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案 > 导航 >

再见了亲人教案,2024再见了亲人教案,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

刚读了《再见了,亲人》的一文后,我的心如火一般激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朝鲜人民离别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离别时所回想在朝鲜战争的几件事,这机件事让我更深的懂的了爱是无私的,是伟大,是令人无法忘记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阿妈妮冒着枪林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的事。 那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因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志愿军们空着肚子和敌机拼了三天三夜,这时却是大娘你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来给志愿军吃,读到这里,我的泪水感动得流下了。 大娘啊!你不顾自己的身命危险,为了让战士们能吃到东西,你毫不犹豫地来到阵地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虽然志愿军不是你的亲人,但是,你与他们的关系是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还亲的。真令我感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种种如此的现象。在公路上,一位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爷爷捡苹果。我也有如此的经历,那是暑假的一个晴朗的早上,我兴致勃勃的来到学校,因为我淘气、顽皮,骑着自行车,撞到了学校的宣传栏,宣传栏那时玻璃被撞碎了,碎片割伤了我的手,顿时,手上的鲜血直流,看到手上的血,当时学校没人,我害怕得跑到校外,一位小店里的好心人看到这情景,不顾自己店中的生意,快马加鞭地把我送进医院。 幸好那时有这位好心人及早送我,要不然会更加严重,虽然这位叔叔是陌生的,但在我记忆中还是熟悉的,虽然这位叔叔不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却和我如亲人一样亲。而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亲人因为他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最后读完了《再见了,亲人》,我心中的火更激烈了,因为这团火在燃烧我心中的那颗爱的心,让这颗心永远都如火一样激烈,永远不会停息 查看全文>>>
再见了亲人(一)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 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含有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意义段,使之 查看全文>>>

今天,我有幸读到了魏巍的作品《再见了,亲人》这一篇抒情文,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作者魏巍,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

《再见了,亲人》这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九五八年,援朝志愿军离开朝鲜回中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在这篇文章中,因为敌机封锁,所以志愿军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大娘为了救受伤的志愿军,失去了自已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和妈妈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上蔬菜,明知道危险,仍旧上山采野菜,挖完了后山就来到前沿阵地挖,结果失去了双腿。

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更被深深地感动了。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还给了志愿军战士们慈母般的温暖。是什么让没有半点儿血脉关系的两国人民可以为了彼此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经过反复观察、仔细研究、认真思考,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是用鲜血交融的!他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要亲!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这种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志愿军战士们又怎么能够忘记呢?所以,在离别的车站上,志愿军战士们发出心底的呼唤: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不仅是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的心声!他们虽然不是血脉相连的同胞,他们之间的感情更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之间比天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牢不可破的!

读了作家魏巍《再见了,亲人》这一篇课文,我深深地明白了,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愿意抛头颅、洒鲜血,付出自已宝贵的生命,来换取革命的胜利。朝鲜人民为了帮助志愿军,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已和亲人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友谊啊!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尤其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种血肉相连的情谊使我感动万分。

查看全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心得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友谊。课堂围绕课文题目设计了一些列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们围绕亲人,感悟亲情。主要侧重学习第一段,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主要通过“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来讲述,再从志愿军为大娘做的事情具体感受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亲情”,从而感悟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掌握本段的学法,用于二三两段的学习,学以致用。本堂课的设计流程上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自然的上完了。 但是由于这堂课没有磨过,所以自我感觉不够流畅,问题多多,课堂有点拖堂,()虽然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是效果也不怎么好。像这样情感浓厚的文章必须让学生们尽情地读和感悟中才能有所体。所以课堂上要学生们能根据老师引导多读多讲,但是在课堂上,由于自身上课的风格问题,老师讲的过多,学生的启发朗读太少,效果自然就不是很好。 其次,虽然是高端学生,字词也是基础,字词没有掌握,课文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本堂课字词教学只是注重教,但是教的效果怎么样还要通过检测才能发现,作为第一课时,这是一点小失误。 最后,小练笔环节,由于老师写作指导没有明确的方法,造成学生的练笔有点空洞,不够具体,小练笔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再者由于时间的限制,点评也是能草草结束,这也是引起我警惕的地方,在学生不知道怎么写,自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了。 查看全文>>>

星期三,我们才上完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人物、把我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呢?因为这些朝鲜人民为了帮助志愿军宁愿牺牲。对志愿军像亲人一样亲,不,不比亲人还亲。先说大娘吧。大娘为了给志愿军补衣服,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大娘还为志愿军送打糕。因为敌机封锁,所以志愿军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更让人感动的事还有,有一个志愿军伤员在大娘家休养,敌机来了,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防空洞,当大娘在回来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大娘为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了和妈妈救出老王,失去了妈妈。妈妈去和哨兵争吵,小金花趁机就出了老王,回到村里等妈妈。第二天传来了噩耗,妈妈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还有大嫂呢?志愿军缺少粮食的时候,大嫂到后山挖野菜,后山挖光了,大嫂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一颗炮弹在您身旁爆炸,大嫂倒在血泊中你看,这样的事情能不使我感动吗?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看清了美国帝国主义的真实面貌和我对美国人怀恨在心的心情。

查看全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一)

【再见了,亲人】讲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在离别的时表现出来依依不舍的深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这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玩得很高兴,当我要回去时,一奶一一奶一总是依依不舍的一直送到村南头,还不停地嘱咐我们路上一定要小心,骑车慢点。每次都对我们说再见。最后,目送着我们走老远,直到看不见才回去。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奶一一奶一是多么的关心我们、一爱一护我们啊!

