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 > 导航 >

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

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

不知为什么,当我第一眼看到它《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时,就深深地喜欢上它了,不仅仅在于它装帧精美的外观吧!我总感觉《苹果树上的外婆》有一般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着迷!真的!只要你轻轻地翻开它,就像是打开了神奇的月光宝盒,时光可以倒流,美梦可以成真,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用了三个小时一口气就看完了《苹果树上的外婆》,在这三个小时里就犹如置身梦中又仿佛身临其境,书中的主人公安迪简直就是我的化身。安迪没有外婆和奶奶,而他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外婆和奶奶,这是一件多么令安迪伤心的事呀!但是有一天,安迪的外婆突然从天而降,来到了安迪家的苹果树上。外婆穿着奇怪又新潮:头戴羽饰大帽,还有鬓白的卷发,胳膊上挽着一个绣花大包,美丽的长裙下露出帅气的白色花边裤。这样的装扮比我年轻的妈妈还时髦,简直酷毙了!外婆不仅打扮奇怪,行动也非常让人惊奇:外婆不仅带着安迪去游乐场玩耍,去草原上套野马,而且还让安迪开小汽车,到印度去捕老虎,去海上冒险这个外婆的鬼主意层出不穷,真让我大呼过瘾!如果也能让我拥有这样一个外婆,我的童年将会有多么丰富多彩啊!不久,邻居搬来了一位老奶奶,她得了风湿病,行动很不方便。安迪主动去帮助老奶奶搬家、买东西、整理房间衣物,老奶奶也教会了安迪煮土豆、做李子蛋糕、和他一起种花,给他讲许多有趣的故事于是,安迪便有了这样一位慈祥可亲的好奶奶。最后,安迪在外婆和奶奶的关心爱护下,慢慢长大了,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读了这本书,我非常感动。如果我的奶奶像安迪的奶奶一样失而复得,我希望她能和我一起度过一个充满快乐回忆的童年。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亲情是不可没有的,它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一直温暖着滋润着我们!从安迪身上我也明白了:原来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的道理!这本书还让我想起了我那体弱多病、步履蹒跚的外婆,我衷心地祝福我的外婆身体康健!今年春节去厦门探望外婆,我要告诉她:谢谢您从小对我的照顾,暑假我一定还来看望您! 查看全文>>>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缅怀先烈寄托哀思。无数革命烈士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烈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们,您们是我们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关于缅怀先烈的经典作文吗?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的800字作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的800字作文(篇一)

五年级上半年,我们去了雨花台烈士馆。

里面陈列着一些关于革命烈士的资料和书本。其中有抗日英雄:周处,赵登禹,廖海涛……中国的先烈数不胜数,这些事有名的,还有更多无名的烈士为国家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内心不由自主的泛起一阵阵感动,今天的生活,是由多少先烈的奋斗,浴血的抗争才得到的啊,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我们解放了妇女,解放了陋习,解放了整个中华民族。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高大肃穆,沉重,那么多的人,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许他们只比我大几岁,刚刚开始自己的事业,他们也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一切,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怎能舍弃?怎敢舍弃?

洁白的花朵,代表着烈士纯粹信念,纯洁的心灵,我们小心翼翼的放在烈士纪念碑旁的草丛,是纪念,是怀念,是敬仰,是热爱,更是对现在没好生活的珍惜。

陵园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有点拥挤,但是出奇的安静,这安静,是对先烈的敬仰,是对逝者的缅怀。

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的800字作文(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没有落雨纷纷,没有风沙飞扬,只有徐徐的微风和艳艳的朝阳。

这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祭扫惠东暴动革命烈士墓。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革命烈士墓前,悼念长眠于此的英烈。在这庄严肃穆而又掩映着苍松翠柏的陵墓前,在嘹亮的队歌中表达了同学们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

首先是举行新生的入队仪式。大队总辅导员宣布入队的同学名单,由五年级的老队员为新队员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紧接着进行祭扫活动。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为烈士献上小白花,之后是聆听了副校长讲“惠东暴动”的故事。那是惠安人民在中共泉州特委、惠安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政权及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剥削的斗争。

烈士们的鲜血挥了,洒了,他们的肉体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精神不会走,他们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这份精神将永垂不朽。

