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背景介绍
*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诗词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因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
拼音部分补充
沁园春(qìn) 稠(chóu) 寥廓(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             怅(chàng) 携(xié)
文章翻译
北方旷邈的风光,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
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整体画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你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的处,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这是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联想无数的树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这是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
整体架构
  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立:寒秋橘洲 处境险恶
看:湘江秋景 自由美好(远眺山上;近观江中;仰视天空;俯瞰水底)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下阕:抒情回答 革命同仁
忆:峥嵘岁月 豪情满怀
恰:同学少年 雄姿英发(战斗行动;战斗风月;年龄气质;精神状态)
记:江心游泳 拼搏快乐

Fwr816.COm小编精选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这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左右)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 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5分钟左右)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10分钟。(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5分钟左右)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5分钟左右)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钟左右)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5分钟左右)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5分钟左右)

(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5分钟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5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 ,战斗 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
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


这篇《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2、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还有*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者:*(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学生诵读→教师指正。
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由“忆”到“记”,侧重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
六、点拨指导。
(一)独立寒秋图:
1、让学生将开头三句词的正常语序调整好,并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明确: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板书: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
(二)湘江秋景图:
1、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中间七句)
2、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
3、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明确: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慢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视)
4、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板书设计
远眺:山红林染(静)问:谁主沉浮
上阕:看(湘江秋景图)近观:江碧舸争(静、动) 景:寓情
仰视:鹰击(动)写出:博大胸怀
俯视:鱼翔(动)凌云壮志
概括:万类:竞
(三)峥嵘岁月图:
1、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承接过渡作用。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起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2、“忆”的是何内容?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中?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何思想感情?
明确:忆的是往昔“峥嵘岁月”(即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具体表现在中间七句,由“恰”字统领。作者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如将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化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将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经常评论国家大事,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写出批评恶浊、表扬善良(激浊扬清)的文章,向军阀、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蔑视权贵的意思化为“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深入领会。如词人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时,常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和何叔衡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及战友们以天下己任,蔑视*、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四〉中流击水图:
1、学生品读最后三句,然后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2、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板书设计
下阕:忆(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答:同学少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情:含景
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出:战斗精神
革命豪情
小结:下阕,作者采用了总分结构来描写。作者先总写“峥嵘岁月稠”,再具体描绘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后再选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画面来描写,抒发了豪情壮志。
七、总结全文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
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1、“独立寒秋图”以江洲为背景,以词人为主体构成画面,流露出激荡的思潮。2、“湘江秋景图”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红,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烈火、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鹰击鱼翔”也不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也包蕴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眼前之景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引发深思,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抒怀。下阕:以叙事为主,虽着重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回答了上面问题: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但情中也不乏含景。“峥嵘岁月图”:岁月化山峰→巍峨奇丽之美;“忆”所统领的七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图。艺术回答了上阕的发问。
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高一上册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这篇《高一上册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左右)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 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5分钟左右)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特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10分钟。(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5分钟左右)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5分钟左右)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钟左右)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5分钟左右)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5分钟左右)

