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优秀公务员发言 > 导航 > 公务员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优秀公务员发言

公务员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公务员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公务员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公务员以及广大青年在思想上长期树立起一个光辉榜样十分必要。而习近平总书记无疑是我们最好的榜样,系列采访实录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这个光辉榜样,记录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如何成长为榜样。

从这本书籍中,广大青年干部能汲取许多精神食粮,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锤炼党员觉悟,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立志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作为“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却插队在最艰苦的地方,待了最长的时间,期间坚持升华思想、坚持读书学习、坚持担当实干、坚持努力奋斗、坚持为民办事、坚持深入群众。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做出的贡献被群众百姓看在眼里,付出的努力让其他同志记在心上,获得的进步得到组织的肯定。

广大青年干部学习这本书,就是要学习领袖人物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就是要从这一个个故事中,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就是要学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

广大青年干部学习这本书,不但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更要通过这种了解,汲取思想养分,进而把思想养分与精神养分结合起来,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把学习工作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成为自己的精神丰碑,真正向着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光辉榜样靠拢、前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研读知青岁月 感悟成长之路

世上最幸福之事莫过于在最恰好年华读到触动心灵深处的读本吧。何出此言,在研读完这本《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便体会到这种幸运。

“知识青年到农村”、“知青”、“上山下乡”这些字眼,其实在早些时候我就从父辈、父辈之父辈的口中零散听过,也看过几部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却一直无法感受到那个时代对于成长的深远意义。这本《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读来感触颇深,忍不住反复翻阅。此书以采访实录的形式,记录了同在那段岁月中的见证者、亲历者对往事的追忆,分“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系列,讲述了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习习近平总书记少年时代的曲折和青年时代之奋进经历。书中的这种对话氛围读来更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效果,让人深受感染和启发。

感悟之一:胸怀为民是青年习习近平扎根基层的坚守信念

“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插队战友雷平生这样回忆着。15岁的习习近平本可以因为达不到插队年龄而留在北京等待“有个更好的去处”,但是他没有,没有一丝的犹豫,甚至带着一份执念,背上行囊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梁家河的日子是艰苦的,习习近平没有叫苦抱怨,反而是一种既来则安的姿态,实干苦干,带领村民打井、修坝、办沼气、修公厕、培育良种,一心为民办事,事事落地有声。从插队初期的迷茫到克服四大难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后的充满自信,青年习习近平正接受着这块厚重的黄土地的洗礼,脱胎换骨为村民眼中的“好后生”。在这人生道路的最关键阶段确立了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加坚定了青年习习近平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那份胸怀为民的家国情怀。

感悟之二:多读勤思是青年习习近平扎根基层的成长之鞭

“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不仅知青戴明这样说,村民和各界人士对青年习习近平的印象也是如此。书中戴明回忆到北京知青赶赴陕北延川的情景、乡下生活的安顿、劳作任务的艰辛、插队生活细节趣事等点点滴滴,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插队的日子似乎不知何时是个头,青年习习近平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随行的两个行李箱装的满满全是书。古训有:“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青年习习近平不顾梁家河环境的恶劣,不顾上工劳作的艰辛,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窑洞里点灯学习。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共产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坚定追求信仰;读历史著作,以史为鉴,思考眼下社会发展;读文学著作,领略传统文化,充实自身正能量;读军事政治著作,领会战略思维,打好坚实基础。所以,后来习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确实,他身体力行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楷模,我们要继续发扬好读书、勤思考的优良传统。

