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 导航 > 读《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感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读《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读《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感

作为教师的我始终不忘终生学习,我园一直在开展思维数学特色课程,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数学教育的书籍,本月我阅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的启发。学习数学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等精神文化。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能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从:挖掘数学知识的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悟以下几点:

一、注重材料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

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二、教师有效引导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三、实践经验中建构数学经验

大班曾经开展过的数学活动 森林聚会,让数字与动物交朋友,在无形中学习数的组成,感受不同组合方式,让数字与两个或三个以上动物交朋友,在这样一个情景化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改变以往数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策略带给幼儿隐形的指导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让幼儿进入这样一个情景中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幼儿喜欢数学,乐意操作。

四、环境暗示建构经验

我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如:大班时为了让幼儿认识时钟,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一只钟,让幼儿进入教室就看见钟,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时间概念。如告诉幼儿:早上7:45到园, 8:00早锻炼,11 :00吃中饭,12:00午睡,下午4:00放学。让幼儿觉得时钟和我们的生活很密切,从而使他们对认识时钟产生兴趣。

五、数学渗透于生活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间的本质联系,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我注意让幼儿亲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建构分类经验。我引导幼儿到商场、菜场、书店、水果店去参观,然后让幼儿回去看看家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幼儿看到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而且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使幼儿感到分类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分类积累了生活素材。

《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他给了我实践的指引。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建构数学关系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方式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其多次反复练习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其经验概括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在趣味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引发活动冲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材料,去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幼儿园游戏》有感


读《幼儿园游戏》有感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它的自主性,其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快乐性、重复性、创造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的自主性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开展活动,他们对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教师应予以尊重,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预设性的游戏就给予否定,并强行将幼儿游戏的发展纳入到自己事先预设好的轨道中来。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是反映其自身生活经验的过程,应学着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行为与教育理念的融合难免各有差异,也存着许多问题,使得在游戏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这一观点变得不那么纯正,出现导演式的游戏或放任式的游戏两种倾向。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充当着导演的角色,对游戏过程进行不恰当的干扰,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或是在游戏中任其自由发挥,使游戏变成嬉戏,变得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也就不自觉地偏离了。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们的行为与我们教师预设的行为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而且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

《幼儿园游戏》一书中提到的应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鼓励与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给了我较深的感悟。记得以前指导孩子游戏时,我经常以教师的身份,作为一个引导者直接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如玩滑滑梯时直接告诉幼儿:滑滑梯上不要打来打去,不要跑太快等等。这种介入不仅干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有时可能会限制幼儿的发展,而间接地介入能起到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走到儿童医院,发现孩子们很吵、都围着圈趴在地上,我正想走上去制止孩子们这种行为,突然想到孩子们玩的是角色游戏,如果我强行命令孩子们回到自己相应角色的岗位上,不仅不尊重孩子游戏的自主性,同时可能会削弱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于是我以带宝宝看病的妈妈的角色来进入游戏。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医生告诉我原因是欣媛的宝宝突然晕倒了,大家都很着急。

于是,我也以参加者的身份与他们一起商量,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欣媛的宝宝都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就纷纷说不能都围在一起,要空出地方。接着我又问那我们不能围在这里的话,去哪里才合适呢?孩子们知道自己没有遵守活动的秩序,马上安静下来,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这次的指导,让我感受到了与幼儿平行游戏的收获。

此外,我认为细心的观察和适当的介入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不恰当地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的发展,如果过早介入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得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的观察。

陈鹤琴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在老师的指导及对游戏的评价下,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也在无形中促进自身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读《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感


读《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感

文/吴絮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老师开心工作,和孩子一起快乐生活?班级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我学习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一、幼儿园常规建立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一)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三)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三、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就开始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三)利用榜样促进常规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

(四)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小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五、沟通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家长在一些问题上的沟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家园双方的沟通中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现在,家庭都是一个独苗苗,有些父母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总是不信任。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反了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和不放心。于是,我们班级的三位保教人员齐心合力,把家长的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彼此的关系也亲近了。

(二)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

与家长的沟通中,讲话的技巧也非常的重要。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教师的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窗口,是宣传栏。教师对家长的接待工作,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对家长的要做到热情周到。要真诚接待每位家长,笑迎家长,笑送家长,做到手勤、口勤。

早晨,孩子入园时,要走上前去主动为孩子脱下大衣,并热情拥抱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情绪,下午孩子离园时,要主动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错也要敢于提出,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热诚地接待家长,每位家长都会满意而来,满意而归。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有很多形式,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幼儿成长手册、家长园地等。

