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 > 导航 >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2024年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范文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教具准备;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在第2 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具体饿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理解课文应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特点。在初读课

查看全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一、思疑——导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2= 350÷7= 800÷2 48×2= 二、思学 1.试学: (1)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流程图: 可选过程: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2)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按我们以前掌握的“横看、竖看”的方法,找找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3)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 15×4= 18×2= 2.展学: (1)把你的发现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根据16×3=48,你能直接推算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流程图: 可选过程: 16×30= 160×3= 160×30= 16×300= 师:今天学习两个个位都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不懂的地方,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用 1.固学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找规律》导学案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是的结果。 2.延学: (1)买运动服。

查看全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一、思疑——导学 (1)竖式计算: 905÷5= 621÷3= 6.png (2)每页放5张,估一估,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 二、思学 1.试学: 有285张邮票要放入相册中,每页相册放5张,大约能放多少张相册? 列竖式,算一算: 2.展学: (1)把你的想法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 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张,还剩多少张?列竖式算一算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怎么验算的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用 1.固学 (1)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55÷5= 164÷4= 522÷6= 217÷7= (2) ⑴ 估一估,这捆绳子大约能剪 出多少根跳绳? ⑵ 算一算,能剪出多少根跳绳? ⑶如果每根跳绳长5米,能剪出多少根,还剩多少米?列式计算并验算。 2.延学: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查看全文>>>

一、创设情境:分西瓜 (课件演示)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荒凉的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悟空心疼师傅,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西瓜给师傅解渴。 师: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悬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索,合作探究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模式 (1)比较分子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大家同桌间在圆形图片上分别表示出1/4和1/8,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观察讨论一下,为什么八戒本来执意要西瓜的1/8,可西瓜切开后,对比西瓜的1/4之后,为什么后悔了呢? (2)“火眼金睛” 比较1/3和1/2,1/7和1/5,1/3和1/6的大小。 你发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如只取一份,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把知识理解化 (3)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例题。 师:你们在做题目时,遇到什么问题了。(分母相同分数的比较 师:你是怎么比较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说明】: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只有自己发现分母相同分数比较的规律,才能最终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型 (1)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的想法。 (2)做课本第58页“试一试”第(2)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 3.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4.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

查看全文>>>

一、 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查看全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 50+13=63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 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2、师出示问题:“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解决问题。

6、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p62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比较分析法做。

(3)集体订正。

2、摘苹果游戏

(1)出示试题,贴上苹果。

846÷6 156÷4 364÷7 432÷6 389÷9 872÷4 (2)摘下商是两位数的算式上的苹果

(3)算一算,集体练习,指名部分学生板演。

四、应用

1、出示教科书p62第4题,按如下过程进行思考。

(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2)找出题中的数学问题。

(3)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4)独立完成

2、出示教科书p62页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查看全文>>>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

范文资讯网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整理了各种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2024年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等,更多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班里工作总结尽在范文资讯网,敬请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