光阴荏苒,

查看全文>>>

时间过得真快,又过年了,沐浴着浓浓的年味,又到了一个祭日了,按照家乡的习俗,出嫁的姑娘三年后的正月初二这个祭日是不能回家上坟的,于是每个正月初二都是我一年中最痛苦最痛苦的日子,遥望家乡的方向,满脑子都是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和那双被苦难蹂躏的泪眼,眼前晃动着的是母亲临走时的那幕让我痛心疾首的情景,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会禁不住簌簌落下。八年了,妈妈!我始终无法卸却对您的那份思念和感激之情,随之涌动在心中的还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之情,你为儿女含辛茹苦一生,等我们都有能力尽孝的时候,您却匆匆弃我们而去,留给了我们一生的愧疚和遗憾!妈妈,又是一个祭日了,我好想去坟头看看您,静静地陪你一会儿,让你听听女儿心中对你的那份深切思念之情,妈妈!我真的好想好想你!如今隔着世俗的屏障,我只能坐在这冷漠的电脑前,写这篇祭文,用以表达对您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感激、那份崇敬,希望您能听到女儿心中的声音。

吃苦耐劳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旧社会的一个中农家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按说在解放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是姥姥姥爷的重男轻女思想相当严重,母亲是第二个姑娘,自然就成为了家里的多余之人,一场痢疾一直拉得母亲几近丧命之时,姥姥才找来一个郎中给吃了一点药,这场劫难使得母亲的身体很瘦小,身高一米五,体重只有三十五六公斤。18岁那年,姥姥以一袋谷子的代价把母亲嫁给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父亲。我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从外地逃荒而来的人,家庭境况可想而知,可母亲就是用她那瘦弱的身体承担起了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八口之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我的母亲和父亲不仅为爷爷奶奶送了终,而且帮二叔三叔盖了房子娶了媳妇,母亲成家时,三叔还小,解放后,仍然一贫如洗的母亲还是坚持背着三叔过河去上学,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叔叔姑姑都各自成家了,可我们的小家也麻烦大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计划生育的办法,这么一个瘦弱的女人居然生养了九个孩子(有三个孩子不幸夭折),每个孩子之间相差2岁,那个时候,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零工,家里八口人,全靠母亲一人操持,那个时代,经济不发达,农家的活是很苦很累的,所有的农活全靠一双手,一把硬骨头,软一点的男人常常也会累趴下。我的母亲身高不到一米五,体重不足四十公斤,一个这样小巧的女人是不能和那些粗重的农家活连在一起的,可我的母亲却从来巾帼不让须眉,农家的活全都是一把手,刨地轮锄

查看全文>>>

今天,我作为死者亲属代表向在万忙之中,冒着暑热炎天前来参加我母亲追悼会吊唁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曾经关心过,支持过,帮助过,尤其是在我母亲病重期间对我母亲进行关心,探望,帮助的单位,领导,亲朋,好友,乡邻,母亲的生前同事表示最深深的谢意。

逝者已去,痛在生者。目睹母亲的遗容,母亲往日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眼前,母亲勤劳,朴实,慈祥的面容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心痛。

我母亲的一生是辛勤劳作的一生,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生,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一生,是在生活中战胜病魔屡屡创造奇迹的一生。

母亲是一位从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走出的女性,作为家庭长女,从懂事开始就和外婆一起承受着家庭重担,小小年纪就在家从事纺纱,织布,较早就品尝着人世的艰辛,过早的生活重担的磨练使母亲变的坚强,执着。从而她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铸就了她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坚强性格。尽管在极左思想泛滥,家族蒙尘时期,也没有对生活放弃信心和希望,也没有被社会,生活的压力击垮,始终如一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我们也在她苦大仇深的历史背景下,得到生存的空间。她上敬公婆,下爱子女,忠诚我父亲,尽职尽责。她是极左时期我们家庭的福星,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母亲一生与教书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三十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记忆中,我们总是跟随母亲一起上学校,回家。我们半夜醒来,常常看到母亲还在灯下备课,看书的情形历历在目。每逢寒暑假,我们又是在教师集训班里伴随着母亲,我们姊妹和母亲接触的最多,受到关爱最多,得到教益最多。母亲对生活充满信心,哪怕是在精神上得到不公正待遇时期也没对社会,家庭丧失信心。母亲的这种性格极大的影响着我们,时刻激励着我们去不懈努力,是我们遇着困难不逃避,不畏缩。

长期的艰辛工作及沉重的家庭负担,使母亲身患有高血压症等多种疾病。尤其在晚年,一直在同病魔做坚决斗争,先后在四次严重中风及心力衰竭的情况下,死神也没有把她夺走,她创造了一次次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的传奇,每次都从死神的手中坚强的挺了过来。母亲从未因身患疾病而得到特殊照顾,十多年来,父亲和我们对母亲的关怀也是有目共睹的,那是我们要报答她恩情的唯一方法。我们不会忘记,无数个日日夜夜,母亲带着病体在灯下为我们做鞋子,衣服的背影,我们的穿戴在母亲的设计下,永远是新潮的;我们也不会忘记乡里邻居们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神情和目光。母亲在我们心目中是崇高的

