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关于小学教育的读后感 > 导航 >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

关于小学教育的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范文一

近日有些闲暇的时间,恰好得到了两本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书,一本是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两本书都写得非常好,都是一口气读完的。里面的观点大部分我都是很认同的,虽然有一小点地方我也有不同的看法。说起来好像不难,但是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教育孩子是需要极大智慧的。

以前,也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很严厉,经常打骂。后来宣传很多的是说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棍棒也少了很多。说来很奇怪,在我们那个时候,似乎讲道理是非常管用的。我小的时候(也不算太小了,读小学了),记得邻居家有个孩子每天都要被她妈妈骂,还常常挨打,原因很简单,贪玩,作业不好好做,老是教不会。所以觉得有个讲道理的妈妈真是好啊,说得话也很受用。现在似乎讲道理也不是特别管用了,孩子会嫌罗嗦,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理会。过尤不及,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只要不停的鼓励就好了。一旦一个孩子有些做得不好,光批评是不管用的。这里就出现了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事情转到良性循环上来,一旦发生了质的变化,后面的事情就相对容易一些了。这两本书中都提到了一点,要相信孩子本身是积极向上的,有要好的心理的。所以做父母的只要指出错的地方一次就好了,千万不要翻旧帐,喋喋不休。另外说话也很有艺术,指出错了以后,一定要给出正确的方向,保持孩子快乐积极的心情。想想也是,就算是大人,要是受到批评心理也会很沮丧的,也不喜欢喋喋不休。但是大人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小孩子的情绪才形成,常常不知道如何自我调节。所以爸爸妈妈要给她创造良好愉悦的环境。如果小孩在外面遇到了不愉快的事,要开导她,帮她找到积极的一面。

心理学说来也不是很难,但是就是这么神奇。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往往选择错误的方法。书中说到了作业的问题。很多老师对作业写得不好的或者犯错的孩子罚写作业。于是作业在孩子的心理成为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再分析下去,是不是在潜意识里,老师也觉得作业不好呢。这样仔细分析起来,这个做法还真的不对呀。使用的方法是导致不想要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人的很多行为几乎是不加思索的,这些都是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是怎么来的,那是生长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不是说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我们要打破自己的潜意识行为。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我们的改变也不是暂时的,而是真正的意识行为的改变。在这方面,还有很经典的教育错误就是批评。我很同意书上的观点,批评固然需要,但是对于同一点不能反复批评,更不能记录。反复的提醒错只会在大脑中形成更深的印象。所以应该反复说怎么做好怎么做对才能形成正确的引导。

还有一点是关于阅读的。很早以前我就看到过国外的媒体报道说,现在很多孩子有阅读障碍。当时我没有觉得这是怎么重要的事情。现在想来,尤其是看了书中的分析以后,阅读真的是很重要的。现在宣传很多的有关大脑发育的东西,妈妈们从怀孕的时候就开补充DHA,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要知道,人的智力是两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说到底,现在硬件上大部分人都差不多,不是说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就用了十分之一吗。但是软件上差别就大了,大量的阅读恰恰是这个软件的基础,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力,表达力,通古博今,积累更多的经验。想起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看书,我的作文很差。那个时候有一种作文词典,就是把各种优美的词句收集起来分好类。于是我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这算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了。直到读高中的时候,受到同桌的影响才看了不少的名着。现在看书的速度还是比较慢,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小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这样理解力好了,学习工作的效率提高,表达力好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强,各种故事演绎的事也使人更有经历。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范文二

初看《走进教育的本质》这类书名,总以为是纯理论的书,高深莫测,无法走近。业余随意翻翻,才发现不知不觉已沉浸其中。合上书本,细细品味,品出了好老师的一个基本特质:宽容。

当今竞争时代,教育的竞争是其他各种竞争的先决条件。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如果说老师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宽容无疑是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志。

