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 > 导航 >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2024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范文,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大全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范文一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想。

为什么历史上曾经非常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

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为什么有了党的领导之后,我们的祖国会日益强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

查看全文>>>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札记从1840年到1949年,这是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期。在此之前,古代的中国取得了颇多的成就,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为何到了这个时候就一下子成了这般光景?我想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封建社会的大繁荣下,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潜在的因素已经预示着未来的悲剧。龚自珍曾在【龚自珍全集尊隐】中写道日之将夕,悲风骤至,可见那时的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一场大的变革与灾难的到来。从明朝开始,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土地兼并严重,为了对抗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实行海禁。后来的清政一府更是闭关锁国,此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却还在这样的与世隔绝中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即使在这时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却也只能说是壮丽的晚霞了,无法挽救封建社会衰颓的趋势。再来看看此时的欧洲,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俨然是一番新的面貌。历史就这样静静地走向近代,一场库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即将开始,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剧变,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一段历史,开始在屈辱中挣扎、反抗、反思、学习。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其借口是荒唐的。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在【鸦片战争】一书中写道:我们想象着这样一副场景,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一团一成功的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合法化,并允许该垄断组织将毒一品出口到美国五个主要城市,不受美国监督并免予征税;美国政一府还被迫同意贩卖毒一品的官员管理所有在这些城市活动的所有哥伦比亚人。此外,美国还必须支付战争赔偿1000美元这是哥伦比亚向美国输出可卡因所发动战争的花费。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连最出格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无法做出如此狂一热的想象。然而,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而且不只一次,而是两次。但是,两次战争的挑一起者都不是蛮横无理的哥伦比亚销一售商,而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大不列颠,他把类似的条件强加给了中国。这看似荒唐的历史正是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浅显的道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一性一质发生了改变,也激起了一

查看全文>>>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一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一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一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一爱一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

我发现大学里面总是有一些老师特别受欢迎,他们往往有三个特征:第一,能说会道;第二,教的课有新观点;第三,教公选课。这三个特征碰到一起,学生肯定喜欢听。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或许就是这样的人。【重说中国近代史】此书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学的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

张鸣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过他一些博客和书,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九一八中的张学良。感觉总是会有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撞击你的大脑。此书名叫重说,恰如其分,整本书对于近代中国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论点,不同于我们从小受到的官方历史教育。今年距离我上大学一年级已经过去十年,阅历自然是在不断增加,早期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也在慢慢减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觉十分震撼,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想一口气读完,由此可以想见,刚刚接受完中学教育,上到大学的小孩,听到这样一门课,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张鸣教授是此领域的专家,书的内容本身作为非专业人士,好好品读就好了,我想说的是看书过程中想到的一些别的问题。一直以来,

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00字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

查看全文>>>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

查看全文>>>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对象,而中国近代史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汉学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成绩斐然,并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

然而,国外汉学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但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国外汉学界占据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早期的汉学家如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模式,还是当今的汉学家例如何伟亚的后殖民主义历史观,无一不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真正能够做到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站在中国本身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则寥寥无几,这样就不免造成研究中的偏颇,无法真正地揭示出问题的所在。

而这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则是西方汉学界少有的能够以中国为中心,从而研究整个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徐中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誉教授。本书英文版是欧美学界公认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指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国家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见本书第49页相关内容)

本书另外一个与传统史学观不同的是:作者把中国近代的开始定在了1600年,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开端。作者综合了两种学派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将中西历史的开始回合与中西文明的直接碰撞之间作为中国近代的开端。作者指出,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只有当其中的一个文明获得了足够的力量和技术,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扩张到另一个文明地区时,这两个文明才得以回合。(见本书第3页)中国

查看全文>>>

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其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第三,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猜想。整本中国近代史刻画了近代中国本身的一条主线,就是求得民族本身的解放,是从整个国际体系的压迫之下摆脱,恢复自己的主动性。这一恢复最终结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之下。但是另一部分的解放,即个人的解放,显然没有过多的提及,甚至是在繁体版本。或许这应当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现代中国的命题,事实上我们正在前进。

总的来

查看全文>>>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却往往受到政治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成为政治的帮凶。历史的清白永远只能成为追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被迷惑,不被欺骗。

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是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的保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眼光去在书中寻找过去,并且时刻警惕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出于上述目的,在经历十几年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灌输的历史学习后,现在来阅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未尝不是上佳之选,作者尽可能的试图跳出自己的思想局限来审视中国的近代史,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他的确做到了,很多历史的片段确实给我提供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益处也无需多言,书的阅读价值也不需要我再来抬高,但我还想从自己阅读的角度上探讨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描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时,有些小说的味道,比如蒋、毛之间党派头头的斗争,毛、邓在党内个人的纷争色彩有浓厚的渲染,对政治人物的私心不免有颠倒形象、夸张描写的嫌疑。作为历史书,我觉得尽可能的记录历史事实、真相内幕才是王道,郑重其事的分析人物心理大可不必。

此外,由于国内历史资料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公开,作者很大程度上大量的引用的西方学者的文献资料存在迫不得已的可能,但这样一来难免在对事情的判断上也有失偏颇,虽说现有的国内资料亦真亦假,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当我看到参考文献后面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极少数的中文资料时不免感觉颇为遗憾,作者的观点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完全客观中立。

这也可能导致某些细节处就值得商榷,比如在陈述邓小平在五十年代反右倾时表明其担任中共总书记在毛的指导下负责迫害党内异见人士,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邓在那一时期的刽子手形象。而我查wiki百科发现邓当时并非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只是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负责迫害一说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作为美籍华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陈述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时,或多或少的偏向于传播民主与自由的美国救世主形象,而忽略了国与国间的战略、利益斗争,尤其是在国共内战以及89年之后中美间的交流方面,美国试图拯救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无意中烘托尤为突出。

暂时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以上简单的分析也皆属个人揣测,分析也无非是想提醒一点,完全客观的历史书是不存在的,即使作者再努力追求,或多或少总会被自己惯有的思维意识影响,

查看全文>>>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

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

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

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

书籍的阅读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600字、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800字、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1000字等,欢迎进行阅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