总之,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要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读《赏识教育》有感


读《赏识教育》有感

文/章红月

好书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近来为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读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感受颇深。

何谓赏识?从周弘老师的书中我悟懂了:赏识就是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因为当今的孩子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即所谓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们应学会细心琢磨孩子,善意引导孩子,用心赏识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认为从以下方面注意:

(一)赏识并不是无故表扬,而是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失败后,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孩子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有耐心,时刻不望去赏识孩子,给予孩子希望。

(三)常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随机进行教育。

(四)赏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人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努力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有人说快乐是一瓶香水,把它喷到别人身上,自己也会沾到一点。那么赏识何尝不是如此呢?赏识就是爱,要赏识孩子,就要去爱孩子,去相信孩子。


读《教育自传》有感


读《教育自传》有感

暑假期间,市教委和学校共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了百本书籍供教师选读。我随手拿起《教育自传》,本以为是一本无趣的教育书籍,谁想翻开一看,就被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经历坎坷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决定选择这本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做为我的选读书籍。

读着读着,我竟喜欢上了这本书,生出了尽快把它读完的念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它,因为我想,不板着面孔说教的人讲的故事一定有趣生动,道理一定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吧。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三类教育故事。第一,我做孩子的时候,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二,我做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三,我做家长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孩子的,我做老师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的以及我是怎样度过学校生活的。

这本书从我的视角叙述了一件件家庭、学校所发生的对我有较大影响的事情,从而揭示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元素心、赏,让读者体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品质形成及成长的重要影响。以下是我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一书后的粗浅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感想一:对孩子多关心和帮助,少一些指责和教训

刘良华教授在不是教训,是关心并帮助这篇文章中讲到父亲对他无理要求的处理方法:作者要钱没有得到满足,踢翻了一筐新鲜黄豆,父亲则是低头在满是泥土和灰尘的地上一颗颗捡起来。而且在作者大吼着我不要钱了时,眼里露出感激的目光。

我先是心情紧张的看这篇文章,读到后来已经忍俊不禁。本以为作者的无理取闹会换来拳脚或是责骂,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作者说,父亲用拣黄豆的方式关心并帮助我,这是一种教育。我相信,作者的父亲是在用心来感化当时不懂事的孩子的。从此作者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艰辛,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依我看来,教育是入心入肺的。关心并帮助有时候是一种长鞭效应,轻轻的举动引起终端最大的震撼。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有时面对孩子情绪激动并且做错事情时,不用急于指责、教训,无声胜有声地采用一些举动用以化解当时尴尬的局面,未必不是对孩子心灵更好的洗涤和教育。于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僵局或白热化的局面,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还欠缺哪些,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

这里就要求我们家长和教师要用心多想多思考,对孩子多采用关心和帮助是必要的。相互交心,在达到相互理解才是上上举。但有时候教训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尽量少用慎用。

感想二:鼓励和赞赏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最好养料

在影响我的重要他人一文中,作者说就教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教师。

文章中讲到对他影响最大,也可以说是从此改变他命运的一位代课数学老师胡老师,她在那节课上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可能是湖北人的毛病:湖北人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胡老师的样子,喜欢胡老师的数学课。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洒满阳光雨露。正是胡老师的鼓励和赞赏,给当时刚刚留了级的作者好似打了一针强心剂,陡增了作者的自信和自尊。在胡老师那里。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也从此,作者的成绩一路高唱凯歌,直到考入大学。作者至今对这位胡姓老师念念不忘,心怀感激。以至于对所有认识的姓胡的人都有好感。我想这应该是对于作为老师的最大奖赏了吧。

我觉得,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老师那里获得留意,那将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助燃剂。因此对学生最好的奖励是对他的赏识与赞美。假如一个学生被老师忽视或受到老师训斥,那么对学生而言或许是最可怕的恶梦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生是否可以多一些鼓励与赞赏,少一些忽视与训斥。我相信:老师真挚的赞赏一定会让学生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加努力;也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成为学生进步与成长的不竭动力。

感想三:眼里有学生,心里装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及需求

刘良华教授在看窗户的老师这篇文章中说到:如果一个老师从来不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诚的,有思想深度的老师;可是,如果一个老师长久的沉湎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而忘记他面前的学生,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是一个坏老师。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课堂上,一个好的老师是既要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又要经常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眼中没有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眼中便没有了老师。也无从谈起对老师的喜爱和尊重。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眼里要有学生,心里要装着学生,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了然于心。这样在接触学生时,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与教师的真切关心,学生才会喜爱老师以至于喜爱他教的学科,才会记住永远的老师。

