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 > 导航 >

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2024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范文,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大全

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它的作者是(日)后藤道夫。它里边讲了许多神奇的科学游戏,其实并不难,只需掌握一些小小的科学原理,就能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奇迹。 其实,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就像大可乐瓶里的龙卷风、融化的泡沫塑料等等简单而好玩的游戏。这本书从77个简单的科学游戏让你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到77个不可思议的科学游戏,它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过程,当你完成游戏以后,再告诉你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让你赞叹不已。那么我就介绍几个好玩的游戏吧。 简单类游戏神奇小毛巾步骤1、将两条小毛巾在桌上摊开,边缘处相互重叠约2厘米。步骤2、把重叠的部分折成像手风琴一般的褶皱,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褶皱处,让毛巾看起来像领结一样。步骤3、让孩子(或另一个人)分别抓住小毛巾的两端并用力拉扯,虽然你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但无论另一人怎么用力,就是拉不开。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条小毛巾的重叠处折成了手风琴一样的褶皱,虽然只用了拇指和食指捏住,却已压住了所有接触点,因此摩擦力大幅增加。其实,不止是小毛巾可以做这个游戏,还可以用湿纸巾、手帕等来玩。只要是布或不容易折断的纸制品都能如法炮制。 不可思议类游戏无法踮起的脚步骤1、让孩子面对墙壁站立,并使脚尖紧紧地抵住墙壁。步骤2、让他踮起脚尖,他却怎么使劲都踮不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如果要踮起脚尖,必须将身体的重心前移到脚尖的正上方。可在这个实验中,人体的重心必须刚好贴在墙上,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是踮不起脚尖的。 在这两个小游戏中,只要利用身边随处可在的资源,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可在有些游戏中,会有平时不常见的道具,但也没关系,只要了解其中的奥秘,说不定就可以发明出新的科学游戏出来了呢。不过在有些游戏中需要用蜡烛、香、小刀等危险物品,也要小心哦。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从好玩、简单的科学游戏中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把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通通变成一个个游戏,使我们对科学不再厌烦,更加喜欢了。 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们的科学呢?就从这简单、容易理解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查看全文>>>

让孩子着迷的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魔法,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它很神奇,也很神秘。后来,我发现原来魔法里蕴藏了许多许多的科学知识,这是从一本叫《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中学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去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科学有着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力量。你瞧,在《相亲相爱的碗》的实验中,将一个碗上放一张浸湿的报纸。在另外一个相同的碗中倒入半碗热水再倒掉,再将这个碗倒扣在报纸上,注意两个碗要叠放整齐。一分钟后,用手提起上面的碗,下面的碗就会像变魔术一样,也跟着提了起来。大家一定觉得奇怪吧,变魔法喽。其实这就是利用了水蒸气跟大气压力的原理。加入热水又倒掉的碗里,充满了水蒸气,而空气则被排出。这时再使它密闭并冷却,水蒸气就变成了水,碗内的气压下降,于是大气压力就将两个碗紧紧地扣在了一起。如果,我们将两个碗都加进热水再倒掉,魔力也就越强哩。 科学技术的神奇是可以为我们创造成斑斓的生活。就像魔法,虽然魔法需要依靠一定的手法,但大多数还是基于神奇的科学知识。就像我以前看过的一个小魔法《绳子的瞬间换位》。魔术师在变的过程,将原本在上面的绳子突然就变到了下面,上下两段绳子交换了位置。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其实这就是利用了绳子的移动原理,用速度让大家觉得这是瞬间发生的,其实如果我们放慢绳子移动的速度,也就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魔法。因为人眼有视觉停留的特点,悄悄移开眼前所看的物体后,眼睛仍然在瞬间还感觉到物体仍然存在视线里。所以当绳子快速移动的时候,眼睛没来得及看到变化,就直接看到了换好位后的结果。魔法利用了许多许多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带来了神秘与欢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的影子,指南针、吸管喝水、鸣笛茶壶等,都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就是从简易好玩的游戏入手,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知识。它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也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在跟我们玩藏猫猫,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查看全文>>>

