想之根、灵魂之基,则必然会是我一生为之受用的财富,在行将踏上基层之路之时,我也定将坚定选择,不脱逃,坚定信心,不动摇

查看全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青年干部要有安于现状的耐心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这对于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它是一部党的理想信念的教科书、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经典、党的基层工作的指导书,更为进行实践锻炼和增进群众情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示范和榜样。青年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七年在基层安于现状的耐心。安于现状不是让我们碌碌无为、庸庸度日,而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学习,不浮躁、不攀比,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摆正心态。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上不拈轻怕重,对岗位不挑肥拣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善始善终。要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于青年干部而言,要多到基层走走看看,了解和收集民声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勤于学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牢记宗旨使命,紧跟方向不跑偏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钻研业务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知识,不断适应新要求。

要敢于担当。不管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困难,这就需要青年干部去解决、去克服,这是责任,更是义务。在难题面前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责任感;在矛盾面前要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使命感;在风险面前要有敢作敢为,敢担责任的信心。要时刻保持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遇问题不回避,敢于向上级领导为民请示,坚持为民办好事。

耐心呆在基层不断历练自己,耐心呆在平凡的岗位不断磨练自己,耐心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请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脚踏实地才能前路宽广

8月18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用四个整版报道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文章中描述了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当时与习近平一同插人员的回忆记录,侧面真实的描写了习近平当时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即使在陕北农村艰苦环境的磨练下,习近平依然没有放弃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除了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劳动强度的困难外,习近平的父母当时还处于被迫害、审查中,他本人也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压力,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

查看全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青年榜样 知青习近平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怎么样国家就怎么样。1919年,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人民饱经屈辱之时,是青年人走上街头,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呼喊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将青春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1921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际,是青年人汇聚一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责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烦恼与忧愁。当前,我们这代青年人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处于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征程中实现自己个人梦想的重要机遇期,这无疑是我们的幸运与机遇;但同时,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中找到个人价值的定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榜样,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也是我们的烦恼与困惑。纵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或许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展现了知青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期的选择与担当,为当代青年人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吃苦与享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出了生动诠释,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知青习近平在1969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6岁,是全国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又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曾有同期知青回忆说,1969年x月,当我们乘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

查看全文>>>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掩卷沉思,他在梁家河村以玉米面团为主食、冬天赤脚打井、两手血泡抬夯筑坝、维修沼气池喷满一身粪液的一幕幕总是浮现在眼前;他在劳作之余秉烛夜读、与群众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离开时全村人自发送他一程又一程的场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古圣先贤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以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

自己是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历史知之不多。反复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对当时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有所了解,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不平凡年代里,甘于吃苦、勇于克难、工于学习、乐于干事、立于自强的历练精神,感触颇多,启迪很大,受益匪浅。

一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的品质,要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他还未成年,就离开首都到陕北贫穷的小山沟插队,环境条件的改变,给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艰辛和劳苦是他难以想象的。但他很快适应了,一待就是七年,最后还爱上了这山沟沟,立志要改变他的面貌。这没有一种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是做不到的,没有一个自强不息的品格是坚持不到七年的。我们现在的环境和条件同那个年代比,优越性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学习他,就是要懂得珍惜,吃苦耐劳的品格不能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丢。

二是学习他勇于克难的精神,要在艰难险阻面前永不言败。一个没有干过农活的城市娃到了农村,除了打坝,还要开荒、挑粪、收麦、放羊,一年到头,几乎每天劳作不止。即使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提起这每一样农活也都感到棘手和头痛。而他样样学会了,并且做的很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做过的人才有体会。就自己从事的工作,要做到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他,就是要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朝着既定工作目标疾蹄奋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是学习他工于学习的精神,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北京出发到梁家河,他带的的大木头箱子装的全是书,帮他搬东西的农民觉得特别重又不便问,熟悉了以后才知道,他来时带的最多的是各类书籍。插队期间,白天它向农民学习劳动技能,晚上他在窑洞学习文化知识,正是那时的坚持不懈和日积月累,为他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现时,我们正迎来了知识爆炸、科技创新、社会变革的大潮,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就会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我们要牢记

