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 > 导航 >

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2024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范文,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大全

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里面分为两辑,第一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辑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深刻的是上辑中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于1936年12月14日凌晨。开始直到1936年12月22日才终于,结束了的战争。

蒋介石用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1936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遣嫡系部队30个师,准备开入陕甘,一面围剿红军,一面防范东北军与17路军。

结束,是想都不用想,战败,而且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送给了红军,做红军战士,是因为这样的:

1936年12月4日那天,蒋介石飞到了西安亲自督战,他给张学良,杨虎城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服从剿共的命令。张、杨二人被逼到了绝境,终于痛下决心,实行兵谏。所以他们才投靠了共产党。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队包围了华清池,在骊山半腰山洞中扣留了蒋介石。周恩来被派到西安,协助张、杨二人处理事变。临行前,毛泽东毛爷爷叮嘱道:在谈判中务必要把握住两点:

1、蒋介石不能杀;

2、内战千万不能打。

经过了两天的谈判,蒋介石终于停止了长达10年得内战,就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便如火如荼的结束了。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查看全文>>>

《皖南事变》1400字读后感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月内立即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的大局出发,答应皖南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是,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袭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2000多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将军与国民党谈判是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事变后,周总理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确实,在读这本长篇的军事文学时,心中悲愤不已:这就是国民党历史上所谓难得的大胜利? 我一向是偏爱军事文学的,趁着寒假,我读完了《皖南事变》,甚是过瘾。 相较于以往我所阅读的军事文学,《皖南事变》有着尤为不同的风格:它传承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学的真实与浪漫。这部长篇巨制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文学史学方面,甚至是社会学哲学领域都贡献颇丰,极富有真实性与思辨性。 黎汝清的笔下的血腥与杀戮更多被他对历史深处的真相的独到见解所取代,从这里,能读懂皖南事变背后的真实,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历史上的方志敏,勇敢无畏,正直无私;作者笔下的方志敏有胆识,有气魄。方志敏留下的全军覆没的战略总结,一开始就提出了真理的客观性与实践性的问题,提出了能否毫不掩饰地总结自己造成的惨痛教训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光明态度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和实行问题,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哲理,并一直延续至项英的自传,事业上的低调,行动上的高潮。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不掩饰缺点和错误,自觉主动从过错中吸取教训,可以使人不断进步,走向成熟。在这方面,方志敏即是楷模。 1961年,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带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要求到会的同志传达到各省各地方。事后,当他得知许多地方没有传达,又在1962年7月,扩大的中央会议上说: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同志们,不应当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自我批评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都应该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错。 每当我们兴叹生命中许多行为错失带来的后悔的事业无济于事,正如我们虚度了许多没有耕耘的岁月,结果长出一串串酸得无法入口

查看全文>>>

自从有了网络,就很少看电视了。前几天偶尔看了一眼中央八套播放的连续剧《西安事变》,情节还算吸引人,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看下来了。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真实再现历史的情节有多少,虚构的情节有多少,电视剧嘛,毕竟是文艺作品,只要大致符合历史就够了。

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资料、影视剧已经出了不少,我也看过一些。从我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但他的计划是先统一中国(主要是消灭共产党红军)后再抗日,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二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确实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西安事变前张杨已经分别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了停战的默契;三是张只是逼蒋抗日,并没有想要杀蒋或者是长期囚禁蒋已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是一次兵谏。从这几点来看,该电视剧还是基本符合历史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所处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制约下,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好,张杨的兵谏也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好,都是如此。西安事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去探讨各方的功过得失,我的水平也不足以去探讨历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是关于时间的感想。

蒋介石想在消灭红军后再去抗日,这种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安内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发生了。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蒋的这一策略能否付诸实现也未可知,因为红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如果不能很快消灭红军,久拖不决的话,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变来。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有一个两广事变了,即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36年6月起兵反蒋,要求北上抗日的事变。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很好,但没有时间去实现。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少,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不我待啊!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的策略,却没有时间去实现。比如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想法很好,但等你赚够了钱,你的身体还能够支撑你去全世界旅游吗?或许到时候你的大脑还会不会有类似的思维都不一定。这还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时间来实现的想法。

如果你的很好的想法牵涉到别的人,时间上就更难说了。比如感情上的问题,你说:“妞妞,等我事业有成,攒够了钱,我就来娶你。”想法也可以理解,但

查看全文>>>

记历史 珍惜现在 把握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jie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jie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jie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的游行请愿,向蒋jie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 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纪念918事变演讲稿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查看全文>>>

【20xx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中正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中正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 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20xx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中正,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

查看全文>>>

纪念西安事变78周年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12月12日,大家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在南京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一律杀光;还进行了百人斩比赛,万人坑 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南京城里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无辜死难的老百姓多达30多万。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但它早已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这是爱国志士和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

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爱国不应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在今天和平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所欲为,我们只能说落后只能被挨打,只能任人宰割,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心理上维护和树立民族团结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

结合上几周我还要说,有个别人在民族团结方面上做的不够好,在我们的女厕所上乱写乱画,还写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如果是你做的,请你在没人的时候把它擦掉,随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体现了我们学校是多么的不团结,带着歧视的眼光,我们的学校能搞好吗,我们的祖国如果都是这样窝里闹窝里斗,能强大吗,反而被另有企图的国家所利用了?在学校里我们不光要学会学习好好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今天,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在学习上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们祖国明天填充更多的优秀人才,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大家,大家是我们祖国明天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强大是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吧。