从刘教授的诙谐幽默的文字中,我感受到的是他想传递给其他老师与学生如何交往交心的经验,易于接受,而且引人深思。也想如他一样,做一个能够在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的会心赏学生的老师。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去年寒假学校为老师们奉上了一份营养大餐,其中最喜欢是那本那本衣着朴素,言语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李正涛老师的《教育常识》,拿到书,即被一幅禅意悠远的水墨画吸引,浮躁的心瞬间得到洗涤和净化!打开,细细阅读,不禁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中的所思所得:

一、心弦拨动,水到渠成

先秦.周庄《庄子.养生主》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庖丁解牛如此得心应手,归功于厨师对牛体构造有了确切的了解和把握;油盐酱醋茶,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自然源远流长:铁观音,沸水冲泡,质厚味醇,而,碧螺春,娇嫩柔美,宜采用80摄氏度的水空投冲泡,淡雅幽香。如此,不论饮食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了解研究对象。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学生了!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每一朵花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即便是一株含羞草 ,也有自身独特的芬芳,难道你能否认这是种独一无二的美么?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给予绽放的希望,花才会在梦中成长;只有怀有一颗等待的心,你我才能惊喜的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小雏菊,更能满怀激动地品味出石缝中小草优美的姿态

让花绽放,让叶舒展,教师要学会对准孩子的心弦,将学生放在心中,处于第一位,才能水到渠成的谱写出或壮烈或婉约的完整乐章。但是该怎样扮演好调音师的角色呢?李正涛教授在书中提出以下五部曲:1.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2.发现学生还缺什么。3.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4.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5.追问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将抽象学生变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读懂学生的实际状况,教育才有发生的前提和可能。

二、缘溪前行,桃源胜地。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追随武陵渔人来到一处世外桃源,后为世人理想境地。教师潜心阅读学生,亦会觅得一处桃源圣境,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宇宙!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孩子过了一周,会增加一周的伶俐。孩子一周之内,都能记住五十个新词然而大人过了一周,却还是老样子。大人在一周之间,只翻同一本周刊杂志一周的时间,大人只会训斥孩子这就是不同成人宇宙的孩子宇宙。

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认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这个独立特别的宇宙与成人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正如着名教育家皮亚杰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时曾对低段儿童与高段儿童进行过一组实验,结果是今天我们都认识到的:年幼儿童倾向于根据损失的大小来评价过失的轻重;而年长儿童则更注意行为者的动机意向。

至此,你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过去执着坚定的以为?是否需要凝视那个在过去也是孩童的自己,已重新面对眼前的学生?所以说,育人先育己,一个人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式和现在时,又怎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所以教师,从我做起,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从认识到行动上进行自我创生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作为。

缘溪前行,走进一座花园,这里春有娇羞嗔怒的杏花,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有金丝滚边的菊花,冬有暗香浮动的梅花.世界因花而美,因你而四季如春。可以说,教师对孩子的期待是学生梦想的沃土。然而,当施肥过量,当土地的营养浓度大于根部毛细胞浓度时,植物却会因此脱水,出现烧苗现象。这样说来,不正常期待是对孩子的摧残!时下,何止是教师,社会也在躁动地呼唤我们的孩子快快长大,快快成人。

事实上呢?为人推崇的东北大米之所以营养丰富正在于其生长周期长,最长周期可达半年之久。而被催熟的瓜果蔬菜也会因周期短失去原有滋味。可以想象,热切高速的期待给孩子带来的会是什么?顾明远老师曾表达过这样一种吁求:不要用果农使用的膨大剂催熟孩子,这样长大的儿童有爆裂的危险!今天社会上这样的案件已不是个案。高智商,低情商。学历高,素养低 。

一例例鲜活的学生案件震撼了社会,更鞭笞我们教师要将儿童当儿童,试图跨越孩子阶段尽早进入成人世界是得不偿失的。历史上不会因为谁童年吃了苦,成年时候生活就会减免对他的磨练!历史上也没有因为谁的童年是快乐的,就剥夺他成年的幸福!相反,童年不幸福的人,长大以后也多不幸福,因为痛苦挫折在他最娇弱无力时袭击了他,让他留下了无法对抗的阴影。所以,教师,我们要尊重生命轨迹,将儿童当儿童,悉心等待,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将来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以此创建一片桃花源地!

