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懂得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掌握会写的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会写的六个字,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图片、字词、课文内容、练习题)。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

同学们,有一座大山,它曾经是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啊!后来它竟然变成了一座这样的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出示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大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热闹的大山》这篇课文,它会告诉你们这一切。

板书课题,学习“闹”字。注意观察闹字怎么写?先写门,后写市。它是第四声,但在热闹这个词里读轻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给学生美的感受与体验,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设下悬疑,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闹”是熟字,利用门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使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激发。情感上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疏通课文。

小朋友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大山神奇的经历了。那么,现在你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再读圈字,初学生字。

学习每篇课文,我们都要认识很多生字朋友,这篇也不例外。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到这些生字朋友,把它们圈出来,并大声读出来!

(设计意图:把认识生字朋友作为识字课的主线,激发学生乐于交往的天性,利用找朋友的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随文识字

你找到这些生字朋友了吗?我们来一一认识它们吧!

1.出示句子:一座大山,光秃秃的,好像一个皱着眉头的老人,真苦恼哇!指导朗读

词语:眉头 苦恼

生字:眉  恼

2.叙述课文内容:正在大山苦恼的时候,来了一位决心改变大山面貌的老爷爷。他每天都很早醒来,辛勤地劳作。朋友们也纷纷来帮忙:小鸟衔来两颗柏树种子。 词语:醒来 两颗种子

生字:醒  颗

3.出示句子:不久,山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树苗,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理解词语:一棵、一棵棵

生字: 颜

词语: 五颜六色(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4.叙述课文内容:后来,大山愈加秀美丰盈,它吸引了成群的鸟儿、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它们在山上建起了家。

生字: 刺  猬  建

5.借助图片感受劳动创造的美丽的大山。出示句子: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跳上跳下,快乐的老爷爷哼起了山歌。

借助声音素材理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生字: 鸣  泼

理解积累词语:活泼可爱(小松鼠活泼可爱,还有什么活泼可爱?你们喜欢这个词吗?说出一句话来。)

(设计意图:整个随文识字的过程,体现“句不离词,词不离句。”字的出现采用叙述课文内容、读书上句子、看图片等多种形式;词的理解采用图片、名家文章中的语句、声音素材、词语对比等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积累方法、掌握字词。)

四、巩固识字

1.读带拼音字卡

2.出示熟字:吧 棵 闹

3.明确:“颗、棵”不同的用法。

4.明确:“吧”字读轻声!积累:“啊、呀、吗、啦”等词。

5.读去拼音字卡

(设计意图: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把握识字教学。)

五、自主记字

1.这些字里有6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你用自己认为的最有效的方法赶快记住它们吧!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愿意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

眉 :用象形字、成语帮助记忆

醒 :强调酉字中的一横

泼 :组词练习,知道带“氵”的字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记字方法,给他们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自己的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眉”字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文化色彩,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六、指导写字

师指导:多么有趣的汉字啊!想不想来写一写!观察这六个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板书生字

生练写:放音乐 ,提要求:现在大家把本和笔准备好,我们要写字了。注意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心平气和,不但用手写,更要用心写。每个字写两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古筝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结合中国古老文化——书法的练习,可谓相得益彰。)

七、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游戏记字

(设计意图:“趣”不离课堂。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记字,百试不爽。)

八、读词语、生字

九、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把本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收入自己的词语库。

fwr816.cOM展读推荐

长春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遗爱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白居易通过四句诗,二十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读诗过程中,你会沉醉于遗爱寺周围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弄石、寻花、观泉,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妙。短短的小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花鸟图。诗的前两句是以诗人为中心,写诗人的动作;诗的后两句则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声声入耳的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教学重点:

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

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玩,(师边说边画寺),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学生读诗题,学习“遗、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来记这个字。师出谜语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师:白居易来到遗爱寺,在这里坐了一会,走了走,又听到一些声音(板书坐、行、闻)就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吗?(师范读古诗)

2、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弄是会意字,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或觉得石头好看)

3、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字家族中其他的 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4、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5、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 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读、师生对读的方式)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爱”和“受”区别开。“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三、拓展创新

老师在刚上课时就画了一座寺院,和诗中内容比完整吗?你认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来补充画,不擅长画画的同学在下面朗读古诗。

四、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2、生字朋友又结交了新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绕远 临时 玩弄 遗失 寺院 卖弄

少林寺 光临 绕路

二、书写生字

字都认识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弄 临 绕 语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结构不同)

3、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的写法。仔细观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临:左边两竖没有点。

绕:不要添点。

语:左窄右宽。

5、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6、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三、处理课后习题。

1、 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欣赏:把这首诗读一读,然后背下来。你能把这首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说说你画的画。

四、背一背。

积累词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景的诗。

2、书写生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悟课文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

2.增进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每小节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激趣引入

1.(对于城市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样呀?”