【再见了,亲人】教会我依依惜别时的深情,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二)

玖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珍贵友谊。

文中讲了朝鲜人民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为他们失去了双一腿,甚至为了志愿军而牺牲了我们都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小金花的一妈一一妈一为了志愿军而牺牲这一段。这段使我感受到了小金花是那么的坚强,自己的一妈一一妈一牺牲了,他却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可是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下了眼泪。这说明了:小金花把志愿军叔叔看最比自己亲人还要亲的人。在分别时,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玖完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只有无私的一爱一真诚的一爱一,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了朝鲜,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志愿军与大一娘一话别,特别令我感动,大一娘一是一位年过60岁的老一奶一一奶一,她曾经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大一娘一这么大年纪了,身一体也很虚弱,能支持得住吗?有一次志愿军被敌人挡住了去路,造成了暂时的供一应困难,好几天没有吃饭喝水的志愿军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大一娘一便与全村妇妇为志愿军送去打糕,没想到老一奶一一奶一在回来的途中昏倒在了路旁,读到这里我真为老一奶一一奶一担心啊!老一奶一一奶一却又做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伤员在老一奶一一奶一家养伤,敌机来了,老一奶一一奶一顾不得照顾小孙子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老一奶一一奶一再回来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老一奶一一奶一为了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种一精一神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朝鲜这片土地啊!人们为你做出了多大

查看全文>>>

星期三,我们才上完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人物、把我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呢?因为这些朝鲜人民为了帮助志愿军宁愿牺牲。对志愿军像亲人一样亲,不,不比亲人还亲。先说大娘吧。大娘为了给志愿军补衣服,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大娘还为志愿军送打糕。因为敌机封锁,所以志愿军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更让人感动的事还有,有一个志愿军伤员在大娘家休养,敌机来了,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防空洞,当大娘在回来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大娘为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了和妈妈救出老王,失去了妈妈。妈妈去和哨兵争吵,小金花趁机就出了老王,回到村里等妈妈。第二天传来了噩耗,妈妈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还有大嫂呢?志愿军缺少粮食的时候,大嫂到后山挖野菜,后山挖光了,大嫂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一颗炮弹在您身旁爆炸,大嫂倒在血泊中你看,这样的事情能不使我感动吗?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看清了美国帝国主义的真实面貌和我对美国人怀恨在心的心情。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3、表示对老师与幼儿园的留恋以及即将上小学的愿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进行谈话活动,回顾三年来的进步,[文.章出自教.案网]增进对幼儿园、老师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

1、在《幸福拍手歌》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2、自选复习内容。

说一说在幼儿园最爱唱的歌、最爱跳的舞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复习23个内容。

3、欣赏歌曲《老师再见了》的乐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乐情绪。

4、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师生共同念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念歌词。

(4)整首学唱。

5、学习有表情地歌唱。

根据歌词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歌声唱毕业歌。

6、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老师教的那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1)随乐每三拍敲击一下。

(2)根据教师的即兴指挥,轮流演奏。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

查看全文>>>

很出乎意料到的我就毕业了,与高中的筹备许久的毕业比起来,大学的毕业着实让我措手不及。

说的惨点,我还没有从大一的状态中完全走出来,这个院子对我而言还是如此的新鲜,可是我就要不得已的离开了,如此无奈与伤感,我还能说什么,还能挣扎什么。这时候我才想起图书馆我还没熟悉,自习室里关于座位的争夺战也还没有体验过,好多老师和同学还没有认识,专业课学得也不扎实,好多想法还没有去实践,怎么能就这样走了呢?!

满校园都是出售二手货的毕业生,他们吆喝着叫嚷着,毕业提供的千载难逢的商机冲淡了他们关于毕业的哀伤。回到宿舍,等着搜罗东西学妹已经“侯”在宿舍里了,看着她们期待的眼神,我无力的批准“看什么需要,就拿走吧”,她们如同进入藏宝室的阿里巴巴一样,脸上写满贪婪与惊喜,争抢着搬挪“属于自己的东西”,生怕下一秒我就反悔,原来,在我回来之前她们就已经把那些东西划定了归属范围,要知道那时候它们的主人还是我。

一哄而上的敏捷的搬运之后,这屋子显得大了很多,固定的床和柜子还在那,桌子也在,桌子下的暖壶没有了,板凳没有了,饮水机也走了,窗台上曾经是一片拥挤的绿色,那些簇拥植物总能在早晨带给我好心情,现在只剩下依稀可见的水渍,是啊,四年了,植物都从嫩芽长成盆景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赖在这不走;墙上那张小七喜欢的少女时代的海报也被她们扯走了,回过头来,大姐床头的海绵宝宝,我的大熊,都另有所属了吧,我们宿舍以前是何等的温馨啊;桌子上也空了,昔日这里整齐的码着我们高低胖瘦各不同的水杯,我曾经因为水杯太多占地方还被大家一致“说教”过,现在地方腾空了,饭盒们也都不在了,大家保重,到了新的环境里过的好一点;还好床上我的被褥还在,今晚不至于睡床板。这屋子已经有了回音,第一次这么空旷,我慢慢躺下来,眼角居然有泪流出来,我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这里,拥挤不堪的小小的宿舍,女孩子们穿着可爱的睡衣,打闹的人会影响到洗脚的人,洗脚人脚盆会占了打水的人的路,无所事事人会调戏懒在床上和男朋友打电话的人,和男朋友打电话的人打扰了正在学习的人,熄灯时我们肯定还不能安然入睡,天南海北神经质的话题纷至沓来,有时候也会唱一会,累了就开始鼾声四起,也不全是鼾声,我和晓萌用鼾声给大家添睡意,小六的磨牙声让我们一度以为她半夜起来偷食,老二经常会在梦中笑哈哈,笑声惊醒了我们所有人,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她还没有醒来,也没有停下来笑。

嗯?我的枕头呢?!这学

查看全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再见了亲人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再见了亲人教案、2024再见了亲人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