感悟之三:执着奋斗是青年习习近平扎根基层的顽强基石

“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习近平奋斗的结果。”受访者王宪平、白光兴如是说。“靠自己”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青年习习近平努力的起点要比别人艰难的多,因此他是梁家河的知青中插队时间最长的,也是全国知青中插队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看到昔日的队友陆续离开,他没有抱怨,没有托关系走捷径,而是心系于民,真正扎根于农村,一干就是7年。在入党、上大学方面遇到困难时,他依然坚持党性,自强不息,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这份执着的追求,这种从容和淡定,不得不让人深感敬佩。让我想到了日前,我们泰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80后千人墩苗计划”、“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等实践活动,正是引导、锻炼年轻“后生”下基层干实事的体现,我们要倍加珍惜时代的机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践行,他深知自己的使命担当,在这个全新的时期他再一次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带领着全国人民站在了新中国新的起点上。作为一名党校研究生学员,我更应自觉维护以习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刻苦磨练、励志前行;作为班级骨干份子,我更应提高自身政治觉悟,脚踏实地、带头表率;作为一名法制工作者,我更应不断加强理论深造,践行法治,不负青春。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执着的信念、更扎实的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添砖加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领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

近日,记录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式出版发行,一时间也是在社会上引起了抢购的热潮,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而在我们的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入职培训时,市委组织部的余部长特意要求工作人员为我们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们每人购置了一本。据余部长说,目前在武汉这本书在书店都被抢光了,是很难买到的,所以在此我也要首先感谢组织、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基层的村官们的重视,让我们也能对这本书先睹为快。

党的xx大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得远、干的实。既能在外交舞台上诠释中国形象,奠定大国地位,也能够解决国内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却解决不掉的问题,推动了一批过去想推进却推进不动的事情,而总书记之说以能够有今日之高度、今日之核心作用,与七年知青岁月这个总书记的人生起点是分不开的。因而读好、读懂这本书也对正处在系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我来说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而读到目前为止,这本书里最令我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有个乞丐自称是老红军、为习仲勋当过警卫员,而当时还在陕北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总书记听到这个消息便主动找到了那位老红军,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粮票、甚至是外套都脱给了那位老红军,这件事深深地表明了总书记尽管那时候仍是出在青年时期、仍是一个需要整天面朝黄土的知青,但他仍然是对人民,尤其是对那些为我们的党、国家、民族付出过的人民抱有崇高的敬意和至深的感情。这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实际展现,也是同时处在青年时期、同在基层的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价值观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物欲和舆论冲击的时代,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自己每一次进行抉择时都去严格叩问自己、规范自己,通过一言一行来树立起一个真正的隽永的价值观、一个真正是能够在历史和时间打磨中伫立不动的价值观,而这也是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而言,最有启迪和指导性意义的方面,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动力―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有信仰。总书记的这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的范本,如果说领袖的智慧和情怀、思想和人格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的话,那么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在系第一颗扣子时奠定好自己的思想之根、灵魂之基,则必然会是我一生为之受用的财富,在行将踏上基层之路之时,我也定将坚定选择,不脱逃,坚定信心,不动摇,坚定奋斗,不懈怠,以作为验证信仰,以信仰指引人生,时时刻刻不忘锤炼党性、修炼自身,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也对得起我在这个人生中最迷茫的年纪里所最不迷茫的坚持和初心。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方法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书籍的出版和热销,让我们的深入的了解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历程。他从一个外来知情,不断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去,逐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梁家河村的书记。学习党的领袖的成长历史,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的群众工作方法,对新时期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时期的工作方法:

一、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深水井,大办沼气池,兴办代销点、铁业社,办磨坊等都是习近平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所作出的正确决策。这些事有大有小,但是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事的办成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只有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否则我们所作所为就会违背工作实际,甚至会被群众所憎恶。

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习近平在工作期间,再苦再累的活、没人愿意干的活他都争着干、抢着干,打深水井、清理沼渣沼液、修梯田……他深知我们党一路走来,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没入党前他积极参加村里日常工作,入党后他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群众们被他所打动,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许多困难的事情也就很快的迎刃而解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切实做好表率,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愿意跟着你走,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拥有一颗公心。习近平在梁家河、赵家河工作期间,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家遇到难处理的事都愿意找习近平帮忙,解决邻里纠纷、分粮分地、做干部思想工作,他都做的井井有条。大家都评价说“他公平公正,没有私心”。习近平的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干部的信赖,这也就是大家遇事就找他的原因。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保持一颗公心,才能把事情做得公正合理,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才会信任你,愿意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去解决,干群关系才会更和谐融洽。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教科书,是我们群众工作方法的科学指南,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去领悟和践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不负青春好年华