2.(对于农村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孩子们,我留心观察了你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做的事特别的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3.师:“你们的故事真动听。可是我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生活在乡下,他的生活呀极为丰富。你们想知道他生活得如何吗?都做什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4.师:“那好,我们就一同进入他的世界吧!“

5、.揭示课题《乡下孩子》。 用孩子熟悉的事导入课题,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的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二、诵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自学要求: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合作交流、互评互纠,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开始认字,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和造句。)

教师随机问“编织”、“撑圆”和“含”的意思,学生可以做动作来理解。

(2)学生在书上圈出这些字。

(3)指名读课文。

(4)分小组读课文。

互评朗读,共同进步。

学生充分经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

互动。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问:“孩子们,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有可能回答:

我明白了他很勤劳,经常挖野菜把小猪喂饱、还逮小鱼喂小猫;

我明白了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很快乐;……)

2.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3.师问:“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快乐吗?为什么?”

(请学生讨论、交流)

4.师:“看来,同学们对课真的已经理解了,那我们再来感悟感悟课文吧!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节好吗?”(配乐齐读)

5.请会背诵的同学试着背一背。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师:“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老师真佩服你们!可是,有几个生字朋友还等着和大家交朋友呢!你们一定很高兴吧!(教师出示生字)

2.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教教我们大家吧!看谁的这个小老师当的好,你就是这节课的‘小博士’!”

(小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取长补短)

3.师:“小组长派代表来抽签!谁抽到哪个字,你就要给我们讲一讲呀!”

4.十个小组各抽一个。

5.活动开始。

6.书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问:“你做过像课文中类似的事情吗?请你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

2.出示课文第二小节,(齐读)

3.你能仿照着写一写自己有趣的童年吗?(写在小本本上)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孔繁森》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讲述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的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在西藏工作10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课文只选取了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伟大形象。我把这篇课文解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文章开篇就指出孔繁森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细读文本,课文二到四自然段通过写孔繁森抚养孤儿,并献血帮助孤儿上学读书的事让我们感受他的“优秀”,他的无私与伟大。他的事迹感动了藏胞,感动了了全国人民。文末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情感激越,反映了藏汉一家亲,生动地表现了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杰出贡献,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优秀”一词去感悟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有如下几个点需要重点解决:

1、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繁森会怎样“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来抚养”三个藏族孩子。

2、引导学生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又为何“勉强答应”的,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恳求”的。

3、理解歌词所蕴涵的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立足教材说教法】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课文故事真实感人,但叙述很简单,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拟定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走孔繁森,感受他的高大形象。

2、以读促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比赛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品词析句法通过抓重点词句,推敲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

四、【入情入境说过程】

一、歌曲渲染,解题定“情”

导入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上课前我播放赞颂孔繁森的歌曲《公仆赞》,用歌曲来渲染气氛,开门见山地导入课题。范写课题时,我让孩子们跟我一起伸手书空,并教学生字“孔”。题目是眼睛,是全文的核心。“孔繁森”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介绍了他的什么事?相信通过读题,孩子们脑中会显现出这些问题,这些也是阅读此文从基本层面上需要解决的。“学贵有疑”,带着这些疑问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整体感知,初读生“情”

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离不开充分的初读,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痕迹,生成感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增加读的遍数,体现读的层次。设想进行以下几步:

1、带着疑问听老师范读课文,形成阅读期待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课文,并初步思考: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预设随课文识字,把生字词字音检查、词意理解与分段读课文相结合。

交流: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一般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优秀”这个词语?理解“优秀”;通过词串“藏族”“汉族”“藏胞”理解“援藏”,我国有个少数民族叫“藏族”,藏族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地图上显示西藏的位置。而孔繁森的家乡在山东,他和我们一样属于“汉族”,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都是中国人,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为“藏胞”。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 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他们”引出三个孩子的名字“曲尼、曲印、贡桑”,指出“曲”是个多音字,还可以读成“qǔ”