查看全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的兵变,扣留蒋介石,望其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称之为西安事变,即双十二事变。20xx年是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把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西安事变》给看完了,真是感慨颇多啊!以前在历史书中看到有关西安事变的文字十分有限,而通过这次观看电视剧西安事变之后,对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有了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从这次事变中我更加对张学良的深明大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感到钦佩,而对蒋介石的老奸巨滑,言而无信而所不耻。也对爱国将士张学良将军的悲惨遭遇(被幽禁了55年)所同情,这样一名爱国将士竟然遭到如此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虽然张学良将士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永远都怀念这位爱国将士,民族英雄!相信他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二

中国近现代史那就不得不提到影响巨大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现在西安还保存了好几处西安事变的旧址,此次我参观的分别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府邸。两处建筑的格局都比原来缩水了不少,不过能保存下来已实属不易。对于许多败家的领导拆除n多有价值的建筑物修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说,西安可真是独具慧眼啊。

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

偶然间看到了一段儿描写西安事变的东西,感觉张学良真牛啊。n年之前,两位有血性的军人以一种造反的方式羁押了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不论在何种形势下,不论蒋介石是否是实际上的皇帝(当时还有并立的n个政权),这种行为都是原子弹一般。那一天,不尽改变了两个将军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元首的命运,更改变了一个政党的命运,一个中国的命运,甚至是全世界的命运。我惊异于张杨二位的勇气,并试图去寻找他们敢于如此作为的原因。

后来觉得,除了性格的因素之外,也许更和

查看全文>>>

2016年是11月12日是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鉴!

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一

昨天是西安事变80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杨虎城将军亲属、张学良将军旧部亲属及来自西安、山西、北京等地的各界群众百余人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纪念活动。

当日的纪念西安事变暨杨虎城17路军英烈史迹座谈会上,人们以默哀致敬、书画寄思等方式深切缅怀了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

杨虎城将军长孙杨协先生说,作为将军后代,他们将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将军遗志完成未竟事业。宋绮云烈士(《红岩》中小萝卜头之父)之女宋振平追忆了父亲与杨虎城将军影响中国抗战史的革命往事。原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之子孙存汉表示,杨虎城会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英魂录。

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二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12月11日机电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一行,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主题陈列和《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等专题陈列。张学良公馆的小巧别致、展厅内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曾经使用的佩刀、物品,都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参观的最后,馆方还特别为我们播放了叙述张学良生平的影片,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两位将军矢志不渝爱国情怀的敬仰之情。

整个参观井然有序,大家兴致很高。通过这次参观,大家重温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和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在参观过后,大家一致表示,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必须时刻铭记在心,继承和发扬革命英烈留下的光荣传统,并以此来鞭策自己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百年回眸,勿忘昨日,珍惜今日,这次参观活动旨在激励着各位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时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号召大家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

12月8日,由西安事变纪念馆和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联合举办的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20多家全国各地的纪念馆、党史、高校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西安事变当事者后人代表参加。

在研讨会上40余名专家学者从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重要人物与西安事变东北军与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的舆

查看全文>>>

2016年12月12日是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6年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2016年12月12日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一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2016年12月12日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二

张学良到底有么有才华?肯定是有的。蒋介石到底是不是英雄?肯定也是。只是,他们的军事能力,都远远及不上毛泽东。

万事都有限度。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总管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也是有前车之鉴的。然而,过分的坚守某个原则,无论这个原则本身是多么的精辟,也只是过犹不及。蒋介石并不是卖国贼,他也是爱国的,甚至是很爱国的。只是,乱世永远只是留给英杰的,蒋介石还不够这个级别。

每个有良知有理智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都应该想到,为什么中国人要自己人大自己人,为什么国名党宁愿打共产党,也不愿与日本军队作战?是因为作为最高指挥的蒋介石,坚持要先消灭共产党,才肯对日本出兵。所以,无数的国民党人,茆足全力剿共,也只是为了最后能抗日,无奈中的选择罢了。

共产党的领导人都是草根阶级,本身就一无所有。一并如洗,反而成了大家团结起来的动力,

查看全文>>>

20xx年12月11日,社会各界人士在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纪念馆参观纪念,今年12月12日,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8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西安事变是一个具有划时代里程碑之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80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范文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加速肢解中国的步伐。

1933年1月3日,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

1933年2月21日,十万日伪军进攻热河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东北军望风而逃。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而当中国大好山河屡遭肆虐之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却对日本的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屡加容忍、妥协,在内战的舞台上大方异彩。

1932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5日,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准备对日交涉停战。 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监视之下。 1935年5月,受日本要挟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主权。 1935年10月,蒋介石同意了日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纲领的广田三原则。

1933年7月,蒋介石以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破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首领冯玉祥离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出国,孙良城解甲归田,而吉鸿昌更是被杀害于天津。

1936年6月1日开始,蒋介石与两广的矛盾险些酿成内战,他无视两广的北上抗日请求,还不断分化、胁迫、收买,使宝贵的抗日浪潮消解于无形,虽然两广的这个抗日口号只是借口,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开始,蒋介石就不断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扩大内战范围和程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不断无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提议,依旧对红军步步紧逼。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看来,中国遭受的灾祸不仅是来自急于扩张的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职务宣誓会上的训词中公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不可否认,攘外必先安内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正确而有效的,不过我认为在20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情形紧迫,日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

书籍的阅读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600字、2024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范文、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800字、西安事变的书读后感1000字等,欢迎进行阅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