最近,我认真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的特殊经历和成长历程,这段“普通农民身份”的历练为他今后走上各个领导岗位打下扎实基础,也让我们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前行动力。

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说过“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著名作家冰心说过“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习近平插队的那一年还不满16岁,这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作为“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在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不悲观、也不迷茫,迅速调整心态、克服各种不适应,七年里一直坚持劳动,与村民打成一片,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工作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我认为,习近平是把农村当做课堂,把实践、把农民当做最好的老师,在困境打磨中实现了精神升华。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往往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他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不仅接地气而且有效管用,并且这种智慧是文件上读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的。生活虽然贫困,但奋斗、创业,使年轻的习近平懂得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体会到老百姓的勤劳智慧和善良纯朴,这奠定了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实基础。这样的习近平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也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基于此,习近平对贫困群众的天然感情也更好理解和更加动人了。

人生可以设计吗?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习近平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上山下乡为知识青年设计提供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谁不愿意读书,要去种田呢?谁不愿呆在城市,要去农村呢?未到插队年龄的习近平却主动报名执意要去插队,令老师吃惊同学不解。在陕北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是积极作为还是消沉应付?习近平在短暂的迷茫后迅速转变,将学习作为最大爱好,甚至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当他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且充满自信。其实,人生的发展是由一次次选择组成的,有人说人生就是选择的总和,这大概说出了人生的本质。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哪些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哪些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编导兼演员,只有学会正确地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喜剧。

书中描述的这样的习近平,其实就是当今时代青年的榜样、党员的榜样。他时刻提醒我,第一,在面对困境时,不必悲观绝望。要以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它,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二,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带着深厚感情做工作,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对群众的感情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可以量化、可以体现的,量化在每件点滴小事中、体现在每项具体工作上,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如果满脑子都是功利思想,是不会有什么真情的,这样群众不仅不会买账,反而会失去信任。第三,要做加强学习的表率。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背景下,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任务和重要责任,真正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钻研、深入思考,形成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风气,才能有能力胜任本职工作,应对当下诸多挑战。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领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知道,知青岁月,那是段激情燃烧又五味陈杂的青春岁月,有苦、有泪、有辛酸、有彷徨、也有人生的历练与厚重。青春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尽管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就要求青年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首先要讲正气,做立场坚定的明白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响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反对不正之风、勇于与突出问题斗争、敢于向潜规则说不,自觉营造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接地气,做脚踏实地的暖心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工作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最天然优势就是贴近群众。通过脚步丈量民情,切身感受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群众考虑,带着对老百姓浓厚的感情投入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还要有朝气,做想事干事的带头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气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谋出路,保持向上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敢于自我挑战,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青年干部。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吸引众多读者争相购买。书里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农民,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在农村艰苦历练,坚韧成长的奋斗历程。通过书中的精彩刻画,让人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青春因为汗水而精彩,因为坚持而无悔。我们许多年轻人更应该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无愧美好年华。

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这是士兵突击中呆兵许三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他却在军营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而如今许多年轻人把心思都花在游戏攻略,玩耍聚会上面,很少去思考年轻人做哪些事情更有意义。很多人觉得青春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流逝,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做我最想做的事。有太多的年轻人心态和思想的成熟速度远远比不上身体的发育。

在今年征兵体检中,各市体检淘汰率创史上新高。淘汰率爆表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经过一番查找,不良的生活习惯,沉溺游戏,缺乏锻炼等原因即为最直接的病根。这种不流血,甚至不流汗的青春就是某些年轻人真实的写照。试问,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保证未来的工作,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

这一代年轻人,生活的顺风顺水,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然而缺乏苦难的经历,缺乏对社会深刻思考。但是同时,却又处于伟大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国家和人民的给年轻人以足够的激励与鞭策。不需扬鞭自奋蹄,年轻人更要不断反省自身,强化锻炼,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向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奋斗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接班人。

青年是树立远大目标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好的时期。时代在呼唤,我辈没有理由不向前。做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身体素质的青年人。风劲帆满,远航正当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