查看全文>>>

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天寒地冷。尽管房中的空调温暖着我的身体,让我感受不到天气的肆虐,但想起永远沉睡在故乡凄凉坟茔中的父亲,我的心比天寒,比地冷。

明天,就是父亲的百日之祭。在父亲离去的这些日子,我总是想写些文字,纪念我虽然平凡但一生要强、与命运不断抗争的父亲。但是,每一次,只要有这样的念头产生,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眼,思绪也异常凌乱,使我无从下笔。我知道,那是我内心深处不能触及的最痛的地方,而我苍白的笔墨怎能描绘父亲丰富的一生。

父亲走了,让我真正理解和感受了“生命”二字的意义。以前,当听到或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我只是隐约地体会到一种悲哀,一种惋惜,慨叹一声“人生无常”。然而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才度过了82个年头,如果不是重病缠身,他应该是安享天年,长命百岁的。父亲的离去,让我真切感受生命竟是如此脆弱,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是再高明的医生,再珍贵的药物,也无法医治的!父亲,我想您,很想很想。很想再为您做几顿可口的饭菜,我在厨房忙碌着,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是我这一百天来每次做饭时都会出现的幻觉)。很想再为您捶捶背,给您洗洗脚。很想再和您一边轻松愉快地聊聊天,一边看着您和蔼可亲的脸和温馨的笑容。

亲爱的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有一百天了。这一百天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挂念着您,每天都在和您说话,每天都沉浸在与您一起的点点滴滴中,亲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过得还好吗?女儿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讲给您听,可女儿却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我刻录了一个盘子《献给父亲的歌》,放在车上,每天都听。每次听《父亲》这首歌,就觉得刘和刚唱出了我的心声,今天我在这里把它唱给您听,我亲爱的父亲,您听到了吗?

想想您的背影 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 您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 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听听您的叮瞩 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

再苦再累 您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您却吃了十分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 您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带着这种痛,含着眼中的泪,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惟以悼念我的父亲。

父亲因严重弥漫性肺炎,心肺功能衰竭,于xx年十月十三日凌晨四点五十分,抢救无效,驾鹤西去。魂归缈缈,唯余桑梓,女儿撕心裂肺,

查看全文>>>

今天早晨,我再次从书柜中翻出了这本《苹果树的外婆》,以前上四年级时我就看过这本书,现在又拿出这本书细细品味其中的情节与道理。

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一位名叫安迪的小男孩,他很伤心自己没有外婆和奶奶,他很羡慕自己的同学有外婆和奶奶。有一次,他爬到苹果树上幻想自己的外婆带他去游艺馆和很多地方,沉浸在自己有外婆的思想中很快乐。直到有一天,一位叫芬克的奶奶搬到了他们家旁边,安迪经常去帮助奶奶买东西,把自己家里的花送给奶奶,在不断与奶奶相处中,增进了她与芬克太太的感情,还把自己幻想有外婆和奶奶的事告诉了芬克奶奶,他认为芬克太太就是他的亲奶奶。从此,安迪有了外婆与奶奶:一个是在幻想中的外婆,一个是真实生活中的奶奶。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安迪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即使自己是在幻想中有外婆,有不是自己亲奶奶的芬克太太,但安迪很知足,没有抱怨也没有难过,而是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外婆和奶奶,真真实实地过好每一天。在幻想中,安迪极力幻想自己外婆的模样,满足自己想要外婆的愿望;在真实生活中,安迪没有介意芬克太太不是她的亲奶奶,而是把她当成是自己的亲人,用真心去对待和帮助她。我觉得安迪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读后感%ww/duhougan/

【1】 【2】

查看全文>>>

这几年,每到大约这个时候,您的老伴、儿女、姑爷们、外孙们,都到那个十字路口,去烧纸和念叨,祝福您灵魂安康并保佑家里平安幸福。一年又一年。

纸钱,在寒风中旋舞。您的灵魂,是否在这个时候,回来看看您的家,看看您的儿女亲人?

