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同时在写教案课件时,设计内容需要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 不可能
(完全确定)
一定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在,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作业:教材练习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fwR816.cOm同步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设计

学校:王家楼中心小学姓名:郑涛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可能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⑴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⑵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棋子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二、互动新授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生回答:喜欢!

生回答:可能生,也可能死。

生回答:一定死!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学生抽取,验证。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学生小组摸一摸,并讨论、验证,再集体汇报。

学生独自完成。举手回答。

学生独自完成。举手回答。

学生独自完成。举手回答

集体回忆,举手回答。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个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了死牢。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写着“生”和“死”的纸条。如果摸到“生”就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可是这个昏庸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写有“生”的纸条换成了“死”字,同学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引入课题:故事里的奴隶经过了从“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蓝棋子和绿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利用故事引入新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此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

通过体验、猜测、验证、再次实践、总结,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确定不确定

一定可能

不可能

教学反思

《统计与可能性》是新人教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有以下体会和感悟。

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课的开始从一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道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解决问题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抽卡片表演节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发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整节课的练习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抽卡片”、、“转盘游戏”、“摸棋子”、“摸彩球连线”等活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活跃,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衔接不够简练,过度不够自然;2、课件操作、衔接不够娴熟;3、抛硬币游戏结束时没有及时收材料,导致部分学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


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 不可能
(完全确定)
一定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在,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作业:教材练习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 不可能
(完全确定)
一定

课题: 第四单元:可能性(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在,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作业:教材练习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6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

生:相等。

师:如果放入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吗?

生:不相等。

师:我们这节课来研究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
/
2?

(评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2、同步练习

拿出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的袋子,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
/
2

师: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生:1
/
3

师:袋子里都只有一个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两个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个球。

追问: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
/
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放5个球,其中白球1个。

(评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几个球,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什么牌,帮助学生区分“红桃”与“黑桃”。

师:把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
/
6。

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
/
6。

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摸到方块2的可能性是1
/
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
/
6,摸到“2”的可能性是1
/
3。

生3:一共有6张牌,“2”有两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2
/
6,也就是1
/
3。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这6张牌中,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
/
6,也就是1
/
2。

对比练习: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请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说可能性。

汇报1: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2;摸到红色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评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从6张牌中任意摸到一张,每一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从而为解答下面的问题奠定认识基础。教学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丰富学生对基本思考方法的体验。)

4、同步练习

①学生口答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

②学生讨论: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指出:由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性是1
/
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
/
8,也就是10次。

③追问: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

10次吗?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评析: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指针转动后,停在每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再根据可能性推算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各种区域的次数。进一步加深对用分数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做练习十八第一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追问: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做练习十八第二题

①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

红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3、4、5、6;

绿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1、2、2、3、3;

蓝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2、3、3、3。

②组织比较: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学生完成第(2)小题后,组织比较: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为什么不一样?

3、摸球比赛

师:红球4个,黄球3个,如果摸到红球算老师赢,摸到黄球算你们赢,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摸到的红球可能性是4
/
7,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
/
7,比赛不公平。

(评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通过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总评: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先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
/
2”。然后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并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学习过可能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 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说出画“正”字的方法)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相***出示“摸球结果记录表”,向学生介绍。
讲解示范:一画“一”表示1次,1个“正”字表示记录5次。
红球
黄球
③明确分工。
谈话: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活动。
④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
①各小组交流汇报统计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②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我们再将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同样多,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一些)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讲述:这就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会和摸到黄球的***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可见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和统计得到了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交流。
1、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问:知道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面上都写有数字,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如果把小正方体抛30次,那么“1”“2”“3”各字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呢?
验证。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抛小正方体,并记录朝上数字的次数。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活动体验:学生先分组实验,再统计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归纳。
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将数据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字
123
合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通过这一活动,你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1、2、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讲述:根据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三、拓展深化
谈话:如果要在装有红球和蓝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放球?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为什么可以这样放?(因为红球和蓝球的个数相同,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小组讨论,再展示交流,说说想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红球 3个黄球
当口袋里红球与黄球一样多时,摸到红球与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 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 飞向大海

二(2—4) 撒向大海

三(5—7) 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活动:

理解操

(二)沟通理解

1、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自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读完后指名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三)实读,读出愿意。

对,儿子去看望父亲时,种下了花,(板书:种花)儿子走了,父亲高尔基看到儿子栽下的鲜花盛开了非常高兴,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板书:写信)在信中,高尔基把儿子栽下的鲜花称做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啊,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评价:

(1)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了这句话,不但能体会到高尔基很高兴,而且我们还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鲜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高尔基信中“美好的东西”带动第4、5自然段的教学,从中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

(四)创读,读出新意。

瞧,傍晚时分,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出示鲜花的图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盛开的鲜花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同学们,儿子在岛上种下了花,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假如你就是儿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先自己在心里练习说一说。

指名说。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设计这次创读,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的体验。

(五)实读,读懂原意。

高尔基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认真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交流。

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

师指导:是啊,儿子留给了高尔基鲜花,高尔基很高兴,儿子也很高兴;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

是啊,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会需要你,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是一封简单的信,却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好好地来朗读这封信。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在这过程中,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要。这样的实读设计,通过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句子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整个设计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六)创读,读出新意。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请你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这种这次创读的处理,使得学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半日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 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文,希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