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800字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生命的品质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一)

人最宝贵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就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这就是周国平的价值观,是他对于人生态度,明晰而简单,但却需要用心去践行。

生命是什么?冰心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我更不敢去为生命下一个定义,我只能说人是有一个肉一身生命的,这个生命是脆弱的,生病或是受伤都足可以毁灭它。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每个人都还有除过肉一体生命以外的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我们眼睛看不到,却能用心感受到,也许我们可以称之它为灵魂或是一精一神,这个生命是顽强的,不易摧毁的,当所有的不幸和苦难袭来时,这个生命可以抚一慰我们受伤的身一体,从而使我们获得勇气与力量,所以臧克家会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了的只能是我们的肉一体生命,而我们的一精一神或是灵魂却不会死掉,它是永恒的,只要这个灵魂足够高尚与强大。因此这个内在的生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充实的一精一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质来。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喧嚣的闹市亦或是宁静的大自然,无论在哪儿,我们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都不可避免的被这俗世牵绊着,而实际上也必须这俗世牵绊着,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是什么可以让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那就是要拥有一个丰富的一精一神世界,一个强大的灵魂,这是我们变得独特,变得有人格魅力的唯一法宝。

在内在生命的伟大一文中,周国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一体残疾却依然收获了一份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的人:荷马、贝多芬、霍金、海伦凯勒,诚然,这些人都是伟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这最起码能证明一个强大的灵魂可以跨越身一体上的残缺,爆发出不可思议的惊人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身一体健全的人,虽然我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但上帝上公平的,他赋予我们每个人一个完整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在这个灵魂中,我们可以自一由的活着,不受任何东西的干扰。我们应该成为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无论平庸或是伟大,都应保持一个独立的灵魂,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中,生活越来越复杂,生命越来越沉重,人们被太多东西所缠绕,欲一望、野心、身份、地位,这些东西覆盖了生命的本质,反射一到我们的身上,便是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去体会,去培养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独立的一精一神世界。网络世界的发达让我们应接不暇的去体验去探索,还有周围各种各样的诱一惑也使我们活得越来越繁忙,却越来越空虚。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做的是把心静下来,保持一颗澄明的心,去读书,去学习,去旅行,去充实自己,去体验生活,去创造一个丰富的一精一神世界,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二)

偶然间,看到了周国平新作【生命的品质】,该书是2007年至2009年周国平所写文字的结集,当然我也无暇览阅其他文作,但【生命的品质】这20多万珠玑文字却将我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文字、很多言语,也许用以上简短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完全表达我所理解和领悟的生活寓意,只能在心里细细琢磨。一口气读完,掩卷遐想,我有了更多对情谊的感受,更多对生命的触一动,更多对生活的领悟: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原本应当是单纯而有意义的。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不断违背和抛弃了生命的意义和品质,许多人成为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的奴隶,并让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人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为之耗费一生的一精一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肉一体生命已被格式化、复杂化。人们在拥有肉一体生命的同时,还拥有着一个超越于肉一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一体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可以说,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只有那些追求平凡生活的人,才能实现生命的自然品质,只有那些注重内在的生活的人,才能实现生命的一精一神品质,才能将灵魂升华。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是就是好的。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写道:人世间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穷人、富人有各自一操一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恼之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自己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或许杨先生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奈和消极,却不能否认漠然、自闭、逃避确也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主流。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追求生命的真实品质,唾弃那些蒙蔽生活的堆积物,让生命的灿烂和灵魂的光彩发挥极致,那生命的真正目标就离我们不远了。我认为这之前我们还要学会下面这些事:

一、学会感恩。每一天,从早上醒来起,我们都应当感恩生命的一精一彩。首先,要感谢父母,他们为我们一操一劳,为我们担心,他们一直都在奉献他们的身心,所以,我们要懂得报恩,知道知恩酬报,孝敬父母,也是回报自己;其次,要感谢老师,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增长知识,传授我们生存的技能;第三,感谢社会,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它让我们懂得更多,更宽广的东西,也让我们明白什么叫人生?什么叫生活?还要感谢朋友,友情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关一爱一;还要感谢同事,他们让我们学会了分工协作、领悟了一团一队一精一神;还有很多很多的

