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读《新教育》有感 > 导航 >

读《新教育》有感

读《新教育》有感

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读《新教育》有感”,怎么动手写一篇优质的范文呢?不知如何下笔是很多写文档遇到的难题,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写作的难题。

读《新教育》有感 篇1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500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

查看全文>>>

读《赏识教育》有感

文/章红月

好书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近来为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读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感受颇深。

何谓赏识?从周弘老师的书中我悟懂了:赏识就是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因为当今的孩子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即所谓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们应学会细心琢磨孩子,善意引导孩子,用心赏识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认为从以下方面注意:

(一)赏识并不是无故表扬,而是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失败后,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孩子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有耐心,时刻不望去赏识孩子,给予孩子希望。

(三)常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随机进行教育。

(四)赏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人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努力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有人说快乐是一瓶香水,把它喷到别人身上,自己也会沾到一点。那么赏识何尝不是如此呢?赏识就是爱,要赏识孩子,就要去爱孩子,去相信孩子。

查看全文>>>

读《教育自传》有感

暑假期间,市教委和学校共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了百本书籍供教师选读。我随手拿起《教育自传》,本以为是一本无趣的教育书籍,谁想翻开一看,就被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经历坎坷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决定选择这本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做为我的选读书籍。

读着读着,我竟喜欢上了这本书,生出了尽快把它读完的念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它,因为我想,不板着面孔说教的人讲的故事一定有趣生动,道理一定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吧。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三类教育故事。第一,我做孩子的时候,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二,我做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三,我做家长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孩子的,我做老师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的以及我是怎样度过学校生活的。

这本书从我的视角叙述了一件件家庭、学校所发生的对我有较大影响的事情,从而揭示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元素心、赏,让读者体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品质形成及成长的重要影响。以下是我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一书后的粗浅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感想一:对孩子多关心和帮助,少一些指责和教训

刘良华教授在不是教训,是关心并帮助这篇文章中讲到父亲对他无理要求的处理方法:作者要钱没有得到满足,踢翻了一筐新鲜黄豆,父亲则是低头在满是泥土和灰尘的地上一颗颗捡起来。而且在作者大吼着我不要钱了时,眼里露出感激的目光。

我先是心情紧张的看这篇文章,读到后来已经忍俊不禁。本以为作者的无理取闹会换来拳脚或是责骂,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作者说,父亲用拣黄豆的方式关心并帮助我,这是一种教育。我相信,作者的父亲是在用心来感化当时不懂事的孩子的。从此作者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艰辛,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依我看来,教育是入心入肺的。关心并帮助有时候是一种长鞭效应,轻轻的举动引起终端最大的震撼。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有时面对孩子情绪激动并且做错事情时,不用急于指责、教训,无声胜有声地采用一些举动用以化解当时尴尬的局面,未必不是对孩子心灵更好的洗涤和教育。于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僵局或白热化的局面,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还欠缺哪些,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

这里就要求我们家长和教师要用心多想多思考,对孩子多采用关心和帮助是必要的。相互交心,在达到相互理解才是上上举。但有时候教训也是不

查看全文>>>

在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中有一篇《时刻守护做人的尊严》,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他家附近遇到一位吹笛子的艺人,和艺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在对话中知道这位艺人因生活窘迫出来谋生,现在是要筹满回家的路费才不得不出来卖艺,艺人的话中特别强调自己“不是要饭”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的,最起码的是生理的需要如吃饭和穿衣服,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对尊严的渴望。“尽管现实的个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特别是生存样式的差异,但每个人生存的底线,就是一个人作为人的生命的尊严,这是没有身份之别的。我们在小心地守护自身存在的尊严的同时,也要小心地守护他人,守护我们身边地每一个人,哪怕是流浪乞讨者的守住他们做人地那条底线。”

现在城市里的乞讨者,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乞讨者?像文中的这位艺人在我们这座城市好像没有吧?肯德基门口,饭店门前,天桥上,有多少人在乞讨,他们真的是无路可走,不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吗?有好多还都是孩子,这些孩子现在就乞讨,以后怎么办?对那些生活的无奈者,“我们可以凭借我们内心的尊重,而给他人、给这个社会多付出一点善良,一点希望。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但我们在给他人以希望和尊严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敞开一道人性的光泽。”可对另外那些人,我们又能怎么办?