每个人,都如森林中的一棵树或草或花,在他(她)应到的时空里生根开花结果,有着一个或长或短、或酸些甜些苦些辣些的独特配方的人生。您的人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走来,您的女儿,有缘和您共同走了四十多年。

曾记得,年轻时的您,几乎从不摸家事,但渐进老年的您,发馒头使碱的精准程度迅速超越了老伴儿;曾记得,小时候听到熟悉的“叮玲玲”自行车铃响,就奔跑过去给您开门;曾记得,您说的您把大钱放衣服里面小钱二百放外面裤兜里结果被小偷扒去的糗事;曾记得,您对您挑选的姑爷百般维护的言辞;曾记得,老照片里一个英俊的军官的模样......

是否连生了三个女儿,让您在重男轻女的社会氛围里人生有些不同? 是否多年的三十儿,三个女儿的喧哗笑嚷让您的心里稍稍有所慰藉?是否您可以更明了地说明您的愿望好让儿女们奋斗、达成?是否您觉得应该再陪护我们一程看到更多的儿女幸福?! 好了,亲人之间的人生互相叠印而延长,我的人生给您的是欢乐多还是?我不知道。我希望,您在那边,会使用一种魔法,把苦的变成甜的,甜的更酿成蜜。我也希望,您把这个魔法,传递给我们每个人,让我们都能坚实地去过每一个季节。

这篇祭文,献给年前的您,希望您的印记在午夜回想在我们的梦里,祝您愉快!

查看全文>>>

维公元xx年元月2日凌晨6点30分,农历十二月初七,我最敬爱的爷爷因呼吸系统衰竭,抢救无效,离我们而去.....终年94岁。

远在北京的我听到表妹电话里梗咽的声音,我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爷爷去世的消息击碎了,电话里我听到妈妈,还有爷爷儿女门撕心裂肺的哭泣,我在这头也抱着老公眼泪纷飞,回想爷爷这一生,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诉说……

爷爷于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此时正值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国内战乱,民不聊生,社会底层的人们食不果腹,饥饱无着落,爷爷童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难度过,辛酸凄然!

十几岁时爷爷有幸拜师学医,由于自身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喜爱,不到20便已经可以独立就诊,经过几年的奋斗,爷爷拥有了自己的诊所,还找到了和他牵手60年爱妻,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出生了,家庭幸福美满,可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幸福只在一瞬间,内战开始了,后期兵败的国民党开始到处抓壮丁,特别像爷爷这种有医疗技能人更是他们扑捉的对象,爷爷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人,转让了诊所,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身在海外的爷爷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开心的流泪了,他和很多和他一样在外的华人在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带着满心的希望再次回到了祖国,定居在了祖国美丽的南疆---云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爷爷成为当地医院的院长,开始为人治病疗伤,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脊椎严重变形,但是为了家人为了孩子为了所有信任他的人,爷爷每天都很努力的工作,只有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在疼得厉害,才会让奶奶轻轻的给他按摩......

爷爷喜欢钓鱼,是个钓鱼迷,工作不繁忙的时候就会带上吃的,出去钓鱼,他很专业,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楼角放着好多鱼竿,各种各样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爷爷说他们各有用处,记得有一次,哥哥和爷爷去钓鱼,由于时间太长,回来以后几乎全身脱皮,那是因为被太阳暴晒后的结果,但是他们却很开心.....

爷爷一生育有一儿五女,总的来说妈妈们的童年还算可以,但也有最艰难的时候,特别是回国后碰到三年自然灾害,在那个艰苦年代,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养家,听妈妈说那时候吃的非常少,国家给的粮食有限,看着饥饿的孩子,为了她们的温饱,勤劳的爷爷从市里到郊区,走了很远很远,用他瘦弱的肩膀担回来两框从农民地里收回来的长着虫子的卷心菜,然后用

