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或许你需要"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教学参考书中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这样定义的:“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任意三个数相加,不论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仍然只是计数的顺序不同,所以不影响计数的结果。”

从这段文字中,我可以理解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其本质是一样的,无论是计算顺序改变,还是计算结果改变,其本质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发生改变。事实上,在简便计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经常是同时使用的。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课堂上并不是非常的重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间的区别。由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偏差,学生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根据56+72+28= 56+(72 +28,填空。呈现了以下的题目: + + = +( + )其实,题目的本意是要求学生根据加法结合律来填写,由于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本质区别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起来:答案一、12 +13 +14=14 +(12 +13 )答案二、12 +13 +14=13 +(12 +14)答案三、12 +13 +14=12 +(13+14 )。从这些答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算式中的所有加数都是可以随便交换的,我想怎么交换就怎么交换,反正最后的和是不变的。当然从教参大范畴的定义来说也是无伤大雅的,但是作为我们初学加法的运算定律,这样模糊的教学是有欠妥当的。

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弥补,而不是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1、 用一句话描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师把学生口述的写在黑板上。

2、 用你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师板书在相应的文字下面。

3、 观察,说说你的新发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认识到加法加法结合律只是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并没有改变加数的位置。

通过以上环节的比较,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之间的区别。从而更正了它们之前的错觉。

Fwr816.COm小编精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三、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 15×13=13×15
24×48=12×96 16×20=4×4×20
四、课堂小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三、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 15×13=13×15
24×48=12×96 16×20=4×4×20
四、课堂小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 和 9×(25×4)、 (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
(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9×25)×4=9×(25×4)、(12×8)×125=12×(8×125)
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 2、17×25×4
(学生活动)
(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生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教师)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上例,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2×125 吗?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46练一练第1、2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 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 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本案例由胡文谦提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一文,希望“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