让生命化蛹成蝶读后感 《让生命化蛹成蝶》这个故事让我读后受到了很多教育。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相貌丑陋,说话口吃,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的男孩,在不懈地努力后成功竞选上了总统,并连任两屇的故事,而这位总统便是让.克雷蒂安。这样一位男孩竟能当上总统,实在让人十分惊讶。之所以他能这样,其实源于他的努力战胜困难的精神。他小时候对妈妈说过他要做一只蝴蝶。蝶都是破茧才出来,而他也突破了他的茧,成功地当上了总统。茧,其实就是困难。我们遇到的困难,跟他的困难比起来,还算什么呢?如果我们这就去逃避,那怎么可能会成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呢?现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去冲破这个名为困难的茧,就永远只在茧里,干不成大事,也就无法成蝶,我们不丑,不口吃,左脸没有任何异常,嘴角没有畸形,他都没有逃避困难,我们应比他更有利,为什么要逃避?我们有什么理由逃避?这个故事让喜欢逃避的我清醒了,我不会继续逃避,人本来就应勇敢地迎接困难,即使是毛毛虫,只要冲破了束缚它的茧,也能成为美丽的蝶。 不破茧,不成蝶,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冲破自己的茧,迎接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查看全文>>>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它的作者是(日)后藤道夫。它里边讲了许多神奇的科学游戏,其实并不难,只需掌握一些小小的科学原理,就能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奇迹。

其实,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就像大可乐瓶里的龙卷风、融化的泡沫塑料等等简单而好玩的游戏。这本书从77个简单的科学游戏让你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到77个不可思议的科学游戏,它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过程,当你完成游戏以后,再告诉你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让你赞叹不已。那么我就介绍几个好玩的游戏吧。

简单类游戏神奇小毛巾步骤1、将两条小毛巾在桌上摊开,边缘处相互重叠约2厘米。步骤2、把重叠的部分折成像手风琴一般的褶皱,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褶皱处,让毛巾看起来像领结一样。步骤3、让孩子(或另一个人)分别抓住小毛巾的两端并用力拉扯,虽然你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但无论另一人怎么用力,就是拉不开。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条小毛巾的重叠处折成了手风琴一样的褶皱,虽然只用了拇指和食指捏住,却已压住了所有接触点,因此摩擦力大幅增加。其实,不止是小毛巾可以做这个游戏,还可以用湿纸巾、手帕等来玩。只要是布或不容易折断的纸制品都能如法炮制。

不可思议类游戏无法踮起的脚步骤1、让孩子面对墙壁站立,并使脚尖紧紧地抵住墙壁。步骤2、让他踮起脚尖,他却怎么使劲都踮不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如果要踮起脚尖,必须将身体的重心前移到脚尖的正上方。可在这个实验中,人体的重心必须刚好贴在墙上,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是踮不起脚尖的。

在这两个小游戏中,只要利用身边随处可在的资源,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可在有些游戏中,会有平时不常见的道具,但也没关系,只要了解其中的奥秘,说不定就可以发明出新的科学游戏出来了呢。不过在有些游戏中需要用蜡烛、香、小刀等危险物品,也要小心哦。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从好玩、简单的科学游戏中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把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通通变成一个个游戏,使我们对科学不再厌烦,更加喜欢了。

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们的科学呢?就从这简单、容易理解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查看全文>>>

《让生命没有遗憾》读后感_高一读书笔记900字篇一

最近读了中国著名作家柯云路写的一本书《让生命没有遗憾》,感触特别深。

如果没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博比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39岁的他,当上了法国妇女周刊《她》(elle)的主编,这是一份世界闻名的出版物。 生命中总有无法预测的意外,在一次与女儿前往歌剧院的途中,因为一根血管破裂,博比从光明的天堂跌进了黑暗的地狱。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怪病闭锁综合症。瘫痪在床,肢体和器官都不能动弹,唯一能够控制的肌肉,只剩下左眼皮。 痛苦正在于此:肉体失去了一切能力,而他的智力却完好无缺。他不能用语言、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生活和一切与外界的联系,都被自己不能动弹的身体禁锢起来,他成了死去的活人,以前那个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事业蒸蒸日上的强人,如今只能囚禁于床枕。