一个宽容的老师必须要有一颗慈母之心。母爱能产生一个奇迹,师爱能产生一片奇迹。着名的赏识教育创始人周虹所创造的周婷婷们,不正是用爱之溪水浇灌出的灿烂花朵吗?拥有了爱心就会有责任心、进取心、创造性。只有爱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教育中充满了爱,才没有差生;因为心中有了爱,才有了还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好;因为倾注了爱,师生才如朋友。老师的关爱,使孩子们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美丽;老师的慈爱,使孩子们感到寒冬如此的温暖;老师的严爱,使学生能够遨游知识的海洋。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爱的教育更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不是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吗?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孩子的天性好动调皮,犯的错误必然带有反复性,但我们要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犯人,也必定会有他的闪光点,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师遇见学生犯错,总是火气冲天,大发雷霆,训斥甚至体罚,WWw.f132.coM

恨铁不成钢,试想,一个心胸不开阔情商又不高的老师怎能教出富有爱心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学生呢?千万不要用死的规矩来硬套鲜活的学生。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宽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剧;鼓励孩子,信心百倍;欣赏孩子,事半功倍;表扬孩子,积极进龋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也许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就是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学会欣赏学生,换来孩子们越来越多的灿烂笑容。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有和学生相处的激-情,要善于面对领导同事可能产生的误解,也要善于处理社会家长有时的责难。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每天都要思考教学方法;有了激-情,我们每日就要去学习;有了激-情,我们每时都会去关爱学生。爱心和激-情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催促老师勤奋前行。对生活洋溢激-情的老师,一定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对工作一定充满激-情。老师的爱心和激-情使校园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社会在发展,好老师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好老师,肩负起教育这神圣使命。

走进这些教育的行家,多向教育名家取经,多吸收大师沃土中的养分。我相信,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面对教学大潮,一定会让宽容之花盛开 。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范文一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这样的爱国者。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忍辱负重,含冤而死;边防叔叔,为了领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边境的侵略者;多少体育运动健儿,为了让五星红旗能高高飘扬在赛场的上空,忍者伤痛,奋力拼搏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无数国人奋发向上。

我们从小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爱祖国就一定要为祖国而奋斗,是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将来也像他们一样,要为祖国增光添彩!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范文二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最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的心久久被感动包围着。

《爱的教育》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是那平实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在一生当中要经历无数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之爱等等。当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这爱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何热爱儿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孔子有仁爱思想;墨子有兼爱思想;陶行知有爱满天下的思想,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中的爱是什么?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我开始对此感受并不深切,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说: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是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爱是神圣的,师爱伟大!爱像空气,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生命的始终都贯穿着爱。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进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的。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是一次永远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经历着许许多多或快乐,或忧伤,或感动,或幸福的风景。它让你感受到人生的绚丽多彩。教育中有爱,才会真正让孩子,让教师拥有更加丰盛的心灵。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像雨露,滋润着干涸的心田;爱像花蜜,甜蜜着受伤的心灵;爱像阳光,温暖着敏感的心扉。自从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在这本拥有一百多篇文章的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平淡无奇的生活描写,只有那些充满爱的形象。虽然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家世背景——有的家境贫寒,有的天生娇贵,有的身患疾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爱。在爱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与其他书有所不同的是,它以爱立可的视角,写了他的一个学期。里面包括爱立可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父母以及姐姐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的许多真心话和每月例话,并且说明了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这一中心论点。而其他书的覆盖面可能没那么广。

在《爱的教育》中,我看到了不顾自身安危而救一个即将被公交车轧倒的小男孩并导致自己终身都要拄着拐杖的普罗迪;我看到了遇到坏学生愿意主动站出来管理秩序的大块头卡罗内;我还看到了愿意忍受父亲虐待却依然努力学习的普来克西在这些同学们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主人公爱立可,而是戴洛西和渥特尼。

戴洛西是一个品格端正、成绩优异的好孩子。他身材高大,阳光帅气,金黄色的头发蓬松地覆着额头。行动敏捷,只要用手一撑就能跃过椅子。他乐于助人,虽然是富家子弟,却不像罗宾斯那样傲慢,因此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而渥特尼却不一样,他自以为是,每当戴洛西获得第一时,他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久而久之,他就在心里埋下了嫉妒的种子。

