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 > 导航 >

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2024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关于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

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

衣柜广告语

橱橱动人,衣衣不舍。

**衣柜,高柜的普及风暴

柜在品质,百里挑一。

**衣柜,柜族感叹号

把温馨的爱装进家。

**衣柜诚心家具

不单单是顶级奢华,更是独家精制。

**衣柜品质卓然天成,何须雕琢。

除此之外,衣无他求。

省钱!省心!尽在**衣柜!

橱了精美,一无所有。

**衣柜系列柜,总有一款适合您

至精,至雅。**衣柜

橱柜,让生活从此开始;衣柜,把美丽尽情收藏!

**衣柜,工作生活都舒适!

橱贵(柜)在顶级,衣贵(柜)在奢华。

**衣柜 缔造品质家居典范

传承经典,至尊无限。

**衣柜 为您点亮一个家

从这一刻开始,你将与众不同。

品质精神,(柜)贵在皇诚。

打开惊喜,关上期盼。

专业品质 诚挚服务

打开幸福,关上靓丽。

做最舒适的你**衣柜,柜式专家

打开衣橱柜,尽享幸福美。

低调,因为惊艳;经典,因为华丽。

低调的爱不乏奢华,有爱、有家。

**衣柜,华美厚实,为你所想!

低调地选择,你可以定制的奢华。

低调奢华,顶级人生。

顶级橱柜,尽享尊贵。

顶级橱柜,奢华衣柜,藏不住的好品质,藏不住的美。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abb和aab的模式帮助小动物串项链。

2、喜欢听故事,感受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小刺猬的项链”、小动物、向日葵、莲蓬、牵牛、红萝卜图片若干;幼儿穿项链的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听的故事,看看这是谁?小刺猬怎么了?他为什么会难过呢?

小结:原来小动物都不喜欢小刺猬,他没有朋友,很孤独。

二、小刺猬的项链

提问1:小刺猬的项链真漂亮呀,你觉得漂亮在哪里?

提问2:带上项链的小刺猬心情怎样?猜猜看,他会有朋友吗?

提问3:小兔和小鸭的项链也很漂亮,你们觉得漂亮在哪里?

提问4:看看,小刺猬和他的好朋友们在做什么?谁采的蘑菇最多?

提问5:小刺猬在干什么?

三、帮助大象串项链

1、大象想要项链

提问:想一想,它们会怎样帮助大象?它们分别收集了什么东西?

2、小猴子、小刺猬帮助大象串项链

(1)小猴子串的项链

提问:它的项链有什么秘密?他还没有穿完,谁来做他的好朋友来帮帮他?

(2)小刺猬串的项链

提问:看看小刺猬准备了些什么材料?

3、小朋友帮助大象串项链

(1)串项链的要求:

(2)小朋友帮助大象串项链

四、大象的项链

1、漂亮的项链

提问1:这些项链漂亮吗?谁来说说你串的项链,你是用什么方法串的?

提问2:这些项链漂亮吗?谁来说说你串的项链,你是用什么方法串的?

2、大象的心情

提问:猜猜看,收到这么多与众不同的项链,大象的心情会怎么样?

小结:自从小刺猬有了一条美丽的项链后,他就变的勇敢、自信了,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而且小刺猬还把这份快乐带给了他的好朋友们,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孤独了。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成对的物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拖鞋、球鞋、凉鞋、等鞋子各一双,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相关物品的卡片若干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壶和茶杯,脸盆和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帮妈妈整理鞋子。

1、出示一堆放乱的鞋子:老师(妈妈)这里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们乱七八糟的,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2、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你是怎么整理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文章.出自.检查幼儿配对情况并小结: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二、帮妈妈找袜子。

1、出示颜色不同的袜子,分给10个幼儿每人一只,请手拿相同颜色袜子的幼儿迅速配对。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两只袜子是一双,应该叠在一起。

2、示范叠袜子的方法,请幼儿尝试将袜子叠整齐。

三、帮妈妈整理其它物品。

1、出示碗、勺子、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卡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以及用处,并请他们说一说: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请幼儿将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并用语言表述:xx和xx在一起,xx和xx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四、结束活动。

