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 > 导航 >

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2024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范文

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

昏暗的光线伴着少许雪花,荧光屏犹如一面历史之镜,他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炮火连天的年代。1937年7月7日,在宛平城外的卢沟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从此,日本法西斯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被拉开了,一段发生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的残酷战争开始了,一段中华人民英勇抗战保卫祖国的战争开始了。

我们都知道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就对我们的华北窥觑已久。只是他们找不到足以对华北进行侵略的借口,于是他们就变着法儿的诱惑这里的军政府,想在这里建立第二伪满洲国。然而,他们却没料到,我们的中国人却是那么的忠于自己国家。在电影中,每当看到那些血性的中国军人对着那些可恶的卖国求荣的汉奸和鬼子破口大骂时都感觉无比的爽快,同时对那些军人们充满敬意,想必大家也是一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血管里面都是留着一样的血,我们容不得任何欺骗人民出卖祖国的人和事,我们有着同样的爱国心。

中华民族始终是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从电影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军队,不到最后一丝和平的希望破灭了就决不放弃追求和平的努力。电影向我们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日本人张牙舞爪地在宛平城外大肆进行各种军事演习,暗地里谋划着侵吞宛平的诡计,即使就是在这种让无数国人愤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忍辱负重祈求和平。不丧权不割土,与其周旋,就像29军军长宋哲元提出的。也许吧,狂妄的日本侵略者,以为我们是在暂图苟活,软弱不敢予以抵抗,于是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毅然杀害我们的守城将士,还栽赃到中国人的头上。然而在这时候,我们依然还抱着和平解决冲突的希望。也许把,我们的军队此时远远不如日侵略者强大,但们是这是在我们的土地上,他们的飞机坦克可以摧毁城墙,摧毁工事,甚至我们奋勇的军队,但是却不能摧毁我们国人坚强的爱国心。老子为抗日倒下了,儿子可以接过老子手中的大刀继续砍向侵略者。但是,我们不是那些穷凶极恶日本侵略者,我们的大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鞘,因为大刀一旦出鞘那便意味着血,意味着战争,而战争是无比残酷的,战争的背后是无数鲜活的生命的逝去,是妻离子散,是生灵凋敝。

然而我们也绝不是任人宰割,叫人欺负的。我们的人民善良友好,同时又嫉恶如仇。电影中,当赵登禹为老母亲喂药时,得知有战事,她却催儿子不要管自己,让儿子赶快去前线;当她为儿子戴上勋章的时候,那一刻虽然无比痛苦,但是可以看得出是那么的坚定。也许吧,她知道这一战,儿子凶多

查看全文>>>

我读了《七七事变》这篇文章,不禁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神。

文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边以进攻卢沟桥为目标,举行军事演习。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县开枪炮。这段文章反映出日军的无耻和狡诈的行为,为了占领我国领土,利用谎言想进入宛平县,我军不同意他们便开枪开炮,强行进入,表现出了他们丑陋的面孔。而在战争中为战胜敌人,有很多战士光荣的牲在卢沟桥的桥头。其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和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光荣牺牲,他们这种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历史告诉我们,7月7日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有血的痕迹!听,卢沟桥畔的晨风似乎在诉说!血祭卢沟,国人难忘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74年前的今天,在战云密布的卢沟桥畔,日军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样在这一天。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击的子弹。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同提人抗争,共赴国难,投入正义的抗战中,血雨腥风,艰苦的8年抗战,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查看全文>>>

我读了《七七事变》这篇文章,不禁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神。

文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边以进攻卢沟桥为目标,举行军事演习。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县开枪炮。”这段文章反映出日军的无耻和狡诈的行为,为了占领我国领土,利用谎言想进入宛平县,我军不同意他们便开枪开炮,强行进入,表现出了他们丑陋的面孔。而在战争中为战胜敌人,有很多战士光荣的牲在卢沟桥的桥头。其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和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光荣牺牲,他们这种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历史告诉我们,7月7日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有血的痕迹!听,卢沟桥畔的晨风似乎在诉说!血祭卢沟,国人难忘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74年前的今天,在战云密布的卢沟桥畔,日军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样在这一天。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击的子弹。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同提人抗争,共赴国难,投入正义的抗战中,血雨腥风,艰苦的8年抗战,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更多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查看全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qiāng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qiāng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qiāng,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读了这一课,一股熊熊怒火就在我心中燃烧起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

查看全文>>>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味。以下是纪念七七事变75周年演讲稿范文。

76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进犯北平西南卢沟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味。

对中国人民而言,七七事变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七七事变爆发后,在短短的几十天里,文化古都北平和北方重镇天津接连告失。其后,日本军队兵分三路,长驱直入,敌兵所至,烧杀掳掠,仅仅一年多,祖国的半壁江山沦入敌手。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段伟大的历史。七七事变的枪声引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烈火,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这熊熊燃烧的烈火化作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将中国推入一个民族觉醒的新时期。从此,白山黑水,长城内外,中原大地,珠江两岸,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父教其子,兄勉其弟,妻子送郎,共赴国难,开始了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七七事变的教训警示我们,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抗击外敌的侵略,免于强暴的蹂躏;抗战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团结起来,才能救祖国于危亡,挽狂澜于既倒。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劫不衰,生生不息,创造了不朽文明,结束了上百年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今天更迈向伟大的复兴,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种打不垮摧不毁无比坚韧的爱国精神,有一股不甘屈辱异常顽强而深厚的生命力量。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今天我们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但时势的变迁、世局的变幻,丝毫没有降低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价值。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可能给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带来冲击;各国经济在相互融合中也有竞争;世界安全局势不容乐观,霸权主义有增无减,这些都告诉我们,面对风险和挑战,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进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祖国,需要付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付出一点一滴的长期不懈的努力,而激励我们为祖国付出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深挚情感和强烈认同,是亿万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有了对祖国母

查看全文>>>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查看全文>>>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查看全文>>>

读了《七七事变》这个历史故事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寇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防区内进行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随后便向中国守军进行攻击,炮炸中国防区。

日寇真的是太无耻了!为了集中兵力来攻击卢沟桥,让中国守军放松警惕,竟然假意和中国守军现地谈判!这令我十分的恼怒!但当时的中国守军第29不畏惧死亡,誓死保卫卢沟桥和宛平城。这着实令我感动!

今天是12月13日, 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让我们想起了37年前的那场惨案。在那场战争中,日寇痛杀了三十万名中国同胞。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玩日坑中,那一具具白骨和一件件诉说着历史伤痛的铁证,使我们振兴中华的勇气油然而生。

想想看之前日寇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在看看现在,我感到无比愤恨。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振兴中华!

查看全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qiāng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qiāng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qiāng,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读了这一课,一股熊熊怒火就在我心中燃烧起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

查看全文>>>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查看全文>>>

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初中生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高中生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