有一次,当他得知戴洛西得了100分时,写下了我们不羡慕因为老师的不公与偏见而得第一的人这样一行大字。同学们甚至做了一面画了一条大黑蛇的奖牌送给他。虽然这是看似水火不容的两个人,但在最后的告别时,渥特尼竟给了戴洛西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戴洛西与渥特尼身上都有真挚的爱,戴洛西给予渥特尼宽容的爱,终于使他改过自新。

其实回过头来看,戴洛西用宽容使渥特尼改过自新不就验证了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嘛!渥特尼对同学的爱需要戴洛西的教育,而对渥特尼的教育也需要戴洛西的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肯定有时会对成功者抱有一点嫉妒的心理,不过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拥有爱。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去学习他的优点,互相吸取经验,这样大家就可以成为好朋友。在这种良性循环下,自己的各方面都会有所提高,还能结实好友,何乐而不为?

无论在书中,还是在生活中,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这句话已经成为了现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心中充满爱,去做充满爱的事。即使我们可能当不了名人,但我们可以通过爱去唤起更多人美好的心灵,让自己过得充实。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书籍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前一段时间,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深受启发,感觉教育一个孩子,一个学生成才,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找对了方法,找准了路子,成功的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来说,《哈佛女孩刘亦婷》可谓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家长来说,怎样去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哈佛女孩刘亦婷》也给家长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

首先,老师与家长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训练孩子独立做事的好行为,只有行为好了,以后的事就不用老师与家长操心了。

一般来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因此在这三个星期中,家长与老师应该严格要求。

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了要养成的六个好习惯。

一、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开始学习之前,先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一般来说,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时间段。现在许多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玩着写,写着玩,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怎么能专心地写作业呢?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二、积极休息的习惯

20分钟一到,就让孩子休息5分钟,超过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达不到5分钟也不利于孩子解除视力与脑力的疲劳,休息时间必须离开书桌,做一些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干那些与学习时不允许干的杂事,休息时也不允许懒洋洋地坐着或躺着,以免影响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而老师也应该注意,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学生在教室里赶作业,而是想方设法地锻炼身体。

三、独立作业的习惯

让学生独立作业,一是自己掌握时间,几点几分开始学习,几点几分开始休息,自己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觉地把学习搞好,培养自觉性。二是自己用录音机听写,好处①录入听写内容就是一次专心复习的机会。②操作体验动手能力。③录完听写内容后让孩子把书交给家长保管,培养诚实的好品质。

四、使用权威工具书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应该让学生使用正规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有时也用《辞海》有关分册,遇到生字生词,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她先查工具书,一开始就寻求准确的解释,以免留下似是而非的印象。

五、正视错误的习惯

鼓励孩子不用橡皮擦,错处做一个记号,另设一个改错本,用正误对照的办法专门记录各种错别字,以便集中复习,巩固改正的效果,数学也是如此,考试之前,把所有的数学作业和测验卷子上的所有错题重做一遍,力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六、保护视力的习惯。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让学生保护好视力,书本距离眼睛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芯一寸。还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其次,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

从三岁起,刘亦婷就开始学做小家务,小事务,多动手,多办事,因此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它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学者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两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也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位老师,家长,更应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现在起就要从小事做起,既动手又动脑,益德又益智。

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

比如初中的早恋,初中的逆反期,青春期,应该根据其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

二、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

三、要求孩子用对待学校老师的方式和父母谈话。

四、耐心等待同事转化为知心为朋友。

五、有限满足抓大放小尽量放权。

六、承认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七、要集中治理,别零敲碎打。

八、提前输入信息,多打预防针。

不管从哪方面,都有一定的模式可以让我们有孩子的父母去参考,这本书也是刘亦婷的成长史。如果严格按照那种方法去培养,说不定你家的孩子就是哈佛未来的大学生。说不定我培养的学生就是哈佛的苗子。

关于教育的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着,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着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着。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关于教育书籍的读后感


关于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一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关于教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二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着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