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 > 导航 >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2024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

教与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和一些文言句型。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三、学法指导 1、古文断句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的基础;反过来断句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古文断句有如下技巧:一、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二、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三、借助发语词、敬词、语气助词划定句子的起始。四、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则。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一些文言虚词和特殊铺路工,要注意归纳整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导入:亲爱的同学,你是否知道“半部论语”这个成语呢?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就请查一查成语字典吧。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贤臣的故事。这位贤臣就是北宋大臣赵普。他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赵普的相关事迹,整理后归纳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的“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阖( )户 启箧( ) 处( )决 既薨( ) 论( )语 寡( )学术 龌龊( ) 奏牍( ) 补缀 (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少习吏事: 寡学术: 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 处决如流: 既薨: 发箧视之: 岸谷: 忌克: 卒用其人: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及为相(等到)。 b. 尝奏荐某

查看全文>>>

一面教案(一) 教学目的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 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加黑字板书,下同)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 chú( ) 不能自yǐ( ) 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 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 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

查看全文>>>

一、导入新课。1、师:我国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 二、检查字词。 三、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师:相信大家已经都预习过了,那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呢?大家认真听听,注意从语气、语速、停顿等方面揣摩。 2谁愿意来给老师点评一下呢?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明确:1、农家丰收图,2、霜晨归渔图,3、少女思恋图。 4、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5、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有“镰刀”, “瓜果” ,“稻香”, “渔船”, 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等。 师:嗯,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 生:赞美秋天。 四、重点研讨。 1、师:看来大家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都还不错,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解决一下文章中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先就近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我认为收起是乌桕叶,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是吧? 生:都收起来了,因为它们十分相象。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有道理。 生: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淘气喜悦的心情所感染。 师:哦,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鱼和乌桕野都没有打起来,因为是鱼后面有“似的”二字,叶后面有“影子”二字。 生:我要反驳他的说法。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渔民们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不然他们吃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一语文下册《荒岛余生》导学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在逆境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精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勤勉实干的作风。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逆境的心理,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生存。

【知识链接 】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搁浅___ 斫痕___ 祈祷___ 墨水___

泅___ 沮丧___ 栅栏___ 衔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教( )___处( )___丧( )___量(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成语填空

孤立无( ) 冻饿之( ) 闻( )未闻 郑( )其事

知足安( ) 不( )之地 不可思( ) ( )以自慰

4.仿写

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三、精读精练:阅读“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完成练习

1.鲁滨孙把每天的经历都记了下来,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仔细阅读以上文段,找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语句。

3.他在最不幸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4.你知道他在孤岛上生活了多长时间吗?

5.鲁滨孙把自己的不幸处境作了分析,他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6.鲁滨孙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丑小鸭》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4、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

查看全文>>>

什么是幸福?

每个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你就是幸福的。别人的幸福不一定是你所想要的,而你的幸福别人或许也未必认同。幸福是一件私有产品,只有自己才能体会那片刻的快乐。如果非要给幸福下个定论。我觉得无非有两种:一是你拥有完美的生活;一是做你最喜欢的事情。

克里斯·加德纳拥有的显然是后一种幸福。单亲家庭长大的他,在28岁的时候才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于是他想让自己的儿子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保护下。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投资专家。可是生活的困苦,却让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接着,没有房租的他开始带着儿子过着流浪的生活。一方面他不得不提着40多磅重的医疗仪器四处奔走推销用以糊口;一方面他要保护好只有5岁儿子的幼小心灵。他因交不上房租,而不得不义务粉墙;他因没钱交汽车罚单,而不得不在警-察局里过夜;他因无处可去,而不得不抱着儿子在厕所过夜;他甚至不得不在下班后狂奔,那只为排队获得进收容所的机会……。太多太多的"不得不", 最终让克里斯·加德纳在获得工作机会的那一刻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经济师,这离他的梦想更近了。在那一刻,站在人群中的他激动得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飞快地跑到儿子面前和他相拥,眼中的泪花在这一刻则是幸福的泪水。虽然,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起步,不过,这确是他的人生转折。得到幸福的过程是如此的艰难,也正因为艰难,我们才会珍惜。他在球场上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保护好它。"在那一刻,他都未必能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却鼓励儿子能够坚信梦想。

幸福到底是什么?人的一生能体验到多少份量的幸福,其实关键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最后我们以片中原话结尾: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别让别人跟你说,你成不了大器; you got a dream,you have to pretend it-你有梦想的话,就必须保护它;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a tell you can't do it-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才;you wa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黄河颂》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查看全文>>>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对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把握,从各个语言的片段所共同营造的环境中,体味作者在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和意义。教师在对文本的对话中筛选一些必要信息来触动探究心理。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探讨这当中的作者感情上的触击点。做到和文本对话,而后,在此基础上,得出对全文的思想感情的总体理解。这其中引导学生从个别走向一般而共性认识的过程中,很可能有分歧的地方和时机,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达到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达到初步了解的目的,为进一步体会文字打下基础。 其次,鼓励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一个感性的评价。即说出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学会在文章的语言中找寻有价值的信息。 再次,激发。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一些很富有价值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和探讨,养成学生钻研文本的阅读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设想作者的这些所谓的真挚感情是否延续到了现在,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的主线。 具体实施: 1 铺垫 课前播放歌曲《童年》。 说明:这样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营造一个氛围,从而引发感性思维的活跃性。 2 活动一:教师设计问题:人一生有很多阶段,而最让人体会深刻的往往是自己的童年,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和回忆呢?学生可以回答一些和文章相同的乐趣的事情。 说明:用此方法可以让学生非常自然的走进文章内容之中。并为寻找同样的感情触击点埋下一个伏笔也让让学生能自主的走进文体本身,避免了僵化的导入。 3 活动二:设计问题: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有那些语句你印象很深刻?让学生去文章中找一些关键的语言信息。很可能找到例如“我再也没有吃到这样好的豆”的语句。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变换表达的方式“谁能用一个肯定语气的句子表达出这句话同样含义”学生可能答出“是我吃过的豆子、看过的戏”也就找出下一个活动的主题,也是进一步分析语言的感情蕴涵做引入。 说明:通过学生的活动,使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告诉他其中重要信息的关键所在。从而在一篇较长的文本中筛选最有用的信息,而初步把握住文本的感情走向。当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变换,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4 活动三:引导学生找出变换表达的那句话中作者感情表达程度的重心在“最”字。提问:“同学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那些“我”认为“最”引起你关心的人或

查看全文>>>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

范文资讯网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2024初一语文下册课本教案邓家轩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