查看全文>>>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方法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书籍的出版和热销,让我们的深入的了解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历程。他从一个外来知情,不断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去,逐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梁家河村的书记。学习党的领袖的成长历史,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的群众工作方法,对新时期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时期的工作方法:

一、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深水井,大办沼气池,兴办代销点、铁业社,办磨坊等都是习近平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所作出的正确决策。这些事有大有小,但是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事的办成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只有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否则我们所作所为就会违背工作实际,甚至会被群众所憎恶。

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习近平在工作期间,再苦再累的活、没人愿意干的活他都争着干、抢着干,打深水井、清理沼渣沼液、修梯田……他深知我们党一路走来,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没入党前他积极参加村里日常工作,入党后他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群众们被他所打动,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许多困难的事情也就很快的迎刃而解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切实做好表率,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愿意跟着你走,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拥有一颗公心。习近平在梁家河、赵家河工作期间,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家遇到难处理的事都愿意找习近平帮忙,解决邻里纠纷、分粮分地、做干部思想工作,他都做的井井有条。大家都评价说“他公平公正,没有私心”。习近平的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干部的信赖,这也就是大家遇事就找他的原因。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保持一颗公心,才能把事情做得公正合理,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才会信任你,愿意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去解决,干群关系才会更和谐融洽。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教科书,是我们群众工作方法的科学指南,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去领悟和践行。

查看全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不负青春好年华

最近,我认真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的特殊经历和成长历程,这段“普通农民身份”的历练为他今后走上各个领导岗位打下扎实基础,也让我们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前行动力。

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说过“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著名作家冰心说过“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习近平插队的那一年还不满16岁,这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作为“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在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不悲观、也不迷茫,迅速调整心态、克服各种不适应,七年里一直坚持劳动,与村民打成一片,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工作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我认为,习近平是把农村当做课堂,把实践、把农民当做最好的老师,在困境打磨中实现了精神升华。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往往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他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不仅接地气而且有效管用,并且这种智慧是文件上读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的。生活虽然贫困,但奋斗、创业,使年轻的习近平懂得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体会到老百姓的勤劳智慧和善良纯朴,这奠定了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实基础。这样的习近平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也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基于此,习近平对贫困群众的天然感情也更好理解和更加动人了。

人生可以设计吗?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习近平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上山下乡为知识青年设计提供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谁不愿意读书,要去种田呢?谁不愿呆在城市,要去农村呢?未到插队年龄的习近平却主动报名执意要去插队,令老师吃惊同学不解。在陕北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是积极作为还是消沉应付?习近平在短暂的迷茫后迅速转变,将学习作为最大爱好,甚至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当他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且充满自信。其实,人生的发展是由一次次选择组成的,有人说人生就是选择的总和,这大概说出了人生的本质。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哪些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哪些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编导兼演员,只有学会正

查看全文>>>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知道,知青岁月,那是段激情燃烧又五味陈杂的青春岁月,有苦、有泪、有辛酸、有彷徨、也有人生的历练与厚重。青春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尽管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就要求青年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首先要讲正气,做立场坚定的明白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响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反对不正之风、勇于与突出问题斗争、敢于向潜规则说不,自觉营造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接地气,做脚踏实地的暖心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工作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最天然优势就是贴近群众。通过脚步丈量民情,切身感受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群众考虑,带着对老百姓浓厚的感情投入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还要有朝气,做想事干事的带头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气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敢于自我挑战,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青年干部。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吸引众多读者争相购买。书里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农民,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在农村艰苦历练,坚韧成长的奋斗历程。通过书中的精彩刻画,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青春因为汗水而

查看全文>>>

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范文人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2024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格式与范文等相关内容。同时,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大学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专题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