查看全文>>>

读《教育常识》有感

去年寒假学校为老师们奉上了一份营养大餐,其中最喜欢是那本那本衣着朴素,言语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李正涛老师的《教育常识》,拿到书,即被一幅禅意悠远的水墨画吸引,浮躁的心瞬间得到洗涤和净化!打开,细细阅读,不禁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中的所思所得:

一、心弦拨动,水到渠成

先秦.周庄《庄子.养生主》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庖丁解牛如此得心应手,归功于厨师对牛体构造有了确切的了解和把握;油盐酱醋茶,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自然源远流长:铁观音,沸水冲泡,质厚味醇,而,碧螺春,娇嫩柔美,宜采用80摄氏度的水空投冲泡,淡雅幽香。如此,不论饮食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了解研究对象。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学生了!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每一朵花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即便是一株含羞草 ,也有自身独特的芬芳,难道你能否认这是种独一无二的美么?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给予绽放的希望,花才会在梦中成长;只有怀有一颗等待的心,你我才能惊喜的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小雏菊,更能满怀激动地品味出石缝中小草优美的姿态

让花绽放,让叶舒展,教师要学会对准孩子的心弦,将学生放在心中,处于第一位,才能水到渠成的谱写出或壮烈或婉约的完整乐章。但是该怎样扮演好调音师的角色呢?李正涛教授在书中提出以下五部曲:1.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2.发现学生还缺什么。3.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4.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5.追问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将抽象学生变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读懂学生的实际状况,教育才有发生的前提和可能。

二、缘溪前行,桃源胜地。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追随武陵渔人来到一处世外桃源,后为世人理想境地。教师潜心阅读学生,亦会觅得一处桃源圣境,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宇宙!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孩子过了一周,会增加一周的伶俐。孩子一周之内,都能记住五十个新词然而大人过了一周,却还是老样子。大人在一周之间,只翻同一本周刊杂志一周的时间,大人只会训斥孩子这就是不同成人宇宙的孩子宇宙。

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认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这个独立特别的宇宙与成人有着不容忽视

查看全文>>>

被新教育唤醒

——新教育有感

文/韩艳利

以前对新教育的理解是浅层次的,片面的认为是朱永新教授创立的符合中国特色和国情的,通过李镇西博士对“新教育”近三个小时的深入解读,我瞬间如醍醐灌顶,顿悟了许多。

一、理解了新教育的精髓。新教育并非横空出世,它是教育的“归真返璞”和“与时俱进”。李镇西博士有一段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我的理解是新教育中的“新”是把已有的好的教育理念和当下的教育背景结合后的融汇与贯通,更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把理论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用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开启一天中美好的晨读时光,和孩子们一起写下成长的话语,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等。某天,等孩子们长大了,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不只有作业和考试,还有一段有诗、有书、有画、有梦想的温馨回忆。同时,教师自己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理解了“教师”一词的真正含义。回顾十几年的教书生活,圈子的固化让我变成了活脱脱的一个教书匠,忙碌的工作让我渐渐忘却了成长。李镇西博士风趣幽默的话语,真切感人的教书育人场景,深深打动了我,聆听了李老师的教书育人,发现之前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教书匠做的事,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有差距。李老师说:“新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他是一个真正有孩童视角的,站在孩子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好老师,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我想他是幸福的。最近,深入学习了新教育理论后,我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要做一个蹲下身子去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真正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三、教育理想被唤醒。回想十几年前,我也是一名怀揣教育理想的追梦人。岁月的打磨和教育环境的日新月异让我渐渐发现理想被一点点的磨灭,有时好像迷失了前进方向的寻路人。为此我常常苦恼不已,偶尔也想发个牢骚。近距离走进李老师的教育生活,认真聆听他的教育智慧,我如梦初醒。他说:“教师要寻找职业的幸福,努力追求心灵自由。”此刻,我的教育理想重新被唤醒了。李老师的经历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一个教师要想成长,任何时候都不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找各种借

查看全文>>>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

查看全文>>>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

查看全文>>>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着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查看全文>>>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低着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