三、仁礼育人,勤勉成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成才先成人。人,定当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然而在当下,功利之心甚至蒙蔽了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当做工具和手段来炫耀自己教子有方光宗耀祖,以满足自我虚荣心。教师中也不乏有人为完成领导任务,获得认可,实现晋升将稚嫩弱小的生命当做追逐名利的工具。假仁义,假礼仪,又怎能培育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呢?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长应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最终指向和归宿。教师,应当用心真仁真礼用爱培育人。

而才呢?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人才的的故事数不胜数,理由却无限循环的相似,那就是勤奋!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它不同于搬砖快,高频率的重复也不一定获得成功的垂怜。它是一项复杂精密的脑力体力合体劳动,他不同一般的苦,头悬梁,锥刺股是有力的证明。教师有责任有权利帮助学生寻找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并积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能力和习惯。

走近,肯定,关心,鞭策,教师当坦荡荡,于天地之间,以悠悠逍遥之心拨人间真善美。


读《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有感


读《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有感

当年味逐渐变淡后,生活一下恢复以往的清静与悠闲。打开电脑,音箱里缓缓里流淌出轻音乐,然后再泡上一杯清茗,在茶香袅袅的氛围中,沉浸在书香世界里,这不也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一件事情吗?

这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假期,因为婷赴杭画画,所以又一次过着婷不在身边的假期,虽很清静但也牵挂,于是就多了一份等电话的事。在等电话的时间里,也伴着另外两件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是阅读与写作。阅读中的写作,写作中的阅读,它们有太高、太强的关联,甚至紧密到不可分割。以下就是我在假期中读过得其中一本的感想,请听我婉婉道来:

此书的名字叫《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阅读其书名,顾名思义就是阐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书名中的关键词应是技巧一词。读完此书后,我的理解是书中描述的实用技巧基于三个信念:一是成人在幼儿面前必须是自我管理的榜样。二是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应该保持敏感。三是幼儿想知道成人希望他们做什么,怎么做。理解这三个信念对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性学习很重要。

阅读此书的过程,也是温暖我心灵的过程,因为此类书籍中关于班级管理的内容近在咫尺,我是那么的熟悉,甚至感觉书中的某些技巧就是我常用的方法,所以因为熟悉与亲近,更觉得买来此书进行阅读很值得。

第一个温暖源自亲切。这本书呈现的都是真实的、具有生态特点的实践,很多事件毒死我们幼儿教师亲身经历过的,让人心生共鸣。

第二个温暖源自关爱。阅读此书我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是爱的暖流,是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浓浓的关爱。幼儿教师只有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蹲下身子和幼儿交流,用无私的爱去贴近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幼儿,关爱幼儿。

第三个温暖源自包容。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幼儿。看到幼儿作出捣蛋等不适宜行为,作为教师,一味地指责有用吗?这本书里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们体现的是对幼儿的包容,更是对幼儿的帮助。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只有保持包容之心,才能在于幼儿的共处中体会到快乐。

第四个温暖源自生活。幼儿园不是象牙塔,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或许家长的职业让你头疼不已,或许文化差异让你困惑不解,但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本书讲述了很多关于文化、家庭、家长的内容,就会发现换一个视角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合上这本书,我的内心无比充实,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继续坚守在学前教育一线工作岗位上。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她们一起经历真实的人生与成长,那是一件多么幸运与幸福的事情。这本书每章最后的实践案例都讲述了一个幼儿的故事,每个幼儿背后都有一个家,尽管每个家各有各的难处,但每个家庭都让人感受到爱----幼儿与父母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因此,当我们与幼儿以及他们的家长,共同承担起这份体验生活的责任时,这不仅是工作,更是神圣的、光荣的使命。

写到最后,不由得想对那些新入职或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说,这是一本更值得你们大家都去读一读的好书,因为书中提供了班级管理的参考标准和实用技巧,也提供了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相信这些内容一定能给与大家很多的启发与思考。


读《马小跳玩数学》有感


我看了一本非常精彩的书,它的书名叫《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做了七年的小学教师呢。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便开始进入到一个马小跳的数学王国。我和马小跳一起学习用聪明巧妙的方法玩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还和他一起认识了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科学巨人牛顿,数学王子高斯跟着马小跳一起玩数学,轻轻松松的边玩边学,。不知不觉我惊喜地发现,我已经爱上数学了,已经离不开数学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