(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5分钟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5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 ,战斗 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
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1、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觉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2、启发式导读:
按诗词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过程为:读释──串解──赏析──悟旨,期间,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学幻灯片材料作为辅助手段,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关于词的介绍:
课前将介绍词的特点的幻灯片打出,供学生预习用:
幻灯一: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燕”通“宴”)乐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五十九字以下)、中调(约九十字以下)、长调(约九十字以上),如《沁园春》114字,属于长调。词,又有“曲词”、“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别名。
要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词牌(“沁园春”);题目(“长沙”)。
2、朗读:
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幻灯二:
沁(qìn)湘(xiāng)舸(gě)霜(shuāng)廓(kuò)浮(fú)斥(chì)遒(qiǘ)
同时明确:本词有25句,九个整句,114字。(词谱规定)
要求:在每个整句前用○1至○9这些序号标好。
二、导语设计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了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
*诗词,我们在初中里已学过《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三、交代学习目的(即教学目的)
打幻灯:(幻灯三)
(内容同前教学目的)
四、解题和背景介绍
引导读课前提示,复述背景要旨。
打幻灯:(幻灯四)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5○6)1911年,*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8○9)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成立后,他又组建了*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韶山经长沙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4)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水陆洲、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5○7)。追述往事(○6),写下了这首词。
注:标有(○5○6)等序号的是该词的整句句序。
五、上阕导读
1、第一层(第一个整句):
寒秋:深秋。
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广西灵山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汇入洞庭湖,全长817公里,为湖南境内的河流。
⑴ 提问: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
明确: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⑵ 提问:从上阕看,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几条?
明确:其一,点明时令;
其二,交代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其三,引出作者;
其四,作出铺垫(A、为下文描写“湘江秋色图”作铺垫;B、为下文“万类……”的哲理作铺垫)。
短短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还要注意:
“独立”、“寒秋”二词的巧妙:
“独”字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应,说明作者形独而心不独。
“寒秋”,秋深有寒意,因为深秋,所以枫叶才会“红遍”;因为深秋,江水才有“碧透”之状;因为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赏雄鹰搏击。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词,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
“独立寒秋”,表面是切合时令特点和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是“反弹琵琶”,“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第二层(第二、三个整句):
万山红遍: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红尽之意。
层林尽染:见课文注3。
漫江碧透:漫江,满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字来写它,可谓恰到好处。碧,极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绿之极;透,同“遍”意相近,程度副词。(一说:“透”,言水清。)
百舸争流:舸,大船;百舸,许多船。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见课文注6。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宇宙成物;霜天,秋天;竞,竞相,争。
远望许多的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般;近看碧绿至极的湘江上,无数的船只在争着行驶。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鱼儿在清澄的江水里自由轻快地游动,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深秋的时节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是如何描绘出一幅“湘江秋色图”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层描画。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视──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浓,“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锤炼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一种重要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锤炼上。)
打幻灯:(幻灯五)
[描点]远望──万山红遍(高) [群山]
近看──漫江碧透(低) [江水]
仰视──鹰击长空(高) [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低) [水面]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遍”“碧透”
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算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类别之齐──动物、植物、人物、环境
[扩展]由实而虚,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自然景物到所有自然景物
由自然景物到自然界的主宰──人
这是感情的升华,物我同一,诗情与哲理同一。
请注意,作者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是有深意的。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论甚当。“秋”入诗人情怀,多为悲秋,少有昂扬,如:
打幻灯:(幻灯六)
古之悲秋、伤秋之句: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欧阳修: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陆游:一年容易又秋风。
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
[唐]刘禹锡跳出窠臼,唱出昂扬的秋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将“寒秋”写得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统一。作者咏秋的旨意在于: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竞”字。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
3、第三层(第四个整句):
怅寥廓:怅,感慨;寥廓,宇宙的广阔。大千世界。
苍茫大地:苍茫,旷远迷茫。
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长,兴衰。
面对这勃勃生机的一派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联系时代背景,深悟“问……浮”句的含义。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该由谁主宰,这世界,这国家的命运该由谁来掌握?透过这一非同寻常的询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悟,下阕结尾,予以呼应,显章法之谨严。
“主沉浮”是诗人及其同伴的远大理想,是诗人革命一生的主线,年轻时确立的这一理想,成为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也是词意升华的表现。
过渡语:上阕写“今日之游”,描眼前之景,提出“谁主沉浮”之问;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之峥嵘,回答“谁主沉浮”之问。
诗人是在思考谁是中国革命的这个问题中转到回忆往事的。
六、下阕导读
1、第一层(第五、六两个整句):
携来百侣曾游:携,同;来,助词,无意,又如:“归去来兮辞”;侣,革命战友,百侣,很多伴侣。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
回忆过去,曾经与许多战友在这里浏览聚会,度过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从上阕的“独”游,联想到过去的“百侣曾游”,前后呼应,过渡自然,别具深义。“峥嵘岁月”引起下文的忆述。
2、第二层(第七、八句):
恰:正当。
风华正茂:茂,盛也;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同学。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江山,国家天下大事;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粪土,视……为粪土。万户侯,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那时,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斗志旺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一般。
一个恰字领起,像上阕的被领起部分一样,用铺陈的手法,使诗句连贯而下,非常有气势,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推向一个高潮,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读着这几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在岳麓山上,湘江水旁,慷慨激昂,陈述志向的情景。这种气势多么豪迈,这种气势多么磅礴!
忆往昔,意在话今朝,诗人铺陈昔日情景,意在用艺术的形象,回答上阕的“谁主沉浮”。
2、第三层(第九句):
中流击水:中流,江心水深处;击水,游泳。作者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之句。
遏:阻止。
还记得么?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飞速前进的船只。
用询问,引出诗人及战友们当年搏击波浪的画面,使词的收尾谊迈有力,富有气势,整首词昂扬激越的风格在结尾处越发充分表现。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一“击”一“遏”,其实力至强,其神至壮,刻划出主人的激昂情态和英武精神。
诗人收篇句的寓意,在回答上阕的询问:“到中流击水”的英豪就是“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到中流击水”实际上喻示他们必将是革命狂澜的掀起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小结
打幻灯片:(幻灯七)
1、主题思想: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作者及其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2、写作特点:
⑴ 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⑵ 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⑶ 前后呼应,布局严谨。
八、作业
背诵这首词。
九、推荐阅读
权延赤:《走下神坛的*》。
十、比较阅读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依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一、*诗词名句集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击。要扫除一切害人是,全无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十二、教后记
略。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由叙事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感知哲理
诵读文章,初步明白作者意图揭示的哲理是什么,体会由抒情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第二步:再读——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础
穿插诵读文章几次写到黄鹂的片断。
学生讨论,发言,点评这几次描写。
第三步:三读——评价拓展哲理
教师学生朗读末几段,学生再次体会哲理,并思考——你怎样评价这一哲理,由这一哲理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顺向,可逆向——但必须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发表有理有据的见解。
第四步:四读——揣摩精彩语段
教师选取精彩的文段或者让学生自己选取精彩的文段诵读,揣摩语言。教师不要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即可。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
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评价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文,希望“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