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 导航 >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2024第四单元作文范文大全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我所说的篇目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看云识天气》。

一、设计指导思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听障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由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这是和作者的观察和本身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所以,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极差。阅读是其获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听觉缺陷及手势语的局限,尽管他们学会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却不能写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欠缺又直接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并学习运用,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其综合素质。这种听力的缺陷还减少了聋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如果没有老师积极引导,他们很难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目标定为:

1、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方法,积累运用比喻句。

3、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以及总——分——总的说明文的结构。

能力目标定为: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定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着快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 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 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 教师导学 (3)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二、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 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五、教时安排 12——14课时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

查看全文>>>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

查看全文>>>

看颜色,尝味道,水的特点我知道。小水滴,真奇妙,食盐遇它不见了。范文资讯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玩水》教案范文:运水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玩水》教案范文:认识水

教学目标: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12、认识水

二、认识水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

(2)、你闻一闻容器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尝一尝什么味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3)、出示白醋、清水、橙汁、白糖水,让学生分辨出来。

方法指导:一看二闻三尝

(4)、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5)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

(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

三、拓展活动:说说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学生互相交流,师小结。【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玩水》教案范文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语文园地四》的教学内容跟往常一样,有我的发现:“我会认”是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同偏旁的字;“我会读”是通过读句子,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日积月累:“读读记记”是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得出“( )的( )”的短语形式;“我会读”是阅读短文《浪花》,感受孩子们跟浪花玩耍的乐趣。还有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在教学中,我把“日积月累”的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学习,使得知识点前后贯通,对“( )的( )”的短语形式得到实践和运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了意外之喜。

一、教学“读读记记”

1.出示短语读一读,发现短语构成形式。

美丽的夏夜 精彩的球赛

可口的松果 透明的翅膀

有趣的问题 闷热的天气

亮晶晶的眼睛 绿油油的荷叶

2.全班交流,小结短语的形式。

通过朗读和研究,孩子们有了一点点的发现,谢朱添说:“短语后面的词语都在写一样事物,比如松果、翅膀、眼睛、荷叶……”有孩子发现“亮晶晶、绿油油”是abb式的词语,还发现了“美丽、精彩、可口、透明”等词是写后面的事物是怎么样的。于是,“(怎么样)的(什么)”这个短语形式就得出了。

而后,在教学《浪花》时,我就让孩子们找找这样的短语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轻轻的步子、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淘气的娃娃”,非常开心,这就是学以致用啊。

二、教学“我会读”

初读短文后,孩子们因为发现了“( )的( )”短语而兴奋。我让他们再读读短文,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1.感受“浪花”的淘气。

短文内容简单,孩子们一读就笑了,问:“为什么笑呀?”回答:浪花太有趣了!太调皮了!太有意思了!……再让孩子们找找短文中是怎么写的。从“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可见它的“淘气”,通过朗读展现这份调皮捣蛋。

2.发现了比喻句的写法。

还是谢朱添,他在第二次读短文时说:“最后一句话是比喻句,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于是,我再进行强化,让学生说说把谁比作了谁?(浪花比作了娃娃),用笔圈出“浪花”和“娃娃”,再用一条线连起来。然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更可爱了、更有趣了……小结:原来用上比喻句可以让某样事物变得有趣、可爱、生动,我们以后也可以用用啊。

3.“我发现了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查看全文>>>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花钟》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去引导、我这时适时引导:花开放了你高兴吗?这一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进行了朗读指导。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让学生去读。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 孩子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设计的花钟可真有趣,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找骆驼》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3、缺少个性化阅读。

面临期中考试,一边学习新课,一边复习。学生因为活动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心太浮燥,复习做的题较多,测评有一些学生进步了,但有一些学生却退步了。

查看全文>>>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查看全文>>>

第1课时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十?

(3)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学校也准备了一些铅笔要分给各个班,你们会分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①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3= ③师:6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可提示学生在情景图中圈一圈)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3=20。

b.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c.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

d.因为3个20是60,所以60÷3=20。

(2)完成“试一试”。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是如何算的?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0÷3=200。

b.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就是200。

c.因为3个200是600,所以600÷3=200。

(3)小结: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你认为在口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刚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能够将整十数和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

百来进行口算,那么如果被除数不是几十或几百你还能口算吗?

(1)课件出示例2。

①问: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120÷3= ③师:12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查看全文>>>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栏目为您整理了海量的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第四单元作文范文大全、2024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等相关内容,还想了解更多第四单元作文范文相关内容,建议您关注收藏本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