朗读第三自然段时,相机正音“献血、恳求、勉强、答应”

4、我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教给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再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比较能接受,只要把每一小节写的事连起来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孩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深入文本,品读悟“情”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整篇课文的教学都紧紧围绕“优秀”一词展开,通过从哪可以看出孔繁森的“优秀”?这一问题贯穿始终。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借助图片资料让孩子加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灾难,并抓住“孤儿”一词了解三个藏族孩子的可怜,并指导朗读。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从每一件细微的事情中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孔繁森竟然去(献血)。这是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教学时,我主要结合语境,抓关键词,品味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又为什么答应了?让学生边读边找找相关的词句,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首先,抓住“夜里”“悄悄地”读懂人物心理,知道孔繁森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献血的事情,从中体会出孔繁森无私的精神实质。在理解“请求” “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献血的?”让孩子在说说、读读、演演中明白这几个词的区别,“请求”是孔繁森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得到满足;“恳求”则更进一步表示自己真诚、诚恳的要求,而且孔繁森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医生,从而体会到孔繁森不顾自己个人的身体状况,要求献血的迫切心情。这样让学生走进文本,更容易读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更入情。从而再次引出:孔繁森不愧为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让孩子们先读,再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抓住“光明”一词多元化地解读,是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希望,让藏胞们看到了光明,是孔繁森让藏胞们有了幸福的生活。从而解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孔繁森为藏胞做事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知道孔繁森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代表着汉族人民对藏族人民深切的关怀,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友谊的桥梁,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歌词,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也把全文推向最**。

四、生字教学,重点指导“优秀”

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伟人的生活丰富、厚重。课文只讲述了孔繁森的一个事例,为此我进行课外的延伸,让学生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的生活,更多地了解孔繁森怎样关心、热爱藏族的人民,为祖国的民族团结事业鞠躬尽瘁,使学生对孔繁森的 “优秀”品质有更深刻地感受。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和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构思简洁明了的板书,具有深化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等重要作用。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对这一篇课文的初步设计,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并根据教学的生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谢谢大家!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国过年的习俗,能够简单的复述,体会民风民俗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不同国家过年的不同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过年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学。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你们都是怎样过年的?(说说我国的年俗)那你们知道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年的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灵通一起到几个国家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年的,高兴吗?快快把书打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长的课文,如果读的时候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朋友的方法真好。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交。

1.同学们:小灵通都到了哪几个国家呀?他首先来到了哪个国家?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看一看意大利是怎样过年的?这一段有三个生字,谁都认识了?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出示生字:“期”“通”“夕”)你们记住了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吗?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如期——期中、期末、第一学期;通——交通、通信公司;夕——《夕阳红》;“期”和“通”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还可以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记忆“夕”多——夕)

3.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小灵通还到了哪几个国家?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过年的,并自己学习本段的生字,然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怎样记住生字,

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

三、导

检查反馈生字掌握情况。

1.读一读下面的字,夕:(背景是太阳落山,晚霞满天的景象。目的是渗透字义)能组个词吗?(夕阳 除夕)钟:(背景是各种各样的钟,渗透字义,加深理解)谁能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金字旁”是形旁表义,表示一种金属,“中”是声旁表音)。

2.出示其它生字,这些你都认识了吗?

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板书设计:

他们这样过年

期——期中、期末、第一学期;

通——交通、通信公司;

夕——夕阳 、《夕阳红》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节课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父亲和鸟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树林里吗?那里最美的是什么?那里的小鸟多美呀,你们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
1、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同学随读文初步识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已进行小组学习。
3、检查同学是否认得准,记得熟,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味”与“妹”与“惜”“借”的字形,教给同学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
4、重点指导同学写好横的变化。
首先,指导同学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短横用蓝色显示、长横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同学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同学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建议教师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同学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同学读,形式应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找伙伴读,让同学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
2、教师范读,充沛发挥同学的听觉作用,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读作者旁白,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同学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
5、选读得好的小组扮演读。
三、实践活动
1、说句子:从课后练习“我会读”中自选词语练习说话,鼓励同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话练习。
2、通过上网、看书或向长辈打听,了解有关鸟的知识。把自身查询到的资料整理好,在班上进行交流。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上的鹰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节课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一文,希望“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热闹的大山》教学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