查看全文>>>

母亲李桂枝,生于一九三二年阴历九月二十四,于xx年4月26日逝世,享年七十七。我们含泪泣血,祭母在天之灵! 妈,儿子不孝。妈,你为儿子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我们却未能使你尽享天年,而且,临终还受尽病痛的折磨。妈,儿子不孝。 虽然,天命有常,人皆归天有时;虽然,病魔狠厉,人事有时而穷。儿子也知道,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但是,妈,你走得太早。现在日子这么好,你至少该再享十年福啊!这也罢了,毕竟,天命有时。但是,妈,你走得好苦。在我们陪着你走的这最后的日子里,你缠绵病榻,吃、吃不下,睡、睡不稳,坐卧不宁,辗转难安;当你安然酣睡时,我们额手称庆,这样的日子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陪着你痛,陪着你苦,陪着你熬;你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曾几何时,我们还因为你胖,一再劝你少吃肥肉。你痛彻肺腑,呼天抢地,我们却束手无策,有心无处施,有力无处使。我们恨啊!无情的癌症,为什么要缠上我们的母亲!妈啊,你就这样走了,让我们情何以堪! 妈,你这一生全是在为他人。在家,身为长女,帮父助母,抚弟护妹;婚后,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孝顺公婆。中年丧夫,独自支撑,老人弱子,均有所安;含辛茹苦,寡居守节,清寂以终。 妈,你是我们的好母亲。你20岁与父亲成婚,21岁起做母亲,至36岁,育子六,夭折一,成人五。在那艰难的岁月,你和父亲,要供我们吃,供我们穿,已是殊为不易;见我们一个一个的大了,又拼死拼活,积攒多年,于1974年,为我们建起一座大瓦房——现在想来,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不仅如此,你把我们的接受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们能读,再苦再难,你都要供我们一直读下去。这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家出了个高中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家出了个大学生,四邻称善,羡慕不已。我们今天都能知书识礼、体面立世,全是因为母亲,执着于我们的读书学习。为了操持这个家,几十年里,你起早贪黑,巴心巴肝。后来,儿子陆续成人成家了,你又为孙辈忙开来…… 妈,你是姥姥奶奶的好媳妇。姥姥奶奶一直和我们住,一直是你在照顾。父亲是个孝子,但父亲奔忙于外,家里大事小情,多赖母亲操持。若非母亲的默默付出,何来父亲的孝名。后来父亲故去,那时,姥姥奶奶都已70多岁,我们中有三个还在上学,最小的不到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母亲独自撑持,于是有人放言,说我们这个家要散。母亲坚韧顽强,拼命劳作,扶老携幼,艰难守

查看全文>>>

父亲杨克桃,生于解放前的动荡年代。家里兄妹六人,父亲从小跟随当船工的爷爷飘泊于江河之上,以水为院,以船为家,无根无靠。解放后,响应国家精减城市人口支持下乡建设的号召,父亲兄妹六人跟随奶奶一起自愿下放到湖北省汉川县榔头镇长岗村为农民,扎根于农村建设。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为了多一个人口争工分,父亲早早和母亲结婚成家,支撑大家庭的同时,也挑起自己家庭生活的重担。成家的父母居无住所,借住在乡邻家。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随着我们儿女的降临,父亲除了生活之担外,还于点滴的积累中建起自己第一个两间的房屋。屋子虽小,却给了孩子们一个安身之所。 为了还建房欠债,父亲留下母亲和一群待抚的孩子,独自飘泊在外到武汉做起小生意,住车站,睡街头,风餐露宿,吃尽苦头。间歇中回到家中,带回自己辛苦积蓄之时,也给童年中的我们带回点点的零食,带回孩子们期盼的快乐。 看着慢慢长大的孩子们挤住在厨房中的一张床上,父亲有了第二次建房的压力,更多辛苦的外出贩卖瓜果蔬菜,旅馆简易和小吃摊点是他暂时的歇脚处。一年到头,把辛苦赚来的钱上交给生产队里因自家缺少劳动力而欠的工分外,余下部分为再次建房而累积。八十年代初农村包干后,父亲终于在村子里建起首屈一指的三间大房,使得三个儿女都有了自己各自的房间,而父亲不得不为了再次还房债飘泊在外。把家里的农活丢给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一起承担。 八十年代未,父母亲一起放下农田,离开了自己辛苦建起未住几年的新房,租住到武汉做废品收购生意,穿梭于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在城市人熟睡的午休中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城市的废物利用奉献着自己体能和智慧,从中谋取微薄的利润养活全家。自建了两次房子的父亲直到中年,母亲也出外后才和母亲一起租住着城市里简单狭小的小屋,给自己暂时的一个家,结束了独自飘泊动荡、风餐露宿的生活。 九十年代初,父亲的废品生意达到顶峰,心地善良的父亲说服亲戚朋友们都出动到武汉,带领他们一起走致富之路。在繁忙的生意中,父亲还到处跑动关系把父辈兄妹几人的户口按返城政策转回到武汉,同时还设法捎带上自家亲戚顶替本已是武汉户口的四弟之名,为身边的亲戚们谋取生存之利。同时善良的父亲也因为个性直率,在为大家出钱出力后却反而落下一堆的不是,而导致亲朋的误解,导致亲兄弟十多年没有往来。 在遭受亲戚的打击后,父亲的生意日渐下滑,父亲趁此在汉川城关第三次买下房产,同时为两个儿子操办婚事。至此又

查看全文>>>

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

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栏目为大家精心整理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开头、2024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祭奠外婆的祭文范文800字怎么写等,欢迎大家的阅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