1、请幼儿说说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对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东西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2、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小帮手活动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求同。按物体的属性求同和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是小班幼儿可以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之一。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袜子和常见的手套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手套进行配对、求同。

活动目标: 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点名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小脑袋凑在我身边,睁着大大的眼睛问我:“老师,你怎么在每个小朋友后面都画竖线啊?”在我统计班内卫生用品的时候,身后也总跟着几个“小尾巴”,指着我手中的表格不停地问这问那,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对数和量的初步认识,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意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初步建构对物体的类概念。

活动目标 1、体验统计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激发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2、初步学会分类统计,提高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数量的多少,并使用表格分类记录。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摆放丰富的物品:请家长协助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和窗。并记录下来:班内物品统计表格一张;统计表(1)一份,统计表(2)每人两份,铅笔每人一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使用统计表格进行数量统计。 难点:准确地填写统计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记录结果,引发学习兴趣幼儿一起分享在家记录的门和窗的数量。 提问:你家的门和窗有多少?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 教师:除了你记录的方法外,有没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来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统计的方法 1、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表格(1)。 (1)请幼儿观察表格并讨论:你们有什么方法把大家记录的物品数量放在一起,一看就明白呢?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 统计步骤和方法:先将要统计的物体用文字或标记在表格上记录;然后通过计数查出每种物体的数量:最后将相应数字填写在物体对应的表格内。 教师对记录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 2、观察比较,了解统计的好处。 出示班内物品统计表格,请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小结: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快、更简单,让人一看就明白。 3、引导幼儿实际操作,尝试对两种物品进行统计。 (1)统计表(2)每人一张,请幼儿观察统计表并相互交流。 教师:表格中有什么物品需要统计?我们应该怎样去统计?怎样记录?(分别提问1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统计表格。 教师:我们在记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3)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通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 (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雪花片。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老师举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 (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3、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来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师: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师:下面,我们就给猫客人喂鱼吧!一边喂鱼一边说大猫请吃鱼,小猫请吃小鱼 (4)猫客人吃饱了可开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4、迁移提升经

查看全文>>>

得胜园区 吴冬冬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大小、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分别哪个大、哪个小。 2、学说“大*”“小*”,并会找周围坏境中的大小物体。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并有意识的在场景中出现一大一小的物体。 2、教师所用的毛绒玩具,大熊和小熊、大娃娃和小娃娃 3、操作物品:苹果、李、番茄、芒果,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听着音乐进活动室 师:引导幼儿与客人老师问好。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公园里坐一坐好吗?(请幼儿随意坐下)

二、感知认识、辨别大小 1、逛公园,目测大小相对的事物 师:公园里的空气真好,小朋友你猜猜看老师今天请谁来了?(出示小熊) 师:哦原来是小熊啊,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咦两只狗熊一样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是用眼睛看到的,这叫做目测,你们的小眼睛真亮! 师:这两只狗熊比a大b小,那如果是一只狗熊,能比出大小吗?(不能) 小结:原来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才能比出大小,一个是不能比出大小的! 师:那小朋友们找找看公园里还有什么是一个大一个小的?(花儿、树、蝴蝶)

2、出示娃娃喂娃娃吃东西 师:吴老师今天还带了两个娃娃来公园,跟娃娃打声招呼吧,两个娃娃哪个大哪个小? 师:恩,瞧这是什么,苹果,请幼儿看看两个苹果,该怎么分! 出示实物:请两至三名幼儿上台操作,教师请幼儿检验。

三、抓鱼 师:你们真能干都帮娃娃分好了点心,这公园旁边啊有一条小河,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鱼,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抓鱼好吗?每个小朋友抓两条鱼,小朋友们抓鱼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师:咦,小朋友请你看一看比一比。 (请幼儿上来检验发现两条鱼是:一样的) 小结:在两条看起来一样的鱼的时候还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游到一起重和在一起看看,能重合一起的鱼啊,说名它们是一样的。 (幼儿学说)那你们用老师的方法来比比看吧。现在你能比出来了吗?真棒!

四、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公园玩的太久了,江老师一定很想我们了,我们现在带着你的两条小鱼给江老师一个惊喜好吗? (幼儿与客人老师再见,出活动室)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教案网出处!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

查看全文>>>

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

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栏目为大家带来大量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2024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关于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数学我的小衣柜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