或许是一种巧合,一位叫菲舒的语音女医生,发现了他仅存于左眼的表达能力,并开始帮助他学习说话。把字母牌一个一个举到他的眼前,如果字母是他所需要的,便让他闪动睫毛,她记录下来。 潜在的力量被重新唤醒。自信和快乐充溢心间。博比对每一个前来造访的人说我浑身是劲。 一个奇迹旋即被创造出来,博比靠睫毛的闪动,写出了一本自传体的书。或许,对正常人来说,这只是完成了一项日常工作,而博比靠的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挑选和敲定,其艰难程度令常人难以想象。 这是一本充满力量与斗志的书,书的名字叫《潜水铜人与蝴蝶》,人们从中读到了潜藏在一个人内心那种澎湃的激情与顽强的毅力。书的名字同样意味深长,潜水 的人,不能说话。与此同时,铜人却有着无法摧垮的意志。而蝴蝶源于蛹,它是蛹的灵魂,无奈的肉体即便像冬蜇的蛹,灵魂却可以羽化而出,自由飞翔。铜人的硬壳里,藏着一只轻盈的思想蝴蝶。

正如博比在最后的访谈中所言:因为即使在我像蝴蝶飞来飞去的想象极端里,残疾比人强,最好的战略是随遇而安。 一书风行,出版社以每版加印四万册的印章来演绎盛况。正当满城争说博比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博比离开了人世。所有人都为之遗憾,然而博比自己却没有遗憾,他走得安详而且镇定。因为他用左眼唯一会动的睫毛,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人生。 博比仿佛一颗流星,没有恒久的存在,却人们看到了一个人精神的光亮。只要灵魂、情感和思想存在,总能于困厄处找到表达的方式。博比的存在和消逝,让人们从人的身上,永远无法找到绝望和悲情的借口。

我想只要努力,奋斗

查看全文>>>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读后感

前段时间阅读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很有触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定格于课堂,决胜于课堂,课堂是一片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绿洲。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而高深的艺术,罗素曾把它喻为:这是一种很难的教授艺术。

我平时总出于对整个课堂设计方案总体的考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方案的逻辑发展生成方面,而忽视了方案对于学生的层次性生态生成的因素。比如,当我向学生抛出一个以期能引起学生共鸣与感知变化的问题时,总希望有学生能够以比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我期望的结果。学生的回答是我们所期望的,也许那位很成功地回答了我问题的学生不仅仅达到了我所要求的思维目标与教学要求,而且因为他的回答让我的教学能够有了生命力,能够继续生成一些我可以发掘的因素,但是我的教育对象仅仅是这个学生吗?

我的问题与答案是否仅仅因为这个学生的答案就像完成任务呢?也许,我的课堂太追求了这种逻辑性的要求,课堂发展曲线有太多的逻辑抽象美感,而这一个个美感情节的发展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思维以基础的,而往往牺牲了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代价。所以,就有了叶澜教授对课堂的精彩而形象的比喻: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那个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否能像我们期望的一样真得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活动?平时我就有这样的经验,这个班级的学生很活,这个活字就是用来学生学生的思维状态的,而有时不管我们怎么引导,怎么启发,一些学生总是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就像对牛弹琴似的。

那个以期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能否像我们期望的一样真得达到使每一位学生有很高的思维活动?可想而知,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的。说明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引起的思维活动效果是不同的。

于是我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对课堂情境的设置上,这种情境的设置即使再怎么科学,再怎么合理,如果仅仅是纯粹的理性要求,这种理性要求也是静态的、没有生命力,对激起学生思维活力的程度也非常有限。对情境的设置不仅仅要有理性的确实目标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上的共鸣与超预知的活力存在。

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

查看全文>>>

《教育有乐》读后感

文/李林勇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的新教育文库丛书中的《教育有乐》。这本书中收录了一篇篇由教师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文章,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新教育实验背景下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教育故事。

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但写得精彩而且做得精彩。特别是《我请打架的学生吃饭》和《美丽的放弃》这两个故事。

《我请打架的学生吃饭》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教师用一种随和的心态处理了发生在班上的打架事件并且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曾经遇到过处理学生打架的事件但我并没有像上述的那位老师那样对打架的学生采取人文化的教育而是跟他们板起面孔讲大道理结果毫无用途。读完这个故事使我领悟到现在的学生喜欢讲理和随和一点的老师讲究教育艺术和教学艺术除了有益学生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啊!