峻、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包括生你养你的父母、疼一爱一你的丈夫、妻子、给你带来欢乐的孩子;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逢年过节送去温暖的问候,可能一句节日快乐的祝福,会给他、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珍惜同事之间的缘分,要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睦的相处,并学会尊重他人,感受他人,体恤他人;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学会奉献。对我们来讲,奉献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支点。如果你赋予他人一爱一,你也定会获得他人回报。人际关系会朝着互一爱一方向前行,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会跳出原有的层次,向一精一神层面升华。相反,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抱着冷漠,那么你的人生无疑是苍白的,你的处境无疑是狭小的。墙角之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也就小了。关一爱一他人,学会奉献,是我们应该弘扬的一精一神,这种一精一神不需要那么的轰轰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颗友一爱一之心。

四、学会工作和学习。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一陰一,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工作上;通过学习可以让你自身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工作可以让你的学习效果得到永久的巩固,而在深入的工作中将会有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一望,这是一个循环的呈不断上升的圆环。

生命是我们要规划时间去珍惜的,俗话说寸金难买寸光一陰一,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一爱一。在生的时候,我们不要虚度光一陰一,只要一切有利于我们充实生活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学,去读,去想,去做。只要每时每刻的去计划和把握我们的时间,就会不让我们,在即将失去肉一体生命时,有什么遗憾的。既然肉一体生命的长度已经注定,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应当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肉一体生命期里无限延伸生命的一精一神品质,即使是挫折也把它当做必要的积淀和历练,让我们无悔自己的人生,将灵魂升华。

最后,用书中那句经典的话语作为这次读后感的结语: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朴素的文字,浅易的道理,确让人沉思而深远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了生命生命的读后感500字:《生命生命》读后感


我读了《生命 生命》这一课,我明白了许多。起初,我与作者一样,都不明白生命是什么,以及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命是什么了。

是那飞蛾求生的欲望告诉我的吗?是那瓜苗不屈向上破砖缝的精神告诉我的吗?还是是那代表生命的心跳告诉我的?

是的!没错!他们都在用行动无声地诉我: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并且他们珍惜生命!

当今社会,车祸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每次我看到新闻上播放着某地发生车祸时,都会觉得心痛不已!那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啊!你肯定不会想到,前几秒还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几秒后就被车撞倒在地,真是痛人心扉。唉,还要说什么呢?痛心,痛心!

即使那只飞蛾已经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逃出人类的手掌心的,可是,它仍不放弃,极力挣扎,鼓动双翅,没有一丝一毫放弃希望!即使那截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都不怕困难,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努力成长,尽管它只活了几天;即使那心跳声是如此脆弱,可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为人民服务!

一想到自己,我就深感惭愧。从前,我看见一只小蚂蚁都要把这个小生命踩死。可现在不一样了,每当我发现有一只蚂蚁在咬我时,在弄死它之前,我就想到他毕竟也是一条小生命啊!我就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轻轻地把它放在地上,让它回自己的家。

是啊,生命是自己的,我们可以让它有价值,也可以让它黯淡无光。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我们应好好珍惜生命,就像雷锋叔叔说的那样,要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辉煌!

生命生命读后感400字:《生命生命》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生命 生命》一文,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生命是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这句话不正是告诉我们,生命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索取、虚度年华、无所作为吗?

