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 > 导航 >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2024年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范文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炮手,为了祖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

查看全文>>>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要求:

1、 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 之情。

2、 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认识九个认读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 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

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

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

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 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了解命题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后,希望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定好一个合适的题目再作文,能做到吗?

(2)、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规矩不能有”这句话是谁说的?课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他的哪些知识?谁能向大家作个汇报。(昨天同学们把这个作业完成的

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4)、同学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来读课文,读后你能解答几个问题?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2)全班汇报新积累的词语。(见小黑扳)

(3

查看全文>>>

一、创设情境:分西瓜 (课件演示)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荒凉的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悟空心疼师傅,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西瓜给师傅解渴。 师: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悬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索,合作探究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模式 (1)比较分子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大家同桌间在圆形图片上分别表示出1/4和1/8,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观察讨论一下,为什么八戒本来执意要西瓜的1/8,可西瓜切开后,对比西瓜的1/4之后,为什么后悔了呢? (2)“火眼金睛” 比较1/3和1/2,1/7和1/5,1/3和1/6的大小。 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如只取一份,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把知识理解化 (3)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例题。 师:你们在做题目时,遇到什么问题了。(分母相同分数的比较 师:你是怎么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说明】: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只有自己发现分母相同分数比较的规律,才能最终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型 (1)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的想法。 (2)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2)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 3.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4.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教学;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教具准备;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在第2 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具体饿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理解课文应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特点。在初读课

查看全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一、思疑——导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2= 350÷7= 800÷2 48×2= 二、思学 1.试学: (1)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流程图: 可选过程: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2)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按我们以前掌握的“横看、竖看”的方法,找找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3)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 15×4= 18×2= 2.展学: (1)把你的发现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根据16×3=48,你能直接推算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流程图: 可选过程: 16×30= 160×3= 160×30= 16×300= 师:今天学习两个个位都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不懂的地方,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用 1.固学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找规律》导学案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是的结果。 2.延学: (1)买运动服。

查看全文>>>

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小小鞋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 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 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投影平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穿的鞋是多大号的呢?今天淘气班的同学们想开一个模拟的鞋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分析统计表. 这就淘气班所有同学的鞋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班汇报) (2)绘制统计图.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鞋号的情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出绘制统计图. (3)教师提示: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会了制作统计图, (课件出示几个以前学过的统计图),这些你们还记得吗? (4)(课件出示80页的统计图)瞧.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先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全班,对个别又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 (3)简单的分析. a: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 b:学生在自己说的基础上,教师请人说给大家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三.当堂训练. 1. 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2题的统计图. 要求: (1)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回家从报刊、书籍、杂志、或网络中找一些有关统计图表的资料,明天课堂上交流. 板书设计: 小小鞋店 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一、 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

查看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文,课文通过边防战士将拣到的一块“中国石”“奉为至宝”,并将它“精心保管”,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查看全文>>>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

范文资讯网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整理了各种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2024年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等,更多北师大小学三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尽在范文资讯网,敬请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