《美丽的放弃》这个故事讲的是老师放弃了对在运动场上玩得兴致勃勃而不做作业的学生大加批评的机会而是退一步让他们写一篇小作文算是对作业未写的补偿。结果老师从收到的这几位同学的小作文中发现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正是老师退一步后才出现的海阔天空。放弃批评不等于放弃教育而是意味着更人文化的教育。

教育有时也因为放弃而更加美丽。我的教龄不足五年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我经常遇到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是:思想教育+补回没完成的作业但是这些学生却屡教不改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够艺术还没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感悟。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借鉴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使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读完这本书后,颇为里面的内容所感动,特把感受写出来,和同行们共享。

1、教师首先得有爱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不管他的家境如何,是富裕或是贫穷,都应该对每一个学生富有爱心。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教师,才能爱这为老师所讲的课,正如俗话所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教师要体现教育的幸福。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清贫的,但同时教师也是富有的,一声老师好,老师,您辛苦了这些充满热情的话语使得教师体验到教育的快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十分的激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师生教学相长的环境中教师体现了教育的幸福,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我认为有以下三类:一类就是在学习方面有能力缺陷,尽管他非常努

查看全文>>>

《关注生命教育》读后感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我校下发的校本培训阅读资料,其中的第一篇文章《教育:从人性的底线开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生命诚可贵这是人最基本的认识,活在这个世上,你所享受到的一切快乐,遭受到的一切挫折,征服过的一切坎坷,甜与苦、欢与悲、希望、憧憬。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命的存在。没有了生命,一切都不存在了。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活着的人,有生命的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智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强调生命教育是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确认、接纳和喜爱,只有对自己生命的肯定,才能对整个生命世界的肯定,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必须要提高到这个高度。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底线。教育者对生命的遗忘是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

由此,我想起了肖川先生对生命教育的论述,其中两个观点让我大受益处。

一是生命教育反对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去换取所谓的大业。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忽然想起了从小到大那种舍生取义的价值观。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为人民,总之是为了一切远离自己生活的虚幻的共同体而献身的教育。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说这些口号教育不适合儿童和未成年人。

以上这些观点和信念应该是在人生命价值的自我确认之后才能产生的人生观,不可以越俎代庖,跨过生命情怀而直接把生命与这些捆绑在一起。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受教育者明确是应该为某个客体而牺牲,还是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而牺牲,这可是一个实质性的区别。

二是道德是社会本位,成人中心的。文中提出了儿童是没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这样一句话,以前一直很糊涂,现在似有所悟。道德是对成人而言的,孩子根本不涉及道德问题,孩子是正在培养道德的过程,而并不是道德的成品。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们还在不断地提炼,修养自己,更何况是他们呢?孩子的行为是不能用道德来评价的,这一点让我大受启发。

我想,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因为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也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崇敬生命、热爱生命,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教师能够用丰富的生命实践去锻炼学生,尊重、正视每一个生

查看全文>>>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一)

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玖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才会达到真善美、理一性一与非理一性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峻、自主与自一由

生命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一由的。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一性一。所谓自主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发展的需要一起,使人生命的主动发展、自我创造成为可能,这是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自一由的,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生命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一性一,而不是用成一人的世界、用成一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一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细细读来,这一部分和我们学校正在倡导和实践的自主习得教学模一式不谋而合。在学习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习得结果作为考察一堂课的标准。在学习前

查看全文>>>

教育激昂生命读后感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着【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体会:

一、教师应给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机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帮助他集中和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容易发挥自己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r?。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峻、教师要有新错误观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承上所说,既然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往往儿童的错误中常

查看全文>>>

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

书籍的阅读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600字、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800字、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读后感1000字等,欢迎进行阅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