这使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可是,她却不断努力,终于成了生活中的强者。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活得有意义!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草貌似柔弱,其实坚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狂烈的大风刮不倒,黄豆般的雨珠砸不垮,严寒的霜雪压不弯。有一次,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看着似碧毡绿毯的小草被风吹雨打,身体歪歪斜斜的,还在摇摇晃晃,真像一个醉了酒的人!我想,小草真可怜,一定死了。可是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第二天时,小草又挺直了身躯,好象在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通过读《生命 生命》一文,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珍惜生命,决不能向困难低头。

有关品质读后感


有关品质读后感

知道【有关品质】这本书,是因为去年咱们杂志要做一个关于品牌的专题,当时有一块是讨论和论述品质与品牌的关系,当时苦于没有素材,以及新的角度来切入,于是就开始搜索资料,某一天看到有关品质这几个字,看到这一系列文章。于是就开始了下面与【有关品质】的缘分。

原来,这书里的一大部分是2003年7月开始【三联生活周刊】总编朱伟开设在其杂志中的有关品质专栏,还有一部分是写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字,另外还有诸如张国荣、王小波、张欣、张艺谋等篇。

我就冲着这当中的一篇【张国荣记】而开始下大力气开始找这一本书,开始在当当网、亚马逊上准备买书,结果没有;然后又在孔夫子网上搜,还是没有搜到;再然后就想到在图书馆里找,结果还真搜索到了,可是当时的书不在馆,也没有预借服务功能,所以就暂时放弃了,但是加入了个人账户的珍藏书目栏。然后就忘记了这回事儿。但是这一篇【张国荣记】倒是已经拜读过,内容一般,谈了作者心中对张国荣先生的印象。作者先是提了那黑暗一天惊闻消息的情形。然后提到了其认识张国荣先生的两次经历,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其在美国的一段时间里看了电一影【阿飞正传】、录像带【英雄本色】,他比较喜欢【英雄本色】中的张国荣,甚至还将电一影中的三角配合比为多明戈、帕瓦罗蒂和卡雷拉斯,而这三者中,其个人更喜欢卡雷拉斯;而在发哥与龙哥所构成的一性一格魅力中,张国荣先生给他的印象是在两种极大反差中作为一个男人的魅力一张过于一精一致的脸与在清澈中多少有点忧郁的眼神及他的冲动气质背后的刚烈。张国荣先生也许与卡雷拉斯一样构成了那样他更喜欢的气质他的声音没有多明戈那样的明亮,没有帕瓦罗蒂那样的浑厚,但他那种美丽的音质有前两者都没有的那种内在之力。

之后作者谈了另一部张国荣先生主演的作品【霸王别姬】以及【春一光乍泄】,他个人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他的戏都是他自己情感的追寻或者说印证。这个人有过于丰富的情感淤积,这些淤积的情感都成为他人生的重心,这些重心使他难以轻松地在这个世界中呼吸.

文章的最后,作者谈了他对张国荣先生的两重崇敬:我之所以对张国荣有那么一种崇敬,是因为他在一个世俗而又并不干净的社会里,能毫不隐讳自己各种各样的情感追求。一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了,且完全不顾忌别人怎么说怎么评论。好像这个世界上,别人本身就都是看客;就好像他所塑造的程蝶衣,不管几十年世事如何冷暖,反正是保全了自己按自己想活着的样子在活着。我对张国荣的崇敬还因为,他就是那么丰厚的一个情感容器。一个人要在这世上能保住那么多内心的情感是何其之难。

其实,我想说,这两点也是我崇敬和迷恋张国荣先生的根本原因。当大部分的人都戴着面具,于层层包裹与伪装下生活时,他这样直面污浊不堪的社会的那一份勇气是如何的让人敬佩!

作者认为,值得庆幸的是,张国荣死后,终于大街都看到了他的个一性一情感生活,认为那样一种复杂的生活也是有质量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在面对一个人过去时,都感受到了任何情感选择都是个人神圣的权利。从这一意义上,张国荣也可安息了。

我想说,这11年过去,张国荣先生的魅力正在愈发的耀眼!

哎,我一聊,就又扯远了。关于这本书,不仅仅只张国荣先生的一篇文章,还有很多作者对于音乐、文学等等方面的认识和心得,这对于我这个音乐盲来说,未免过于高深了。呵呵。但是,我却知道了很多古典音乐的名人,可以当成一个知识普及吗?

如今,这本书终于的终于看完了。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欠缺是多么深,作为一个文化人,如果不能读万卷书,就不能读出自己的书。这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文化人,需要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同时,自己在这方面的先天因素是多么的欠缺。也许,这就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