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2024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汤圆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三、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食品店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科学打好基础。由于有一部分幼儿对1、2有了认识并能理解其意义。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小小食品店》注重从感知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全部过程。

二:活动目标《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数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的概念。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2、3,感知其意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喜欢我们的班级。 3、能收拾好游戏的玩具。熟悉班级常规。

三:教学方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小食品店里面,幼儿来当顾客,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准备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干葡萄干、小糖粒、花生、饼干等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小食品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纸片等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的。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活动。我创设了开食品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天线宝宝开的是什么店?然后请幼儿说说天线宝宝的店里面有什么东西。 (二)、基本部分:这部分以买食品、吃食品这一系列游戏情景串联教学过程,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认识数字1、2、3。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数字的特点,不易理解其意义。我就重数字与实物相匹配,引导幼儿理解数字,减低幼儿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巩固对1、2、3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1、2、3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发展。在吃食品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按数字和实物相匹配的原则。请幼儿讲一讲你买的是什么?有的幼儿说是2颗葡萄干,有的说是2粒红色的糖、还有的说是2片三角形的饼干。在此基础上,老师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瓢虫找家

小班数学活动:瓢虫找家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 3、小虫若干。 4、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修路

小班数学活动:修路

一、活动目标: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分) 2、兔妈妈胸饰。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幼儿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幼儿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幼儿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4、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头并说出这是什么形状。 5、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蔬菜有几个》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能用短句表达1个xx、许多个xx。 ⒉通过活动,让幼儿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⒊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活动准备: 创设情境:一片小树林、好多蘑菇;用插塑插成的小桥;一片萝卜地、许多萝卜;篮子两个;小兔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⒈导入活动: 教师:兔宝宝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去玩,好吗?教师:我看我的宝宝有多少?点数人数,有多少兔宝宝?(许多)有多少兔妈妈?(1名)教师:宝宝们,我们出发吧!听音乐,蹦蹦跳跳地出发了。 ⒉采蘑菇,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⑴教师:我们到了哪里了?(小树林)教师:我闻到了蘑菇的香味,宝宝们,看,蘑菇在哪儿呢?蘑菇真多呀,妈妈先来采蘑菇! 采完后提问:妈妈采了几个蘑菇? (一个)什么颜色?(蓝色)那我就说我采了一个蓝蘑菇! ⑵引导幼儿说出:我采了一个x蘑菇。 请一名幼儿采蘑菇!然后引导幼儿说我采了一个x蘑菇。然后请几名幼儿去采蘑菇,说我采了一个x蘑菇。 请其他幼儿采蘑菇:每个宝宝采一个蘑菇!拿给妈妈看!看哪只兔宝宝最先采到蘑菇!放到篮子里。 让幼儿观察一个一个蘑菇变成了许多蘑菇。 教师:一个一个的蘑菇变成了许多蘑菇!⒊过小桥,进一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教师:宝宝们,跟着妈妈走。前面有什么?(一座小桥)这小桥宽还是窄?(窄)那我们应该怎样过桥?幼儿自由回答。 跟着妈妈过桥吧!教师带领幼儿一个一个地过小桥。 教师:许多的宝宝过小桥时变成一个一个的了。 ⒋拔萝卜,让幼儿知道 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可以组成许多。 教师:咦!又来到哪儿了? 萝卜地 好香的萝卜呀!宝宝们,我们学过一首拔萝卜的儿歌,怎么说了呢?与幼儿一起说儿歌: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哎吆吆,哎吆吆,哎吆吆!妈妈先来拔,请幼儿来说着儿歌,给妈妈加油! 请一名幼儿拔萝卜,然后请其他幼儿说着儿歌。 请其他幼儿一起拔萝卜,边拔边说儿歌。 请幼儿把萝卜放到篮子里,一起到篮子旁边,教师:宝宝们真能干!拔了这么多萝卜?一个一个萝卜变成了许多萝卜!教师:哎呀,这么多萝卜,我都搬不动了。请宝宝们帮忙,一人拿一个萝卜,然后我们拿回家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一认

活动目标:

1、能区分方形和长方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2、联系方形、长方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摸箱和图形块,图形印章。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16--19页。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18页方形和长方形,看上面的方形和长方形,叫说长方形的名称。然后幼儿用笔给两个图形描边。要求每个图形的一条边描一种颜色。

2、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3、操作后说一说: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主要比较两种图形的边有什么不同,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长方形像什么?

让幼儿打开《数学》第19页看一看,画一画,说说方形天化成了什么?长方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空白的方形、长方形能添画成什么?说说还有什么物品像方形?像长方形?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使用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18页。让幼儿数数方形有多少?长方形有多少?把方形涂一种颜色?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

2、摸图形。

供给摸箱和图形快,印章。幼儿做图形标记插进分类盒中,再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卡片,每种动物卡片需要5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1 1、谈话引导: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每种小动物拿出一张卡片)。 (1)将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 (2)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其中的哪只动物呢? (3)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称,如:一只猫;一只小狗。 (4)教师依次举起小动物卡片,幼儿一一说出动物名称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说出:它们都是一只。 二、感知许多 1、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1)把动物卡片依次排开,把一只小动物的贴在一边,把剩下的动物卡片全部粘到一边。 (2)教师:小动物们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看!它们来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2、区别1和许多教师举起一张动物卡片强调说出一只猫,指着黑板上全部的小猫卡片说许多猫。重复几次,并带领孩子说出。 三、听觉分辨1和许多 1、情节引导:小猫很高兴认识你们,它想给小朋友唱一首歌。你们仔细听,她在唱什么? 2、教师拿起小猫的卡片,模仿小猫叫一声,听!小猫叫了一声,喵教师模仿小猫叫许多声,听!小猫叫了很多声,喵喵喵 3、请小朋友分别模仿小鸡、小狗、小鸭叫一声,叫许多声。 四、实际操作感知1和许多教师先把若干1个和许多个物品或图形卡片放到一个盒子里,请小朋友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有一个还是许多个。幼儿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颜色碰碰乐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初步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一、巩固三种颜色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我已经准备好了三种颜色宝宝,现在来变魔术。

二、用两种颜色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王老师有教师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如果把将一个杯子中的颜色倒入另外的一个杯子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发生变化后记录下来。 2、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颜色是怎么变的呢?并记录。 3、师小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鼓励幼儿继续游戏,变出不同的颜色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2、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原来,相同的两种颜料用的量不同,变出来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四、活动延伸师:我想变出五颜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颜色倒在一起试一试。 咦,怎么变成什么颜色啦? 我们回教室一起去试一试,好吗?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师变得一样。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2、课件-乐趣练习:找数字 3、课件-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找数字的兴趣。 1、乐趣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仔细看看,在图画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树林里能找到数字1。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图画里能找到数字2, *海鸥在大海上飞翔的图画中能找到数字3. 2、乐趣练习-找数字 (1)你能看出来,这张图片上每个格子里有几双鞋吗? 幼儿观察后说出 1双,2双,3双,4双。 (2)请你在这张图片上找出数字1,2,3,4。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寻找更多的数字 (1)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讲述身边发现的数字。 三、最喜欢的数字 1、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 (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2、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几个气球呀,一定要仔细看呀! (看完后,幼儿相互交流) 四、结束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外面再去找数字宝宝好吗?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2024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