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一: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李顺海 2014.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

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担任

八年级一、三班的数学,一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

三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两班学生成绩一般,

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

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有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

趣,导致数学基础差。因此两极分化较严重。要想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

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什么情况下有意义;重点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进

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

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

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

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

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

查看全文>>>

分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是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必须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计算,转化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所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的.在求出最简公分母后,还要确定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这个因式就是最简公分母除以原分母所得的商.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通分,将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2)写成“分母不便,分子相加减”的形式;(3)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4)分子、分母约分,将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 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 .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

查看全文>>>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3. 难点与突破方法 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 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 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课堂引入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 p14例1.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p15例2. [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

查看全文>>>

分式的乘除(三)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讲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之前,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计算 = = = , = = = ,…… 顺其自然地推导可得: = = = ,即 = . (n为正整数) 归纳出分式乘方的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 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 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 四、课堂引入 计算下列各题: (1) = =( ) (2) = =( ) (3) = =( )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 (n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五、例题讲解 (p17)例5.计算 [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 = (2) = (3) = (4) = 2.计算 (1) (2) (3) (4) 5) (6)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3) (4) 八、答案: 六、1. (1)不成立, = (2)不成立, = (3)不成立, = (4)不成立, = 2. (1) (2) (3) (4) (5) (6) 七、(1) (2) (3) (4)

查看全文>>>

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 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1) (2) 五、例题讲解 (p17)例4.计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判断运算的符号) =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4)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3) (4) 八、答案: 六.(1) (2) (3) (4)-y 七. (1) (2) (3) (4)

查看全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下册学生评语

唐菘:在我的印象中,你一开始是一个内敛而好学的孩子,后来渐渐觉得唐菘可爱而活泼的一面。看到你高高的个头,腼腆的笑容,突然间就觉得,这个秀气而坚韧的男孩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很喜欢你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清晰的记得你在考试过后总结学习经验时的情景,清晰的记得你认真的聆听老师给你分析或者传授学习经验的情景。我说的很抽象,但是聪明的你全部都吸收进去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开始远足,开始渐渐强大,开始渐行渐远。一路走好,小菘菘!

李沉雁:在写这段评语的时候,你已经转学了。你走之前的晚上。睡在床上,我还在想。李沉雁要走了,该送点什么的礼物给她好呢。瞧瞧那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走的时候,会不会哭呢。第二天早上,你就走了。我的礼物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多少有一点遗憾吧。对你的映像来自初一,那个时候常常会看到你一个人,独立而自得的在学校游荡,好像你天生就适合自己和自己相处。当时我就想,这个孩子很有意思,大约是个有故事的人呢。其实包括你包括纪金娥孙一玮这些孩子们在内,在我的心目中,你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其实很担心你去新的学校会不适应,很担心你的情绪会低落一段时间,很不愿意看到你哭,很欣赏你洋洋洒洒而稍嫌轻飘的文笔。但是这些其实,我都没有告诉你。你是个灵气而活泼的孩子,老师希望你的性格将来能够稳重一点,希望你的文笔将来能够厚重一点,希望每一次作文你能写一些极具真实感的小说,希望你能够常笑。很多希望,说不完了!一路走好,小姑娘!

纪金娥:转眼,已经陪伴你走过了二个年头。而二年间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你因为我的反复无常,抹着眼泪嘟囔着:“老师,你怎么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给你办事了”这是初一女生分宿舍的时候,你说过的一句让我大觉天真的话。当然,你说过的话很多,比如考试紧张,晚上会辗转反侧啦,比如最近和谁关系紧张,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啦,比如质疑那些比你考的好的同学,你比人家多花了三倍的时间,怎么还是考不过,心里不平衡啦。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一段又一段和老师的对话中,纪金娥长大了,像一只小鸟,羽翼渐渐丰满,开始向往蓝蓝的天空,甚至是开始练习飞翔。我把你看成朋友,看成妹妹,看成女儿。如今我要走了。很遗憾没有陪你走完初三,反过来想,也许,没有我的陪伴,你能够成长的更快吧。上初三了,首先要嘱咐你,努力学习固然重要,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小

查看全文>>>
篇一: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是杰作。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毕竟离不开封建社会的宰相加状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封建地主的王国乐土,尤其是文章中“则忧其君”,更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国与君”的统一—所谓“忠”。教学这篇文章,可抓住这句话,讲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也包括其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应根据情况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因为既然是文章,就离不开思想。如果轻视和忽视《岳阳楼记》的消极面,显然是不妥的。 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则忧其君”的“君”含义是什么?君与国是什么关系?“君”与“民”是什么关系?封建社会中这几个概念与现代社会是否相适应?由此引导学生对其消极面进行反思。 篇二: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教学的出发点上来说,是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们对语文教材“思想性”的关注,让我们的语文课有语文课该有的“本色”,有语文课该有的“深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和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何正确、深入,也不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有多么严谨有序,从最终的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却很不尽人意,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 反思一下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评分偏低,如有些专家评委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有不同看法、绝大多数群众评委更看重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等等,但客观原因毕竟不是最主要的,更应该反思的还是主观上的不足。 篇三: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 查看全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五班总人数为33人,均为男生。其中彝族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98﹪。从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人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中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另一半的学生需要教师督促,成为老师的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大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学习风气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

查看全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八(1)班、(3)班,两班比较,一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三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

查看全文>>>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栏目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024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等内容,希望丰富的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

  网站地图